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地那非致阴茎异常勃起2例报告

唐庆来;高存阁;陈利生;杨波;陈玉海

关键词:阴茎异常勃起, 磷酸二脂酶抑制剂
摘要:枸椽酸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自1998年上市以来,全球已有超过2300万ED患者服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目前已成为公认的治疗ED的一线药物.西地那非因其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以及极少出现不良反应而被广大患者所接受[1],即使随着其他类型磷酸二脂酶-5(PDE5)抑制剂的相继开发上市,但以目前来看,从总体上说均尚未超越西地那非[2].在西地那非的不良反应中,一过性的头痛、面部充血、潮红较常见,而阴茎异常勃起极其罕见.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5年7月间共给8000多例ED患者用过西地那非,其中有2例发生过阴茎异常勃起,现报告如下.
中国男科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小鼠胚胎睾丸的分化机制

    睾丸的分化机制一直是发育生物学与生殖生物学中的一个热点问题.由于睾丸的形成过程复杂,涉及的因素多,大部分文献只就其中的某一部分加以研究,所以有必要将众多的研究成果系统地作一归纳,使我们对睾丸的形成过程有一个较为完整而详细的了解.本文主要以小鼠为例,对近十多年胚胎睾丸分化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伍静文;徐晨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超声理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0例报告

    1999年2月至2002年6月我们采用超声理疗配合中药灌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120例获得较好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买孟江;杨明霞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男性不育患者Y染色体微缺失液态芯片筛查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 建立一套全新的基因诊断方法,检测Y染色体无精子因子(azoospermia factor,AZF)区域微缺失,并对Y染色体微缺失与男性不育相关性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按照欧洲男科协会和欧洲分子遗传实验质控网检测指南推荐标准,采用多重PCR-液态芯片技术对648例精子发生障碍的患者和100例合格捐精者进行Y染色体微缺失筛查.结果 648例精子发生障碍的患者中,发现62例患者存在Y染色体AZF区域微缺失,对应于5种缺失模式AZFa,AZFb,AZFc,AZFb+c,AZFa+b+c.按区域统计,AZFc区域缺失的频率高,其次是AZFb,AZFa的检出率低.无精子症患者中微缺失的发生率为12.31%,严重少精子患者中微缺失发生率为5.43%.100例对照组没有发现任何缺失,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01).结论 男性不育与Y染色体微缺失密切相关,本研究建立的多重PCR方法-液态芯片技术平台,用于男性不育患者的YqAZF区域筛查,结果可靠、快捷、重复性好、通量高.

    作者:郭安亮;朱晓斌;李铮;曹小蓉;刘勇;孙宝林;徐卫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西地那非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有效性:中文文献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西地那非治疗ED的有效性.方法 通过中国生物和清华同方数据库中CHKD期刊全文库检索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凡摘要或方法中出现随机对照字样,无论有无盲法均予纳入.对纳入的试验设计特征用Jadad计分评价.以IIEF中Q3和Q4评分及IIEF总评分为疗效指标,采用RevMan4.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有9个随机对照试验被纳入.其中6个为Jadad计分3分以上高质量试验.5个试验的IIEF Q3和Q4评分meta分析,OR=8.83,95%CI为(6.67,11.69),P<0.0001.4个高质量试验的IIEF总评分meta分析OR=13.76,95%CI为(9.50,19.92),P<0.0001.显示西地那非能够显著提高ED患者的疗效指标.结论 西地那非能有效改善男性勃起功能,是一种有效治疗ED的口服药物.

    作者:周强;李兰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特发性阴囊钙沉积症1例报告

    患者男,53岁,住院号:923041.以发现阴囊无痛性皮肤肿块16年入院.患者16年前开始发现阴囊皮肤肿块,因其体积小且无任何临床症状,未予重视.近年来肿块呈进行性增大,数量增多,无痛痒感,自服抗生素无明显好转.既往无家族遗传史、阴囊外伤史和代谢性疾病史.

    作者:陈智;刘继红;王少刚;朱进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发病机制的研究

    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是指因多种原因造成的阴茎海绵体血液充盈不足,致阴茎不能正常增大勃起.ED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报道称糖尿病人患ED的发病率高达75%,尤其是中年男性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高3~5倍,并随年龄和病程的增长明显增加[1,2].近有研究认为[3]:糖尿病性ED是无症状冠心病的重要相关因素,ED的出现常提示内皮功能紊乱的开始.在单纯Ⅱ型糖尿病中,患有无症状冠心病的病人同时患有ED的比例明显增高.因此糖尿病性ED的发病机制一直是近年来糖尿病学和男科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这一方面的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仇锋;丁文龙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睾丸抽吸精子行ICSI后的胚胎结局

    目的 总结非手术精子抽吸(NSA)联合ICSI对梗阻性无精子症患者的治疗意义,并探讨精子来源等对ICSI后胚胎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642个ICSI周期,比较了睾丸抽吸精子和精液精子行ICSI后的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胚胎停育率等.结果 NSA睾丸精子组和精液精子组相比较,其2PN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胚胎停育率之间均没有显著性差异(71.4% vs 73.2%,73.1% vs 70.1%,34.2% vs 32.6%,22.3% vs 19.8%,21.3% vs 25.0%,P>0.05).结论 非手术抽吸睾丸精子联合ICSI是治疗梗阻性无精子症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黄敏珍;陈创奇;史哲;吴敬之;汪李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对小鼠胚胎Leydig细胞毒性作用研究

    目的 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EHP)对小鼠胚胎睾丸间质细胞(Leydig细胞)的毒性作用.方法 小鼠胚胎Leydig细胞体外原代培养.观察DEHP导致的Leydig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改变,用MTT法和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EHP在培养基内终浓度为25、50、100和200mg/L时对Leydig细胞活力影响及毒性作用.结果 Leydig细胞活力随着DEHP浓度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明显下降.Annexin-V/PI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死亡细胞比例随DEHP浓度升高和作用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同时细胞增殖速度变慢,甚至增殖停止,伴随一系列细胞形态学及超微结构改变,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结论 DEHP能降低Leydig细胞的活性并促进其死亡,有明显细胞毒性.

    作者:宋晓峰;魏光辉;邓永继;陈旋;刘星;张德迎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睡眠相关性阴茎勃起的研究进展

    阴茎勃起是神经内分泌调控下的神经血管现象,根据其发生的不同环境,可分为夜间勃起(nocturnal penile tumencense,NPT)、心理性勃起和反射性勃起;其中NPT又名睡眠相关性勃起(sleep-related erections,SRE),是一种发生于快动眼睡眠相(rapid-eye movement sleep,REM sleep)的自发性阴茎勃起;对于性功能正常的健康男性,SRE几乎发生于其从婴儿到老年的所有时期[1].

    作者:陈俊;杨俊;刘继红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输精管绝育术临床应用进展

    一、概况避孕性绝育可以追溯到19世纪.尽管过去40年中引入和发展了许多新型或改进避孕技术,但绝育仍然是世界上应用为广泛的方法.依赖绝育避孕的夫妇从1980年的9900万上升至1995年的2.22亿,其中1.8亿为输卵管绝育,4300万为输精管绝育.

    作者:刘小章;李顺强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计算机辅助精子运动参数分析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价值

    精液分析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确定男性生育能力的重要检查方法.近年来,随着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的应用,精子的运动参数在男性不育症诊断中的价值受到普遍关注.为了探讨精子运动参数的变化对男性生育能力诊断的临床价值,我们应用CASA对307例男性的精液进行了相关参数的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李燕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后睾丸血流情况和血清睾酮浓度的随访观察

    2001年10月~2005年10月我们采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共98例,对其中64例对比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期的睾丸血流情况、血清睾酮浓度和男性性功能,现报告如下.

    作者:艾雪松;邢晓光;林志虹;孙毅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与病原体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血清细胞因子与引起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AP)病原体的关系.方法 用ELISA法对112例CAP患者(其中CAP Ⅰ组80例,CAP Ⅱ组32例)血清进行IL-2、IL-4、IL-8、TNF-α检测,PCR法检查衣原体、支原体、病毒(HPV、HSV),同时,以20例健康男性作正常对照,并对所取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CAP Ⅰ组血清中的IL-2、IL-4、IL-8、TNF-α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与CAP Ⅱ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CAP Ⅱ组血清中IL-2、IL-4、TNF-α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衣原体、支原体感染患者血清中的IL-2、IL-4、IL-8、TNF-α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或P<0.05),病毒感染患者血清中的IL-2、TNF-α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未检出病原体患者血清中的IL-2、IL-4、TNF-α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血清IL-2、IL-4、IL-8、TNF-α水平与CAP病原体间有一定的相关性,它们在CAP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对CAP辅助性诊断有较大应用价值.

    作者:李树平;孟双艳;唐孝亮;李锐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人精子体外获能前后计算机辅助分析参数的比较

    目的 为临床使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CASA)系统的精液分析参数提供参考.方法 对48例人类冷冻复温精液和116例临床进行丈夫人工授精(AIH)的新鲜精液体外获能前后CASA检测结果,分组进行配对资料t-检验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所有实验组精子体外获能后的曲线运动速度(VCL)、直线运动速度(VSL)、平均路径速度(VAP)、精子头侧摆幅度(ALH)和鞭打频率(BCF)显著提高(P<0.01);除冻存精液精子体外获能后的运动前向性(STR)和头部椭圆度外,其余各组精液精子获能后的STR、直线性(LIN)和头部椭圆度显著下降(P<0.01).行AIH治疗的精液标本,无论获能前后,已孕组精子VAP、LIN和头部椭圆度显著高于未孕组(P<0.05),而BCF和头部面积低于未孕组(P<0.05);获能前两组的(a+b)级精子百分率无显著性差异,获能后差异显著(P<0.05).结论 体外获能处理可显著提高精子的各种运动速度,但精子运动的前向性和直线性降低;精液常规分析结果中的精子运动等级和速度不直接反映精子的受精能力.

    作者:张文红;廖宝平;周华;孙筱放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前列腺粘液腺癌误诊1例

    前列腺粘液腺癌(Mucous adenocarcinoma,MC)是一种少见的前列腺癌,被认为是一种恶性度高的肿瘤,我们报告1例经两次误诊,经过TURP和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两次手术的病例.

    作者:颜醒愚;孙建国;陈俊毅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目的 探讨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讨论.结果 患者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报告为前列腺印戒细胞癌,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示PSA(+),PAS、CEA、LCA、CKH(-),行双侧睾丸切除术和氟他胺治疗,术后1月死于肺部转移.结论 原发性前列腺印戒细胞癌来自前列腺腺泡上皮,确诊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临床罕见,恶性程度高,预后较差.

    作者:李登宝;吉春玲;谷江;陈方敏;赵高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无精子症患者睾丸系统针吸检查与组织病理检查的关系

    目的 探讨将睾丸系统针吸检查(SFNA)与组织病理检查相结合来预测睾丸中精子存在的可能性.方法 67例无精子症患者先接受睾丸切开活检术及组织病理学检查,根据活检结果将患者分为梗阻性和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然后进行睾丸系统针吸检查及湿片镜检来发现精子的存在.结果 67例患者中梗阻性无精子症12例,非梗阻性无精子症55例.所有患者的睾丸组织病理类型分为以下几种:正常精子生成、精子生成低下、生精阻滞、唯支持细胞综合征和混合型损害.行睾丸SFNA后,49%的NOA患者中发现精子,其中组织病理类型为精子生成低下的患者具有高的精子获取率(95%).结论 对于无精子症患者而言,睾丸系统针吸检查是在睾丸中检测精子存在的有效方法;通过该方法检测到精子的可能性与睾丸组织病理类型有密切关系.

    作者:王嵩;陈菲;郐艳荣;张晓;金杰;郭应禄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第8届国际男科会议简介

    第8届国际男科会议于2005年6月12~16日在韩国汉城举行,会议论文刊登于《国际男科杂志》第28卷增刊第1期上.现将会议主要议题和相关进展整理归纳如下.

    作者:刘继红;王涛;蓝儒竹;王少刚;杨为民;叶章群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前列泰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实验研究

    目的 观察前列泰片对实验性前列腺炎病理模型的影响.方法 应用消痔灵注射前列腺法建立前列腺炎症的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前列泰片高、中、低剂量组、阳性对照组、阴性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根据炎症的轻重进行病理分级,并给予相应积分.结果 前列泰片高、中、低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的前列腺炎症积分分别为0.727±1.679、1.167±1.801、2±2.216、2.583±3.204,与阴性对照组(4.636±2.378)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P<0.01、P<0.05、P<0.05).结论 前列泰片对实验性前列腺炎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作者:庞桂建;刘成倍;徐伟;王文敏;王祥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 精液中白细胞含量不同的少弱精子症患者分类治疗观察

    目的 观察精液中白细胞含量不同的少、弱精子症患者的分类治疗效果.方法 60例正常白细胞含量的少、弱精子症患者双盲分成治疗1组与治疗2组;68例白细胞精液症的少、弱精子症患者双盲分成对照1组和对照2组.分别比较4组治疗前后精液白细胞含量、精液常规及临床妊娠率.结果 正常白细胞含量的少、弱精子症患者分别采用助育1号和五子衍宗丸治疗,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精液密度、活力、临床妊娠率均有提高,助育1号提高更显著.白细胞精液症的少、弱精子症患者分别采用助育2号和五子衍宗丸治疗,治疗前、后对照1组精液白细胞含量显著下降,对照2组治疗前、后精液白细胞含量无显著改变,对照1组治疗后精液常规有显著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与对照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配偶妊娠率对照1组与对照2组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少、弱精子症患者治疗前检测精液白细胞含量,根据不同精液白细胞含量分类、结合中医辨证治疗可收到显著疗效.

    作者:岳林 刊期: 2006年第10期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学技术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