徐青山;钱惟成
腺苷是一种内源性核苷,由嘌呤及核糖组成,通过特异性的腺苷受体对心脏产生作用,与临床诊断和治疗心律失常的关系较为密切,本文就其药理特性、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作者:吴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目的:比较氟伐他汀和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72例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组,辛伐他汀组,两组剂量为20mg,每日一次,疗程8周,治疗前后分别测TC、TG、HDL-C、LDL-C、ALT、AST。结果:治疗8周后TC、LDL-C、TG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5),HDL-C无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氟伐他汀、辛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胆固醇血症疗效好且安全,耐受性良好。
作者:白萍;汪炎莹;章文杰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冠心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调脂治疗可以明显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但是从国外各种资料分析来看,目前调脂治疗的运用仍不尽人意,可能与患者对疾病、调脂药物作用的认识程度、医生对患者指导的正确性等因素有关。
作者:姜晓斐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中,冠脉内斑块的性质较其导致的管腔狭窄程度更具有决定意义。正确评估冠脉内斑块性质可指导冠心病的危险分层和临床治疗。本文就检测冠脉内斑块性质的影象学技术作一综述。
作者:杨震坤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由于有52例病人死于降胆固醇药物引起横纹肌溶解所致的肾功能衰竭,2001年8月8日Bayer公司主动将西伐他汀撤离除日本以外的全世界市场。这一事件引发了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危险/效益比率的全面讨论。……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细胞调亡(apoptosis)即程序性细胞死亡(programmed cell death),与多种疾病相关。Caspases在细胞凋亡的实施阶段处于重要地位。当受到促凋亡信号刺激时,Caspases活化并触发下游的蛋白水解级联反应,裂解底物蛋白,终导致细胞凋亡。本文综述了Caspases的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作者:李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从动物模型的建立、实验室检测方法及临床评估三方面对血管新生的评定作一综述。为缺血性心脏病的血管新生研究提供评判依据。
作者:沈伟 刊期: 2002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心肌重塑的结果,心肌重塑的原因为神经内分泌被长期激活,主要介质有:去甲肾上腺素、血管紧张素Ⅱ、内皮素、炎症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证明:应用β受体阻滞剂、ACE抑制剂、AT拮抗剂等抑制上述介质,可预防和延缓CHF。由于这种神经内分泌抑制疗法是通过改善心肌的生物学效应起作用的,故又称为“生物学”治疗。
作者:郭家旺;崔卫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本文介绍了醛固酮新近发现的一些重要作用:引起心肌纤维化,心肌重构,心律失常,血管的改变;心力衰竭中醛固酮逃逸现象以及醛固酮拮抗剂安体舒通的应用进展。
作者:孟伟栋;汪爱虎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选择素(selectin)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通过介导多形核白细胞与冠状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粘附,对缺血心肌产生再灌注损伤。目前,应用其单克隆抗体的治疗正逐步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并将逐步从实验研究走向临床应用。
作者:诸冰雪 刊期: 2002年第03期
心力衰竭时被激活的神经/体液因子有利于机体的代偿,但也能促进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被认为是没有复制能力的,即使有也非常有限,心肌细胞数量的下降可加快心力衰竭的发展,通过对神经/体液因子的拮抗有利于延缓/阻断心力衰竭,可为心力衰竭的治疗提供一种新方法。
作者:王翔飞 刊期: 2002年第03期
随着我国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冠心病已成为危害国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冠心病的治疗目前限于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等,这些治疗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均存在缺陷,难以从根本上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因……
作者:单根法;罗凯;钟竑 刊期: 200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