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奎的平、舒必利治疗伴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张曦明;汪连春

关键词:奎的平, 舒必利, 精神分裂症, 抑郁
摘要:目的了解奎的平对伴有抑郁症状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具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6例分两组:其中奎的平组22例,舒必利组24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4、6、8周末做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阴性症状量表(SANS)、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临床总体印象量表--疗效总评(CGI-GI)、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结果奎的平对精神病性症状的有效率为72.7%,对抑郁症状的有效率为77.1%,与舒必利相比在抗精神病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抗抑郁方面,奎的平优于舒必利.奎的平的副作用少于舒必利.结论奎的平对精神分裂症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
精神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利培酮致急性肌张力障碍一例

    患者男性,58岁.因自语、自笑、孤僻、懒散30年,加重伴兴奋吵闹4个月,于2003年6月30日首次住我院.入院查体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查心电图示:偶发室性早搏.精神检查:意识清,定向佳,暴露幻听、疑病妄想、虚无妄想.

    作者:张保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新型抗精神病药对血糖水平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几种新型抗精神病药对血糖水平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调查使用新型抗精神病药治疗的住院精神病人,观察血糖变化,并分析影响血糖水平的相关因素(年龄、病程、药物种类、药物剂量等).结果在120例住院精神病人中,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和奎的平4种抗精神病药引起糖代谢异常的机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越大引起糖代谢异常的机率越高(P<0.05).结论氯氮平、奥氮平比利培酮、奎的平引起糖代谢异常的发生率高,奎的平低,应引起临床关注.

    作者:赵庆莲;许从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奥氮平的递质效应与不良反应

    奥氮平是一种新型抗精神病药,一般其不良反应是按照内脏器官来归类的,如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等.这样分类的好处是临床上见到一种不良反应,可迅速在不良反应的相应系统中查找,如嗜睡可在神经系统中查找,直立性低血压可在循环系统中查找.但问题是:不良反应一多,其发生机制容易混淆.针对这一弊端,本文别出心裁,按照神经递质效应来归纳奥氮平的不良反应,使临床医生从原理上去认识这些不良反应.

    作者:喻东山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奋乃静致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肠梗阻一例

    患者,女,67岁.于1987年2月23日入院,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入院后给予肌注安棕酯治疗100mg/月,病情一直稳定.2003年4月25日因出现被害妄想,合并奋乃静治疗,首次剂量6mg/d,剂量递增,于2003年5月12日加至20mg/d,同时安棕酯治疗减为50mg/月,后维持此治疗不变.

    作者:聂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方式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了解不同方式健康教育对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70例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专人护理组和临床护理组,按照两种模式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对其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专人护理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临床护理组.结论在护理人员数量及结构不变的情况下,专人健康教育对提高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作者:戴敏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合并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小剂量利培酮在治疗无精神病性症状抑郁症中的作用.方法将60例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氟西汀组及氟西汀合用利培酮组,于疗前,疗后1、2、6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合用小剂量利培酮组疗效显著,两组间痊愈率、1周末HAMD评分及疗程结束时HAMD评分差异有显著性.TESS评分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合用小剂量利培酮治疗抑郁症可提高疗效,且起效快.

    作者:叶萌;房茂胜;靳士立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探讨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临床特点,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对Ⅰ、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比较其自杀行为发生率、发生时间、发生自杀行为时的年龄、自杀方式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与Ⅰ型精神分裂症相比,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的发生率较高,且多发生于夜间,主要采取自缢和服毒的方式进行自杀,而Ⅰ型精神分裂症自杀方式更多、更分散,包括自缢、服毒、跳楼、溺水、触电等.结论精神分裂症的自杀问题不容忽视,且Ⅰ、Ⅱ型精神分裂症自杀行为各有其特点,应采取相应对策防范自杀行为的发生.

    作者:于相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研究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影响的关系.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FES),对济南市2所中学的1667名学生进行测试,并对测试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初中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相关分析表明SCL-90总分及各项因子分与FES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知识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组织性显著负相关,与FES的矛盾性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初中生心理问题与家庭环境密切相关,改善和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有益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

    作者:王延祜;翟静;张天亮;刘金同;陈修哲;王为强;韩炜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硫酸亚铁对抗精神病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预防作用的探讨

    目的探讨硫酸亚铁对精神药物所致锥体外系副反应(EPS)的预防作用,评价其临床实用性.方法采取双盲随机研究,对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氯丙嗪合并硫酸亚铁治疗(研究组)与氯丙嗪合并安慰剂治疗(对照组)对照,时间6周,应用修订Sampson锥体外系副反应量表(ESRS)对EPS进行评定.结果研究组EPS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首次出现EPS的时间较对照组延迟,ESRS评分在2~5周末均较对照组低,在首次出现EPS反应及试验结束时,研究组氯丙嗪用量均较对照组高,而两组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硫酸亚铁对EPS具有良好的预防作用,且副反应小,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闫珉;周玉萍;王爱荣;张增;贾占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难治性抑郁症危险因素的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难治性抑郁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60例符合难治性抑郁症标准的抑郁症与同期的非难治性抑郁症进行1∶1配比病例对照研究,应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处理数据.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难治性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是:双相情感障碍(OR=3.678,95%CI:1.805-7.321),神经质(OR=4.459,95%CI:1.790-10.889),伴有精神病性症状(OR=4.361,95%CI:2.183-8.410),情感疾病家族史(OR=0.367,95%CI:0.019-0.916),一年内未及时治疗(OR=0.408,95%CI:0.207-0.829).结论具有双相情感障碍、神经质、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疾病家族史、一年内未及时治疗是难治性抑郁症的重要危险因素.

    作者:韩鹏;张传芝;于兰;李绍敏;张永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比较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舍曲林和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各30例,应用Yale-Brown强迫量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及临床4级标准评定疗效.结果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后Yale-Brown强迫量表分值、HAMD、HAMA分值均显著下降,两组间减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舍曲林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氯丙咪嗪.结论舍曲林治疗强迫症疗效与氯丙咪嗪相当,不良反应较轻,值得推广.

    作者:崔义才;董俊玲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快速起效三例报道

    通常认为,一般口服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分裂症起效时间为2-4周.因此,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治疗起始2周常需注射剂控制症状.但是,新型抗精神病药利培酮对某些病人短期内即可控制并缓解症状,临床上可取得戏剧性效果.现报道3例典型病例供参考.

    作者:白录东;陈忠;高秀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心理咨询门诊与精神科门诊不同年限初诊病例分析

    目的了解心理咨询门诊和精神科门诊就诊对象有何异同.方法随机抽取1999、2001、2003年一月份所有在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和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共2945个初诊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咨询门诊常见诊断依次为神经症、心境障碍、其它心理问题、精神分裂症,而精神科门诊常见诊断依次为精神分裂症、其它精神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病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精神科门诊就诊对象以精神病性障碍为主,而心理咨询门诊更多的是亚健康人群的心理问题, 心理咨询门诊是传统精神科门诊窗口的延伸,它拓展了精神科服务范围.

    作者:李德敏;季建林;叶敏捷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奥氮平对难治性抑郁症的辅助治疗作用

    目的了解抗抑郁药合并奥氮平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32例符合CCMD-3 抑郁症诊断标准且临床判断属于难治性患者,在原抗抑郁剂不变的基础上合并奥氮平治疗,疗程4周,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进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并用副反应量表(TESS)观察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周末时,HAMD减分率显示临床痊愈或显著有效率者6.3%(2例),进步率34.4%(11例);4周末时,总有效率75%,显著效率为53.1%(17例).副反应较轻.结论对于抗抑郁药治疗反应不佳的难治性抑郁症合并奥氮平可提高疗效.

    作者:吴越;吴二南;刘晓伟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乳果糖治疗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便秘

    抗抑郁药物多具有抗胆碱作用,可引起便秘,以往用果导、蕃泻叶、开塞露治疗,疗效欠佳,副作用大,依从性差,且不能维持.我们试用乳果糖治疗抗抑郁药物引起的便秘,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刘严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曲唑酮与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目的评价曲唑酮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和副反应.方法对72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曲唑酮组(36例)与文拉法辛组(36例)进行对照性研究,疗程8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及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及副反应.结果曲唑酮与文拉法辛的临床疗效相似,两组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1%、78%与61%、81%,差异无显著性(P>0.05),副反应两组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曲唑酮与文拉法辛相比,在治疗抑郁症方面,有相似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许爱宏;王俊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枣庄市儿童心理门诊718例临床分析

    本文根据枣庄市立二院儿童心理门诊的门诊日志记录,总结分析2年的初诊人数及病种分布,从而探讨儿童精神卫生问题.

    作者:王莉;李瑞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羟色胺异常在自杀行为中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5-羟色胺(5-HT)功能低下与自杀行为的关系,并就5-HT在自杀行为中的作用做了客观的评价.

    作者:赵汉清;端义扬;刘桂永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不同时期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资料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我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在成立初期及成立5年后两个不同时期患者就诊情况的变化,以掌握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精神疾病的发展以及治疗趋势.方法分别截取1997年1~10月与2002年1~10月两个不同时期就诊于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的初诊病例.按照CCMD-3的诊断标准,重新将门诊所见到的34种疾病归为14类,将家长为其子女的行为、情绪、青春期性心理、人际关系及家庭教育等问题来院咨询要求心理指导的另归一类,共为15类.按年龄分为<6岁、7~12岁、13~18岁三个组.将两个不同时期相同年龄范围的病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初诊人数从1997年的457例增至2002年的614例,提高了34.4% ;父母为子女寻求咨询人数从31例增至144例,提高24.7%(P均<0.01).儿童情绪障碍的初诊人数明显增加,提高了12%(P<0.01).在治疗方法上,心理治疗、心理咨询及药物合并心理治疗的比例2002年占73.5%,而单一药物治疗人数比1997年减少了43.5%.在各综合性医院普遍开展心理门诊的情况下我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门诊数量仍有明显提高.结论 (1)专科医院具有较强的技术实力赢得社会的信任.(2)广大群众的心理卫生意识在不断提高,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主动接受心理咨询与心理指导.(3)儿童情绪障碍有明显的上升趋势.

    作者:金红霞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血糖症的相关因素调查

    目的了解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伴发高血糖症的因素.方法对随机抽取的省、市、县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高血糖症相关因素调查.结果高血糖症的患病率为3.1%,单因素分析显示:超重、腹部肥胖的患者发生高血糖症危险性大;Logistic分析显示:高血糖症的发生与年龄、利培酮合并氯氮平治疗、体重指数呈正相关,与单用利培酮、医院级别呈负相关.结论导致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血糖症的危险因素较多,对相关因素进行必要干预,有助于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生高血糖症的风险.

    作者:陈旭;赵贵芳;管国涛;燕洪海;杨丽萍;缪兴芳;刁俊荣;周攀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精神医学杂志

精神医学杂志

主管:山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山东省精神卫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