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化血红蛋白与空腹血糖检测在糖尿病筛查中的意义

周连坤;吕娟娟

关键词:糖尿病, 空腹血糖, 糖化血红蛋白, 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摘要: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是诊断糖耐量受损和糖尿病(DM)的金标准,但此法较为繁琐,重复性差,不适于大规模人群的筛查.许多研究显示,单纯采用空腹血糖(FPG)筛查DM,可能会使相当一部分仅糖负荷后2 h 血糖(2 h PG)水平≥11.1 mmol/ L 的DM 患者漏诊[1]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反映血糖平均水平的重要指标,能否用于DM 的筛查是目前国际上讨论的热点问题.我们对208 名受检者进行了OGTT和HbA1c 检查,以评估FPG和HbA1c在筛查DM中的应用价值.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髓过氧化化酶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血清促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测定,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人分为两组: ACS组( STEMI患者32例, UAP/NSTEMI组患者38例)和对照组(SAP患者20例).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MPO活性.随访各组于30、90 d的后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STEMI和UAP /NSTEMI组患者的血清MPO水平较SAP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STEMI患者血清MPO水平高于UAP /NSTEMI组(P<0.01);②具有高水平MPO的患者在随后30 d及90 d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①血清炎症标志物MPO可能独立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②降低高MPO水平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性下降.

    作者:陈海燕;赖江明;梁丽丽;宓宝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7%.其中的C型骨折为三维关节内骨折,即冠状面、矢状面及额状面均有骨折,骨折端不稳定,复位和固定均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不易维持骨折端稳定,有时需多次整复,且固定时间长,易引起关节僵直、Sudeck骨萎缩等并发症[1~3].

    作者:刘传安;程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肌钙蛋白在急性胸痛患者急诊科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自20世纪80年代心肌肌钙蛋白(cTn)被发现以来,以其对心肌缺血独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逐步取代传统酶学检验,成为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主要生化指标.急性胸痛患者的正确诊断与危险分层十分重要,是选择临床治疗方案、减少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的关键.本文旨在初步探讨心肌cTn在急性胸痛患者危险分层中的作用.

    作者:胡业佳;刘玉芳;姜海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儿童Evans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病例患儿,女,7岁,因皮肤出血点、面色苍白3 d入院.入院时伴有腹痛、呕吐及浓茶色尿,无发热.入院查体:神志清,精神差,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轻度黄染,全身散在出血点.巩膜轻度黄染,口唇苍白,咽稍充血.双肺未见异常.心率116次/分,律齐,心音有力,心前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杂音.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肿大,双肾区无扣痛.

    作者:王建勇;李建厂;朱淑霞;田春梅;段培锋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猫叫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患儿,女,5 d,因反应差、阵发性哭闹5 d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孕39+3周,选择剖宫产,出生体重2 700 g,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10分,羊水色呈棕黄色,量正常,胎盘及脐带未见异常.

    作者:郭金将;赵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26例危重孕产妇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临床分析

    多器官功能衰竭(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是继发于不同疾病的2个或2个以上器官同时在短时间内先后发生功能衰竭的一种临床综合征.子痫前期或子痫、Hellp综合征、胎盘早剥、妊娠并急性脂肪肝、产后出血、产褥感染等是产科多器官功能衰竭常见的诱因,病死率极高.

    作者:王莉;杨延冬;姜秀清;赵方芹;王志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意外胆囊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壁穿刺孔转移1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62岁,因右上腹痛2年,加重2个月入院.查体:肝上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6肋间,肝下界右肋缘下2 cm;肝功TBIL 51.7 μmol/l,DBIL 8.5 μmol/l,ALT 215 U/l;HBV示大三阳;AFP、CEA均正常;彩超示肝硬化,胆囊息肉(3.7 cm×1.8 cm).诊断:①乙肝后肝硬化;②胆囊息肉.经内科保肝治疗19 d后,转外科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中见胆囊与大网膜轻度粘连,肝呈轻度硬化改变,胆囊淋巴结无肿大,胆总管、腹膜、胃肠未见异常.自剑下孔取出胆囊,胆囊完整,无破损.

    作者:管清海;陈强谱;林绪涛;欧琨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小剂量肝素在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30例,分别测其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血浆水平取正常参考值范围;脓毒症F1+2、TAT升高患者27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实验组)和非肝素治疗组(对照组).2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早期目标下液体复苏等治疗,除此以外,实验组在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70 U/(kg*24 h)]持续泵入.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5 d前后F1+2、TAT水平,计算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的F1+2、T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F1+2、TAT无显著性差异(P=0.742,0.208).实验组呼吸机使用天数(9.25±6.02) d及ICU住院时间(10.33±5.50) d明显短于对照组[(17.20±9.48)d,(16.20±10.03)d;P=0.045,0.036].两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708),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差异显著(P=0.027).两组之间28 d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643).结论 对于处于脓毒症高凝期的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作者:刘晓立;吕长俊;王晓芝;韩兆东;张晓荣;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纤维电子鼻咽镜及鼻侧位片在儿童鼻电池异物诊断中的应用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子玩具及其它电子产品进入到更多的家庭中,儿童很容易接触到各种电池.不少儿童误食或将其塞入鼻腔、耳道,而电池异物相对于其它异物更易引起相应部位的皮肤黏膜损伤,特别是鼻腔、食道黏膜的损伤,容易引起鼻中隔穿孔、食道炎甚至食道穿孔.电池异物易引起严重危害,但国内对其早期诊断的方法少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26例鼻腔电池异物的临床资料,探讨其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许家健;罗仁忠;刘大波;温瑞金;钟建文;藤以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食管钡餐透视致医源性气管异物2例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1],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抢救不当或异物较大可因窒息而死亡.若由于医护人员疏忽大意,操作不慎将异物吸入或脱落于气管内称医源性气管异物,如气管切开后用空针向气管内滴药,针头不慎落入气管;上呼吸道手术中,器械装置不稳,或切除的组织突然滑落而被吸入[2].作者曾遇到因食管钡餐透视致医源性气管异物2例.

    作者:王秀启;刘军英;戚佃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急性冠脉综合征冠脉病变的血管内超声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冠状动脉罪犯病变的血管内超声(IVUS)特点.方法 对35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和49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并应用IVUS观察冠脉罪犯病变处的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同时测量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A)、管腔面积(LA),计算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偏心指数(EI),并观察血管重构情况.结果 ACS患者冠脉病变处以软斑块为主(69.4%,34 /49) , SA患者冠脉病变处以硬斑块为主(77.1%,27/3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ACS组不稳定斑块、内膜破裂和血栓形成病变占总病变的57.2%,与SA组(8.6%)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同时两组患者斑块面积[(11.26±3.92) mm2 vs (9.43±3.98)mm2],斑块负荷[(65.67±11.74)% vs(57.34±11.18)%],偏心指数(0.33±0.22 vs 0.59±0.24)相比差异亦具有显著性(P<0.01);而且,ACS患者主要以正性重构为主(59.2%),而SA患者主要以负性重构为主(57.1%),二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0,P=0.002).结论 在ACS组不稳定斑块及内膜破裂、血栓形成、血管正性重构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IVUS检查是在体观察粥样斑块的良好手段,并可以指导治疗策略.

    作者:王青海;徐会圃;刘现亮;张明哲;刘长梅;王东;李宗清;李景森;程艳丽;张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阿魏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阿魏酸钠对兔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 )再灌注后无复流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随机将24只成熟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阿魏酸钠组3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AMI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前5min、结扎后240 min,再灌注后120 min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组织P-选择素(Ps)的变化;应用硫黄素染色评估无复流面积.结果 ①对照组和阿魏酸钠组AMI后240 min、再灌注后120 min的血清IL-6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P均<0.01);阿魏酸钠组各时间点除AMI前血清IL-6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②Ps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及阿魏酸钠组中,Ps在复流区及无复流区血管内皮细胞有强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区及假手术组(P均<0.01);阿魏酸钠组与对照组比较,Ps在复流区及无复流区表达均明显减弱(P均<0.01).③病理染色分析示,阿魏酸钠组结扎区心肌范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无复流区心肌范围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均<0.01 ).结论 阿魏酸钠能有效抑制炎症反应,防治AMI再灌注后无复流.

    作者:丁玲岩;刘现亮;赵希军;王连文;韩兆东;曾璟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酵母研究模型的探索

    目的 构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为进一步以酵母为模型开展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LFH-PCR构建了带有遗传霉素抗性基因(KanMX4)的SOD1基因中断框,转化酿酒酵母BY5677,以添加G418的平板筛选出SOD1基因缺失菌株,并经PCR鉴定.结果 PCR扩增证实SOD1基因已被成功敲除;与野生菌株相比,SOD1基因缺失菌株生长缓慢.结论 成功构建了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作者:张小华;王跃嗣;牛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烟草浸提液对大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影响

    目的 探索烟草浸提液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的附着和生长的影响.方法 将周龄SD大鼠颅盖骨,剪成1.5 mm×1.5 mm大小组织块,先用0.25%胰蛋白酶消化20 min、0.1%Ⅱ型胶原酶消化30 min后,再对其进行培养.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对其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及矿化能力进行鉴定.实验分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按所加烟草浸提液浓度的不同分为0.8、1.6、3.2、6.4、12.5、25和50 g/L 7个浓度组,分别测定各实验组细胞的生长曲线.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烟草浸体液对成骨细胞的附着和生长起抑制作用,并随其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各处理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各组内的前3 d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但3.2~50 g/L组第4~7天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吸烟不利于口腔种植的临床愈合.

    作者:王桂龙;侯玉东;石玲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P均<0.01),鳞癌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有差异性(P<0.05), CD44v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结论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检测CD44v6可能成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菡菡;胡金霞;于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小隐孢子虫免疫保护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属于原生动物界的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原虫.迄今报道过的隐孢子虫虫种有: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小鼠隐孢子虫(C.muris), 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蛇隐孢子虫(C.serpentis),鱼隐孢子虫(C.nasorum)等,对人和大多数脊椎动物造成感染的主要是Tyzzer于1912[1]年发现的微小隐孢子虫(C.p.).

    作者:张珍;刘文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钙离子通道阻滞剂治疗阿片类药物依赖的研究进展

    阿片类药物依赖属于慢性复发性脑病,即个体尽管明白使用阿片类药物会带来明显的问题,还仍然继续使用,自我用药结果导致了耐受增加、戒断症状和冲动性觅药行为.阿片类药物依赖的治疗已成为医学界关注的热点,大量研究证实钙离子通道阻滞剂能够抑制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现将研究现状做以下综述.

    作者:孔令玲;黄车白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主动脉窦瘤破裂致急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急症麻醉处理1例

    1 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女性患者,19岁,63 kg,160 cm.因持续性胸腹疼痛3 h入院.入院时查体示:ABP 150/50 mmHg,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弥漫性湿啰音,胸骨左缘第三、四肋间可闻及Ⅳ/6级双期杂音;心脏彩超显示主动脉窦破入右房.经积极准备后拟行急症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

    作者:张全意;王耀岐;秦承伟;卜祥梅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的发病潜伏期与接尘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尘肺病是危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病,据报道,尘肺病占全部职业病的七成以上.而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又是常见的尘肺病,这几种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是粉尘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SiO2).当作业工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SiO2的粉尘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很可能患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这些尘肺的发病潜伏期除与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分散度、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接尘时间长短存在程度不同的相关关系.本文选择的尘肺病例是从1982-2001年确诊的一期尘肺病例中随机抽取的,并通过相关回归分析,试图阐明这几类尘肺病的发病潜伏期与接尘时间的相关程度及其数量关系.

    作者:张学美;任建兰;杨玉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例

    1 临床资料患者,男,70岁,农民,因食管癌术后3个月,吞咽困难2 d于2008年6月20日入院,既往有慢性支气管炎史20年,进流质饮食仍有恶心、呕吐,行胃镜检查示:距门齿20 cm可见吻合口周向心性隆起,表面糜烂,管腔狭窄,无法进镜观察,吻合口上缘见少量潴留物.入院后给予复方氨基酸(绿支安)及奥美拉唑、维生素、氯化钾、鸭胆子油入液等多组液体静脉点滴.于6月23日下午应用绿支安组液体约10 min后,出现大便次数增多,继之出现寒战、大小便失禁.

    作者:徐殿红;王建梅;范俊青;尚炳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