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生儿猫叫综合征1例

郭金将;赵国英

关键词:新生儿, 猫叫综合征
摘要:1 病例报告患儿,女,5 d,因反应差、阵发性哭闹5 d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孕39+3周,选择剖宫产,出生体重2 700 g,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10分,羊水色呈棕黄色,量正常,胎盘及脐带未见异常.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肝素在治疗脓毒症合并凝血功能障碍中的优势

    目的 探讨小剂量肝素对脓毒症高凝状态的影响.方法 正常组30例,分别测其凝血酶原片段(F1+2),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的血浆水平取正常参考值范围;脓毒症F1+2、TAT升高患者27例,随机分为肝素治疗组(实验组)和非肝素治疗组(对照组).27例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早期目标下液体复苏等治疗,除此以外,实验组在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70 U/(kg*24 h)]持续泵入.监测并记录两组治疗5 d前后F1+2、TAT水平,计算治疗前后的APACHE-Ⅱ评分、入住ICU及呼吸机使用时间和28 d病死率.结果 实验组的F1+2、TAT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00,0.042).对照组治疗前后F1+2、TAT无显著性差异(P=0.742,0.208).实验组呼吸机使用天数(9.25±6.02) d及ICU住院时间(10.33±5.50) d明显短于对照组[(17.20±9.48)d,(16.20±10.03)d;P=0.045,0.036].两组APACHE-Ⅱ评分在治疗前差异无显著性(P=0.708),治疗后两组评分均有所降低,但实验组差异显著(P=0.027).两组之间28 d生存率无显著性差异(P=0.643).结论 对于处于脓毒症高凝期的患者,早期给予小剂量肝素治疗可改善患者的高凝状态,缩短住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但未能改善生存率.

    作者:刘晓立;吕长俊;王晓芝;韩兆东;张晓荣;李洪波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胰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VEGF与HGF水平变化及其相关性的研究

    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因素、多阶段的复杂过程,其中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的关键因素 [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 是一种重要的血管生成促进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 HGF)是一种多功能因子,能刺激多种类型细胞分化、增殖、再生、运动及形态的发生,被认为是一种强血管生成因子.

    作者:姜明一;杨文东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血浆一氧化氮水平与牙周炎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和牙周健康者血浆一氧化氮(NO)的水平差异,以及NO水平与牙周炎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慢性牙周炎患者22人作为实验组,牙周健康者40人作为对照组.分别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分离血浆样本,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其中NO水平.结果 牙周健康者和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含量分别为(86.65±40.45) μmol/L和(145±48.9) μmol/L,二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水平明显升高,经基础治疗后NO含量显著下降.血浆NO水平与牙周炎症程度具有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血浆NO水平显著高于牙周健康者,并与牙周炎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王爱芹;戚向敏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酵母研究模型的探索

    目的 构建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为进一步以酵母为模型开展家族性肌萎缩硬化症发病机制及防治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运用LFH-PCR构建了带有遗传霉素抗性基因(KanMX4)的SOD1基因中断框,转化酿酒酵母BY5677,以添加G418的平板筛选出SOD1基因缺失菌株,并经PCR鉴定.结果 PCR扩增证实SOD1基因已被成功敲除;与野生菌株相比,SOD1基因缺失菌株生长缓慢.结论 成功构建了SOD1基因缺失的酿酒酵母菌株.

    作者:张小华;王跃嗣;牛新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FXYD基因蛋白家族及FXYD6蛋白的研究现状

    FXYD基因家族蛋白是一类小分子的单跨膜蛋白, 有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调节的作用,和Na+-K+-ATP酶的结构功能密切相关.为适应不同组织的生理功能,Na+-K+-ATP酶动力学和FDXY基因蛋白的表达因组织部位的不同而异.FXYD基因及其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生理功能和调节的研究,有助于进一步了解FXYD及其亚群的作用和功能.本文就FXYD基因家族蛋白特别是FXYD6的新近研究进行综述.

    作者:任师颜;周宁新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的发病潜伏期与接尘时间的相关回归分析

    尘肺病是危害劳动者健康的主要职业病,据报道,尘肺病占全部职业病的七成以上.而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又是常见的尘肺病,这几种尘肺病的主要致病因子是粉尘中含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二氧化硅(SiO2).当作业工人长期吸入含有游离SiO2的粉尘后,经过一定的潜伏期,很可能患尘肺病,即矽肺、煤工尘肺、铸工尘肺.这些尘肺的发病潜伏期除与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分散度、浓度等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接尘时间长短存在程度不同的相关关系.本文选择的尘肺病例是从1982-2001年确诊的一期尘肺病例中随机抽取的,并通过相关回归分析,试图阐明这几类尘肺病的发病潜伏期与接尘时间的相关程度及其数量关系.

    作者:张学美;任建兰;杨玉龙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髓过氧化化酶水平与急性冠脉综合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系

    目的 通过对血清促炎症介质髓过氧化物酶(MPO)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的测定,探讨其在ACS危险分层的临床意义.方法 病人分为两组: ACS组( STEMI患者32例, UAP/NSTEMI组患者38例)和对照组(SAP患者20例).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检测血清MPO活性.随访各组于30、90 d的后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并对结果 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①STEMI和UAP /NSTEMI组患者的血清MPO水平较SAP组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中STEMI患者血清MPO水平高于UAP /NSTEMI组(P<0.01);②具有高水平MPO的患者在随后30 d及90 d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 ①血清炎症标志物MPO可能独立预测近期心血管事件危险性;②降低高MPO水平患者近期心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性下降.

    作者:陈海燕;赖江明;梁丽丽;宓宝斌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气传致敏真菌与支气管哮喘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气传致敏真菌与过敏性哮喘的关系.方法 采用空气中暴片调查法和暴皿调查法,了解本地区气传真菌的品种和数量.应用5组多价真菌变应原对3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皮内试验.应用放射变应原吸附试验方法 对真菌皮试阳性哮喘患者89例和50例健康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结果 34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89例(25.75%).89例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患者中特异性IgE阳性78例,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与sIgE两种检测方法 一致率87.64%(78/89),两种检测方法 经一致性卡方检验,χ2=9.09 ,P<0.01.对照组50例中仅2例阳性反应(4.0%),余均为阴性.两组结果 经卡方检验,χ2= 89.98,P<0.001.结论 气传致敏真菌是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致敏原,采用体内外检测方法 联合测定真菌过敏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作者:孙英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头皮针刺配合按摩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

    脑卒中西医称之为脑血管意外,是由于脑血管系统病变而引起的脑血管痉挛、闭塞、破裂,致脑局部循环损害和以偏瘫为主的肢体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增长,脑卒中患者越来越多,其致残率高达80%[1].在多种功能障碍中, 偏瘫是直接关系到患者的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核心问题之一[2],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很大负担.近年来作者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头皮针刺治疗的基础上,对患者患侧肢体进行按摩,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效果满意.

    作者:唐永云;侯佃臻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抑癌基因P53和癌基因MDM2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抑癌基因P53蛋白、癌基因MDM2蛋白在肾透明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肾透明细胞癌、20例正常肾组织中抑癌基因P53、癌基因MDM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6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为41.66%(25/6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10%(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0例肾透明细胞癌组织中MDM2阳性表达率为53.33%(32/60),显著高于正常肾组织的0%(0/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和MDM2二者有一致性(χ2=2.9,P=0.09).结论 P53与MDM2共同参与肾透明细胞癌的发生、发展,P53与MDM2可作为评价肾透明细胞癌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燕厚永;王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固定支架结合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是常见的骨折之一,约占所有骨折的17%.其中的C型骨折为三维关节内骨折,即冠状面、矢状面及额状面均有骨折,骨折端不稳定,复位和固定均存在一定难度.传统的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不易维持骨折端稳定,有时需多次整复,且固定时间长,易引起关节僵直、Sudeck骨萎缩等并发症[1~3].

    作者:刘传安;程黎明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外伤后心脏疝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心脏疝是指心脏组织经心包缺损处突出到心包外所发生的紧急病理状态,临床罕见.本病由Bettman于1984年首次报道.我院于2008年8月成功诊治了1例外伤后出现心脏疝的患者,现报告如下,并复习相关文献予以讨论.

    作者:荆纪英;赵凤祥;毛锡金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食管钡餐透视致医源性气管异物2例

    气管异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急症之一[1],多发生于3岁以下幼儿,抢救不当或异物较大可因窒息而死亡.若由于医护人员疏忽大意,操作不慎将异物吸入或脱落于气管内称医源性气管异物,如气管切开后用空针向气管内滴药,针头不慎落入气管;上呼吸道手术中,器械装置不稳,或切除的组织突然滑落而被吸入[2].作者曾遇到因食管钡餐透视致医源性气管异物2例.

    作者:王秀启;刘军英;戚佃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新生儿猫叫综合征1例

    1 病例报告患儿,女,5 d,因反应差、阵发性哭闹5 d入院.患儿系第3胎第2产,孕39+3周,选择剖宫产,出生体重2 700 g,生后1 min及5 min Apgar评分10分,羊水色呈棕黄色,量正常,胎盘及脐带未见异常.

    作者:郭金将;赵国英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中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对7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进行CD44v6检测.结果 CD44v6阳性染色定位于肺癌细胞质,阳性表达率为68%,其表达强度与非小细胞肺癌的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呈显著相关(P均<0.01),鳞癌CD44v6的表达率与腺癌有差异性(P<0.05), CD44v6的表达强度与病人的年龄、性别均无关(P均>0.05).结论 CD44v6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作用,检测CD44v6可能成为判定非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评估其侵袭性及转移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张菡菡;胡金霞;于媛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及围手术期治疗的临床分析

    老年股骨颈骨折的发病率高,多合并骨质疏松症和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血管病变等内科疾病,治疗上存在难度和风险.手术方式的选择及围手术期的治疗将影响疗效和预后.我院自2000年2月-2007年10月对93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施行手术治疗,并加强围手术期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吉勇;齐识;何勇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飞秒激光制瓣LASIK手术的并发症

    1999年,Intralase公司推出第一个飞秒激光角膜刀.2000年,飞秒激光用于制作角膜瓣并通过美国FDA的认证.飞秒激光制瓣较之机械微型角膜刀制瓣,在准确性、安全性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本文就飞秒激光制瓣LASIK(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的并发症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胡健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整合素β1在体外培养牛眼小梁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体外培养小梁细胞表面整合素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对牛眼小梁细胞进行原代及传代培养,并行鉴定.对传三代的牛眼小梁细胞施加整合素β1一抗,后分别给予荧光和多聚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标记的二抗,并将细胞置于荧光倒置显微镜下观察摄像.结果 应用免疫荧光和免疫酶技术方法 均可观察到培养小梁细胞表面整合素β1阳性染色.结论 体外培养的牛眼小梁细胞表达整合素β1,为以后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病因学提供良好实验基础.

    作者:张强;赵燕;李燕;王强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微小隐孢子虫免疫保护性基因的研究进展

    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是属于原生动物界的营寄生生活的单细胞原虫.迄今报道过的隐孢子虫虫种有:微小隐孢子虫(C.parvum),小鼠隐孢子虫(C.muris), 火鸡隐孢子虫(C.meleagridis),蛇隐孢子虫(C.serpentis),鱼隐孢子虫(C.nasorum)等,对人和大多数脊椎动物造成感染的主要是Tyzzer于1912[1]年发现的微小隐孢子虫(C.p.).

    作者:张珍;刘文琪 刊期: 2009年第02期

  • 前列腺素E1对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P-选择素及无复流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兔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复流现象与炎症的关系,评价前列地尔(前列腺素E1)对炎症的影响及对无复流的作用.方法 建立大白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前列地尔治疗组,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心肌P-选择素(Ps)的变化,后计算心肌梗死面积及无复流面积.结果 Ps免疫组化显示,对照组及治疗组中,Ps在复流区及无复流区血管内皮细胞有强表达,明显强于正常区及假手术组(P均<0.01);无复流区表达强于复流区(P<0.01).前列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s在复流区及无复流区表达均明显减弱(P <0.01).病理染色分析示,前列地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结扎区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复流面积和坏死心肌面积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前列地尔(PGE1)能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起到保护心肌,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减少无复流面积的作用.

    作者:曾璟;孙经武 刊期: 2009年第02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