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目的 观察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即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重症患者乳酸脱氢酶(LDH)的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4月25日~5月20日收治的40例重症SARS患者的LDH变化.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第一组为LDH不升高(17例)或LDH升高<2倍正常值(16例)及LDH升高>2倍正常值但很快下降在2倍正常值范围内(4例)的3类患者,共37例,第二组为LDH持续>2倍正常值患者,共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预后.结果 第一组患者35例好转出院,2例经治疗无效死亡,均死于呼吸衰竭,病死率为5.4%(2/37);第二组患者经治疗无效全部死亡,1例死于呼吸衰竭,1例死于心肌梗死,1例死于糖尿病高渗性非酮症昏迷,病死率为3/3.两组患者预后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LDH持续>2倍正常值的SARS重症患者预后差.
作者:王军;于岩岩;聂立功 刊期: 2006年第08期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是一组随着衰老、糖尿病以及肾功能衰竭逐渐积累于循环组织中的性质各异的分子.AGEs形成于还原糖的羰基和靶蛋白活性氨基的聚合,这种毒性分子与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可诱导体内多种病理过程.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GEs参于了心血管病的发病过程.弄清AGEs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干预,将对心血管疾病的防治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徐群;刘正湘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是近30年来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技术之一,其相应的护理技术在过去近10年里有着明显的改进.本文以穿刺股动脉途径为重点综述国外PTCA术后留置动脉鞘管的护理进展:动脉外鞘管拔除责任者、拔除时间、拔管后局部压迫方法 等内容,旨在提升PTCA术后的护理质量.
作者:洪静芳;夏晓萍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鼻塞式CPAP通气的特点,观察其在早期治疗新生儿肺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13例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治疗的新生儿肺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所有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鼻塞式CPAP(采用德国STEPHAN CPAP-A呼吸机),对照组50例给予普通通气(采用鼻导管或头罩吸氧),动态监测两组患儿治疗前、治疗1、8、12h后的动脉血气并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12h血气指标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病程及机械通气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鼻塞式CPAP治疗新生儿肺炎,在缩短病程、降低机械通气率等方面明显优越于普通通气,是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通气方式.
作者:翟淑芬;胡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留置导尿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技术,广泛应用于排尿困难、麻醉和手术后患者的尿量观察等.但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尿液除自尿管中流出外,还会从尿道溢出.本文主要分析临床工作中患者接受留置导尿后,发生尿液渗漏与尿管的型号、气囊注水量及患者性别的关系.
作者:张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国产卡维地洛治疗心力衰竭(CHF)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118例住院CHF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8例,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国产卡维地洛起始剂量2.5mg/次,2次/d,若耐受,每2周剂量加倍,直至20.0mg/次,2次/d,共8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及组间的心功能分级,血压、心率及超声心动图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6、8周与治疗前比较血压、心率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除个别患者出现心动过缓外,无一例发生严重低血压及严重房室传导阻滞.结论 国产卡维地洛对心力衰竭患者有明显疗效,且副作用少.
作者:路航;高嵩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神经黏蛋白(Neurocan)是由神经元分泌的特异性蛋白质,广泛分布于神经系统,可与神经元细胞膜上特异性受体神经黏附分子和神经元胶质细胞黏附分子结合,调节细胞连接,影响轴突生长[1].而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Neurocan的表达增加,并抑制轴突生长.Neurocan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形成和损伤后的修复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者:谭峰;万赛英;陈文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
1 病例简介患者,女,85岁,因右腹股沟区肿物3d,肿物红肿伴腹痛、腹胀、恶心呕吐2d于2006年3月10日入院.
作者:郑素婷;崔振吉;解秀明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激光血管外及穴位照射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 ,将冠心病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激光血管外穴位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治疗,1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疗效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除全血比黏度低切、HDL-C无改变外,其他指标与治疗前比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CHO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期间所有的治疗病例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 激光血管外穴位照射可有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心血管疾病,改善血脂、血液黏稠度和临床症状.
作者:陈可劲;鲁光华;李中和;邓木秀;林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研究儿童心率的自然规律、特点,以及地区、民族和性别等的差异及其正常值范围,为防病治病提供科学数据.方法 心率、血压测定按国际统一标准,利用云南2002年16个地区15867名3~6岁城乡男、女童,分析心率在人群不同性别、年龄、城乡、地区、民族的情况,并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心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下降,女童高于男童,乡村男女童与城市男女童间无差别(P>0.05),心率与纬度无相关性(P>0.05),心率与血压呈正相关,对心率起作用的因子是舒张压、BMI、年龄、收缩压.结论 心率的增加或减少会相应地引起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增高或降低,心率随年龄增加而减少,心率可作为预防儿童高血压高危因素的一个参考指标.
作者:仇赛云;李燕;房少华;崔志欣;马兆和;刘锦桃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探讨应用替罗非班后主要不良反应(出血)的护理体会.方法 本组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44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22)和对照组(n=22),观察组持续应用替罗非班72h,对照组除不给予替罗非班外,其他药物与观察组相同.观察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和主要不良反应(出血)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比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心绞痛发作长一次时间较对照组缩短30.5%;观察组患者心电图ST段较对照组也有较多改善趋势;两组患者主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替罗非班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可以进一步缓解心绞痛症状和改善心电图,治疗剂量无严重出血如颅内出血的发生,对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刘秀云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一个科室管理水平的高低,护理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安危.作为一名护士长,要具有丰富的医学、社会和人文科学知识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敢于管理、善于管理的能力,还要懂得如何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把大家团结在一起,形成向心力,凝聚全体护士的力量,把护理质量和经济效益搞上去.
作者:张凤春;张宝平 刊期: 2006年第08期
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素分泌不足.但近年来的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炎症疾病,许多炎症因子,如TNF-α、IL-6、CRP、PAI-1不但直接参与胰岛素抵抗,而且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危险性联系紧密,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陆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典沙为甲磺酸培氟沙星葡萄糖注射液,为喹诺酮类抗菌药,临床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尿路感染及呼吸道感染等.
作者:郭颖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分析心律失常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研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58例合并有心律失常的疑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对其心律失常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冠脉病变阳性组134例,其中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者104例(77.6%),不伴心绞痛30例(22.4%).冠脉病变阴性组124例,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者6例(4.8%),不伴心绞痛118例(95.2%).结论 心律失常伴心绞痛诊断冠心病可能性大,而仅以心律失常诊断冠心病可能性较小.
作者:杨燕玲;刘春君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当颅高压确立时,首先要处理危及生命的紧急情况,以保证脑组织可维持生命的低限度的代谢活力,对部分非手术减压的患者,甘露醇的应用则是首选.今将我科近几年来处理的颅高压患者中急性期应用甘露醇后出现的肾损害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郑志新 刊期: 2006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与脂代谢紊乱的关系.方法 将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50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患者为观察组;20例2型糖尿病无合并症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各项脂代谢生化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极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脂代谢紊乱与2型糖尿病合并脑血管病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因此在治疗2型糖尿病的基础上建议降糖、降脂应同时进行.
作者:刘立群 刊期: 2006年第08期
已有不少小样本随机对照试验比较了血液或晶体停搏液在心脏手术中的心肌保护作用.由于血液的成分比晶体停搏液更接近于正常生理状态,因此在心脏手术中可带来显著的临床益处.为明确血液是否能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加拿大多伦多Sunnybrook和女子学院Guru等检索了MEDLINE、EMBASE和Cochrane对照试验登记数据库,对相关数据进行荟萃分析,并将分析结果在Circulation[2006,114(1 Suppl):I331]上发表.
作者:《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06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