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王爱芬
目的:观察腹腔内化疗对胃癌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方法对128例胃癌术后患者分组行腹腔内化疗.结果:腹腔内化疗组1、2、3、4、5年的生存率分别是98.4%、81.1%、70.2%、61.0%、4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6.9%、76.6%、64.1%、53.1%、37.5%.腹腔复发率分别为12.5%、27.8%.结论:腹腔内化疗对胃癌术后复发有良好的防治作用,是一种方法简单,安全可行,副作用少,可重复应用的有效治疗手段.
作者:李荣堂;姜玮;屈红卫 刊期: 2001年第04期
为了解我院外科使用抗生素情况,同时了解我院医师用药习惯和用药水平,我们随机抽查了2000年4月份的10 769张住院处方.现将处方使用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刘呈华;张念森;魏传梅;丁长玲;姜宏;李玉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腮腺手术是口腔颌面外科的常见手术,术后常规放置橡皮引流并进行包扎,部分病人会出现伤口感染和涎瘘.为观察负压引流在防止腮腺术后并发症中的作用,将需行腮腺切除的96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负压引流.另一组放置橡皮引流,现将结果和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晁翠萍;杨刚岭;孟海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新生儿肺炎是新生儿常见病,死亡率较高,多以弥漫性肺部病变及不典型的临床表现为特点.笔者重点分析、探讨新生儿肺炎与围生期因素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作者:辛爱菱;慈慧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经输尿管肾镜行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经尿道输尿管肾镜直视下,行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128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中段结石46例,下段结石72例.结果:总碎石成功率为96.9%,术中并发输尿管穿孔1例,假道形成2例,术后发热6例.结论:经输尿管肾镜行气压弹道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治愈率高、安全、微创并发症少、费用低等优点,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作者:王如岭;李明君;乜新普 刊期: 2001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脑白质疏松症(LA)伴发痴呆和血管性痴呆(VD)的危险因素.方法:LA组137例,对照组52例.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法(MMSE)评分标准分为痴呆组和非痴呆组;参照Hachinski缺血量表评分又分为VD、非血管性痴呆和混合性痴呆三组.全部病例详细询问病史并进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痴呆、VD的危险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痴呆、VD可能存在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示LA、高血压、心脏病、血糖与痴呆发生有关;高血压、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多因素分析LA和高血压与痴呆发生有关;脑血管病与VD发生有关.结论:LA和高血压可能是痴呆的独立危险因素,脑血管病可能是VD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吴伟利;于宗明;姜?;宏;徐福平;汤克仁;荣军红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9年10月至2000年12月对21例肺癌并恶性胸水患者实施温盐水灌洗治疗,收到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1例肺癌并恶性胸水患者,男13例,女8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1岁.16例通过胸水找到癌细胞,示肿瘤转移引起胸腔积液,其中腺癌14例,鳞癌2例.左侧胸腔积液者7例,右侧胸腔积液者14例.B超示中量胸腔积液者15例,大量胸腔积液者6例.经化疗、放疗、胸腔给药等治疗无效.
作者:杜福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膈肌裂伤的临床表现往往缺乏特异性,且易被合并伤的症状所掩盖,从而导致误诊或漏诊;并因潜在严重的并发症而死亡,故早期诊断及时处理尤为重要.我院自1986年8月至1999年9月急诊共收治胸腹部外伤合并膈肌损伤病人13例,现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延德;朱学峰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急性重症胆管炎(ACST)是一种严重的胆道感染性疾病,也是为凶险的腹部外科急症之一.该病具有发病急骤,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等特点.老年ACST患者因机体反应差,多伴有其他疾病,各脏器代偿能力差,免疫功能低下,易休克及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故病情更为严重.我院近5年共收治老年ACST病人28例,取得满意疗效,现结合文献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王佃卿;彭洪忠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8年5月至2000年9月抢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76例,现将抢救经验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76例中男27例,女49例;年龄15~68岁,平均年龄46.7岁.轻度中毒者22例,占28.9%;中度中毒者34例,占44.7%;重度中毒者20例,占26.3%.
作者:毕艳玲;王同德;任玉珍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肿瘤的发生发展是由肿瘤-宿主相互作用的结果所决定的,在此复杂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如肿瘤占主导地位,则其发生发展;如宿主防御机制占主导地位,则肿瘤不发生、消失或停止发展.有关肿瘤间质反应细胞对预后的影响已有文献报道[1~10],但未见有关综合指标及与治疗关系的研究.笔者的目的是观察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细胞对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影响,以指导胃癌患者术后的临床治疗.
作者:张洪臣;张树华;边风国;马云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科自1985-1999年共收治小儿伤寒81例,有并发症者53例(占65.4%),其中多器官损害者32例(占60.4%),现将多器官损害病例分析如下.
作者:杨华琴;贾秀红;韩瑞敏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口腔粘膜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粘膜损害,包括球菌性口腔炎、带状疱疹、单纯疱疹后期引起的溃疡及创伤性溃疡等,可导致疼痛、流涎、进食困难等症状。笔者自1995年以来用甲硝唑治疗口腔粘膜溃疡病253例,收到良好的效果。
作者:彭云霞;王玉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头孢哌酮是第三代头孢菌素类高效抗生素,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是,应用头孢哌酮后饮酒而致的双硫醒反应,应引起广大医护人员的重视.笔者遇到1例,报告如下.
作者:刘桂英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24岁,孕1产0,因停经41+5周,无产兆,于1995年7月6日入院.末次月经1994年9月17日,早孕反应不明显.孕期经过平顺,查体宫高35 cm,腹围96 cm,LOA,胎心140 bpm,先露高浮.
作者:王晓红;张芬 刊期: 2001年第04期
PT(凝血酶原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Ⅰ、Ⅱ、Ⅴ、Ⅶ、Ⅹ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临床上也常利用此试验对口服抗凝剂治疗(如心脏换瓣术后口服华法令)进行监控.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水平的试验,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另外也常用APTT对肝素抗凝治疗进行监控.同时,二者也是手术前检查病人出凝血机制的必备项目.但PT和APTT检测的影响因素非常多,对实验条件的要求十分严格.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抗凝剂的选择与用量、标准化的建立和质量控制等都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现简单分析如下.
作者:张静;袁榕;郑洪泽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0年6月-2000年6月,我院收治肾损伤病人65例,对不同程度的损伤分别给予保守及手术治疗,无1例死亡.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守建;张玉柱;张建余;马鲁飞 刊期: 2001年第04期
1996-2000年,我们应用常规西医加中成药双黄连、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46例,并与常规西医治疗的44例病人对比观察,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许国华;顾杰;熊庆林 刊期: 2001年第04期
我院1990-2000年共收治肺癌合并脑转移病人39例.其中16例行肺切除加脑转移瘤切除,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解明德;李启菊;王学松 刊期: 2001年第04期
膝关节结核的发病率较高,在骨关节结核中仅次于脊柱结核.膝关节结核的治疗,手术是主要手段之一.我院自1976年至1998年共手术治疗膝关节结核病人32例,现总结如下.
作者:宋建华;杜志文 刊期: 200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