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月智;赵敏;李荣堂;屈红卫;王向涛
目的 探讨黄芪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血清和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方法 将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OJ+黄芪组.OJ+黄芪组术后每日腹腔注射黄芪注射液250 mg/100 g体重,共7d.检测实验鼠血清和肝组织TGF-β1的含量,光镜下观察各组肝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OJ组、OJ+黄芪组血液TGF-β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OJ+黄芪组肝组织TGF-β1水平较OJ组显著降低;OJ+黄芪组肝脏形态学改变较OJ组有所减轻.结论 黄芪有助于改善梗阻性黄疸幼鼠的肝脏形态结构,减轻肝脏纤维化的发生.
作者:李保文;张兰;吕增华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糖尿病坏疽是由于血管病变导致肢端缺血、周围神经病变、感觉障碍及并发有外伤感染所致的手足肢端坏疽,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以下肢多见,多见于老年人.
作者:张立芳;孙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血清PⅢNP在术后乳腺癌患者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成功随访(均为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随访未复发,6例术后转移复发.按乳腺癌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1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ⅢNP水平及CA15-3水平.5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后未复发病人术后血清PⅢN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复发病人及Ⅳ期病人术前血清PⅢNP较术后无明显差别.结论 PⅢNP是监测乳腺癌复发的较敏感的指标;术后PⅢNP水平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或者持续升高,提示有复发的可能.
作者:邹晓;刘宏;魏涛;薛龙;王启堂;王梅;苏天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癫痫是多种原因引起的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所导致的短暂的一种慢性疾病.具有原因多样性,发作的反复性,症状的复杂性,给家庭和病人都造成了痛苦,癫痫发作频率是影响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选择一个更为有效的抗癫痫药物十分重要.
作者:周宏;孙妍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股骨干骨折患者,骨折愈合后,内固定物应及时去除.在临床上经常遇到内固定物取出后因负重过早或取出后未适应保护而发生再骨折者.为降低再骨折的发生率,我们采用再骨折病人入院后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了115例股骨干骨折内固定去除后发生再骨折的原因,报告如下.
作者:王姣婷;曹晓宁;卜学文;尚义美;刘丽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恶性肿瘤的发生是由环境与遗传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的多种基因和蛋白质参与的复杂疾病.
作者:刘成霞;史宁;张尚忠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癌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易发生医院内感染.现将我们自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59例肺癌患者放化疗后并发医院获得性肺部感染的临床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范焕英;李世殿 刊期: 2006年第04期
随着人们对危重患者早期心肺复苏的认识,ICU中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越来越高,遗留复苏后的问题也逐渐增多.因此,对危重患者器官功能衰竭前的状况进行早期识别和干预,替代器官功能显得尤为重要.1977年,Kramer医生首先将持续动静脉血液滤过(CAVH)应用于临床.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技术得到迅速的发展[2].我院利用CRRT成功救治3例危重病人,为基层医院CRRT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
作者:白玲;张金凤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输卵管粘连是女性不孕重要的而又常见的原因,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粘连性不孕80例,以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法.
作者:谢英华;沈靖;何爱莲;陈兆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间质反应细胞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HE染色及网状纤维和VG染色的切片上,根据纤维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增生方式作了分型;用图像分析仪对淋巴-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反应的数密度作了测量;在光镜下对间质肥大细胞反应做了计数.以上指标均以均数作界值把胃癌分为两组,即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然后观察临床病理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进展期胃癌分为限制型纤维细胞增生和伴随型纤维细胞增生两种类型.临床病理参数在两型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淋巴-浆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反应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 间质反应细胞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胃癌术后患者应积极采取增强病人免疫力的治疗方案,慎用降低宿主免疫力的治疗措施.
作者:王良俊;钱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5、10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于发病第1天即升高[(320.83±55.34) ng/ml,(15.40±5.04) μg/ml];第3天达到高峰[(457.59±72.67) ng/ml,(22.85±5.99)μg/ml];第5天开始下降[(401.25±71.48)ng/ml,(15.25±3.54)μg/ml];第10天显著下降[(279.36±65.69) ng/ml,(12.62±3.57) μg/ml],各时间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205.45±42.46)ng/ml,(10.15±3.76) μg/ml](P<0.01).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较不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诱导血清sICAM-1、sE-selectin升高,随病程动态变化,且浓度与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密切相关.
作者:袁海成;赵仁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确诊ARDS合并MODS患者,按住院先后分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在同样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HVHF.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氧分压(PO2)、氧合指数(OI)、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血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和终的死亡率.结果 CHVHF组患者治疗前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只有OI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死亡13例,病死率68.4%;治疗组死亡8例,病死率38.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VHF治疗能迅速改善ARDS合并MODS患者的病情,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德堂;张守满;周永勤;李修奎;周忠泉;赵跃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肺癌是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半个世纪以来,肺癌的发病率在许多国家仍在不断增高[1],约有70%病人确诊时属晚期或已有远处转移而不宜手术治疗.奥沙利铂是第三代铂类化合物,疗效尤于顺铂且无交叉耐药,吉西他滨是阿糖胞苷和脱氧胞苷类似物,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化疗药物之一[2].我们自2001年4月-2004年6月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奥沙利铂治疗30例非小细胞肺癌,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凤华;韩臻;王卫红;程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IBS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排便不尽感等[1].临床治疗以调节胃肠道动力及对症治疗为主.本文观察微生态制剂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蓉蓉;张洪涛;刘琨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越来越多见,我院自1998年以来,运用Gamma钉(亚太型)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部骨折18例,效果满意,总结如下.
作者:刘成功 刊期: 2006年第04期
脑脊液漏是外伤性颅底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因颅底骨质复杂,CT及X片诊断率较低,若处理不当,可造成严重的并发症,如化脓性脑膜炎等.CT三维立体成像可明确诊断,为治疗提供可靠依据.1998年3月-2006年3月,我院共收治颅底骨折并发脑脊液漏患者198例,现将报告如下.
作者:党安民 刊期: 2006年第04期
目的 观察金因舒(EGF)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对40例单纯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金因舒组)和对照组(常规组),两组均行常规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应用金因舒和不用金因舒,观察术后1、2、3、5、7 d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5 d角膜上皮100%愈合,对照组于术后7 d角膜上皮100%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金因舒能促进创伤后角膜上皮的愈合.
作者:李智;王乐梅;张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指多种代谢成分异常簇集发生在同一个体的临床现象.随着全球人类中肥胖病患者的增加,此种集结状态发病现象日益增多,且与心血管疾病的联系亦日渐明确,因此,近年来学者们对此状态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并展开了积极的研究.本文对近几年来M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薛海波;李肃;卢承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6%[1],因其发病率低,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其误诊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月智;赵敏;李荣堂;屈红卫;王向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治疗主要以控制感染、镇咳、祛痰、解痉平喘为主.为了探讨川芎嗪在COPD急性期(AECOPD)治疗中的作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加用川芎嗪治疗AECOPD,特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AECOPD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进行了研究,旨在川芎嗪在该病中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信泽涛;任增勇;赵梅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