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

马洪胜;李峰;管立学

关键词:载脂蛋白E,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多态现象(遗传学)
摘要:目的 研究ApoE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潍坊地区汉族人88例CHD患者与75例健康对照者,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CHD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TC、TG、HDL-C、LDL-C、ApoA1、ApoB-100等6项血脂代谢指标,应用改良的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检测ApoE基因型.结果 ①共发现5种ApoE基因型,分别为E2/3,E3/3,E3/4,E2/4,E4/4,未发现E2/2,两组中均以E3/3分布高.②CHD组ApoE2/4,E4/4基因型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poE3/3基因型频率低于对照组,而ε2,ε4等位基因频率CHD组高于对照组,ε3等位基因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 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脂代谢及与CHD的发生密切相关.ε4等位基因是CHD发病的遗传易感因子,ε2等位基因是预防CHD发生的保护因子.ApoE基因多态性可能通过影响ApoE水平而实现CHD致病作用.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含量的变化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ICAM-1)和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的变化.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测定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第1、3、5、10天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的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浓度于发病第1天即升高[(320.83±55.34) ng/ml,(15.40±5.04) μg/ml];第3天达到高峰[(457.59±72.67) ng/ml,(22.85±5.99)μg/ml];第5天开始下降[(401.25±71.48)ng/ml,(15.25±3.54)μg/ml];第10天显著下降[(279.36±65.69) ng/ml,(12.62±3.57) μg/ml],各时间点浓度均高于对照组[(205.45±42.46)ng/ml,(10.15±3.76) μg/ml](P<0.01).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分别较不合并上述危险因素者血清sICAM-1、sE-selectin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急性脑梗死诱导血清sICAM-1、sE-selectin升高,随病程动态变化,且浓度与有无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密切相关.

    作者:袁海成;赵仁亮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探讨

    目的 探讨脑梗死偏瘫的早期康复治疗疗效.方法 将122例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60例,应用Clayton康复方案,疗程1个月;对照组62例,不进行康复锻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 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以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病人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 治疗后,早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1,FMA、M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1.结论 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作者:李英;黄建臣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介入性诊疗与导管溶栓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3例

    通过3例介入诊疗+导管溶栓治疗肺动脉栓塞的疗效,初步探讨该治疗的效果.

    作者:宋淑平;宋晨光;颜梅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螺旋CT脑血管成像技术的探讨及其临床应用

    CT血管造影术应用于颅内病变,不仅可以清晰显示脑血管病变而且能显示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提供更精确具体的解剖图像,而且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作者:王风亭;吴立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影响

    目的 探讨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细胞毒作用.方法 用酸性磷酸酶(APA)法测定不同浓度紫花茄皂苷Ⅰ-2处理人肝癌BEL-7402细胞后的增殖抑制率和IC50.结果 紫花茄皂苷Ⅰ-2对BEL-7402细胞有明显的增殖抑制作用,在皂苷作用72 h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A405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2 μg/ml.结论 紫花茄皂苷Ⅰ-2对人肝癌细胞的细胞毒作用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

    作者:曹同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粘连性不孕80例

    输卵管粘连是女性不孕重要的而又常见的原因,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作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输卵管粘连性不孕80例,以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疗法的临床疗法.

    作者:谢英华;沈靖;何爱莲;陈兆平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亚低温对缺氧缺糖星形胶质细胞活力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缺氧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原代培养大鼠大脑皮层星形胶质细胞,设亚低温组(34℃)和常温组(37℃),同时于缺氧缺糖条件下培养,在相应时间点观察细胞形态,并用台盼兰排染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结果 亚低温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常温组(P<0.01).结论 亚低温对缺氧/缺糖星形胶质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杨丽娟;邬力祥;李伟;赵冬梅;崔存德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川芎嗪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期56例疗效分析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其治疗主要以控制感染、镇咳、祛痰、解痉平喘为主.为了探讨川芎嗪在COPD急性期(AECOPD)治疗中的作用,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加用川芎嗪治疗AECOPD,特将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AECOPD患者应用川芎嗪治疗进行了研究,旨在川芎嗪在该病中的治疗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信泽涛;任增勇;赵梅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脑卒中言语障碍120例临床分析

    言语障碍是脑卒中的觉见症状,我们对120例急性脑卒中所致的言语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华;赵玉红;罗东升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多发性肌炎的免疫机制

    多发性肌炎(polymyositis,PM)是多种病因引起的以骨骼肌间质性炎性改变和肌纤维变性为特征的综合征,病理改变为骨骼肌纤维广泛破坏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浸润,临床表现为对称性端肌无力和肌瘤.PM的病因目前有三种理论,即:免疫、感染、遗传.

    作者:矫丽丽;林红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双侧孔麻醉面罩在无痛胃镜检查术中的应用

    胃镜检查是上消化道疾病的一种重要诊疗方法,但由于其具有侵入性,给受检者带来了较大的痛苦.靶控输注短效静脉麻醉药物使此问题得到解决.但是,麻醉中的呼吸管理又成为首要问题.笔者将一次性透明麻醉面罩略作改动,制成双侧孔麻醉面罩,用于门诊保留自主呼吸的无痛胃镜检查病人,效果很好,现介绍如下.

    作者:刘顺兴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PⅢNP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监测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血清PⅢNP在术后乳腺癌患者复发监测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成功随访(均为1~2年)、接受手术治疗的5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39例随访未复发,6例术后转移复发.按乳腺癌病理分期:Ⅰ期11例、Ⅱ期19例、Ⅲ期15例,Ⅳ期13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乳腺癌患者术前、术后血清PⅢNP水平及CA15-3水平.58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均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后未复发病人术后血清PⅢNP水平较术前显著降低,而复发病人及Ⅳ期病人术前血清PⅢNP较术后无明显差别.结论 PⅢNP是监测乳腺癌复发的较敏感的指标;术后PⅢNP水平较术前下降不明显或者持续升高,提示有复发的可能.

    作者:邹晓;刘宏;魏涛;薛龙;王启堂;王梅;苏天慧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简称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腹泻型IBS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排便不尽感等[1].临床治疗以调节胃肠道动力及对症治疗为主.本文观察微生态制剂配合中药治疗腹泻型IBS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王蓉蓉;张洪涛;刘琨煜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间质反应细胞对进展期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目的 观察间质反应细胞对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在HE染色及网状纤维和VG染色的切片上,根据纤维细胞在胃癌组织中的增生方式作了分型;用图像分析仪对淋巴-浆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反应的数密度作了测量;在光镜下对间质肥大细胞反应做了计数.以上指标均以均数作界值把胃癌分为两组,即高密度组和低密度组,然后观察临床病理参数在两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进展期胃癌分为限制型纤维细胞增生和伴随型纤维细胞增生两种类型.临床病理参数在两型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P<0.05),淋巴-浆细胞浸润、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肥大细胞反应在两组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P<0.05/0.01).结论 间质反应细胞对胃癌的生物学行为有重要影响,胃癌术后患者应积极采取增强病人免疫力的治疗方案,慎用降低宿主免疫力的治疗措施.

    作者:王良俊;钱文英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颅脑损伤术后大面积脑梗死38例分析

    颅脑损伤术后患者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病情危重,易与原有损伤混淆,又有较高死亡率及致残率.我院神经外科自1999年6月-2005年7月,共收治3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运波;胥宝泉;袁少勇;田风富;李福增;陈汝伟;赵全成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早期物理治疗的效果观察

    我院疼痛康复科1995-2004年对剖腹产术后切口感染患者给予早期物理治疗,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吴耀坤;舒春华;刘淑云;刘义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2004-2005年东营市河口区农村居民死因调查分析

    目的 了解东营市河口区农村居民死亡率和死亡原因及其顺位,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普查方法对东营市河口区农村人口作为调查对象,由流行病学专业人员组成的调查队收集2004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人口死亡监测资料,采用Excel2000软件录入,转SPSS11.0软件统计分析和描述.死因分类采用ICD-9.率的标化采用2000年山东省人口普查资料直接法标化.结果 2004-2005年共死亡1 284人,其中男性770人,女性514人,男∶女=1∶0.67,年平均粗死亡率5.25‰,标化死亡率5.44‰.居前五位的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疾病、伤害和衰老,死亡率分别为3.37‰、2.12‰、1.54‰、1.36‰和1.16‰,分别占32.09%、20.17%、14.72%、12.93%和11.06%.前五位死亡总数占全死因的90.97%.结论 该地区居民死亡率高于20世纪90年代全国平均水平,恶性肿瘤死亡率升高,伤害成为第四位死因.因此,加强肿瘤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更为重要.

    作者:王成玉;李志华;杨国华;韩乃前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金因舒对翼状胬肉手术后角膜的促恢复作用

    目的 观察金因舒(EGF)对角膜上皮创伤修复的作用.方法 对40例单纯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金因舒组)和对照组(常规组),两组均行常规胬肉切除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应用金因舒和不用金因舒,观察术后1、2、3、5、7 d角膜上皮的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组于术后5 d角膜上皮100%愈合,对照组于术后7 d角膜上皮100%愈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金因舒能促进创伤后角膜上皮的愈合.

    作者:李智;王乐梅;张晶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持续血液滤过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目的 探讨持续高容量血液滤过(CHVHF)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方法 将40例确诊ARDS合并MODS患者,按住院先后分治疗组21例,对照组19例,在同样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加用CHVHF.观察治疗过程中患者生命体征,氧分压(PO2)、氧合指数(OI)、血肌酐(SCr)、C反应蛋白(CRP)、血谷丙转氨酶(ALT)的变化和终的死亡率.结果 CHVHF组患者治疗前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只有OI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相比治疗后SCr、CRP、ALT和OI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死亡13例,病死率68.4%;治疗组死亡8例,病死率38.1%,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CHVHF治疗能迅速改善ARDS合并MODS患者的病情,显著降低死亡率.

    作者:马德堂;张守满;周永勤;李修奎;周忠泉;赵跃青 刊期: 2006年第04期

  • 小肠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

    小肠肿瘤的发病率约占胃肠道肿瘤的2%~6%[1],因其发病率低,早期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又无特异的诊断方法,其误诊率及病死率均较高.我院1996年1月-2006年1月共收治28例,均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现报道如下.

    作者:侯月智;赵敏;李荣堂;屈红卫;王向涛 刊期: 2006年第04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