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欣;王晞;段慧楠;党松;王鑫;黄从新
患者,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悸30年入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0余年,高170/90 mm Hg,平素口服波依定等药物治疗,血压控制在140/80 mm Hg左右。30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心慌,自觉脉率快,约110次/min,无头晕、黑矇、晕厥,无胸闷、胸痛及上肢放射痛,多持续1h左右自行缓解,为突发突止。30年间症状间断发作,近年来发作次数逐渐增多,每月发作7~8次,性质、程度较前无明显变化。入院后查血尿便常规、肾功能、血脂、电解质均正常范围;超声心动图示左房扩大,升主动脉增宽,左室舒张功能减低,考虑长期高血压所致;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连发房性早搏,继之出现频率95~120次/min的室上性心动过速(见图1)。心电图可见第2个房性早搏后连续出现2次心室激动,第2个心室激动前未发现心房波,考虑1∶2房室传导,可能存在房室结双径路,拟行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电生理检查S1 S2700/380 ms出现明显跳跃延长达473 ms并稳定诱发心动过速,证实为典型房室结双径路(见图2)。继续电生理检查未发现多径传导。诊断慢快型房室结双径路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中下位法5~35 W慢径消融成功。
作者:王占启;张芳;张兰芳;贾辛未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与P-糖蛋白(P-gp)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60例食管鳞癌患者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COX-2和P-gp在食管鳞癌组织及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食管癌组织COX-2表达的阳性率为60膊.0%(36/60),正常食管组织未表达。 COX-2的表达随着病变浸润的加深,分化程度的升高,淋巴结的转移而逐渐上调(χ2=8.140, P =0.043;χ2=15.952, P=0.001;χ2=13.302, P =0.001),COX-2的表达与 TNM 分期相关,Ⅲ、Ⅳ期中的表达明显高于Ⅰ、Ⅱ期(χ2=17.778, P =0.001)。食管癌组织P-gp表达的阳性率为45.0%(27/60),正常组织阳性率为20.0%(1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 P-gp的表达随着肿瘤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的转移而表达升高(χ2=10.649, P =0.014;χ2=6.877, P =0.009)。 P-gp的表达与食管癌的TNM分期相关,Ⅲ+Ⅳ期中的表达高于Ⅰ+Ⅱ期(χ2=5.455, P =0.020)。 COX-2与P-gp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呈正相关( r =0.397, P =0.021)。结论 COX-2、P-gp参与了食管癌发生、发展、转移的多个环节,COX-2可以通过某种机制调控P-gp的表达,从而参与食管癌多药耐药的调节。
作者:张乐;梁宗英;陈健;辛国华;侯继申;张志民;林建;张旭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年龄对行关节置换术的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128例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根据年龄将其分为2组,即60~70岁为I组78例,71~80岁为II组50例。观察术后2组患者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评分(mMMSE)、生存质量信度评分(SF-12)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ADL)改善情况,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以及随访评价疼痛控制情况。结果与II组比较,I组WOMAC、mMMSE评分降低明显,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较少[(72 W.6±10.0)分vs.(78.7±11.3)分、(11.3±2.0)分vs.(12.8±2.1)分、(132±21)min vs.(158±23)min、(268±131)ml vs.(353±145)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1),而SF-12、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随访中发现,2组手术并发症、疼痛各级评定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老年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炎患者行关节置换手术的佳时机为60~70岁。
作者:乔良胜;焦尚起;王硕;顾红卫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强骨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方法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治疗组口服阿托伐他汀和强骨胶囊;对照组给予口服强骨胶囊,2组均予以联合服用碳酸钙/维生素D3,均服用药物6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评价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疼痛评分情况及骨密度(BMD)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f.05);而BMI无显著变化( P >0.05),2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疼痛评分均下降[分别为(7.96±2.73)分 vs.(3.68±1.76)分、(7.89±2.90)分vs.(5.26±1.65)分, P均<0.01];且治疗组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 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治疗组BMD明显改善( P <0.05),而对照组无显著改善( P >0.05),且治疗组治疗后BMD 改善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阿托伐他汀联合强骨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具有协同作用。
作者:罗娟;秦爱平;赵新兰;陈凯;李文静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男,62岁。因间断腹痛1 d,便血400 ml于2012年3月13日9时急诊入科。既往于3个月前行胃癌根治术,分期为T4 N3 M0,已行辅助化疗2周期。查体:无阳性体征。血常规示轻度贫血。入院后胃肠镜检查未见出血点,3 d内无便血。16日19时开始间断便血,共约3000 ml,予扩容、止血、输血等无效,17日12时急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见胃十二指肠动脉残端显影,行明胶海绵超选栓塞,6 h 后再次便血,总量约4000 ml,Hb低至32 g/L,外科会诊不建议手术治疗,遂于18日再次行DSA造影,显示仍为原部位出血,弹簧圈及明胶海绵栓塞肝总动脉,复查示栓塞完全。患者48 h内共输注红细胞等血制品近8000 ml,后出院。4月17日开始间断寒战高热,体温高达39.4℃,伴有尿频、尿急、尿痛。尿常规示WBC (++),降钙素原(PCT)3.74 ng/ml,考虑泌尿系感染,外院给予乳酸环丙沙星治疗3 d,体温进一步升高至40.0℃,于4月20日再次入院,当天留取血尿便细菌及真菌培养,开始给予美罗培南抗感染治疗,2 d后体温正常,血尿便培养无阳性结果, PCT降至9.45 ng/ml,继续应用至26日改行头孢呋辛钠治疗,30日患者再次出现高热,体温达39.6℃,无其他症状,超敏C-反应蛋白66 mg/L,PCT 72.67 ng/ml,真菌GM试验强阳性,不同时间、上肢不同部位的2次血培养见黑曲霉菌生长,考虑真菌血症,予伏立康唑静脉治疗,2 d后体温正常,6 d后复查PCT降至4.04 ng/ml,2周后改用伏立康唑口服序贯治疗4周。现随访2.5年,患者无再发真菌血流感染,无消化道出血、肿瘤无复发及转移。
作者:林莉;付亚莉;叶晨阳;王岩;徐建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阿尔茨海默病( AD)是一种进行性神经变性疾病,是痴呆常见的形式,约占全部痴呆人数的50%~60%[1]。 AD显著的特点是认知功能下降,情景记忆的早期损害[2]。 AD的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由于人口结构老龄化及平均寿命的增加,AD患病率在全球范围内日益增高。在这种情况下,AD代表着一个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存在着重要的社会及经济问题。目前AD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许多正在进行的临床药物试验无非是通过针对不同的分子靶点而采取的新型治疗策略。从某种角度说,疾病疗效的好坏取决于能否早期准确诊断[3]。因此,只有拥有高度精确的诊疗技术对疾病做出早期诊断,并早期进行有效的治疗,疾病才能取得好的疗效。
作者:贾俊栋(综述);岳卫东(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 MCI)是介于正常衰老与阿尔茨海默病( Alzheimer disease , AD)之间的状态,其向AD的转化率较高[1],MCI 具有发展为痴呆的高度风险。在糖尿病患者中MCI的发生率高达32.7%[2]。葡萄糖是大脑能量的重要来源,也是胰岛素从神经元囊泡释放的重要条件。胰岛素是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一种活性物质,调节血糖和能量代谢,并且能够调整脑内和外周的神经元。自脑内胰岛素被发现后,研究表明脑内胰岛素除调节新陈代谢、影响摄食、促进神经组织细胞生长发育、参与神经递质的释放调节外,还在学习和记忆等高级智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诸多研究表明,高龄、受教育程度低、高血压病、高脂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吸烟和饮酒、ApoE4+等位基因多态性等是导致并使MCI加剧发展的危险因素。血管性危险因素可能在MCI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早期和有效控制血管性危险因素能降低晚年认知功能下降和痴呆的发病率。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 IR)是MCI的独立危险因素,脑组织胰岛素抵抗可能与散发性老年性痴呆有关[3,4]。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快速进展,我国痴呆患者日益增多, MCI作为痴呆预防的切入点已成为研究热点。因此,本文对胰岛素抵抗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进行综述。
作者:马丽娜(综述);李耘(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通心络胶囊对日本大耳兔心肌梗死模型心脏电生理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24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通络组各8只,以前降支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通络组于结扎术后给予0?.4 g· kg-1· d-1参松养心原粉+0.3 g· kg-1· d-1通心络原粉灌胃。8周后,行在体电生理研究。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内、中、外膜层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时限复极90%时间(MAPD90)缩短( P <0.05);左心室MAPD90缩短( P <0.05);左心室有效不应期(ERP)延长( P <0.05);心室颤动(室颤)阈值(VFT)明显降低( P <0.05)。与模型组比较,通络组左心室内、中、外膜层心肌细胞MAPD90延长;左心室MAPD90延长( P <0.05);ERP缩短( P <0.05);VFT明显升高( P <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通心络可延长MAPD90、缩短ERP,通过提高VFT发挥抗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的作用。
作者:来欣;王晞;段慧楠;党松;王鑫;黄从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因子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噪声性耳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噪声性耳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与研究组。常规组40例患者予以扩血管、高压氧、营养神经等常规治疗,而研究组40例患者予以神经生长因子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术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5 B.0%(38/40),远远高于常规组的67.5%(27/40),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远远低于常规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5.0%vs.37.5%, P <0.01)。结论神经生长因子结合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噪声性耳聋,其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作者:黄丹莉;李国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输尿管镜腔内治疗孤立肾输尿管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7年4月-2013年4月32例孤立肾输尿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15例,予以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组17例,予以输尿管镜腔内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恢复率为60 q.0%,观察组总恢复率为58.8%,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住院天数均少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术后1年生存率为86.67%,5年生存率为66.67%;观察组1年生存率为94.12%,5年生存率为82.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输尿管镜腔内治疗孤立输尿管癌临床效果满意,且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
作者:付海波;杜丹;张志;刘宗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替吉奥合并奥沙利铂或多西他赛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90例未经治疗的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和对照组(替吉奥联合多西他赛),每组45例。2组均口服替吉奥胶囊40 mg/m2,2次/d,3周为l周期。其中研究组第1天联合奥沙利铂130 mg/m2静脉滴注,3周为l周期;对照组第1天联合多西他赛60 mg/m2静脉滴注,3周为1周期。2组均至少完成2个周期。比较治疗2周期后2组近期、远期疗效、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6周有效率分别为55 W.6%和46.6%(χ2=0.71, P >0.05);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1.1%和84.4%(χ2=0.93,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mTTP分别为6.1、4.7个月( t =1.842, P =0.069);mOS分别为11.4、12.3个月( t =0.896, P =0.387);PFS分别为8.3、7.6个月( t =1.273, P =0.206);OS分别为11.6、10.4个月( t =1.493, P =0.139)。研究组和对照组生存质量改善率分别为88.9%、80.0%(χ2=1.35, P =0.245)。研究组与对照组发生贫血分别为46.7%、26.7%(χ2=3.88, P =0.048);手足综合征分别为17.8%、40.0%(χ2=5.41, P =0.020);肝功能异常分别为11.1%、37.8%(χ2=8.66, P =0.003)。结论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或者多西他赛,2种方案疗效相当,但替吉奥联合奥沙利铂的药物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潘险峰;徐炎华;龙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者,女,13岁,因左上臂外伤后疼痛伴活动受限3d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患者跛行步入病房,左上肢功能位悬吊固定中,上臂近端肿胀、压痛,未及骨擦音(感)。左前臂远端桡侧肿大,可及大小约2cm×2cm的囊性肿块,活动度好。左侧掌面可见明显隆起肿大的串珠样肿块,约6cm×3cm×10cm大小,左侧胸壁见类圆肿块影,均质软呈深蓝紫色,压之可变形。左肩部局部软组织皮肤颜色变深。
作者:刘晓红;贾雄;方燕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对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64例基底节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41例行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 A组);另23例行常规骨瓣开颅手术( B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近远期预后。结果 A组手术时间(115妸.35±46.23) min、术后自动睁眼时间(5.22±3.43)h均短于B组(212.43±58.24)min、(8.74±4.51)h( P <0.05)。术后7 d A组GCS评分(11.92±2.73)分高于B组(9.85±2.46)分( P <0.05)。术后48 h行CT复查,A组血肿大部分清除率为80.49%(33/41)优于B组的56.52%(13/23)( 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39.02%vs .47.83%, P >0.05)。术后3个月随访,A组优良率为60.98%(25/41),明显高于B 组的34.78%(8/23)( P <0.05)。术后12个月随访,A组优良率为72.50%(29/40),明显高于B组的47.62%(10/21)( P <0.05)。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脑出血是一种损伤小、疗效好、并发症少的治疗方法。
作者:唐建建;张紫寅;周建;马春阳;王子珍;黄秋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月经期癫痫是指在月经周期某一时期痫性发作频率增加或程度恶化,通常发作频率增加2倍或以上,多发生在月经期前后,发病机制涉及多方面的神经内分泌变化。由于对月经期癫痫的定义尚未统一,既往统计的发病率差异较大,约有31%~60%的女性癫痫患者受月经期癫痫的影响[1]。根据发病时间与月经周期的关系,Herzog等[2]将月经期癫痫分为3种类型:围月经期型、排卵期型、黄体功能不足型。研究发现雌、孕激素对神经兴奋性有不同的影响,月经周期中血清雌/孕激素( E/P)比值变化会对痫性发作产生影响。近年越来越多的研究关注内源性神经甾体在月经期癫痫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临床上抗癫痫药物治疗月经期癫痫效果并不理想,多数学者研究发现孕激素补充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3~5]。本文就月经期癫痫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巩俪(综述);刘爱华(审校)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511和+3954多态性与男性煤矿职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3年6月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开滦总医院呼吸科门诊筛查的234例煤矿职工COPD患者(煤矿职工COPD组)及250例同期健康对照人群(健康对照组),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IL-1β水平,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511C/T,+3954C/T位点的基因型。结果煤矿职工COPD组的血清IL-1β水平为(32.98±0.42)ng/ml,健康对照组为(2.76±0.18)ng/ml,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煤矿职工COPD组IL-1β-511的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0.1%、62.8%和17.1%,健康对照组分别为21.6%、60.4%和18.0%,2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煤矿职工COPD组IL-1β+3954 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3.8%、16.2%和0,健康对照组分别为86.8%、13.2%和0,2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人群IL-1β-511,+3954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均>0.05)。结论煤矿职工COPD组血清IL-1β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 IL-1β-511、+3954的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煤矿职工COPD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作者:刘运秋;王丽晔;耿贺梅;刘晓宇;刘小云;兰璇;李宏芬;李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MPCNL)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经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治疗39例43侧上尿路结石患儿。输尿管镜下患侧输尿管逆行留置4~6F输尿管导管,B型超声引导下穿刺目标肾盏建立皮肾通道,气压弹道联合钬激光碎石,术后复查X线片或B型超声评价结石排出情况。结果所有病例均一期成功建立经皮肾通道并处理结石。手术时间50~143(82湝.0±9.0)min,结石清除率90.7%(39/43)。术中无气胸、邻近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37例术后随访3~12个月,患儿肾积水均未加重,肾功能较术前改善,亦没有远期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治疗儿童上尿路结石安全、可靠。
作者:陈文彬;崔书平;刘飞;王海波;刘永峰;曾博文;韩建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患儿,男,12岁。因行为异常伴记忆力下降8+月,右上肢僵硬、走路不稳1+月于我院就诊。就诊前8+月患儿无明显诱因逐渐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流涎、不自主眨眼,无视物模糊、头昏、头痛、耳鸣、听力下降、行走不稳。就诊前1+月,患儿逐渐出现右上肢僵硬,行走不稳,无法写字,伴视力减退,无头晕、头痛、恶心、呕吐、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听力下降,无二便障碍。患儿既往体健,父母体健,非近亲婚配,无特殊家族史,否认近期有中毒史及特殊药物接触史。查体: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心、肺、腹查体未见异常,皮肤未见色素沉着,神志清楚,反应迟钝,记忆力、计算力下降,双眼视力0.5,余颅神经正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V级,双侧腱反射对称活跃,双侧Babinskin征(+),脑膜刺激征(-),共济运动欠稳,四肢深浅感觉正常。血液生化检查、肝肾功能及尿常规均未见异常。甲状腺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正常,醛固酮立位8.84 ng/dl (正常参考值9.8~27.5 ng/L),血肾上腺素水平144 ng/L(正常参考值54~122 ng/L),去甲肾上腺素332 ng/L(正常参考值272~559 ng/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7.82 ng/L (正常参考值5~78 ng/L )。头部MR示双侧脑室体、后脚周围及双侧枕顶叶、半卵圆中心脑白质脱髓鞘改变,呈蝶形(图1)。肾上腺MR正常。考虑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ALD)。给予患者泼尼松龙5 mg/d共20 d,患者症状稍有好转,后于外院就诊,给予神经生长因子针剂治疗15 d,患者病情稳定。3个月后患儿再次出现右手持物不稳,行走不稳,双眼视力减退。再次就诊,采集了患儿及其父母的血样进行ALD基因检测,对ABCD1基因的外显子编码区进行直接测定,与参考序列( NM_000033.3与NT_167198.1)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患儿ABCD1基因的一个突变:c.1666C >T[p.(Gln556倡)](图2),患儿的父亲c.1666C位点正常,患儿母亲携带c.1666C>T[p.(Gln556倡)]杂合突变。患者之后通过饮食控制及激素、营养神经等治疗病情仍然没有得到控制,并且在逐渐加重。自行出院。
作者:陈静;王韦;陈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瑞舒伐他汀钙对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脉压指数(PPI)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IMT)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择高血压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在原降压药物的基础上加服瑞舒伐他汀钙(10 mg/d),对照组则继续服用原降压药物不变,于治疗前及治疗1个月、6个月、12个月分别检测患者的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压、PPI及颈动脉IMT。结果2组治疗前血压、PPI、血清hs-CRP、Hcy及I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帋.05)。与治疗前相比,2组治疗1个月后肱动脉的收缩压、PP均有明显的降低( P <0.05),而舒张压无显著改变;对照组PPI在治疗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PPI有明显的降低(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收缩压、PP降低更明显( P <0.05),而PPI治疗1、6、12个月后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hs-CRP、Hcy浓度及IMT均有明显的降低( 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hs-CRP治疗1、6、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Hcy治疗6、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IMT治疗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PPI与血清hs-CRP、Hcy浓度及颈动脉IMT均呈正相关(分别为r =0.606、0.583、0.672, P <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血压患者血管活性物质水平,改善IMT并降低PPI,从而起到抑制炎性反应、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血管弹性的作用。
作者:李莉;周元丽;张雪晶;刘丽;王晓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老年胸腰椎骨质疏松性A3型骨折患者5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联合组28例采用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照组28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注入骨水泥量、疼痛评分等相关指标以及近远期疗效。结果联合组平均手术时间(95鬃.6±11.7)min、术中出血量(51.5±12.5)ml,注入骨水泥量(4.75±0.99)ml,均优于对照组(34.7±9.3)min、(11.6±1.7)ml、(4.16±0.54)ml,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2组术后下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05)。随访3~24个月,2组术后VAS疼痛评分、术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丢失高度明显低于术前,术后6个月、12个月、24个月联合组VAS疼痛评分、术后Cobb’角和椎体前缘丢失高度均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05)。结论经皮内固定联合椎体后凸成形术可以更好地恢复脊柱稳定,有效维持伤椎高度,从而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关吉昆;黄斌;秦汉兴;马文宇;韦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左旋多巴(L-dopa)对帕金森病(PD)模型大鼠结肠酪氨酸羟化酶(TH)及ɑ-突触核蛋白(ɑ-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帕金森病模型组(模型组)、左旋多巴治疗组(治疗组),各组随机再分为模型制备成功后4 d、8 d 2个亚组,各12只。采用大鼠颈背部皮下注射鱼藤酮制备帕金森病模型,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blotting蛋白印迹法检测结肠TH和ɑ-Syn表达水平。结果1h粪便排出量及含水量: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大鼠显著降低( P <0噜.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大鼠增加( P <0.05);与治疗4 d亚组比较,治疗8 d亚组增加( P <0.05)。免疫组化法与Western blotting检测TH、ɑ-Syn比较:(1)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治疗组各时间点结肠TH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ɑ-Syn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 P均<0.05);(2)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各时间点结肠TH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增多,ɑ-Syn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均明显减少( P均<0.05);(3)与治疗4 d亚组比较,治疗组治疗8 d亚组的TH阳性细胞及蛋白表达升高( P <0.05),ɑ-Syn阳性细胞及蛋白降低( P <0.05)。结论 PD模型大鼠结肠功能障碍的机制可能与多巴胺的减少及ɑ-Syn水平的增多有关,左旋多巴可能通过增加多巴胺和减少ɑ-Syn水平改善PD大鼠结肠功能障碍。
作者:毕树立;刘斌;高海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