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不端行为是指违反学术规范、学术道德的行为,国际上一般用来指捏造数据(fabrication)、窜改数据(falsification)和剽窃(pla-giarism)3种行为。为了提高来稿质量,防止抄袭、伪造、剽窃、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本刊已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检测出有严重不端行为的稿件,编辑部将一律退稿。
作者:《临床儿科杂志》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较过去30年有明显降低,但随着超早早产儿存活数量的增多,严重颅内出血继发脑积水成为早产儿管理中的棘手问题之一。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治疗方法包括,反复腰椎穿刺放液、通过脑室储液囊反复放液、脑室-腹腔分流术、引流加灌洗和纤维溶解综合治疗、应用利尿剂减少脑脊液产生、脑室内纤维溶解治疗等。文章阐述颅内出血后脑积水的病理生理机制、不同干预措施的指征及其效果和安全性等。
作者:俞丽君;林振浪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至2012年收治的211例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和246例非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的临床资料,分析可能造成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211例高胆红素晚期早产儿中27例为重症,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与新生儿相关的因素包括:入院时日龄<3d、出生窒息、小于胎龄儿、头颅血肿或明显产伤淤血、低白蛋白血症、红细胞增多症、感染、溶血病、喂养不耐受、胎粪排泄延迟10个变量;与母亲相关的因素包括:来自农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症)及胎膜早破3个变量。以上变量在高胆红素血症和非高胆红素血症晚期早产儿中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窒息、胎粪排泄延迟、低白蛋白血症和母亲妊高症为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2.35~4.05);母亲妊高症和新生儿溶血病是晚期早产儿发生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OR=5.74、73.64)。结论出生窒息、胎粪排泄延迟、低白蛋白血症、溶血病及母亲妊高症是晚期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高危因素。加强妊高症和新生儿溶血病诊治,可减少晚期早产儿重度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作者:杨树杰;易海英;汪珍珍;黄杰;何源;魏贤;王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儿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D-二聚体(DD)与小儿危重评分(PCIS)的关系及其对病情危重程度的判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脓毒症患儿在入院24 h内检测的血浆AT-Ⅲ和DD水平及PCIS评分等资料。将患儿按PCIS分为极危重组(≤70分)、危重组(71~80分)、非危重组(>80分);将患儿按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分别比较AT-Ⅲ活性、DD水平的差异及其与PCIS的相关性。结果极危重组、危重组和非危重组的AT-Ⅲ活性和DD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以极危重组AT-Ⅲ活性降低以及DD水平升高为明显,危重组次之,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T-Ⅲ活性与PCIS评分呈正相关(r=0.548,P<0.01),DD水平与PCIS呈负相关(r=-0.657,P<0.01)。死亡患儿DD水平高于存活患儿,AT-Ⅲ活性和PCIS评分均低于存活患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脓毒症患儿存在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血浆AT-Ⅲ、DD与其病情危重程度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病情的指标。
作者:齐英征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戈谢病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经酶学及基因学诊断的戈谢病Ⅱ型患儿的临床特点、葡萄糖脑苷酯酶活性及基因突变类型。结果女孩,14个月,主要表现为肝脾大、眼球运动障碍、智力落后;骨髓片可见戈谢细胞;葡萄糖脑苷酯酶活性为0.3 nmol/(g·min),明显下降;壳三糖酶活力为87317 nmol/(L·min),明显升高;分析葡萄糖脑苷脂酶基因,明确突变类型为M85T(c.371T>C)和R120W(c.475C>T)。结论戈谢病Ⅱ型主要表现为肝脾大,可伴有神经系统受损,葡萄糖脑苷脂酶活性及基因分析对诊断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美娟;钟雪梅;马昕;张艳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分析婴儿Chiari畸形Ⅱ型的临床资料,加深儿科医师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确诊为Chiari畸形Ⅱ型患儿的临床、实验室、影像学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患儿,男,2个月,因颈部肿物2个月入院。颅脑MRI示小脑扁桃体部分疝入枕骨大孔。予手术治疗后一直间断发热,不能竖头、独坐,前囟门进行性增大,CT诊断脑积水。结论 Chi-ari畸形Ⅱ型会导致神经功能异常,预后差,病死率高;早期诊断,积极手术,可改善预后。
作者:胡凤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评价纤维支气管镜在儿童咯血病因诊断及治疗中的价值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咯血患儿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结果引起咯血的主要疾病为支气管、肺部炎症8例(其中伴支气管扩张2例),支气管异物3例,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3例,气道内肿物2例,疑诊肺血管发育异常4例(未行血管造影确诊),原因不明2例。术中并发低氧血症2例。6例患儿镜下有活动性出血,局部予有效止血治疗;3例患儿于右肺下叶取出支气管异物;1例肉芽组织增生导致的肺不张患儿实施病变部位冷冻治疗2次,2周后支气管镜复查阻塞气道的肉芽组织消失,CT检查肺不张消失。结论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是咯血患儿必要且安全的检查方法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价值。
作者:郦琳琳;梁慧;王全;赵德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1临床资料患儿,女,13岁,因发热10 d,咳嗽8 d,加重伴喘3 d就诊。入院前10 d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7℃~38℃,入院前8 d出现少量干咳,无咳痰及其他不适。入院前7d患儿体温逐渐上升,高达39.5℃,无畏寒、寒战,无惊厥,无皮疹;咳嗽逐渐加重为阵咳,无咳痰,夜间为著,无明显气促、喘息。患儿曾于入院前7 d,即发热第4天就诊予双黄连及先锋霉素静脉点滴治疗4 d,效果不佳;入院前3 d即发热第8天,出现呼吸困难,行胸部CT示右胸腔积液,予静脉点滴阿奇霉素、头孢曲松、喜炎平等,但仍有低热,且呼吸困难加重,不能平卧,入院前1 d复查胸部CT提示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加重,遂收入外院重症监护病房(PICU)。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5℃,呼吸48次/min,心率113次/min,经皮氧饱和度90%,血压112/57 mmHg;神清,精神弱,被动坐位,呼吸浅促,口周发紫,有鼻煽,三凹征轻度阳性;左肺呼吸音粗,右肺呼吸音低,右肺闻及少许细湿啰音;余无异常。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计数(WBC)24.45×109/L,中性粒细胞95.9%,淋巴细胞3.1%, C-反应蛋白(CRP)>210 mg/L;血清总蛋白53.0 g/L,白蛋白13.6 g/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189.4 IU/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86.8 IU/L,肌酸激酶(CK)430.4 IU/L,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5.0 IU/L,肾功能、电解质及凝血功能大致正常。诊断:胸腔积液、重症感染。
作者:张海英;赵婷婷;石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刘湘云、陈荣华、赵正言主编的《儿童保健学》第四版于2011年6月再版。该专著是1989年在国家卫生部原妇幼司的指导下,由我国老一辈儿童保健专家刘湘云、林传家、薛沁冰、钱倩教授联合组织编写,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历经20多年,改版3次,见证和推动了我国儿童保健学当代发展进程,是当今从事儿童保健学教学、临床、科研等工作学习的经典专著。第四版全书进一步完善了儿童保健学的学术体系,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儿童保健专业科研和实践所取得的成果,介绍了当今儿童保健学的发展方向,规范了儿童保健工作程序,确保了内容的科学性、实用性、创新性和先进性,做到既符合我国当前的国情,又具有新时代的特点。相信这次再版仍将继续担负着推动我国儿童保健学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出生巨大儿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其可能与妊娠糖尿病、肥胖、妊娠时体质量增加等有关。巨大儿在儿童时期易出现肥胖,成年后罹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出生巨大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引起关注。
作者:付东霞(综述);卫海燕(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新生儿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临床、实验室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新生儿LCH的临床资料。结果女性患儿,生后1 d因少吃、少哭,皮疹入院,头部、四肢、躯干、脚趾、口腔可见多发皮疹,突出皮面,大小不等,部分破溃结痂。皮肤活检提示病变组织表达S-100(+),CD1α(+),符合LCH诊断。结论新生儿生后有特殊皮疹,需警惕LCH,应进行皮肤活检,以免误诊。
作者:汪盈;赵志光;孙忠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简称儿中心)是上海市人民政府与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Project HOPE)的合作建设项目,是一所集医疗、科研和教学于一体的三级甲等儿科综合性医院。2013年,儿中心成为国内首家通过JCI(国际医院认证)复评审的儿童专科医院;同时入选2013年度全国佳医院排行榜;儿内、儿外、心外专科继续入选全国佳专科榜。医院技术力量雄厚、设施齐全,小儿重症医学科和小儿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拥有小儿心血管中心、血液肿瘤科和儿童保健科等多个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优势特色学科。为了支持和配合国家西部战略的实施和推进,为全国各地尤其是贫困和欠发达地区培训儿科方面的骨干型人才,儿中心院领导结合医院的具体实际和建院理念--TRAIN THE TRAINER,在美国世界健康基金会的通力协作下,筹建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西部、东北地区儿科医师和护士培训项目和儿科高级研修班。
作者:[1]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2]美国HOPE基金会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比较3种脂肪乳剂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IL-1β和IL-6分泌的影响。方法100只SD幼年大鼠分为对照组、LPS组、ω-9组、ω-6组和ω-3组。日龄28 d时连续7 d,对照组大鼠经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ω-6组注射脂肪乳(C14~24)、ω-9组注射长链脂肪乳、ω-3组注射ω-3鱼油脂肪乳注射液;随后对照组气管内滴入生理盐水,另4组大鼠均喷洒LPS溶液。8 h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肺组织的病理改变,并测定IL-1β和IL-6 mRNA及蛋白等水平。结果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均可见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和出血;4组ALI大鼠的肺系数、肺损伤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ω-9组和ω-3组两组肺组织中IL-1β和IL-6 mRNA表达均较LPS组和ω-6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ω-9组和ω-3组IL-1β和IL-6蛋白水平均低于其余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5)。ω-9组和ω-3组IL-1β和IL-6 mRNA表达及其相应的蛋白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05)。结论ω-6 PUFAs可增加IL-1β和IL-6的产生加重ALI大鼠炎症反应;而ω-9 MUFAs和ω-3 PUFAs可降低IL-1β和IL-6减轻ALI大鼠炎症反应,具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作者:石计朋;黄丽密;钱燕;尚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由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发育行为儿科学组主办,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承办的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发育行为儿科学培训班》(负责人:金星明,编号:20144206010010)暨《0-6岁婴幼儿心理健康促进和干预技能学习班》(负责人:张劲松)定于2014年4月15-21日在上海举行。本次高级培训班是发育行为儿科学的盛宴,云集中、美、加三国顶级儿童发育行为儿科学家、心理学家、儿童精神科医师、遗传学家、语言学家,以多名国外专家授课为主。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医疗条件的不断改善及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迅速发展,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及其他危重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存活率均明显提高,但各类脑损伤的发生率也明显增加。对于预防颅脑损伤,提高颅脑损伤儿童的生存质量而言,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所在。颅脑超声检查作为一种无创、价廉、可动态监测的方法,在颅脑损伤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现回顾性分析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3月期间187例高危新生儿的颅脑超声检查结果。
作者:李玲;崔云芝;田洪验;黄谨谦;张斌年;唐元萍;李静 刊期: 2014年第03期
激素耐药型肾病(SRNS)在临床上易反复及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终末期肾病,一直是儿童肾病综合征治疗的难点。近年来国内外对儿童SRNS的诊断标准、病理类型、治疗方法进行了积极的探讨研究。该文对儿童SRNS诊断和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洪涛(综述);郭艳芳(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卡介苗(BCG)对哮喘小鼠干细胞因子(SCF)表达的影响。方法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BCG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以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建立哮喘模型。末次激发24 h后取肺组织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计数嗜酸性粒细胞(EOS);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BALF中SCF水平;免疫组织化学图像分析技术测定肺组织中SCF蛋白表达。结果哮喘组、BCG组和对照组肺组织的EOS计数分别为(10.67±1.94)个/HP(、6.40±1.55)个/HP和(0.37±0.33)个/HP,BALF中EOS计数分别为(7.58±1.30)×107/L、(3.78±1.15)×107/L和0,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哮喘组、BCG组和对照组的肺组织SCF蛋白免疫组化指数分别为(24787.97±7214.12)(、20509.50±4775.27)和(12261.66±3277.65),BALF中SCF水平分别为(280.25±14.20)pg/ml、(266.77±31.15)pg/ml和(223.59±15.61)pg/ml,其中哮喘组和BCG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CG组与哮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肺部SCF表达与EOS计数呈正相关(P<0.05)。结论 BCG干预能显著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炎症,但不能抑制SCF的表达。
作者:林晓亮;张建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了解婴儿大肠埃希菌肺炎的临床特征、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出率及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方法将2003年6月-2013年6月336例婴儿大肠埃希菌肺炎分为社区感染组和院内感染组,分析临床资料,统计ESBLs检出率和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患儿发病年龄以1~6个月为主,临床特征与其他革兰阴性杆菌肺炎相似。分离的336株大肠埃希菌中196株(58.33%)产ESBLs,院内感染组ESBLs阳性率为84.00%,高于社区感染组的5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17,P<0.05)。2003年6月-2008年5月与2008年6月-2013年6月两个时间段比较,社区感染组的ESBLs阳性率为49.21%和5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0.05);而院内感染组从76.74%升高至9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P<0.0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敏感的抗生素为碳青霉烯类。结论大肠埃希菌肺炎好发于小婴儿,病情重且容易迁延,院内感染是获得ESBLs的高危因素。社区感染及院内感染抗生素的应用应该有所区别。
作者:刘晟;张亚丽;蔡海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儿童支气管桥畸形及其合并肺动脉吊带的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确诊为支气管桥畸形或同时合并肺动脉吊带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和超声心动图,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及气道重组图像影像学表现。结果21例患儿中有10例为单纯的支气管桥,其中3例合并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11例为支气管桥合并肺动脉吊带,其中8例合并其他类型先天性心脏病。年龄除1例外均<2岁。大多以反复呼吸道感染及阵发性呼吸困难起病。根据Wells法分为I型15例、Ⅱ型6例。其中单纯支气管桥10例均为I型,5例合并肺动脉吊带;Ⅱ型6例均合并肺动脉吊带。结论对于临床上有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婴幼儿,应警惕支气管桥畸形可能,并注意合并肺动脉吊带。多层螺旋CT胸部平扫、增强及气道重建图像是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张书兰;赵德育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