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涛;陈振兵;翁雨雄;丛晓斌;艾方兴;周攀;洪光祥
患者 男,15岁.因刀捅伤致左颈部疼痛、出血14 h入院.急诊行刀取出、颈部止血术,术中止血困难,遂以止血纱布填塞.入院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神清语利.可见颈部左侧斜形切口长约17 cm,颈部敷料有血性液体渗出,左上肢感觉障碍,以外侧为甚,手部以拇、示指为甚,左侧Horner征(-);左臂丛神经根部Tinel征(+),左上臂外展、外旋不能,前臂屈伸不能.颈部CT血管造影(CTA)检查示:左椎动脉断裂伴椎体横突骨折.诊断:左颈部椎动脉断裂,左第6颈椎椎体横突骨折,左臂丛神经上干损伤.
作者:李波;弓贺炜;李文斌;乔虎云;梁炳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如何恢复手指复合组织毁损伤的功能及外形是临床治疗的一大难题.2006年3月至2014年1月,我们应用小组织块再植或移植修复与重建手指毁损伤患者29例(43指),疗效满意.1.一般资料:本组29例(43指),男21例,女8例;年龄5~45岁,平均28岁.机器伤16例,炸伤6例,绞伤4例,车祸伤3例.拇指11指,示指14指,中指13指,环指4指,小指1指.多指修复与重建:2指3例、3指4例,4指1例.我们改良曾剑文等分型[1]:1型10指,2型17指,3型3指,4型4指,5型9指.急诊应用小组织块再植或移植修复与重建毁损性手指伤22例(36指);亚急诊(≤3 d)7例(7指).4指再植小组织块坏死,2指择期(≥2周)行小组织块移植修复或重建,2指行游离植皮术,均存活.移植小组织3例术后出现血管危象,2例为动脉危象,1例为静脉危象,及时处理后存活.本组小组织块再植34指,移植修复与重建共9指.
作者:臧谋圣;王徽;王卓;王子富;黄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调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前负荷,减少静脉皮瓣术后的组织肿胀程度,对皮瓣存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新西兰大白兔10只,在下腹壁两侧设计静脉皮瓣共20例,利用股动脉分支(腹壁下动脉)与一条静脉皮瓣皮下静脉吻合形成动脉化静脉皮瓣.左侧为实验组10例,不结扎股动脉远端,形成动脉压力和血流分流调节模式;右侧为对照组10例,结扎腹壁下动脉分支以远股动脉主干,形成股动脉-腹壁下动脉直接供血模式.在对照组结扎股动脉前后分别测定腹壁下动脉内血压的变化.于术后3d在皮瓣边缘取材,对静脉皮瓣组织学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静脉皮瓣存活8例,部分存活1例,坏死1例;对照组静脉皮瓣存活5例,部分存活4例,坏死1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静脉皮瓣存活质量优于对照组.压力测定结果显示,不结扎股动脉与结扎股动脉两种情况下,腹壁下动脉收缩压平均降低10%.皮瓣组织学观察,实验组结果优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术式改良调节动脉化静脉皮瓣的前负荷,改善了皮瓣内血液的灌流平衡,减少了静脉皮瓣术后的组织肿胀,静脉皮瓣存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
作者:熊懿;李征;周望高;陈国荣;余少校;陈乐锋;陈泽华;张振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套脱缺损的可行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10年12月至2012年12月,切取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手指中远节套脱缺损8例共12指,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下行支皮瓣修复5指,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上行支皮瓣修复2指、采用尺动脉腕上皮支上、下行支联合皮瓣修复5指;皮瓣切取面积为5.5 cm×2.5 cm~7.0cm×4.5 cm.结果 术后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植皮后存活,其余皮瓣均顺利存活.3例患者在3~6个月内再次行皮瓣整形术.所有患者以问卷方式接受6~ 12个月的随访,患者对手指修复外观均表示满意,平均返回工作岗位时间为(185.2±7.7)d.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手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术后12个月,皮瓣两点分辨觉为10~ 14 mm,平均为12 mm.结论 游离尺动脉腕上穿支皮瓣是修复手指中远端皮肤套脱伤的良好术式.
作者:姚群;芮永军;寿奎水;周建东;赵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应用第一跖背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的临床体会.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对38例(拇)趾软组织缺损患者应用第一跖背动脉穿支皮瓣进行修复,切取面积2.0 cm×2.5 cm~4.0 cm×3.5 cm.结果 术后38例皮瓣全部存活,随访时间为6~ 12个月.皮瓣质地良好,感觉恢复良好,供区植皮愈合良好,轻度色素沉着,耐磨性较好.结论 第一跖背动脉穿支皮瓣血供可靠,成活率高,方法简单,可修复(拇)趾全趾背侧及侧方、远端缺损,是修复(拇)趾软组织缺损的首选显微修复方法之一.
作者:王强;李家庚;张红星;张丽君;魏登科;邱武安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应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复合组织瓣修复再造手指指腹缺损的方法.方法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对24例25指手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第二足趾胫侧复合组织瓣修复.皮瓣以第二足趾胫侧趾底动脉为供血动脉,切取面积为1.8cm×2.8 cm~2.8 cm×4.5 cm.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加压包扎.结果 术后24例25指再造指腹全部存活,经8个月至3年的随访(平均12个月),再造指腹外观良好,无臃肿,质地佳,两点分辨觉为5~11 mm.供区足趾植皮处稍有色素沉着,行走无影响.结论 游离第二足趾胫侧皮瓣再造指腹是修复手指指腹缺损的理想治疗方法.
作者:尚修超;潘俊博;张乃臣;刘宏君;张文忠;顾加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游离(拇)趾腓背侧甲床皮瓣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3年2月,应用以(拇)趾腓侧趾背动脉为血供的(拇)趾腓背侧甲床皮瓣移植修复手指甲床缺损10例,其中拇指7例、示指2例、中指1例,缺损面积为8 mn× 12 mm~ 13 mn×21 mm.供区取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 10例(拇)趾腓背侧甲床皮瓣全部存活,(拇)趾供区植皮8例Ⅰ期成活,2例植皮边缘少许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术后随访时间为9 ~ 23个月,平均15个月,拇指指甲生长平整、有光泽、外形饱满,供区行走功能无影响、无疼痛.结论 游离(拇)趾腓背侧甲床皮瓣是修复手指甲床缺损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铭波;谢卫勇;赵波;叶伟德;杨延军;张子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腕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39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患者,在腕关节镜监视下将桡骨远端骨折块进行手法复位结合撬拨复位,达到关节面基本平整,应用掌侧加压锁定钢板或克氏针加外固定支架固定.关节镜下进一步检查腕关节内韧带,特别是舟月韧带、月三角韧带和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TFCC)的损伤,并对相应的软骨和韧带损伤进行清理、修整.结果 39例桡骨远端C型骨折,关节镜下发现骨折合并舟月韧带撕裂4例,合并月三角韧带撕裂3例,合并TFCC撕裂6例.术后全部患者获得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1.3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8~ 16周,平均11.4周,术后测量掌倾角8°~17°,尺偏角16°~26°.腕关节功能按Gartland-Werley标准评定:优23例,良11例,可5例;优良率为87.2%.结论 腕关节镜辅助下治疗桡骨远端C型骨折既可行关节面的复位,减少创伤性骨关节炎的发生,又可了解腕关节内韧带等结构的损伤程度,便于早期处理,以防遗留慢性腕关节疼痛或腕关节不稳定.
作者:王晓峰;陈宏;腾晓峰;薛建波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8年10月至2012年12月采用外固定架闭合复位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24例,男16例、女8例;年龄24~61岁,平均45.5岁.单纯Pilon骨折14例,其他合并掌、指骨骨折或肌腱损伤.所有Pilon骨折均为近指间关节闭合骨折,均采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8个月.术后4周拆除外固定支架1例,5周拆除10例,6周拆除13例,固定期间无支架松动,无针孔感染发生.去除外固定架后行功能锻炼.骨折临床愈合时间4~8周,平均6周.其中1例手指有20°旋转,5例关节间隙合并骨折块,影响功能的2例,后期行骨折块取出.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标准评定手指功能:优5例,良1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87.5%.结论 应用闭合复位外固定架牵张固定治疗指骨Pilon骨折简单、方便、实用、固定可靠,关节功能恢复好,近期疗效满意.
作者:陈居文;邵新中;王泳;孔令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克氏针冠状位交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5月至2013年3月,对49例掌骨骨折患者,其中单一骨折38例,双骨折7例,三处掌骨骨折3例,四处掌骨骨折1例;掌骨颈骨折10例,掌骨干骨折31例,掌骨基底骨折8例;开放性骨折14例,闭合骨折35例;均采用小切口切开复位,冠状位克氏针交叉内固定治疗,术后5d行手指主、被动屈伸功能锻炼.结果 创面Ⅰ期愈合,骨折均解剖复位,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骨折愈合时间4~10周,平均7周.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价:优42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5.9%.结论 采用小切口复位联合克氏针冠状位交叉内固定治疗掌骨骨折,骨折均能解剖复位,且固定可靠,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花费少,临床疗效满意.
作者:王加利;徐蒙;陈仲华;王晓辉;刘永亮;宋飞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两种多角度固定钢板治疗复杂掌指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至2012年9月,我科应用两种多角度固定钢板(翼形和梯形)行内固定治疗58例66处复杂性掌指骨骨折,比较两组骨折愈合时间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4~ 18个月,X线片显示骨折愈合时间:采用翼形钢板组为9~ 15周,平均12.3周;梯形钢板组为9~13周,平均11.2周.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AM)法评分:翼形钢板组,优14处、良12处、可3处、差2处,优良率达到83.87%;梯形钢板组,优18处、良14处、可2处、差1处,优良率为91.4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多角度固定钢板对复杂掌指骨骨折固定效果确切,术后早期辅以功能锻炼能达到较满意疗效.
作者:吴志鹏;高伟阳;宋永焕;陈星隆;周飞亚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解剖锁定钢板和锁骨钩钢板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2月对45例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患者,其中采用解剖锁定钢板(A组)20例,采用锁骨钩钢板(B组)25例.术后随访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内固定物在位情况及肩关节功能评定.结果 45例均获得10~13个月的随访,平均11.4个月.两组骨折均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B组1例患者术后6个月出现内固定断裂.按照Constant-Murley评分系统评定肩关节功能,术后1、3、6个月及内固定拆除后末次随访时,A组总评分各为88.6±6.2、90.6±4.8、96.6±3.6和98.8± 1.2,均高于B组76.6±4.4、84.4±4.6、87.2±3.8和92.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两组患者内固定术后均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解剖锁定钢板操作更简单,固定牢靠,并发症少,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是治疗锁骨远端NeerⅡ型骨折的有效方法之一.
作者:胡云根;曾林如;方伟利;韩雷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 女,35岁.因下料机切割致左手掌离断3h入院.专科检查:左手2~5指掌指关节平面离断,创缘较整齐,近端创面内可见掌骨头完整外露,出血明显,示、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少许关节面骨折块与之相连.远端肢体完整,无明显挫伤痕迹,创面内可见示、小指近节指骨基底部约1/4关节面骨折,环指近节指骨基底部关节面完全缺损(图1).临床诊断:左2~5指掌指关节平面完全离断伤.
作者:侯桥;曾林如;申丰;任国华;汪扬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 男,6岁.因右手先天性多指畸形入院.体格检查:右手共7指,桡侧第1、2指有3节指体,发育纤细,指间关节屈伸活动不能,尚有对指功能,外观欠佳,第2指末节向尺侧脱位成角90°.大鱼际肌萎缩,虎口狭小.右拇指发育较对侧拇指短小且无屈伸、对掌、对指等功能,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尚能被动活动,示指、中指、环指、小指发育正常(图1).X线片显示:右手共有7指,桡侧第1指有3节指骨,掌骨发育正常;第2指有3节指骨且远指间关节脱位,掌骨发育正常;拇指有2节指骨,部分掌骨发育不全,掌指关节发育尚好(图2).
作者:周立峰;李高建;黄伟;吴建庄;周琴琴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载瘤动脉切除结合血管移植重建血运治疗上肢假性动脉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9月至2013年6月收治上肢假性动脉瘤患者23例,其中外伤9例,尿毒症血液透析血管损伤12例,介入操作损伤2例;肱动脉损伤11例,桡动脉损伤10例,尺动脉损伤2例.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切除瘤体及载瘤动脉,同时取大隐或小隐静脉血管移植重建患肢血运.结果 2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随访时间为6~24个月,平均12.3个月,术后搏动性肿块消失,无假性动脉瘤复发,患肢重建血运良好,肢体远端未出现缺血坏死,1例患者伤口延迟愈合.结论 临床体征、血管彩色超声等均能明确诊断上肢假性动脉瘤.应尽早手术治疗,避免因破裂大出血导致死亡,载瘤动脉切除结合血管移植重建血运方法是治疗上肢假性动脉瘤的较好手术方式.
作者:毛炳焱;唐举玉;吴攀峰;王文聪;贺用礼;胡志喜;王强;丁原;熊荣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一、病例介绍患者,男,44岁.因工作时左拇指不慎被机器挤压伤致开放性粉碎性骨折,急诊行左拇指清创、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术,一期缝合伤口.术后应用抗感染、抗凝血及抗痉挛治疗,术后第3天,局部红肿、疼痛,拆除伤口缝线,有混浊黄色液体排出;经每天换药至伤后第16天,伤口内肉芽较新鲜,缝合伤口;至伤后1个月,拆除伤口缝线;伤后2个月,左拇指拍摄X线片显示骨折线已模糊,拔除克氏针、以石膏托固定;伤后3个月,骨折线不清有骨痂形成,去除石膏托.但指端疼痛及红肿持续存在,约1年后略好转,呈间隙性发作.
作者:顾玉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肋间神经移位肌皮神经治疗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06年8月至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根性撕脱伤患者中有6例采用肋间神经移位肌皮神经重建屈肘功能.其中男5例,女1例;年龄19 ~ 55岁,平均35岁.伤后距行肋间神经移位手术的时间为1~8个月,平均5个月.所有病例均采用肋间神经移位与肌皮神经直接缝合的修复方式.术后随访18~62个月,平均38个月.观察肱二头肌肌力与屈肘功能的变化.结果 6例患者肱二头肌肌力均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其中肌力恢复达M43例、M31例、M21例、M11例,优良率为66.7%.结论 肋间神经移位肌皮神经能有效恢复屈肘功能.
作者:刘宗宝;朱寅;陆剑锋;钱辉;黄建平;王涛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介绍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前臂近端截肢后残端创面的临床经验.方法 对前臂近端截肢后残端创面采用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结果 临床应用共10例,术后皮瓣8例顺利存活,2例血流稍许受限,拆除蒂部缝线后完全存活.有6例获得3个月的随访,残端伤口愈合佳,皮瓣外形满意,不臃肿,肘关节伸屈活动基本正常,能满足接装义肢的需要.结论 采用上臂外侧逆行岛状皮瓣是修复前臂残端创面的好方法.
作者:许亚军;陈政;包岳丰;周晓;张辉;周建东;陈学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患者 男,32岁.以发现右腋窝肿块5年伴手指麻木4年余收治入院.患者5年前无意间发现右腋窝处一肿块,于当地医院就诊,行肿块探查术,术中见肿块与正中神经包绕,因技术原因未切除肿块,仅行肿块病理检查为“海绵状血管瘤”,建议转上级医院治疗,因病情未影响生活、工作未予进一步治疗,后逐渐出现右手1~3指麻木、胀痛,前臂肌肉萎缩,曾行介入治疗,无明显好转.临床检查:右腋窝外侧至上臂近端见一直径约15 cm肿块略突起于皮肤,轻度压痛,活动度可,边界清楚,肘关节伸屈良好,前臂正中神经走行处Tinel征阳性,前臂内侧肌肉萎缩(+),刺痛觉减退,腕关节伸屈活动良好,大鱼际肌肉萎缩(+),大鱼际及拇示中指麻木,刺痛觉减退,各指伸屈活动良好,对掌活动良好,肌力M4+.B超示:右侧腋下软组织内实质性肿块,良性可能大.
作者:林君;张伟平;吴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尺骨短缩术治疗尺骨撞击综合征术前、术后影像学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对2008年8月至2011年11月诊断为尺骨撞击综合征在我院治疗的14例16腕患者,采用尺骨短缩截骨术治疗.术后平均随访24.2个月,通过比较其术前、术后X线片及MRI的变化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16例截骨部位均获得骨性愈合.尺骨变异值由术前的(4.20±1.70)mm变为术后的(0.05±1.10)mm.7腕术前X线片出现骨质改变,术后5腕骨密度基本恢复正常;6腕术前出现桡尺远侧关节半脱位的患者术后关节半脱位情况得到明显改善;2腕出现桡尺远侧关节炎;1腕发生腕关节不稳伴月骨坏死.8腕MRI术前、术后腕骨不同程度的信号改变,主要表现为术前长T1、长T2信号,术后5腕信号基本恢复正常,3腕在术后T1上低信号病灶内见骨髓样高信号区.结论 绝大多数尺骨撞击综合征存在月骨、三角骨或尺骨小头X线片上骨质改变或MPI信号异常,在行尺骨短缩术后常能恢复正常,但仍需警惕术后桡尺远侧关节炎和月骨坏死的发生.
作者:陈时益;高伟阳;汪洋;林康;丁健;林大木;吴志鹏;王珑;封晓亮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