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玮清;刘世舜;董全江;吕惠清
目的 通过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分析,探讨影响原发性肝癌治疗预后的相关因素,以期为临床综合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2月收治的2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病历及随访资料,采用Cox回归(比例风险模型)方法对可能影响疗效和预后的16项临床相关因素进行单、多因素综合定量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与预后明显相关的因素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功能、肝硬化、远处转移和血管癌栓;多因素分析显示的因素为治疗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功能和血管癌栓.结论 原发性肝癌的预后取决于治疗方式、肿瘤大小、肿瘤数目、肝功能等方面,了解影响预后的因素对临床上选择和治疗病人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作者:夏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一种新的气管内插管方式--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在复杂面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1996年1月-2003年12月间实施复杂面部骨折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研究组32例为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对照组35例为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结果 研究组操作时间、术后并发症均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操作安全性与对照组无差别.结论 经颏下进路气管内插管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插管方式,在复杂面部骨折手术治疗中可以替代气管切开气管内插管.
作者:孙乐刚;刘玲;杨佑成;王丽芳;徐惠英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老年病人由于基础疾病多,免疫力低下,易发生医院感染,尤以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为评价头孢哌酮/舒巴坦(头/舒)对老年重症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对88例患者进行了随机对照观察.
作者:米瑞卿;李红霞 刊期: 2006年第05期
1 导致肺心病心电图改变的影响因素肺心病患者由于肺动脉压逐渐增高,右心室压力负荷增大,进而导致右心室代偿性肥厚和扩张,容量负荷随之增大,右心房也相应发生改变.在心电图上,可出现P波异常和胸导联QRS波及S-T、T等变化.因左室壁比右室壁厚(3:1),故轻度右心室肥厚在心电图上难以显示.
作者:戴卫星;张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二尖瓣脱垂并不罕见,其诊断标准仍不统一,仅靠临床表现易造成误诊和漏诊.我们对100例二尖瓣脱垂患者在服用消心痛前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V)检查,观察脱垂瓣膜的影像改变,以探讨彩色多普勒检查在二尖瓣脱垂诊断中的意义.
作者:李宝玉;宋明云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院自2001年6月-2004年12月采用带锁髓内钉治疗同侧股骨干合并股骨颈骨折6例,临床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胜江;付丽娟;杨志强 刊期: 2006年第05期
Ri质粒介导的毛状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领域中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是将发根农杆菌含有的Ri质粒中的TDNA片段整合到植物细胞的DNA上,诱导出毛状根,从而建立起毛状根培养系统用于次生代谢物的生产[1].由于Ri质粒转化的毛状根具有生长快、易于培养、有用成分高、代谢通路表达完整的特点[2],在利用生物技术生产药用植物有效成分领域,显示出极大的应用潜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作者:姚庆收;武玉永;刘凤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结直肠癌是严重危及人类健康的疾患,近年来发病率持续上升,手术是其治疗的主要手段,而肠道准备是手术成功的重要条件.传统的肠道准备方法为清洁灌肠,但由于肠道清洁度差、副作用大而令外科医生不满.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全消化道灌洗法,尤其是2000年后采用间歇性全消化道灌洗法准备肠道,已完成结直肠癌手术200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苏保宁;刘秀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超过正常数目而形成的牙齿称为多生牙.多生牙可以萌出、埋伏阻生、牙齿倒置,患者大多无自觉症状,极少患者感觉局部胀感,但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错殆畸形、邻牙迟萌、牙扭转、牙间隙增宽、邻牙牙根吸收和形成囊肿等.因此,早期作出诊断,及早给予治疗很有必要.现将我科1996年2月-2005年2月临床治疗112例上颌埋伏多生牙的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郭建村;刘明叶;赵景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近年来循证医学资料确定了β受体阻滞剂(β阻滞剂)对心衰患者的治疗价值,B阻滞剂不仅能延缓和逆转心功能不全和心衰的进展,使心功能升级,而且可降低心衰患者猝死率.根据荟萃分析,应用ACE抑制剂可使心衰患者死亡危险性下降24%,加用β阻滞剂则可使死亡危险性下降36%[1].
作者:李明娥;霍红梅;张洁;张文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耐药结核病(DR-TB)尤其是耐多药结核病(MDR-TB)已成为全球结核病第3次回升的一大原因,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与焦点.我们调查分析了2001年1月-2004年1月收住的耐药肺结核患者99例,报告如下.
作者:李益荣;路云青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颅底外科的深入开展,显微外科器械的改进及显微手术技术的提高,手术的目的不仅仅是切除肿瘤延长病人生命.彻底切除肿瘤,完整保留神经功能,术后早期、科学的康复指导,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手术理想的结果.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对我科切除17例听神经瘤患者,经过术后早期、科学的康复指导,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洪岩;姜玉荣;刘建荣;李丽君;冯萍;王玉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贫血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主要原因是体内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我们研究接受Epo治疗的CRF患者常规补充铁剂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屈明芬;任建兰;屈桂霞;宋国英;宁华秀;刘玉夏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后并发迟发性脑血管痉挛(delayed cerebrovascular spasm,DCVS)是SAH病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SAH的治疗关键在于避免再出血及防治脑血管痉挛.我们对2003年2月-2005年8月收治SAH患者76例用奥扎雷钠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延瑞;王振才;陈艳荣;李晓;李刚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后腹腔镜治疗肾及肾上腺疾病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上腺疾病55例,其中肾癌8例,肾囊肿25例,肾上腺皮质腺瘤17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3例,肾上腺囊肿2例.结果 55例手术中转开放手术3例,52例取得成功,无明显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2~8 d,平均5 d.结论 与开放手术相比,后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术后病人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可作为具有适应证的肾及肾上腺疾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作者:迟玉友;尹洪山;刘少青;李刚;苏庆国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外周血白细胞分素-8(IL-8)在窒息新生儿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42例不同程度窒息新生儿不同病期血清的IL-6、IL-8水平,并与正常足月新生儿脐血42例进行对照.结果 窒息新生儿第1天血清IL--6为57.6 ng/L(中位数,以下同),IL-8为353.3 ng/L,明显高于正常脐血对照组的2.0、92 ng/L(Z=4.564~5.856,P<0.01).重度窒息组患儿血清IL--6、IL-8分别是87、579.6 ng/L,分别高于轻度组(52.6、336.3 ng/L)(Z=2.228~2.702,P<0.05).血清IL-6、IL-8水平间呈显著正相关(α=0.59~0.72,P<0.01).窒息组患儿动态观察发现,病程第3天时血清IL-6(56.6 ng/L)、IL-8(320.6 ng/L)水平较第1天时(分别为57.6、353.3 ng/L)差异均无显著性(Z=0.314~1.372,P<0.05);第7天时血清IL-6(14.6 ng/L)、IL-8(238.4 ng/L)水平均明显低于第1天和第3天时(Z=2.455,P<0.05,Z=3.622,P<0.01).结论 窒息新生儿血清中IL-6、IL-8水平明显增高,在新生儿窒息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国良;高雁玲;赵国华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隧道前唇成为防护性巩膜瓣,在后唇上完成小梁切除术,较传统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小等优点,且滤过功能良好.我们于2002年6月值2005年3月对15例(15眼)青光眼合并白内障患者,实行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枫;李童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充填武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美国巴德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成型补片,对58例腹股沟疝病人施行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观察手术方法、手术指征、术后病人伤口疼痛、自主能力的恢复、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32 min;术后3~14 h病人能下床活动;伤口疼痛时间2~3 d;术后排尿困难5例,腹股沟部异物感3例.随访6个月~6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操作简单、损伤轻、恢复快、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可放宽手术指征,是一种先进的疝修补方法.
作者:王荣华;李希路;孙福群;和西涛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半叶马尾藻多糖对HL-60细胞CD11b、CD11a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研究半叶马尾藻多糖对HL-60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研究对CD11b、CD11a表达的影响.结果 半叶马尾藻多糖能增高CD11b、CD11a的表达率,且作用随时间和浓度的增加而增强.结论 半叶马尾藻多糖在体外可影响HL-60细胞CD11b、CD11a的表达,提示其在抗肿瘤方面有一定的开发应用前景.
作者:唐慎华;贾秀红;朱淑霞;李建厂;陆羡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常见症状之一,生后1周内,黄疸发生率早产儿80%,足月儿60%[1].新生儿黄疸大部分属于生理性的,是新生儿期发生的一种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然而,有相当一部分新生儿黄疸是病理性的,其病因复杂,原发疾病多种多样,如不重视,就可能延治误治,引起严重后果[2].笔者采用中药灌肠治疗该病5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对比,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高芳;王庆斌;高琳芝;张瑞杰;高丽红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