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妊娠期糖尿病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性分析

张谦;杨永华

关键词:妊娠期, 糖尿病, 高血压, 临床特点, 相关性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 GDM )合并妊娠期高血压( PHD )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1-01-2012-01在我院分娩的1125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根据GDM患者发生PHD的例数,分为GDM组255例( A组)和GDM并发高血压疾病组53例( B组),另选择我院同期收治的正常妊娠者300例( C组)对照组,检测3组患者血糖、血脂及胰岛素,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分娩的11256例孕妇中,GDM有308例,发生率2.74%;PHD 451例,发生率4.01%。但在GDM 308例中,并发PHD的有53例,发生率17.21%;单纯GDM 255例。A组、B组在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胰岛素等方面与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空腹血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胰岛素等方面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DM合并PHD的发生与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胰岛素等水平升高有一定相关性。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甲钴胺针联合针灸、超短波、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甲钴胺针联合针灸、超短波、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面神经炎疗效分析。方法选择确诊为面神经炎的患者100例分为以下4组,每组各25例,疗程均为2周。①A组:甲钴胺针静脉注射复合针灸治疗。②B组:甲钴胺针静脉注射复合超短波治疗。③C组:甲钴胺针静脉注射复合红外线局部照射。④D组:甲钴胺针静脉注射,配合超短波、红外线局部照射治疗。结果 A、B、C、D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0%、32%、36%、72%;总有效率为68%、50%、56%、92%。结论甲钴胺针静脉注射复合超短波、红外线局部照射综合治疗面神经炎效果佳。

    作者:陈国梁;陈晓明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2013年来我院疗养离退休老干部健康状况调查与分析

    目的:分析2013年来我院疗养的部队离退休干部疗养病历,探讨该人群健康状况,为部队干部疗养保健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整理2013-01-10来我院疗养的270名部队离退休干部疗养病历,对其健康状况进行分析。结果老干部疗养员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及颈腰椎疾病患病率高,需加强关注,采取措施加以防治。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老年病的发生率逐渐占据了疾病发生的主要部分。部队疗养院作为军队疗养保健的重要力量,需要根据老干部疾病发生特点通过资源及结构调整更加合理的对老干部健康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干预。

    作者:李博;聂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包皮过长致阴茎疣状癌一例报告

    1临床资料患者,男,52岁,因龟头出现菜花样肿物1年,于2011-10-18就诊。患者自幼包皮过长,未行治疗。曾多次发生包皮龟头红肿疼痛,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包皮龟头炎”。近2年来尿道口反复有脓性分泌物,曾口服抗生素(具体药名及剂量不详)治疗,无明显效果。1年前发现龟头出现一粟粒大淡红色肿物,无自觉症状,未予以重视,后肿物逐渐增大成花生米大肿块,有压痛及瘙痒感,分泌物有臭味,易出血,患者否认冶游史。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好,腹股沟未触及增大的淋巴结。皮肤科检查可见一个1.2 cm×0.8 cm大小菜花状肿物,表面不平。龟头质硬,有脓性分泌物溢出。体检:系统检查无明显异常,冠状沟右侧,向内浸润性生长,表面有白色黏稠黏液渗出,B超显示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及腹腔淋巴结无明显肿大。予以切除局部组织送病理科,组织病理学检查,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呈乳头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真皮可见肿瘤团块,肿瘤细胞异形不明显。结合临床诊断为疣状癌。治疗用1∶5000高锰酸钾溶液浸泡阴茎5 d ,2次/d ,15 min/次,5 d后遂转至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

    作者:杜柏;朱荣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自拟中药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3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采用自拟中药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8例,治疗组给予自拟中药方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C片、维生素E软胶囊口服,并外用复方氢醌乳膏。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2.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05%,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中药方治疗气滞血瘀型黄褐斑,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丰宝;杜翠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康教育路径在预警机飞行人员健康疗养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路径在预警机飞行人员健康疗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便利抽样法选取2013-05-10来我院健康疗养的预警机飞行人员7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由责任护士运用健康教育路径进行教育,对照组则由责任护士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传统的随机教育。比较两组疗养员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和满意度。结果疗养第2天,两组疗养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养第29天,观察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健康教育路径能进一步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优化预警机飞行人员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增加满意度。

    作者:秦静;蒋一平;王杨;曲欧;李文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居家腹膜透析患者个体化教育应用效果的观察

    目的:探讨对居家腹膜透析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方法提高腹膜透析质量的效果。方法采取随机分组法将89例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用两种健康教育方法进行宣教。结果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后,患者及家属的依从性得以提高,感染率下降,生活质量得到改善。结论个体化健康教育可及时准确查找问题,提出预见性的教育方案,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使患者在今后漫长的居家腹膜透析过程中规范透析,减少并发症,提高透析质量及生活质量。

    作者:霍平;李杰;杨雪;商悦军;刘琦;郑红光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健身气功八段锦对老年慢性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响,帮助老人提高自我效能,积极探索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生活质量的方法。方法将老年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老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规律八段锦锻炼,持续24周后进行自我效能评价。结果实验组老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差异,P<0.05,表明干预效果明显;对照组老年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比较,P>0.05,表明干预前后无变化,两组老人干预后自我效能总分及各维度评分,P<0.05,表明干预效果明显。结论长期规律的八段锦锻炼能提高老年慢性病患者的自我效能。

    作者:刘琴;彭德忠;王红艳;李凤燕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投稿指南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输血前后子宫肌瘤患者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测定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输血前后淋巴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的变化,借以分析输血对子宫肌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子宫肌瘤手术中有输血的患者测定其输血前后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等指标。结果输血后第2天子宫肌瘤患者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明显低于输血前,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输血后第5天及第10天免疫球蛋白和补体含量与输血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输血会抑制子宫肌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临床上要合理用血,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刘波;裴银辉;于丹军;周明璐;王维维;张洪东;林翠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偏瘫患者康复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偏瘫患者针对性的康复护理干预可有效地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现象,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高桂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外周血循环DNA在卵巢癌中研究进展

    循环DNA是游离于人体细胞外的DNA ,经研究与多种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对近年来游离循环DNA在卵巢癌中研究进展做了简单的回顾。

    作者:闫立志;宋芳;郝金奇;余艳琴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康复治疗梨状肌损伤56例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梨状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6例梨状肌损伤患者,给予康复治疗,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的改善情况。结果实验结束后,本组患者的疼痛症状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结论康复治疗是一种安全、显效的治疗方法,作用于梨状肌损伤疗效显著。

    作者:杨仙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住院病历存在缺陷的分析及对策

    文章通过从某医院2013年的8781份住院病历中,随机抽取2228份病历,进行检查评估,分析住院病历中存在缺陷的分布状况,并通过对病历缺陷形成原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以进一步改进病历质量,从而为提高医院诊疗技术规范提供必要的参考。

    作者:朱军;刘亚东;菅强;张卫东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辨“浊毒”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以“浊毒”理论为指导,采用雷氏芳香化法加味方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IBS-D ),以揭示IBS-D的中医学病因病机关键在“浊毒为害”,并寻求治疗方药。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180例IBS-D的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50例、中药对照组60例和治疗组70例,西药对照组予马来酸曲美布汀治疗;中药对照组予藿香正气滴丸治疗;治疗组予雷氏芳香化浊法加味方治疗,疗程均为4周,记录患者症状评分。结果经治疗,3组患者各主要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治疗组的疗后各主要症状评分明显低于两对照组疗后的症状评分(P≤0.05);治疗组和两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3%和76.0%、81.7%;3组比较,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结论雷氏芳香化浊加味汤治疗IBS-D临床疗效确切,以浊毒理论指导治疗IBS-D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王文星;蔡春江;王玲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68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IgA肾病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68例IgA肾病患者给予双嘧达莫150 mg/d、厄贝沙坦150~300 mg/d,治疗8周;观察治疗前后收缩压( SBP )、舒张压( DBP )、24 h尿蛋白定量、血尿素氮( BUN )、血肌酐( SCr )和血K+等变化。结果治疗后血压、24 h尿蛋白定量、血BUN、血SCr显著降低(P<0.05)。结论应用厄贝沙坦治疗IgA肾病能明显降低血压、减少尿蛋白,改善肾功能,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厄贝沙坦是治疗IgA肾病安全、有效的药物。

    作者:刘学清;高风;朱光君;李妍;包图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探讨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后的早期专科康复治疗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早期专科康复治疗的疗效。方法对本院康复中心4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行术后康复训练,采用Lysholm评分,探讨术后康复治疗效果。结果第一组术前Lysholm评分为(41.6±2.8)分,术后6个月康复训练评分为(72.4±4.3)分。第二组术前Lysholm评分为(41.1±2.4)分,术后6个月康复训练评分为(87.2±5.5)分,术后康复训练和术前相比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断裂重建术早期康复训练能明显提高患者的Lysholm评分,改善关节功能,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作者:李远征;代新年;刘杰;胡西;梁涛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离职率分析

    目的:调查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离职情况,为完善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管理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档案资料收集统计法对两2所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离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军队疗养院文职护士离职率呈波浪递增式,3年为一离职小高峰;离职率与来院时间成正比,批次越前,来院时间越早,离职率越高;以老员工个人主动离职为主。结论建议尽快完善制度,加大宣传,发挥用人单位桥梁作用,加强离职管理,提高管理水平,控制合理范围的离职率。

    作者:陈初英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枕大神经痛误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例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主诉:右侧后头部向前至右侧眼眶上方、颈部右侧上部疼痛两年,转颈时疼痛症状加重,无头晕症状,发病时头痛欲裂。患者两年前一次感冒过后出现右侧后颈部及右头部针刺样疼痛,自行口服芬必得头痛装暂时缓解,停药后复发如前,随到附近一家三甲医院神经内科就医,门诊医生初步诊断偏头痛、头痛待查收入院。住院期间行脑电图及脑部CT检查,均未见异常,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提示双侧椎动脉血流减慢,住院医师诊断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静脉滴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d,质量浓度为0.05g/mL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稀释;口服西比灵,5mg/次,1次/d;口服颅痛定,120mg/d,3次/d。10d出院。

    作者:高长明;刘欣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更正

    本刊2014年第23卷第2期171页《外科手术老年患者术后感染状况的调查分析》一文作者“于淼,王改莲”单位应为“包钢三医院”,特此更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5期

  • 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的调查与护理干预

    目的:调查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 HUA )的患病情况,为制定护理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对在本院疗养健康体检的1256例飞行人员进行血尿酸检测,并将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0.7%,23~35岁、36~45岁、46~57岁的检出率分别为:8.4%、16.3%、9.7%,36~45岁与23~35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46~57岁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人员高尿酸血症的发病率较高,应引起临床广泛关注,进行有效干预。

    作者:龚润秀;万青 刊期: 2014年第05期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中国疗养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主办:中国煤矿工人北戴河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