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静;李凡;勘武生;徐剑
目的 探讨手指腹部组织块离断再植的手术适应证及方法.方法 2008年至2012年,对43例45指指腹部组织块离断进行再植.术中指动脉、指腹静脉皆吻合23指;吻合指腹静脉动脉化12指;指动脉静脉化6指,未吻合指腹静脉而行伤口放置皮片、生理盐水点滴4指.结果 术后存活36指,成活率为80%.随访25指,11指失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至3年.存活手指组织块外形和功能恢复良好.术后3~9个月,平均6个月,再植组织块逐渐恢复痛、温觉及触觉,皮瓣两点分辨觉达3~7mm.结论 手指腹部组织块离断再植存活后外观和功能良好,只要离断的组织块完整且能找到可供吻合的血管应尽量对其进行再植.
作者:卜凡玉;薛明宇;寿奎水;芮永军;许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在断指再植中常常会遇到指骨、肌腱无明显缺损,但皮肤、血管明显缺损的情况,有时甚至同时累及指掌、背侧.这种特殊类型的断指创面,过去往往放弃再植或短缩指骨后进行再植,而且术后伤指外形及功能均不佳[1].鉴于患者对再植后伤指功能及外形的要求越来越高,自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我科采用了组合静脉皮瓣完成这一类复杂再植手术,不但成功再植断指,又很好地恢复了伤指的外形及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作者:周健辉;李秀文;石惠文;王夫平;冷树立;李国强;丘日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 男,31岁.因左手伸指不能5个月收住入院.5个月前劳动时突然出现左上臂下段、肘部及前臂上段肿胀,伴疼痛和伸拇、伸指无力,经行物理治疗、营养神经药物等保守治疗,疼痛好转,但伸拇、伸指无明显恢复.神经电生理提示:左桡神经损伤.临床检查:左前臂旋前畸形,左手垂指、垂拇畸形,伸腕时桡偏,桡侧腕长、短伸肌肌力M3,拇长伸肌M0、指总伸肌M0.术前诊断:左桡神经深支损伤.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取肘关节前外侧纵形切口长约10 cm,切开皮肤、皮下,沿肱桡肌与肱肌间隙进入,寻找桡神经,见桡神经分出桡浅支后,深支主干有2处狭窄束带,呈腊肠样改变(图1),质地变硬.
作者:董素明;常文凯;梁炳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逆行前臂桡动脉穿支筋膜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和应用体会.方法 以桡骨茎突上1.5~2.0 cm为皮瓣蒂部旋转点,轴心线为桡动脉的体表投影线.皮瓣蒂部根据皮瓣大小及长度切取约2.5~4.0 cm筋膜组织,逆行翻转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皮瓣切取面积13.0cm×7.0cm~5.0cm×3.0cm.结果 本组22例中21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出现远端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后顺利愈合.术后随访6~24个月,除1例供区植皮瘢痕形成,外观稍差,其余皮瓣外形及功能均满意.结论 逆行前臂桡动脉穿支筋膜皮瓣简便易行,不损伤前臂主干动脉,同时血运可靠,可用于修复手腕部软组织缺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董晖;侯巍;马磊;高源泽;赵胡瑞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游离双侧第二足趾移植在治疗成人先天性缺指畸形中的应用.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对5例成人先天性缺指畸形患者,应用双侧第二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患手示、中指.5例患者均为单手受累,表现为拇指基本正常,其他四指缺损.术后对再造手指的活动范围、两点分辨觉、握力、捏力、Jebsen-Taylor手功能检查及满意度进行评价.结果 术后随访14个月至6年,所有再造手指存活并恢复了保护性感觉.再造手指的远指间关节活动度12°,近指间关节22°,掌指关节74°.握力和捏力分别是对侧手指的25.5%和74.5%.Jebsen-Taylor评价显示患手可以完成所有的基本活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平均为8分.结论 双侧第二足趾移植是治疗成人先天性缺指畸形的有效方法.
作者:陈燕花;沈其孝;陈振兵;翁雨雄;黄启顺;丛晓斌;黄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节指骨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是近指间关节骨折脱位中的常见类型,近指间关节对手指的解剖及功能非常重要[1],中节指骨掌侧基底骨折当骨折块不超过中节指骨基底关节面30%~ 40%时,近指间关节较稳定,可行闭合复位外固定治疗;而当骨折块超过30% ~ 40%时,关节则不稳定,需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2].2009年10月至2013年2月,我们采用切开复位、克氏针竹筏样固定治疗中节指骨掌侧基底不稳定骨折9例,疗效满意.
作者:于志亮;高顺红;马铁鹏;张云鹏;焦成;张文龙;张净宇;齐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报告应用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瓣、股前外侧皮瓣、背阔肌肌皮瓣、胸脐皮瓣等四种游离组织,移植修复伴有深部组织损伤的手及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对46例外伤致伴有深部组织损伤的手及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4种游离皮瓣移植修复.其中行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瓣4例、股前外侧皮瓣19例、背阔肌肌皮瓣15例、胸脐皮瓣8例.结果 术后44例皮瓣全部存活,成功率为95.7%,2例失败.29例因皮瓣臃肿行皮瓣、肌皮瓣修整术.术后37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1年,皮瓣质地、弹性、外观良好.11例应用背阔肌肌皮瓣修复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并重建伸指功能,均已恢复了大部分伸指功能.4例应用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瓣移植再造拇指,其外形及手功能恢复良好,指腹两点分辨觉为6~8mm.结论 游离皮瓣移植适宜修复合并深部组织损伤的手及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其中背阔肌肌皮瓣移植可重建部分伸、屈指功能,第二足趾复合组织瓣游离移植可同时修复拇指及前臂大面积软组织缺损,功能与外形优于其他方法.
作者:王彦生;张辉;沈勇;于宁;谭润;许蕙;叶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手指撕脱离断再植的手术方法和适应证.方法 2009年12月至2013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2例6个月至3岁患儿手指撕脱离断进行再植,8例原位再植,4例行关节融合,撕脱肌腱一期或二期转位修复,术中血管、神经缺损,应用血管移植,血管翻转桥接神经,术后长臂石膏托固定.结果 术后1例拇指指体坏死,行第二足趾再造,余指体全部存活.随访6个月至3年,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手功能综合评定:优4例,良5例,可1例,差2例.结论 婴幼儿撕脱断指只要指体完整,无手术禁忌证,应用血管移植桥接神经缺损,术后效果满意.
作者:梁高峰;智丰;段超鹏;张满盈;滕云升;郭永明;董俊文;文波;向胜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MRI)对手指血管球瘤的诊断与治疗价值.方法 对9例患者进行3.0T磁共振高分辨率扫描,均经手术及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血管球瘤.结果 术前9例患者手指病变均被发现,肿瘤信号在Tl像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像呈高信号,增强后肿瘤明显均匀强化,高分辨率MRI可以准确反映血管球瘤的真实大小,7例患者可在肿瘤周围发现包膜影,5例发现肿瘤压迫邻近指骨.结论 高分辨率MRI可以很好地显示手指血管球瘤的微小病变,对术前肿瘤定位、界限确定有很大帮助,降低术后肿瘤复发的风险.
作者:王锟;李涛;黄启顺;陈振兵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讨论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在1~2指离断再植术中的应用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2012年2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行1~2指断指再植术的患者183例225指,术后随机分成3组,低分子右旋糖酐组(Ⅰ组)65例81指,羟乙基淀粉组(Ⅱ组)58例70指,乳酸林格液组(Ⅲ组)60例74指.随访术后危象发生率、再植成功率及并发症情况,以门诊随访3~6个月为限.结果 3组药物对1~2指离断再植术后成功率的影响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明显高于乳酸林格组.结论 低分子右旋糖酐及羟乙基淀粉对1~2指离断患者的再植指体存活并没有明显的影响,以乳酸林格代替后,再植指成活率没有改变,但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作者:何凌锋;李学渊;王欣;章伟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桥式一蒂多叶串联动脉化静脉皮瓣一次性修复手部多个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治疗效果.方法 切取“Y”型静脉叉或“H”型静脉走行所形成的一个可供吻合的血管蒂,携带2~4个串联的桥式动脉化静脉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多个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结果 30例皮瓣全部存活,术后随访6~15个月.手指外观饱满,皮瓣颜色与正常手指相似,质地柔软,皮肤感觉恢复明显,两点分辨觉为7~9 mm;供区多为线形瘢痕,功能无影响.结论 桥式一蒂多叶串联动脉化静脉皮瓣可一次性修复手部多个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术后疗效满意.
作者:李杭;万华;梁智荣;张敬良;谢振荣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先天性单侧上肢肌源性肥大综合征的形态学特点及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和总结1992年5月至2012年10月诊疗的先天性单侧上肢肌源性肥大12例,男7例,女5例;平均5.5岁(3~17岁).左侧5例,右侧7例.主要形态学特点:出生时即存在;单侧上肢肥大(屈伸侧),手比上臂及前臂严重,非进行性增长;强力伸指时,手指过度外展;拇指过度桡、掌侧外展,虎口极度宽大;手掌增宽;掌指关节尺偏、屈曲(类似吹风手畸形),尤以示、中指严重;除外原发性和继发性巨肢征.具备以上特点即可作出临床诊断.如手术探查见到大量数目增多、起止点及走行异常、体积增大的内在和外在肌,则可终诊断.所有患者患手功能均受限.12例均进行手术治疗,次数1~4次,包括拇指指蹼缩窄术、大小鱼际皮肤及变异肌肉部分切除、掌指关节中央腱束稳定术、掌骨截骨内固定术、掌指关节掌侧皮肤松解植皮术;手术中详细探查术区肌肉异常改变情况.上述手术单独或重叠进行,多可组合上述术式3种同时进行.结果 所有患者均由手术者随访,平均2.5年.拇指桡侧外展较术前平均减少25°,掌指关节侧偏畸形手术矫正22个关节,4个关节复发,掌骨截骨(5处)全部愈合,掌指关节屈曲畸形较术前平均减少12°,患者家长对外形满意率为60%、不满意率40%,功能满意率50%、不满意率50%.结论 先天性单侧肌源性上肢肥大是一种罕见的有独立形态学特征的先天性疾患,手的外形及功能均受到严重影响,主要为先天性内在肌和外在肌数量增多、体积异常增大、起止及走行异常引起,手术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部分改善手的外形及功能.
作者:田文;赵俊会;田光磊;刘波;朱瑾;杨勇;马炜;于龙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以Wassel分型法为依据,分析拇指多指畸形分型的特点.方法 收集2002年1月至2012年2月在我院就诊治疗的拇指多指畸形(共325指)的病例资料,针对病例的年龄、性别、左右别、形态和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Ⅶ型病指数明显增多,与国内外其他研究的数据存在差异,且有28指特殊病例,无法按现有分型方法分型.结论 Wassel各型的比例构成出现变化,现有Wassel分型法不够全面,不能包含临床所见的所有病例.
作者:苏森;陈振兵;黄启顺;翁雨雄;陈江海;季伟;李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 男,40岁.2012年1月开始左拇指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弹响,余手指感觉运动正常,于同年3月在当地医院以左拇指狭窄性腱鞘炎行腱鞘切除术,2周后拆线伤口Ⅰ期愈合,拇指活动正常.术后1个月左拇指又出现屈伸活动受限,并伴有左示中指夜间疼痛、麻木和不能对掌.当地医院予物理治疗2个月,示、中指疼痛减轻,但手指麻木加重,不能对掌,拇指屈伸活动受限加重.于同年6月来我院就诊.临床检查:左拇指掌指关节掌侧可见手术切口瘢痕,大鱼际肌萎缩,拇长屈肌腱条索状增粗,不能滑动,示、中指及环指桡侧半感觉减退,腕管区压痛,腕部Tinel征阳性.门诊拟“腕管综合征”2个月后收住入院.既往史:患者有饮酒史20年,家族成员中痛风病史不详.入院检查血尿酸658 μmol/L(参考值150~420).考虑腕管痛风结石合并腕管综合征.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下,行腕管切开正中神经松解术.
作者:向福胜;周彬;付伦;余贵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 女,36岁.因左示指远节疼痛、畸形10余年入院.患者1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示指指甲处疼痛,遇冷刺激时疼痛加剧,指甲逐渐凸起畸形.疼痛向上肢放射并致颈肩部不适,同时疼痛影响夜间睡眠.先后于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甲沟炎等,给予抗感染、止痛、拔甲等对症治疗,但病情无明显缓解.临床检查:左示指指甲近中部隆起明显(图1),指甲粗糙变形,周围皮肤无红肿破溃,指甲隆起局部压痛明显,并向近端放射.X线片提示:左示指远节指骨背侧有凹陷压痕,局部骨皮质光滑连续(图2).MRI提示:远节指骨背侧小的局灶性高信号强度改变.入院诊断:左示指血管球瘤.术前用直径0.8 mm克氏针针尾寻找指甲压痛明显处,予以标记定位.手术在指根神经阻滞麻醉下进行,切除定位点周围凸起的指甲,可见甲床上有浅紫色斑点,以此为中心,纵向切开变薄的甲床,即可见部分瘤体膨出,分离瘤体周围的丝状物,见瘤体位于指骨表面,瘤体大小约3 mm×3 mmn×3 mm,切除瘤体送病理检查提示:血管球瘤.
作者:刘昕;赵兵清;王静;杨小文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应用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带足背皮瓣的(足母)甲瓣治疗患者全手皮肤套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2年4月,对5例全手皮肤套脱伤的患者,采用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带足背皮瓣的跨甲瓣修复;术后2周行皮瓣蒂部分期分段阻断试验,约4周后行腹部带蒂皮瓣断蒂术,于断蒂术后3~6个月行分指手术.结果 移植的皮瓣全部存活,供区创面愈合好.术后随访9~17个月,手的外形及功能恢复良好,拇指皮肤感觉恢复至S3~S3+,手指区感觉S2+~S3,手掌手背感觉S2~S3.结论 应用腹部环形蒂瓦合皮瓣联合带足背皮瓣的(足母)甲瓣修复全手皮肤套脱伤,能获得良好的外形及功能,并能恢复较好的感觉功能,且手术操作简单,供区较隐蔽,创伤小,疗效满意;特别是对于肥胖患者,疗效显著,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加利;赵春霞;徐蒙;陈仲华;王晓辉;刘永亮;宋飞远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患者 男,43岁.因右肘部逐渐增大性肿物10年,溃破反复出血1个月,于2004年5月收住入院.临床检查:全身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右肘部约20 cm× 18 cm× 15 cm大小肿物,浅表静脉曲张,质中,局部见搏动,可闻血管杂音,肿物内侧表皮溃破,右手各指感觉活动基本正常.右肘部X线片提示:右尺骨近端骨肿瘤.MR提示:右尺骨近端肿瘤,周围软组织广泛侵犯.术前胸片及腹部B超未发现转移性病灶.诊断:右肘部恶性骨肿瘤.
作者:陈元庄;黄远翘;张敏;马滚韶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桡骨远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C3型桡骨远端骨折的手术入路、固定方法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9年2月至2013年3月,收治21例闭合性C3型桡骨远端骨折,左侧8例,右侧13例,均采用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固定,其中8例患者辅助背侧切口加用克氏针或螺丝钉固定碎骨块,术后进行X线片及CT检查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术后所有患者均获得1.2~ 1.9年的随访,平均1.5年.骨折临床愈合时间为9~ 12周,平均10.7周.术后1年腕关节掌屈66.4° ~69.5°,背伸58.7°~ 61.2°,腕关节旋前、旋后功能恢复良好,未出现骨折复位后高度丢失.结论 应用掌侧入路解剖锁定钢板治疗桡骨远端C3型骨折,可以很好地恢复和维持关节面骨折块的复位,减少术后并发症,恢复腕关节功能,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曾林如;汤样华;徐灿达;朱芳兵;辛大伟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利用50 ml注射器针作为导向器掌侧经皮3.0 mm Bold空心螺钉固定腕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1年3月治疗的腕舟骨骨折患者24例.骨折根据Herbert分型为A2型3例,B1型2例,B2型11例,C型骨折5例,D1型3例.术中C臂机透视定位,用50 ml注射器针经舟骨多角骨关节穿刺,到达舟骨远极骨面.C臂机透视确定注射器针轴线与舟状骨轴线一致,经其打入导针.测深后旋入直径3.0 mm Bold空心螺钉.术后腕关节石膏固定2周,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5个月(6~24个月).1例D1型骨折患者骨折未愈合,经再次植骨内固定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18周(8 ~ 32周).所有患者术后均无感染、瘢痕形成、创伤性关节炎及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根据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平均得分为91.4分(76~100分);优14例、良8例、可2例,优良率为91.7%.结论 利用注射针作为导向器掌侧经皮Bold空心螺钉固定腕舟骨骨折,使导针打入更加容易、准确,操作更加简便;内固定安全有效,切口小,软组织剥离少,是治疗Herbert A2、B1、B2、C型腕舟骨骨折的理想术式.
作者:傅重洋;丁晖原;赵巍;蒋华军;曲巍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介绍完全清醒手外科手术的方法,探讨其效果和应用范围.方法 2012年10月至2013年4月施行完全清醒的手外科手术16例,11例行软组织操作,5例行骨操作.术前的注射疼痛,术中和术后的疼痛均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术中评估运动功能和术区出血情况,术后观察麻醉并发症和术区皮肤血供.结果 完全清醒的手外科手术不影响运动功能,在不使用止血带的情况下可达到较好的止血效果.术前注射时仅有第一针的疼痛(VAS评分2~4),术中软组织操作无疼痛(VAS评分0),骨操作有一定的疼痛(VAS评分0~3).术后均有较大变异的疼痛(VAS评分0~7).术后均未出现术区皮肤的缺血坏死和麻醉并发症.结论 完全清醒的手外科手术安全有效,有利于术中功能评估,性价比高,可广泛开展门诊手术.
作者:邢树国;谢仁国;汤锦波;茅天;王古衡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