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3例临床分析

李景真

关键词:剖官产, 晚期产后出血, 切口裂开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9-2004年4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重度贫血,产后绒癌.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7.44%),部分病例(16.28%)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裂开.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人体组成学研究近况

    人体组成学(human body composition)是人体生物学的重要分支之一,主要研究人体内各种组成成分之间的数量规律、体内外各种因素对组分间数量关系的影响以及活体测定人体组分的方法.在欧美一些国家,人体组成学研究已较为成熟,广泛应用于保健医学、体质测定、营养评定、运动医学领域,而在国内,这方面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就人体组成学的概念与理论问题综述如下.

    作者:陈强谱;傅廷亮;管清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tHCY)浓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和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偏振免疫发光法测定血清tHCY浓度.结果①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组血清tHCY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白蛋白尿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3,P=0.024),正常白蛋白尿组血清tHCY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664);②经多元逐步回归分析,CCr、TG是糖尿病患者血清tHCY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清tHCY浓度和DM病程是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①2型糖尿病微量白蛋白尿患者血清tHCY浓度升高,CCr是血清tHCY浓度的独立影响因素;②高HCY血症与2型DM早期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作者:毛艳华;宗可诚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真菌性角膜溃疡综合治疗的疗效.方法52例52眼真菌性角膜溃疡分为两组,治疗A组35例应用氟康唑、角膜病灶局部清创及碘酊烧灼综合治疗,治疗B组17例单纯应用氟康唑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综合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药物治疗.结论广谱抗真菌药物氟康唑联合局部清创及碘酊烧灼的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显著.

    作者:任莉;雷宁玉;张会芝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相关免疫分析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融化疗与免疫治疗于一体,作为血液恶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已获公认,其重要原因就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其他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诸多优点:来源丰富、取材简单;对供、受者HLA相符的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受病毒及残留肿瘤细胞的污染;CD3、CD4相对不成熟,GVHD发生率低;NK细胞、LAK细胞较多,GVL发生率低;增殖、自我增殖能力强;骨髓基质细胞多,给造血干细胞提供生长的微环境等.

    作者:彭新国;陈佳荣;李占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异丙酚复合芬太尼麻醉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分析

    异丙酚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它具有作用迅速,苏醒快和苏醒质量高等优点,但其镇痛作用较弱,作用时间短.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镇痛效果好,我院自2004年1-12月采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其对病人的麻醉效果、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董红果;徐伟民;郭敏;张海山;郑观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盐酸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的疗效观察

    高血压急症时,由于血压突然升高,严重损伤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病情危重,及时应用作用迅速、平稳、安全可靠的降压药是关键.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静脉注射药物品种有限,而且副作用多,我们应用盐酸乌拉地尔治疗高血压急症病人38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军;李国;张奇志;解华本;孟海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在临床研究方面的应用

    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是利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等生物粒子的理、化及生物特性进行分析的方法.流式细胞仪是近代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和单克隆技术、激光技术、电子计算机术等学科高度发展的综合结晶.在免疫学、血液学、肿瘤学等学科及临床研究方面得到广泛应用[1].

    作者:韩兆东;阮月芹;安新业;孔祥华;陈佳荣;周玉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胸腺素α1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高反应的抑制作用

    目的探讨胸腺素α1(Tα1)对哮喘患者Th1/Th2免疫反应的调节以及其对气道高反应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选取缓解期哮喘患者25例(哮喘组),给予胸腺素α1(Tα1)隔日一次皮下注射,每次1 mg/kg,疗程1.5月.健康志愿者(对照组)15名.分别对哮喘组用药前、后,对照组留取血标本,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上述三组血清中IL-4、IL-5、IFN-γ含量,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哮喘组用药前血清中IL-4含量[(52.15±8.96)pg/mL]与对照组[(13.33±11.16)pg/mL]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哮喘组用药后血清IFN-γ量[(1185.52±67.10)pg/mL]显著增加,与对照组[(138.25±6.25)pg/mL]和用药前[(144.58±1.06)pg/mL]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01);IL-4含量[(14.15±4.86)pg/mL]较用药前[(52.15±8.96)pg/mL]明显降低(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Tα1能上调Th1型免疫反应,下调Th2型免疫反应,抑制IL-4和IL-5的过度表达,从而对哮喘患者的气道高反应性有治疗和抑制作用.

    作者:刘伟;毛继芳;时衍同;贺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的分类和临床病理特点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ⅡP)又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意指原因未明,为一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的弥漫性肺泡炎和/或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泡腔内完全型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本病预后不良,大部分患者因肺纤维化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存活时间仅3~5年.我国尚无确切的患病率,至今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年,由于研究方法的改进,电视胸腔镜(VATS)/开胸肺活检的开展,在国外近年来本病已成为呼吸病理研究的热点.国内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1~6].

    作者:张祥盛;吕长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急性心包炎诊断治疗的新近观点

    急性心包炎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不少患者由于未能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产生严重并发症而导致病残及死亡.笔者复习新近文献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对临床常见急性心包炎诊断治疗作一简述.

    作者:张文博;徐文香;李翠香;刘学英;刘新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妊娠子宫扭转2例分析

    妊娠晚期约有80%子宫有不同程度的右旋,大多在30°左右,明显者可达45°.子宫沿纵轴扭转超过45°称为子宫扭转,临床极为少见.自1876年首次报道至今不足百例.一旦发生常易误诊,危及母子生命[1,2].近十年内,我院收治2例,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王缨;苗华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的医疗安全有关问题

    高压氧治疗是在特别的高气压、高浓度的氧及相对密闭的氧舱内完成的.作为高压氧的专职医生,在高压氧治疗的前、中、后严格认真把好每一关,可预防和减少高压氧治疗中并发症及意外情况地发生,同时也可避免和减少医疗纠纷.所以高压氧治疗的医疗安全至关重要,现就多年来工作体会对有关问题作一探讨.

    作者:王哲;陈茂华;周树英;刘建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胶原酶溶核术前后诱发电位的临床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其微创、简单、无痛苦、价格低廉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CT、MRI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改善的表现不符,缺乏客观的疗效判断依据.我们用体位诱发电位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术前、后检测进行对比,可准确的反映其疗效的可靠性.

    作者:蔡勋;蔡曰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43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9-2004年4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重度贫血,产后绒癌.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7.44%),部分病例(16.28%)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裂开.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景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Barton骨折治疗中T形钢板的临床应用

    目的讨论分析Barton骨折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2004年8月收治Barton骨折32例,其中22例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0个月,术后3~4个月,X线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t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定,优15例,良4例,总优良率86.36%,差3例.结论采用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固定牢固,可达骨折解剖复位,有利于腕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作者:周升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介入治疗并发症分析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以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本文收集自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间489例共696次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血管介入治疗所发生的28例并发症做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怀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心肌梗死后室壁瘤的超声诊断评价

    本文选择68例临床确诊为心肌梗死(心梗)的患者,就其左室造影结果与超声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室壁瘤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1临床资料本组68例,男43例,女15例,年龄40~81岁,平均62岁.使用仪器为GE公司FIVE SYSTEM二维彩色多普勒诊断仪,探头频率为2.0~3.5 MHz.经胸探查心脏,重点观察心尖四腔、两腔及左室短轴切面.

    作者:徐付印;张桂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9例误诊分析

    我院自1993年5月至2004年10月累计收治9例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误诊病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9例肥厚型心肌病误诊中,男3例,女6例,年龄60~80岁(平均69岁),9例均为住院患者.初诊到确诊时间为1~6个月.其中误诊为高血压性心脏病4例,冠心病5例(心力衰竭2例,心绞痛2例,陈旧性心肌梗死1例),9例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证实.按<实用内科学>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标准确诊.

    作者:赵晓昙;张惠琴;朱秀文;赵晓雷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婴儿良性脑外积水20例

    婴儿良性脑外积水(EH)是由于婴儿期蛛网膜颗粒重吸收脑脊液的功能障碍,使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失衡而引起的良性蛛网膜下腔积液.CT或MRI检查可见蛛网膜下腔增宽,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由于目前颅脑CT影像学上尚无关于婴儿脑外间隙的正常标准数值,对于存在脑外间隙增宽的婴儿,究竟诊断为正常还是EH是颇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们诊断的EH患儿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明;宗俊华;韩兴兵;吴媛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辅治重症肺炎30例疗效观察

    我科于2000年1月-11月应用复方丹参辅治小儿重症肺炎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观察对象均为住院儿童,重症肺炎的诊断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1]的肺炎章节.入院后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儿治疗前基本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作者:朱淑霞;贾秀红;杨华琴;林新梅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