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宇;丛洪良
目的 观察阿魏酸钠与氧载体透射疗法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应用阿魏酸钠与氧载体透射疗法联合治疗14天,并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评定,并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血浆内皮素(ET-1),凝血酶原时间(PT)和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达75%.治疗后ET-1水平明显下降,PT和FIB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 阿魏酸钠与氧载体透射疗法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通过拮抗内皮素,清除自由基,使患者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提高了治愈率.
作者:王红燕;何新霞;高松;韩卫红;薛燕 刊期: 2007年第08期
脑出血是世界人口三大死亡疾病之一,尤其是脑出血后血肿破入脑室,其预后差,死亡率高.我科对血肿破入脑室的15例患者行血肿碎吸加侧脑室引流,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李冬梅;温塘芳;何进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 30例高心病及冠心病患者应用葛根素400mg加液体静脉点滴治疗,分别观察治疗前后,血脂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有显著性差异(P<0.05),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纤维蛋白原显著降低(P<0.05).结论 葛根素是降脂、降血粘度的有效药物.
作者:吕培轩;赵芬;李鑫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临床表现与脑血管造影(DSA)脑血管异常改变的关系.方法 经初步筛选后,对临床表现为TIA的5例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结果 5例患者均有与临床表现对应的血管异常改变.结论 TIA患者经相应无创性血管检查,明确有血管狭窄或动脉斑块形成者,应尽早行DSA,找到其可能病因,针对病因给予有效的治疗.
作者:张颖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性快速型心律失常,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健康人,也可见于有器质性心脏病的患者.
作者:胡茂林;堵伟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1 病例患者1,男,70岁,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因反复心前区疼痛1年加重1周为主诉而入院.入院后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以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减轻.入院后给予硝酸甘油持续静点,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心绞痛症状缓解不明显.查体:P70次/分,BP110/70mmhg,神志清,呼吸平稳,口唇轻度发绀,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清,无干湿罗音.
作者:张丽红;申慧明;王冬元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病毒性脑炎患者血清与脑脊液标本中病毒特异性抗体IgM阳性率的差异,并探讨其诊断意义.方法 回顾同期进行了血清与脑脊液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IgM的89例病毒性脑炎住院患者资料,统计抗体阳性率,比较:(1)两种标本中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2)一种标本检测与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的差异. 结果 (1)血清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53.93%,脑脊液标本病毒特异性抗体的阳性率为34.83%,两者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5).(2)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阳性率为71.91%,与任何一种标本检测的阳性率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2). 结论 (1)检测血清中病毒特异性抗体可获得较脑脊液高的阳性率;(2)两种标本同时检测病毒特异性抗体是一种提高病毒性脑炎病原学诊断阳性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贵香;邹伟;刘淑云;单桂珍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肺栓塞患者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108例确诊的肺栓塞患者进行常规抗凝治疗,早期静脉应用普通肝素24小时,之后应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5天~12天,肝素治疗第1天开始重叠应用华法林共3天~5天,此后单独应用华法林,并进行随访1年.结果 108例肺栓塞患者进行抗凝治疗后,临床症状和影像学异常得到有效改善.随访期间,全部患者中近控5例,显效39例,好转45例,无效6例,恶化4例,死亡9例,总有效率82.4%.9例死亡患者有7例死于发病后14天内.华法林长期抗凝后可减少复发.结论 肺栓塞患者应用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安全有效;口服华法林宜从3mg开始,维持量3mg~4mg以达到理想INR目标值(2.0-3.0).
作者:金凤表;侯瑞田;王珠秀;马静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及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健康人做对照,20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未服用任何调脂药物,n=80例)和阿托伐他汀组(10mg/d,n=120例)治疗1周,测定治疗前后MMP-9、GMP-140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 ACS患者血浆MMP-9、GMP-140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ACS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组成分的变化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阿托伐他汀治疗后血浆MMP-9、GMP-140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下降程度与TC(r=0.327,P=0.576;r=0.123,P=0.591),LDL-C(r=-0.312,P=0.921;r=-0.125,P=0.652)的变化无相关性.结论 ACS患者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强化干预,可明显减少细胞外基质的降解、抗血小板活化及改善内皮功能,对于ACS的临床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作者:梁金元;李秀昕;刘丽平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脂联素水平与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临床诊断为急性冠脉综合征的283例患者进行分组,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浆脂联素水平,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血浆胰岛素、血脂等相关指标.结果 (1)脂联素水平与HDL-C、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相关.(2)糖尿病组血浆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3)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随血浆脂联素水平进行性降低.结论 低血浆脂联素水平是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王旭;叶振梅;石长英;杨文生;单东风;张金娣 刊期: 2007年第08期
随着冠心病患病率的逐年上升,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近年来ACS治疗中,针对不同时期所采取的治疗策略进行综述.
作者:李文宇;丛洪良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我院于2001年至2005年收治因心脏疾病所致缺血性卒中37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37例中男22例,女15例,年龄42岁~83岁,其中42岁~49岁5例,50岁~59岁13例,60岁~69岁13例,70岁~83岁6例.37例分为3组:第1组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第2组为冠心病心律失常,第3组为风湿性心脏病所引起的缺血性卒中.
作者:高义;崔卫华;王成章;李凡;魏士贤;王雪丽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心脏起搏器主要适应于那些因严重心跳过缓同时又伴有头晕、胸闷、身体乏力、心绞痛昏厥发作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患者,若去医院进行检查,患者之心动过缓经用阿托品试验后仍不能升至每分钟90次,或心电图出现显著的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房颤又伴有心室率缓慢,二度Ⅱ型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双束支或三束支传导阻滞等异常变化者,均应听从医生的忠告,及早安装人工心脏起搏器.
作者:马兴严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天津地区人群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和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技术检测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和5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采用125I标记放免法测定血清叶酸浓度.结果 1.冠心病组与对照组MTHFR基因频率分布不同(P<0.05),对照组CC型、TC型、TT型基因频率分别为52.0%,28.0%,20.0%,冠心病组分别为26.0%,44.0%,30.0%.冠心病组T等位基因频率为52.0%,C等位基因频率为48.0%,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2.两组的TT基因型者血浆Hcy浓度均明显高于CC和TC基因型者(P<0.05),而后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冠心病组Hcy浓度高于照组(P<0.05),两组叶酸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浆Hcy浓度与叶酸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617和-0.588,P<0.05).结论 MTHFR基因C677T点突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MTHFR基因纯合突变是引起高Hcy血症的一个重要的遗传因素.
作者:祝鸿喜;马向红;黄体钢;倪燕平;周丽娟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本文简要回顾有关代谢综合征诊断与治疗.
作者:王丽;张军惠 刊期: 2007年第08期
术后患者留置尿管后容易出现尿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甚至需要再行导尿.2006年4月~12月,我们对20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的拔管方法加以改进,结果显示,改进后的拔管方法与传统的拔管方法临床效果比较,前者首次排尿成功率明显优于后者.
作者:张倩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对ACS患者血浆BNP浓度做动态监测,分析、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47例,包括STEMI、NSTEMI、UA,于入院即刻留取静脉血,并于胸痛24h、72h、二周后留取清晨空腹静脉血行BNP及CK-MB、cTnI测定,并于一周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三组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各组间比较显示:NSTEMIBNP水平高且与LVEF%测值成正相关,其次为STEMI组,UA组低.各组不同时段BNP水平显示在胸痛24h水平高.结论 ACS患者急性期各时段血浆BNP明显升高,且各临床类型的血浆BNP水平存在差异,BNP水平与ACS患者心功能状态相关.
作者:梁文学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预防及减少肺癌介入术后并发症的有效护理方法,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 对28例中晚期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的患者进行术后观察和护理,从中总结出常见并发症的种类、预防措施、临床表现、护理要点及工作体会.结果 一般常见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及时发现迅速处理,1例脊髓损伤患者2个月恢复,随访3个月,未见其它并发症,效果满意.结论 认真做好术前术后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积极预防和及时正确处理并发症,将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保证.
作者:李苗 刊期: 2007年第08期
冠心病以往只采用药物治疗,但用药物往往难以使已狭窄的血管再通.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应用较为广泛.因此,加强术前术后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我科自1994年开展此项技术以来,取得了满意疗效,在工作中总结了以下护理体会.
作者:王晓菲 刊期: 2007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CT或超声引导下胸部实质性病变经皮穿刺检查的临床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52例胸部实质性病变CT或超声引导下采用美国的BARD弹簧式自动活检枪及其配套穿刺针经皮穿刺活检病理终诊断.结果 穿刺成功率100%,活检诊断阳性率为92%.1例发生气胸(肺压缩20%),2例穿刺后咯血痰.结论 CT或超声引导下胸部实质性病变经皮穿刺检查的成功率高,而且安全,并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但操作医生须具有熟练的技术.
作者:曹坤跃;高开亮;施学进 刊期: 2007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