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乙酰唑胺和阿可乐宁控制眼内压效果的比较

张晶;周玉梅

关键词:阿可乐宁, 乙酰唑胺,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 眼内压
摘要:目的 比较全身应用乙酰唑胺和局部应用0.5%阿可乐宁控制老年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超乳术)后控制眼内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36例受试者36眼,随机选择12眼局部应用0.5%阿可乐宁行术后治疗,12例(12眼)口服乙酰唑胺,其余12眼不给予降压药药物治疗(对照组).统计资料主要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阿可乐宁组手术后24h的眼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该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阿可乐宁可有效的预防超乳术后眼内压的升高.采用阿可乐宁的病人其眼内压低于乙酰唑胺组和对照组病人.考虑到局部应用危险性较小,因此认为超乳术后好采用0.5%的阿可乐宁,而不采用口服乙酰唑胺.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基质金属蛋白酶-2 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RNA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和在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MP-2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分别选取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50例、在位内膜组织22例和对照组正常子宫内膜组织2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MMP-2 mRNA的表达.结果 ①MMP-2 mRNA在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表达,其相对表达量为(0.6210±0.0870),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0.5170±0.0760)和在位内膜(0.5360±0.0840),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而在异位症在位内膜与正常子宫内膜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②在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在位内膜中,MMP-2 mRNA的表达与正常内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且受月经周期的影响,呈现周期性变化.③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与r-AFS临床分期没有相关性,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④正常子宫内膜与异位症在位内膜组织中MMP-2 mRNA的表达均受月经周期的影响而呈现周期性变化,分泌期的表达明显高于增生期(P<0.05);而在异位症异位内膜组织中,二者的表达则失去其在在位内膜组织中的周期性变化,增生期与分泌期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 ①异位内膜组织不仅具有分泌MMP-2的能力,而且表达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内膜,使异位内膜组织具有侵袭腹膜及周围组织的能力,并且在盆腔、腹膜内不断种植生长,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②MMP-2在异位内膜组织中呈高表达,但不随r-AFS临床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因此认为子宫内膜异位组织各期均有侵袭性,这是异位症病情进行性加重的原因之一.③MMP-2在异位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失去其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月经周期性变化,这可能是临床上应用激素治疗异位症失败的原因之一.

    作者:李全香;郭新华;高静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乏氧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HIF-1α表达影响的研究

    目的 初步研究乏氧对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HIF-1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Tca8113细胞置于1%O2、5%CO2、94%N2混合气体的乏氧培养箱内培养,分别在乏氧培养1/2、1、3、6、12和24 h时取出.每个时间段均设常氧培养对照组(5%CO2、95%O2).采用RT-PCR技术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HIF-1α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HIF-1α的表达在乏氧12 h明显升高并达高峰,24 h时又下降至常氧水平.每个时间段乏氧组HIF-1α的表达均高于其相应的常氧对照组.结论 乏氧影响了人舌鳞癌Tca8113细胞HIF-1α基因的表达水平,肿瘤细胞通过上调HIF-1α基因的表达适应肿瘤乏氧的微环境,有利于肿瘤的发生与发展.

    作者:王霞;王培源;孙善珍;吴淑华;曲迅;张祥盛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口服发泡剂治疗胃镜下治疗失败的山楂性胃石16例

    自2001年12月-2006年12月,作者应用口服发泡剂治疗胃镜下治疗失败的出楂性胃石1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广利;王旭;刘成霞;崔树华;刘玲;王伟;马振滨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戊二醛和甲醛甲酚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和评价戊二醛用于根管消毒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14例根尖周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110例和对照组104例,根管内分别封入2%戊二醛和甲醛甲酚,5~7 d后观测临床效果.结果 戊二醛与甲醛甲酚组的成功率相似,但无窦道型患牙急症发生率低于甲醛甲酚组(P<0.05).结论 戊二醛用于根管消毒是可行有效的,且在无窦道型根尖周炎中临床效果优于甲醛甲酚.

    作者:王青山;贾久丽;慈浩粟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过敏性紫癜46例临床分析

    过敏性紫癜(HSP)是儿童时期常见的血管炎之一.发病诱因以感染占首位,病源可为细菌、病毒、寄生虫等[1,2],而支原体感染诱发HSP国内少见报道.本文对我院2003年3月-2007年3月收治的46例肺炎支原体(MP)感染引起的过敏性紫癜(HSP)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莲美;贾秀红;王宝宏;傅振荣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凯西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损害

    目的 观察凯西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50例,给予凯西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对照组48例,给予能量合剂、益肝灵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超声及实验室检查变化.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综合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凯西莱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职业性慢性中毒性肝损害疗效显著.

    作者:孙光喜;谭悦菊;许金花;刘丽云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HLA-B27对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应用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简称AS)是一种血清反应阴性,常见的骨关节疾病,多见于青年男性,16~32岁发病较多,多数患者呈隐匿发病,病变早期呈转移性、上行性腰背疼痛,以下腰痛多见,伴有困倦乏力,消瘦气短、贫血状,少数可伴有低热,以及晨僵,夜间翻身困难,起床费力或活动受限,一种姿势保持长久症状明显,此时常被忽视为腰肌劳损等其他疾病,常常不能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者:郑静;陈佳荣;李彩玉;韩兆东;周玉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大动脉损伤破裂的救治体会

    尽管近些年来社会救助体系和各医院120急救工程不断得到完善,血管外科技术逐渐普及,但大动脉损伤破裂因出血凶猛,肢体致残率和死亡率仍然很高.本文报告我院救治的5例大动脉破裂病例,总结如下.

    作者:成丕光;巩本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猫抓病性淋巴结炎的临床与病理(附3例报告)

    猫抓病(cat scratch disease)是由猫抓伤或咬伤引起的以皮肤原发病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一种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近年来,随着养猫、狗等宠物人数的增多,本病的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1].近年国内报告的病例明显增多[2~4],其病因与发生机制仍未完全统一,临床和病理均易被漏诊或误诊为其他淋巴结病,我们遇到3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作者:张祥盛;牟清海;吕增华;朱玉红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

    目的 研究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60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Ki-67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Ki-67指数与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有关,且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而增加;Ki-67指数与肿瘤的大小无关.结论 Ki-67是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只有对影响预后的多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正确判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预后.

    作者:韩玉贞;吕增华;朱玉红;吴淑华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女性尿道外口异位3例报告

    笔者自2006年3月-2007年3月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尿道外口异位3例,现报告如下.1 病例报告例1.女,43岁,因查体发现子宫肌瘤入院.妇科检查:子宫如孕4个月大,双附件无明显异常.诊断为子宫肌瘤,拟行经腹次全子宫切除术.在为病人实施术前准备插尿管时,在正常位置未发现尿道外口,表面仅见一不规则残留痕迹,导尿管不能插入.嘱患者用力排尿,发现紧贴阴道前壁有数滴尿液流出,遂在无菌操作下用示指轻柔在阴道前壁上方寻找,在阴道前壁正上方约2 mm处发现变异的尿道外口,再次常规消毒,成功将尿管插入.

    作者:张丽;王辉;孙红英;于风叶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乳腺腺样囊性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原发于乳腺的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极为罕见,文献报道具有腺样囊性结构的乳腺癌不足0.1%[1],组织形态与原发于腮腺、肺、食管和其他部位的腺样囊性癌完全相同,预后相对较好.本文报道1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探讨.

    作者:曹正;张仁亚;刘保平;刘建丽;朱鹏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甲状旁腺激素治疗去势大鼠颅骨缺损的研究

    目的 研究间歇性皮下注射甲状旁腺激素(PTH)对去势大鼠骨缺损修复的血钙、磷和PTH变化的影响,为更年期骨质疏松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在建立Wistar大鼠骨质疏松模型的基础上,在颅骨人为制造8 mm的缺损,同期植入大鼠自体骨,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去卵巢组和去卵巢后采用PTH1-34间断给药组,分别于7、14、21、28和56 d抽取血样,检测血钙、磷浓度及PTH浓度变化.结果 自体骨植入术后,去卵巢未治疗组大鼠血钙明显低于其它两组,而血磷明显升高,PTH治疗组与对照组血钙、磷浓度没有明显差异.PTH活性在去卵巢组表现为明显增高,大于其它两组;而用PTH1-34治疗组的PTH活性则变化不是很明显,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骨质疏松状态下,PTH血清活性与血钙的浓度成负相关性,而与血磷的浓度呈正相关性.PTH间断用药有助于去势大鼠血钙浓度的维持.

    作者:刘云启;刘晓丽;张其红;张卫群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194例新生儿窒息临床分析

    新生儿窒息是产科常见的症候群,是造成围生儿死亡及新生儿病死、智力障碍、脑瘫的主要原因,重度新生儿窒息可直接致死.现在对我院自1994-2005年10年间新生儿窒息19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原因,找出合理的预防措施及正确的处理方法,降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作者:李欣;董圣军;赵长珍;侯芳;刘莉;周翠玲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DHS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体会

    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多种原因,髋部骨折发生率较高,而转子间骨折是其常见类型.为了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我们自2000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髋部骨折病人135例,其中采用DHS(动力加压髋螺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病人46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魏勇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后乙酰唑胺和阿可乐宁控制眼内压效果的比较

    目的 比较全身应用乙酰唑胺和局部应用0.5%阿可乐宁控制老年性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术(超乳术)后控制眼内压的效果.方法 选择36例受试者36眼,随机选择12眼局部应用0.5%阿可乐宁行术后治疗,12例(12眼)口服乙酰唑胺,其余12眼不给予降压药药物治疗(对照组).统计资料主要采用方差分析.结果 阿可乐宁组手术后24h的眼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该项前瞻性研究表明,阿可乐宁可有效的预防超乳术后眼内压的升高.采用阿可乐宁的病人其眼内压低于乙酰唑胺组和对照组病人.考虑到局部应用危险性较小,因此认为超乳术后好采用0.5%的阿可乐宁,而不采用口服乙酰唑胺.

    作者:张晶;周玉梅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绝经妇女E2、β-CTX、N-MID、IL-6水平的临床观察

    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质疏松症的公认原因.为了解雌二醇(E2)、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骨钙素(N-MID)、白细胞介素-6(IL-6)之间及与骨质疏松之间的相互关系,我们检测了61例绝经后妇女的血清E2、β-CTX、N-MID、IL-6水平,以期为临床预测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敬波;王连文;王爱玲;高梅兰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的临床观察

    随着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普遍开展,如何防治术后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成为白内障围手术期的重要研究课题.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早期的炎症反应消退后又突然复发,甚至表现为较严重的全葡萄膜炎即为迟发性葡萄膜炎反应[1],近年来己引起一些眼科学者的高度重视[2,3].本文收集我院1999年3月-2005年12月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迟发性葡萄膜炎17例,对其发生情况和处理进行分析.

    作者:尹建廷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

    心血管药物特别是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加重正在治疗的心律失常或诱发新的心律失常,已是临床熟知的事实,但非心血管药物所致心律失常作用却未引起临床足够的重视.近年来发现一些非心血管药物如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抗组织胺药、抗精神病药、三环类抗抑郁药、胃肠道促动力药在某些高危患者可能引起QT间期延长,甚至诱发尖端扭转型室速(TdP).虽然非心血管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发生率甚低,一般<0.1%[1~4].但是非心血管药物应用面十分广泛,估计每年全国因服用非心血管药物发生致心律失常作用甚至致死者不在少数.因此,内儿科医生、神经内科、精神病科医生均应提高对此问题的认识.

    作者:李明娥;栾树荣;王跃平;张洁;张文博 刊期: 2007年第06期

  • 拇指指腹缺损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采用5种不同的术式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疗效.方法 对27例拇指指腹缺损的患者,分别采用腹部任意皮瓣、邻指皮瓣、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瓣及趾腹皮瓣等5种不同方法进行修复.结果 本组27例皮瓣,26例成活,1例拇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瓣失败,改邻指皮瓣后成活.术后随访2个月~3年,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各不相同,带感觉神经皮瓣明显优于不带感觉神经的皮瓣.结论 修复拇指指腹缺损要根据情况而定:年轻患者或有高要求者,首选趾腹皮瓣,其次为示指背侧岛状皮瓣或拇指指动脉逆行岛状皮瓣等相对精致皮瓣修复;老年人及体弱不耐受长期卧床者,选择邻指皮瓣、腹部任意皮瓣等简单皮瓣.

    作者:盛奎升;徐艳艳;康志强 刊期: 2007年第06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