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Pluronic F-127修复兔全厚关节软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戚大春;王英振;胡有谷;安新荣;黄红拾

关键词:兔, 软骨, 关节, 骨形态发生蛋白, 生长因子, 载体
摘要:目的:研究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Pluronic复合物对兔全厚关节软骨缺损的修复作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27只.在每只兔双侧股骨的髌股关节面中心各造成一直径为3.5 mm的软骨缺损,深度以穿透软骨至刚好出现渗血为宜.随机将兔分为A、B、C三组.A组(18膝):注入Pluronic凝胶.B组(18膝):注入rhBMP-2/Pluronic复合物.C组(18膝 ):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周分批处死动物,取材,对修复组织进行大体、组织学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B组组织修复快,质量好,4周缺损区完全填充,8周、12周与周围正常软骨组织的外观相近;光镜下见近乎正常关节软骨组织;扫描电镜下见形态成熟的透明软骨细胞和Ⅱ型胶原.A组和C组的修复质量差,4周缺损区仍有浅表凹陷,8周、12周再生组织韧,缺乏弹性,表面粗糙,不规则;光镜下以纤维组织修复为主;扫描电镜下多为纤维软骨和纤维组织.Pluronic平均降解时间为6~8周,与正常软骨的再生速度基本一致.A组和C组的组织学评分在各个时期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B组和C组在各个时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rhBMP-2能促进和改善关节软骨的修复,Pluronic可作为rhBMP-2安全有效的载体;二者复合体的应用为治疗大面积、不规则的关节软骨缺损提供了一种无创伤性的新方法.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相关文献
  • 指尖完全离断再植11指治疗体会

    自1989年以来,我们对8例11指指尖完全离断进行再植,全部成活,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例11指,男6例8指,女2例3指,年龄16~40岁.病因:切割伤3例5指,机器绞伤5例6指.

    作者:曹广凤;张爱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围生期心肌病38例临床分析

    自1998年11月至2000年11月,我院心内科收治围生期心肌病38例,出院后随访1年,现分析如下.

    作者:黄林花;侯冬霞;崔志强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残角子宫4个月妊娠破裂2例报告

    例1. 患者32岁,因停经4+个月计划外妊娠,于1992年3月8日入院要求引产.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1年11月3日,量同以往,经期无腹痛.入院查体:T 36℃,P 80 次/min,R 20次/min,BP 16/10 kPa,青年女性,发育营养好,头颅无畸形,五官端正,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腹软,耻骨上触及4+个月妊娠大子宫.

    作者:贾凤华;孙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胃管注入法莫替丁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3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消化道出血是新生儿急症之一,来势凶猛,表现为吐血和便血,易发生失血性休克.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急症输血、止血剂的应用为主,而忽略对出血灶的处理.我们自1998年1月采用法莫替丁胃管注入治疗新生儿消化道出血36例,疗效显著,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新华;王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活性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小儿高胆红素血症心肌酶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小儿50例为治疗组,同期来门诊查体的健康小儿20例作为对照组,行血清心肌酶检测.结果: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胆红素越高心肌酶也越高,经治疗后,随胆红素下降心肌酶明显下降.结论:高胆红素血症患儿心肌酶活性高,对其应常规行心肌酶测定和心电图检查.

    作者:郑振文;郭晓辉;徐传伟;张向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硬膜外麻醉辅用异丙酚行上腹部手术的临床观察

    本文旨在观察硬膜外麻醉辅用异丙酚用于上腹部手术的可行性.1 资料与方法选择年龄40~60岁,ASA Ⅰ~Ⅱ级的择期上腹部手术病人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入室后先经T8~9间隙行硬膜外穿刺,头向置管,所用局麻药均为2%利多卡因(含1∶20万肾上腺素).

    作者:曹淑珍;肖珂青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儿童意外损伤569例住院病例分析

    儿童意外损伤已成为当前影响儿童生命安全、生命质量和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1~3].为了解医院内儿童意外损伤的分布特点,对我院1993年1月1日-1999年12月31日收住院的569例儿童意外损伤的损伤类型、多发年龄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建立有效的防范措施,现将方法和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盖志敏;张素桂;王彩霞;吴虹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低分子量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综合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近年来,我们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对部分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进行了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吴建贵;王建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骨瓣减压治疗重型颅脑损伤108例临床观察

    我院自1996年10月-2001年8月,运用去大骨瓣减压术救治重型颅脑损伤病人108例,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男86例,女22例;年龄小者1岁,大者72岁,20~50岁者93例,占病人总数的86.11%.

    作者:王文宝;郭贵杰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带锁髓内针治疗股骨干骨折

    成人股骨小转子以下、距膝关节间隙9 cm以上的各种类型的股骨干骨折,我院多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带锁髓内针内固定术,手术治疗204例,效果满意.

    作者:岳迎新;张琴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新生儿败血症105例病原分析

    本院自1992-2000年共收治新生儿败血症病人300例,其中血培养阳性者105例(阳性率为35%),现对该组患儿的致病菌情况分析如下.

    作者:张维宝;刘清莲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米索前列醇在促宫颈成熟及晚期妊娠引产中的应用

    临床上常用促宫颈成熟的方法有机械刺激、雌激素与催产素、人工破膜等,均是通过内源性PG增加,激活胶原酶与弹性蛋白酶,使胶原纤维分解,结构松解、宫颈伸展而发挥作用.直接应用外源性PG效果会更好.米索前列醇(米索)近年在产科领域应用广泛,笔者用其促宫颈成熟及晚期妊娠引产1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华;薄万红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诊疗的常见误区

    近年来,充血性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的治疗有长足的进展,但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其中原因之一是当前临床对心衰的诊疗存在一些误区,因而影响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效果.

    作者:张文博;徐文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单心房1例

    患者,男,30岁.因心慌、胸闷、气短10余年,加重4 d,于2001年2月10日入院.查体:口唇轻度紫绀,心前区隆起,心尖搏动弥散,呈抬举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心率110次/分,律齐,二尖瓣区闻及3/6级吹风样收缩期杂音,较柔和,不传导.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并有固定性分裂.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口罗音.

    作者:穆玉萍;邢向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祛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祛银合剂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口服祛银合剂(129例)和复方青黛丸(121例).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患者口服祛银合剂治疗.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3例红皮病型银屑病均得以治愈.结论:祛银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确切,未发现副作用,值得临床应用;同时为红皮病型银屑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海田;张建明;王芳;庞曰亮;张玉杰;孙迎东;刘淼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选择性应用抗病毒药治疗单纯疱疹病毒角膜炎疗效观察

    笔者应用病毒唑和阿昔洛韦(无环鸟苷)治疗单纯疱疹(单疱)病毒角膜炎37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人37例,单眼发病34例,双眼发病3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8~73岁;初发者29例,复发者8例;上皮性角膜炎26例,基质性角膜炎11例;发病时间5~21 d.

    作者:赵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急性心肌梗死QT离散度的临床分析

    数十年前人们就发现QT间期存在导联间的差异,但一直被认为是记录伪差所致未予重视.1985年Campbell等发现不同导联间QT间期的差异有其规律性,因而提出了QT离散度(QTd)这个概念.然而直到1990年才由Day等首先证实QT离散度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笔者对42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QT离散度的变化进行临床分析,对其临床应用价值进行初步探讨.

    作者:牟世芬;张敏静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第二掌骨侧按摩治疗恶心呕吐300例临床观察

    笔者自1997-1999年3年中,通过第二掌骨侧按摩治疗恶心、呕吐300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云凤;张爱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流产的影响因素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流产(简称药物流产),因其痛苦小,被广泛用于临床,其成功率各家报道不一.笔者对我院400例药物流产的病例,就孕周、孕次、胚囊径对其成功率的影响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隋丽英;高永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血仿膜肝素吸附法联合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在高危出血患者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肾功能衰竭伴有活动性出血或伴出血倾向患者行血液透析(HD),应用普通肝素常规抗凝有加重出血的倾向,对此我们应用血仿膜肝素吸附法联合小剂量低分子量肝素抗凝,获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吴恩亮;王清华;高慧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滨州医学院学报杂志

主管:山东省教育厅

主办:滨州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