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升新
临床上角膜裂伤多伴虹膜嵌顿、脱出或挫裂,以往我们处理这类病人,是以虹膜恢复器将虹膜复位,缝合角膜后再用林格液形成前房,我们称硬性复位,复位过程中加重了虹膜和角膜内皮的损伤.自1998年我们采用玻璃酸钠前房注入虹膜复位法治疗此类病人49例,收到了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孙瑞泉;徐明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外伤性迟发性血胸系外伤48 h后发现的胸腔积血.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16.7%[1].因该病发作迟,症状出现晚,如临床医师认识不足,容易被忽视,以至于出现凝固性血胸、胸腔感染、休克等并发症.我科自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外伤性迟发性血胸30例,占同期血气胸的9.8%,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房炳华;张景松;孔庆国;赵爱华;刘宝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调查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状况及探讨其防治对策.方法对我科2000年1月-2005年8月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的患者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98例重型颅脑损伤行气管切开患者均出现下呼吸道感染,其中154例行细菌培养(77.8%),培养出致病菌194株,40例有双重感染(26.0%);革兰阴性杆菌126株占65.0%,革兰阳性球菌54株占27.8%,真菌14株占7.2%,这些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都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198例下呼吸道感染经治疗感染控制者160例,总有效率为80.8%.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危险因素众多,较难控制,要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杜忠胜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生物学、生物力学、材料学和影像技术的发展,带锁髓内钉成为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优先选择的内固定方法,在国外占90%,在我国正在普及当中.作者应用带锁髓内钉治疗下肢长骨骨折不连50例54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融化疗与免疫治疗于一体,作为血液恶性疾病的治疗手段已获公认,其重要原因就是脐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比其他造血干细胞移植具有诸多优点:来源丰富、取材简单;对供、受者HLA相符的要求相对较低;不易受病毒及残留肿瘤细胞的污染;CD3、CD4相对不成熟,GVHD发生率低;NK细胞、LAK细胞较多,GVL发生率低;增殖、自我增殖能力强;骨髓基质细胞多,给造血干细胞提供生长的微环境等.
作者:彭新国;陈佳荣;李占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常见病,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近年来有上升及年轻化趋势.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以其微创、简单、无痛苦、价格低廉而被临床广泛应用,但术后CT、MRI影像学改变与临床改善的表现不符,缺乏客观的疗效判断依据.我们用体位诱发电位对4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术前、后检测进行对比,可准确的反映其疗效的可靠性.
作者:蔡勋;蔡曰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2岁,因右耳间断性痛2 d,发现蛆虫于2005年9月30日来诊.患儿母亲诉:近2 d来患儿常用手搔抓右耳,并伴哭闹.到当地卫生院就诊,未发现异常.第2天其母发现一蛆虫自患儿右耳道内爬出,急来院就诊.患儿既往无耳流液、流脓史,有玩洗衣服脏水习惯.检查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右外耳道内皮肤红肿糜烂,并见6条白色活动蛆虫,蛆虫长约0.5 cm,头端色黑.鼓膜充血,标志不清,未见有穿孔.诊断为外耳道蝇蛆病(右).用3%过氧化氢冲洗外耳道,氧氟沙星滴耳液滴耳,全身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随诊5 d,右耳皮肤红肿糜烂消退,鼓膜标志清晰.患者痊愈.
作者:窦民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讨论分析Barton骨折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0年2月-2004年8月收治Barton骨折32例,其中22例切开复位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结果本组随访时间5~20个月,术后3~4个月,X线显示桡骨远端骨折全部愈合.采用改良Gartland和Wertey(GW)评分系统对腕部进行功能评定,优15例,良4例,总优良率86.36%,差3例.结论采用T形钛合金钢板内固定治疗Barton骨折,固定牢固,可达骨折解剖复位,有利于腕关节早期的功能锻炼,大限度地恢复腕关节功能.
作者:周升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ⅡP)又名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特发性意指原因未明,为一组原因不明的进行性下呼吸道疾病,病理过程一般为进展缓慢的弥漫性肺泡炎和/或肺泡结构紊乱,终导致肺泡结构破坏,形成肺泡腔内完全型纤维化和囊泡状的蜂窝肺.本病预后不良,大部分患者因肺纤维化导致肺动脉高压、肺源性心脏病和右心衰竭,存活时间仅3~5年.我国尚无确切的患病率,至今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近年,由于研究方法的改进,电视胸腔镜(VATS)/开胸肺活检的开展,在国外近年来本病已成为呼吸病理研究的热点.国内相关报道也日益增多[1~6].
作者:张祥盛;吕长俊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婴儿良性脑外积水(EH)是由于婴儿期蛛网膜颗粒重吸收脑脊液的功能障碍,使脑脊液的分泌和重吸收失衡而引起的良性蛛网膜下腔积液.CT或MRI检查可见蛛网膜下腔增宽,是一种良性自限性疾病.由于目前颅脑CT影像学上尚无关于婴儿脑外间隙的正常标准数值,对于存在脑外间隙增宽的婴儿,究竟诊断为正常还是EH是颇有争议和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将我们诊断的EH患儿20例报告如下.
作者:周庆明;宗俊华;韩兴兵;吴媛彬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脑卒中是一种发病率很高、致残率也很高的疾病,不仅导致患者的生理残疾,同时在精神心理上也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影响,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功能恢复.卒中后抑郁症(post-stroke depression)是常见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并发症,近几年已经引起人们重视.
作者:李爱平;魏彩华;刘英秀 刊期: 2006年第01期
异丙酚近年来已广泛应用于人工流产的麻醉.它具有作用迅速,苏醒快和苏醒质量高等优点,但其镇痛作用较弱,作用时间短.麻醉性镇痛药芬太尼镇痛效果好,我院自2004年1-12月采用异丙酚与芬太尼复合麻醉用于人工流产术,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就其对病人的麻醉效果、呼吸和循环系统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董红果;徐伟民;郭敏;张海山;郑观荣 刊期: 2006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病因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999-2004年43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发病原因依次为子宫切口裂开,子宫复旧不良,胎盘、蜕膜残留,子宫内膜炎,重度贫血,产后绒癌.发生时间以剖宫产术后3周以上占多数(67.44%),部分病例(16.28%)在6周以上.结论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的时间不仅局限于产褥期内,主要病因是子宫切口裂开.针对出血病因进行防治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李景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我院从1998-2004年,共收治外伤性十二指肠破裂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中,男19例,女7例,年龄4~53岁,平均年龄32岁.致伤原因:车祸伤16例,挤压伤4例,钝器伤5伤,锐器伤1例.伤后至手术的时间为0.5~32 h,其中超过24 h者2例,均因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延误.
作者:李国峰;刘云婷;唐树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完善、发展以及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因各种因素所引起的并发症也相应增多.本文收集自2001年2月至2004年2月间489例共696次采用Seldinger法穿刺股动脉插管行血管介入治疗所发生的28例并发症做回顾性分析.
作者:赵怀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经头颅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梗死的病人64例.发病时间6~72 h,其中颈动脉系统梗死42例,椎-基底动脉系统梗死22例.符合以下标准:①无昏迷或抽搐;②无出血史、消化道溃疡或血液系统疾病;③无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④血压不超过180/110 mm Hg,患者肌力在4级以下.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在性别、年龄、病残程度、并发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孙奉辉;田东惠 刊期: 2006年第01期
1999-2004年我科对24例患者实行了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7例,女7例.年龄42~72岁,平均61岁.其中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3例,陈旧性髋臼骨折并股骨头脱位2例.
作者:王璐 刊期: 2006年第01期
Castleman病早是由Rywlin等为了给一种以淋巴组织增生为特征的淋巴结增生下定义而提出的.1956年Castleman总结13例这种病人报道,由此该病被命名为Castleman disease(CD)[1].该病尚有巨大淋巴结增生、淋巴结错构瘤、良性巨淋巴结、血管滤泡淋巴组织增生、淋巴组织肿瘤样增生等名称.临床比较少见且表现无特异性,有必要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作者:贾宗师;郭金荣;郭迎春 刊期: 2006年第01期
梅毒是由苍白螺旋体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通过胎盘及性接触传播.为了解滨州市献血者梅毒感染流行状况及对血液质量的影响,笔者对2001-2004年无偿献血的血液标本进行了梅毒检测情况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曲翠娥;郑洪泽;郝守伟;焦群;张秀铮;韩增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肺炎衣原体是衣原体属中的一个新种,是一类严格在真核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自1965年分离出第一株肺炎衣原体以来,对其研究已日趋深入,有文献报道,肺炎衣原体慢性感染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关系密切[1].我们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对68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血清肺炎衣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季勇;谢珺;陈延斌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