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肠炎患儿血清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董艳;纪冰;张元德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 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心电图, 急性肠炎, 心肌损害
摘要:肪酸结合蛋白(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FABP)是一种重要的细胞内脂肪酸载体蛋白,分子量小(14~15 kD),心肌含量多,为近年发展起来反映心脏损伤的早期生化指标[1].急性肠炎患儿心肌酶谱测定有明显升高[2],说明伴有心肌损害.我们对48例急性肠炎患儿和30名健康儿童进行FABP、CK-MB的定量及心电图检测,观察其变化,将FABP、CK-MB水平进行比较,并将FABP阳性率与CK-MB阳性率、心电图异常阳性率进行比较,探讨分析FABP在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和观察病情变化方面的应用价值.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利多卡因胶浆作用效果的评价

    利多卡因胶浆为粘膜表面麻醉剂,兼有祛泡沫、麻醉及润滑作用.本文通过 574 例应用利多卡因胶浆和 2%利多卡因咽喉喷雾病人做了胃镜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崔书华;朱培华;牟爱芹;沙淑贞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冠状动脉支架内再狭窄19例疗效观察

    冠状动脉内支架术是目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广泛应用的技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远期的不利后果--支架内再狭窄也日益增多[1].因此,支架内再狭窄的治疗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回顾性总结我院2000年8月-2003年10月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支架内再狭窄病人19例行切割球囊成形术治疗后的近期、远期疗效.

    作者:赵德明;张瑞军;杨璇;王秀花;唐淑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机制及临床意义

    齿状突骨折是枢椎常见的损伤,占全部颈椎损伤的8%~15%[1],近几年有上升的趋势,Gerstenkorn[2]报道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损伤的10%~20%,Anderson-D'AlonzoⅡ型约占35%.有神经损伤的骨折占6%~25%,总的死亡率为3%~8%[3].早在1910年Mixter和Osgood就对齿状突骨折进行了外科治疗.Anderson和D'Alonzo在1974年对齿状突骨折进行了X线分型,一直沿用至今,随着螺旋CT在脊柱外科的广泛应用,国内外已有多方面的描述,其目的是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移位特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进行治疗,从而提高了手术效果,减少了寰椎功能的丢失和骨折不愈合的发生,减少并发症.笔者在X线分型的基础上,综述螺旋CT三维重建分型、机制及临床意义.

    作者:燕树义;李书忠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颅脑损伤263例疗效观察

    高压氧对颅脑损伤的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急诊和康复治疗中都有很好的疗效,对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生存率、降低伤残率、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都有显著功效.1999-2003年我院采用高压氧综合治疗颅脑外伤 263 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建荣;李寿枝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临床观察

    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经皮经腔间隔心肌消融术(PTSMA)是近年来介入治疗的一个崭新的领域.我院共收治 12 例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克清;黄树温;王磊;牟瑞起;王荣彬;王淑敏;唐兴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体外受精-胚胎转移成功8例报告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技术目前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重要手段.我院生殖中心从2002年11月-2004年8月共使8例患者获临床妊娠,现将8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介绍如下.

    作者:姚志伟;荣抗美;张冬梅;何秀香;孟丽芳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82例疗效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笔者近几年来采用中药熏洗,配合口服非普拉宗片治疗本病82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孟安;王洪霞;赵岩;寇惠英;张波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两种方法测定血肌酐的比较

    苦味酸法与酶法测定血肌酐是目前各实验室常用的两种方法,苦味酸法更普及,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两种方法的优缺点,选择更合理的实验方法,我们对这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

    作者:董崇林;孙铭晓;郝军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甲醛甲酚致敏1例

    甲醛甲酚(FC)具有较强的除臭、杀菌、凝固蛋白的作用,是口腔科常用的根管消毒药物.近年来,有关此药临床致敏的病例时有发生,我院近期发生 1 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荣丽;隋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京都GT-1640型血糖测试仪与生化分析仪血糖结果的方法学评价

    便携式血糖仪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床边检验(POCT)和病人自测及快速出结果等特点,为糖尿病病人的疗效观察、控制用药量及急救病人的鉴别诊断提供了方便.但和实验室测得血糖结果有一定的差异.为了解血糖仪全血血糖结果和生化分析仪血糖(血清或浆)结果的差异,我们对部分正常人和已确诊的糖尿病人的血糖作了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王玉官;张新民;于丽霞;申振华;王玉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支持性心理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疗效分析

    精神分裂症患者经过系统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后,大部分阳性症状消失,而阴性症状单靠药物治疗则难以使之康复[1].因此,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是长期困扰精神科医师一个棘手的问题.笔者通过对长期住院的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在药物维持治疗的同时给予支持性心理治疗,并与单用药物维持治疗者进行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平;刘和祥;王惠梅;韩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流式细胞术定量分析网织红细胞 RNA和光镜下计数网织红细胞的对比分析

    网织红细胞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其胞浆尚存有嗜碱性的 RNA 物质.众所周知,网织红细胞目视计数误差较大,其原因为操作人员对网织红细胞的认识不同、血涂片的质量等.流式细胞仪具有对细胞分析和分选的功用,是近年来荧光细胞分析技术的创举,开创了生物细胞研究及临床检测应用的新领域.流式细胞术具有高速度、高灵敏度、高精度、高纯度、高细胞数量、高参数等特点.我们应用流式细胞术和传统的煌焦油兰法对血中网织红细胞进行了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玉明;陈佳荣;孔祥华;谢昌华;李凤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病毒唑致过敏反应1例

    患者,女,65岁,因头痛、发热、咳嗽 2 d 就诊.查体:T 38℃,WBC 5.4×109/L,N 0.65,L 0.45.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生理盐水250 ml+青霉素 800 万u+地塞米松 5 mg 及5% 葡萄糖 250ml+病毒唑 300 mg静滴(患者青霉素皮试阴性,既往曾应用青霉素).

    作者:公静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彩色多普勒应用研究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是神经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好发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的病人,其声像图和血流动力学的特征性表现为超声诊断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本文结合其病因、病理和临床表现作详细的分析.

    作者:巩同玉;熊金英;耿涛;迟兆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周围动脉疾患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周围动脉疾患(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PAD)主要指周围动脉粥样硬化和继发性血栓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和闭塞,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常见的表现,但常易被漏诊。PAD常与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并存,据统计,90%的PAD患者患有冠心病,40%~50%的PAD患者患有脑血管病[1],可以说PAD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一面镜子。及早发现PAD,有助于对冠心病、脑血管病的检出,而且及时对PAD的高危因素进行控制,也有助于延缓其他部位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进展。因此,当前心内科医生的眼光不应只局限于冠状动脉,而应注意到全身动脉,提高对PAD的诊断意识和诊断水平。

    作者:张文博;展瑞;李翠香;徐文香;刘学英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其与血肿周围脑水肿形成的关系.方法取34例脑出血患者行微创血肿抽吸术,抽吸过程中获得的血肿周围脑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测定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根据术前头颅CT测量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脑水肿带的大小,用双盲法对染色结果及术前脑水肿的体积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后4 h,血肿周围组织已出现VEGF的表达,脑出血后48~72 h,VEGF的表达达到高峰.VEGF表达强阳性组、弱阳性组、阴性组之间比较,脑水肿体积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VEGF在高血压脑出血血肿周围组织中表达上调,可能参与了血肿周围脑水肿的形成.

    作者:刘庆新;苏长海;张苏明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有氧运动对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目的探讨有氧运动对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对高血脂大鼠进行不同运动量有氧运动(游泳)训练后,测定其血液流变参数.结果有氧运动能明显降低血浆粘度、全血粘度和全血还原粘度.结论有氧运动可以使高血脂大鼠的血液流变学的多项指标得到改善.

    作者:李传珠;李宁宁;辛晓林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肝胆动脉供应异常1例

    在解剖一具50余岁的男尸时,发现肝胆动脉供应明显异常: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肝固有动脉缺失,胃左动脉发出肝动脉左支.肠系膜上动脉发出肝动脉右支:在胰颈的后方,距肠系膜上动脉根部 17.42 mm 处,发出一支长 57.18 mm、直径 4.08 mm 的分支,著者暂称肝动脉右Ⅰ支,该动脉走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门静脉的右侧、胆总管的后方,经胆囊管后方进入胆囊三角,在胆囊三角内分出胆囊动脉后进入肝右叶.

    作者:赵冬梅;胡凤爱;刘强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计算机X线摄影的影像质量控制探讨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医学影像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X线摄影(computed radiography,CR)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屏-片系统摄影方式.目前,CR摄影正在多数医院广泛应用,CR摄影的图像较普通X片摄影更清晰,能为临床诊断提供更丰富的影像细节[1].CR摄影方式是X线摄影的一次巨大的飞跃,如何更好的利用CR摄影技术,发挥CR摄影的优势来获得清晰的影像,是CR摄影的关键.本院2002年安装、使用了AGFA ADC COMPACT CR系统,我们结合2年多的使用经验,针对CR摄影中提高图像质量的几个重要因素做一介绍,以供借鉴.

    作者:韩立海;李祥林;李建平;李泽洪;柳新生;由守斌 刊期: 2005年第01期

  • 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剖腹手术的比较观察

    我院自2000年1月-2004年8月,现已成功地在腹腔镜下治愈阑尾炎81例,通过与传统剖腹手术相比较,发现腹腔镜手术有出血少、损伤小、术后疼痛轻及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吴士强;桂云 刊期: 2005年第01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