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带单瓣牛心包补片在法洛四联征疏通右室流出道中的应用研究

孙浩峰;梁家立;郑晓舟;张波;张勇;杨哲

关键词:带单瓣牛心包补片, 法洛四联征, 右室流出道
摘要:2007年6月-2010年6月我们在35例婴幼儿法洛四联征术中应用带单瓣牛心包补片跨瓣环疏通右室流出道,效果良好,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35例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年龄9~24个月,平均(16.0±4.2)个月;体质量(7.5~15.0)kg,平均(10.9±2.8)kg;均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其中5例曾发生过1~7次的晕厥.血细胞压积0.40~0.86,平均0.53±0.12.心电图均示右心室肥大.X线胸片示靴型心,心胸比率0.39~0.54,均有肺血减少.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16.9~38.6ml/m2,其中15例<30ml/m2.手术证实全组均为典型法洛四联征改变.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乙醇中毒的护理体会

    急性乙醇中毒是指1次饮酒过量超过人体代谢速度发生乙醇积蓄而造成的中毒.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抑制作用,表现为运动、呼吸、循环系统的功能紊乱.严重者可出现昏迷、甚至导致中枢麻痹或心脏抑制而死亡[1].2009年1月-2011年1月我院收治40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温娴松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与磁共振及血管造影分析研究

    目的 探讨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点,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其诊断的价值及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意义.方法 总结64例经MRI、MRA、确诊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住院和急诊病人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30例病人无明确病因,发病时间4~9年,主要临床表现有颅内压增高及皮质受损表现.62例病人经MRI、MRA确诊,未确诊2例经DSA检查确诊.本组32例发病<1个月的病人经静脉窦插管溶栓术及抗凝等治疗,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或明显好转.本组28例行静脉窦插管溶栓术,20例病人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结论 CVST临床表现无特异性,MRI、MRA及DSA检查可确诊.发病早期(<1个月)给予静脉窦插管溶栓术,症状和体征完全恢复几率大,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王怀敏;张聚斓;杨广君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冠心病介入诊疗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防治措施和费用分析.方法 回顾性分析575例行冠状动脉诊疗患者中27例出现并发症的病例.结果 血肿10例;迷走反射6例;动静脉瘘2例;腘动脉血栓1例;穿刺部位表皮皮肤破溃感染2例;冠状动脉穿孔2例;桡动脉痉挛4例.结论 减少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并发症需要重视术前预防,术中规范操作,术后严密监测,及时发现,正确处理.

    作者:马将伍;李艳华;曾强;杨奇六;普维茜;李丹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DCS)在严重多发伤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3-2009年我院急救中心外科收治的按DCS纳入标准入组的210例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经ICU复苏待生命体征稳定后再实施确定性手术.结果 194例患者复苏后情况良好,APACHEⅡ评分明显低于复苏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再实施确定性手术后,痊愈出院.16例患者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或严重脑外伤.复苏期患者pH、PT、T和SO2监测指标与复苏期前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符合DCS指征的严重多发伤的患者,应积极实施DCS,根据损伤的不同部位和程度,分次手术治疗,可有效地缩短手术时间、减轻创伤应激、快速纠正创伤三联征,降低严重多发伤的病死率.

    作者:陈宁波;陈仿;曾杰;李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患者失眠护理对策

    目的 分析糖尿病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及失眠原因,探讨有效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对100例糖尿病和100例其他慢性疾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入睡困难和醒后难眠是常见症状,其原因依次为焦虑或抑郁、病理生理因素、药物因素、睡眠环境等.结论 建议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为指导,采用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方法,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睡眠和生存质量.

    作者:谢树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北京市丰台王佐镇地区老年人血压血糖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分析王佐地区现阶段60岁以上老人的健康状况.方法 对该地区拥有农村或小城镇户口,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人进行体检,测量血压、测定血糖.结果 王佐地区60岁以上老人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的发病率分别为62.46%、25.24%、24.27%,糖尿病及糖耐量减低患者中高血压的发病率较血糖正常者升高,高血压患者的空腹血糖较血压正常者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糖尿病、糖耐量减低在发病方面存在相关性.

    作者:杨秀泉;盛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开展院前心肺复苏培训的必要性及措施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所采取的抢救措施.院前呼吸心跳骤停患者的生存率与旁观者及第一反应者采取的CPR有关,若能及时施以正确的CPR,可大大降低病死率,复苏成功率的决定因素是在现场必须有经过培训、有实施急救能力的第一目击者,因此建立省、地(市)、县三级管理的培训体系,开展CPR的培训工作,让公众掌握CPR技能以作为第一目击者参与呼吸心跳骤停的现场抢救,是提高院前CPR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进伟;邵怡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抗焦虑药物的应用与心理护理分析

    格林-巴利综合征是一种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病情进展迅速,致残率高,给患者带来严重的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患者多有烦躁、焦虑症状,在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同时,联合应用焦虑药物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就联合抗焦虑药物在1例重症格林-巴利患者心理护理中的治疗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钟艳芳;张春英;卢玉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社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医学科技的进步及人口老龄化,疾病的流行规律和防治策略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心血管、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日趋严重,慢病防治在我国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导致这些疾病的因素十分复杂,但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行为和环境密切相关,改变卫生观念,克服不良行为习惯,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在慢病的防治中起重要作用.2007-2008年对社区进行了有计划有组织的健康教育活动,收到明显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尹保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谈妊娠期急性阑尾炎诊治

    目的 掌握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的发病特点,总结诊治经验,做到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对我院200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8例妊娠期急性阑尾炎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18例通过手术治疗切除阑尾均治愈出院.结论 及时诊断和手术治疗是处理本病的关键.

    作者:刘建阳;毛夏芳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观察

    目的 观察左卡尼汀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利尿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卡尼汀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LVEDD 、LVESD、LVESV、LVEF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卡尼汀可以辅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改善心功能.

    作者:王玲玲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松龄血脉康对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影响研究

    目的 研究松龄血脉康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成功再灌注后左室重构和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95例AMI患者再灌注治疗后随机分为松龄血脉康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松龄血脉康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松龄血脉康,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AMI后30d及6个月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舒张末容积(LVEDV).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和大小,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松龄血脉康组30d时LVEDV明显小于对照组,6个月时进一步减小;LVEF 30d时两组虽无差异,但6个月时松龄血脉康组明显高于对照组.NT-proBNP的水平松龄血脉康组30d时即显著低于对照组,6个月时更加明显.结论 AMI患者实施再灌注治疗后松龄血脉康可以改善近期和远期的左室重构和左心功能.

    作者:阮蕾;秦方;付莉;汤雁蓉;王静;郑铿;张静;陈航;刘童;唐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自我效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自我效能训练对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4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训练组和对照组,训练组在常规治疗和护理的基础上增加自我效能训练的干预措施,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个月后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 训练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SSQOL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自我效能训练对临床疾病的康复,尤其是对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李秀珍;马丽敏;孙玉杰;孟宪春;苏立新;刘丽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扩张型心肌病伴左室附壁血栓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

    1 病例简介患者,男,40岁,农民.因胸闷气短10d余入院.患者10d余前于感冒后出现胸闷、心悸,轻微活动后气短,无胸痛,无发热,咳嗽,无痰,有夜间憋醒及端坐呼吸,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扩血管、利尿等治疗,胸闷气短症状有所好转,夜间可平卧入睡,但仍有活动后气短,患者精神状态尚可,无胸痛发作症状,饮食及睡眠均欠佳,二便正常.

    作者:欧阳南翔;王勃;王妍;王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发生子痫的护理分析

    目的 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子痫发生时的急救护理经验,减少产前、分娩期及产后子痫的发生及保证母婴健康.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5年1月-2010年12月发生7例产前子痫、2例分娩期子痫及1例产后子痫的临床资料.结果 资料中10例子痫的病人均行剖宫产术,经过及时治疗、精心护理后,胎儿全部成活,无1例孕产妇死亡.结论 提高护士的临床护理水平,加强产后子痫的护理及预防措施,对保证母婴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王霞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在妇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妇产科住院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75例.观察组给予生理护理和心理护理,对照组只给予生理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并行SAS、SDS及VAS评分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身体状况恢复良好,无护理并发症发生.观察组经心理护理后的SAS、SDS、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方位的心理及生理护理,可以加快患者的康复,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使妇产科患者取得较佳的护理效果.

    作者:汪小梅;苏志琴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BiPAP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目的 观察BiPAP呼吸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Ⅱ型呼吸衰竭采用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正压通气.观察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pH、PaO2、PaCO2指标变化.结果 无创正压通气后PaO2明显升高,PaCO2明显降低,pH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BiPAP呼吸机经口鼻面罩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发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晋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心理护理对初产妇分娩过程的作用分析

    精神心理因素对子宫收缩和产程进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初产妇由于分娩知识缺乏,精神过度紧张,常引起产程延长,甚至难产,由此,对初产妇进行正确的心理护理和必要的产前宣教是很重要的,使其分娩时精神放松,精力充沛,增强自然分娩信心,能够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减少产后出血,提高产科质量.

    作者:徐凤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结肠黑变病内镜检查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相关致病因素.方法 做好肠道准备,观察结肠黏膜的改变从而做出明确的诊断.结果 60例中42例便秘,32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肠息肉24例,伴发结肠癌4例.结论 便秘与滥用泻药为结肠黑变病的主要原因,结肠黑变病与结肠息肉,结肠癌伴发可能有关.

    作者:刘娟;江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高血压患者社区综合干预疗效观察

    目的 通过社区综合干预观察对高血压的控制疗效,并逐步探索高血压社区防控的新模式、新方法.方法 首先进行社区高血压人群的筛查,选取明确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居民8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非干预组),两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前者还增加健康教育、定期巡诊、随访、纠正不良生活方式、制定健康运动方案等社区综合干预措施.两组均定期检查理化指标,进行干预前后对比.结果 干预组除血压控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外,其他诸如体质指数、血脂等指标良性改善也优于对照组.结论 开展社区综合干预对高血压的防控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并需要长期、持续进行下去.

    作者:卢帮爱;陶明春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医学情报研究所 中国全科医学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