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刚;刘海英;柳刚;孙云;李娟;关广聚
目的 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生存素(Survivin)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 用线拴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将168只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常温组和亚低温组,两个缺血组各分为缺血2、3、6、8 h后再灌注4 h、24 h、72 h、1周、2周然后处死.亚低温组于缺血后30min,实施病灶侧亚低温持续4 h,经免疫组化测定Survivin、Caspase-3阳性细胞数.结果 与常温组各时间点相比,亚低温组各时间点缺血侧Survivin表达水平显著增高,Caspase-3表达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后30min,应用局部亚低温能够减少梗塞面积,促进脑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这种保护作用的产生与亚低温促进梗塞灶周围半暗带Survivin表达,抑制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凋亡有关.
作者:黄杰;李丽茹;赵瑞波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绞股蓝多糖(gynostemma pentaphyllum makino polysaccharide,PGP)含药血清对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诱导的肝细胞损伤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中药血清学方法收集PGP含药血清,用CCl4诱导肝HepG2细胞损伤,设正常对照组、CCl4损伤组和不同浓度PGP含药血清保护组;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凋亡,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生化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GP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GOT)活性及western blot凝胶电泳检测细胞色素P450 2E1的表达.结果 各PGP含药血清保护组肝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0.05);上清液中ALT、AST活性显著降低(P<0.05);CYP 2E1表达量显著增加.以4~8 mg·kg-1·d-1保护组效果佳.结论 PGP含药血清对CCl4诱导的HepG2细胞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以4~8mg·kg-1·d-1含药血清作用显著.
作者:龚秀;吴海建;王玉卓;谢珊珊;杨倚天;李江冰;李霞;宋淑亮;冯玉新;辛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RRM1、ERCC1蛋白表达与晚期(ⅢB~Ⅳ)非小细胞肺癌(NSCLC)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化疗疗效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7例曾接受GP方案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病理标本中RRM1、ERCC1蛋白表达,对化疗疗效及生存时间进行分析.结果 RRM1、ERCC1蛋白阳性率分别为46.81%(22/47)、42.55%(20/47),其表达与性别、年龄、PS评分、组织学类型、分期、吸烟均无相关性,化疗有效率为36.17%(17/47),RRM1、ERCC1蛋白阳性及阴性患者化疗有效率分别为18.18%(4/22)和52.00%(13/25),20.00%(4/20)和48.15%(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0.047).RRM1、ERCC1蛋白低表达者中位生存期皆为14.1个月,RRM1、ERCC1蛋白高表达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8、7.1个月(P=0.008、0.017);RRM1、ERCC1蛋白均阴性表达者的预后明显好于1个或2个阳性表达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8、7.6个月(P=0.012).COX回归分析显示,分期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RRM1、ERCC1表达水平与NSCLC患者GP方案的化疗近期疗效及预后为负相关关系,RRM1、ERCC1低表达的晚期NSCLC患者更能从GP方案中获益.
作者:杨宁;韩俊庆;盛巍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茶的摄入量即不同浓度茶饮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短期实时影响.方法 采用前后自身对照、空白对照相结合的方法,以食管多通道腔内阻抗监测联合pH监测为工具,观察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午餐后饮用不同浓度茶饮后2h观察时间段较早餐后不饮茶2h观察时间段内各反流相关指标的异同.结果 A组饮茶叶3 g组(15例)与D组饮水组(12例)的食管酸暴露、反流次数、酸清除时间较未饮茶时前后自身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B组饮茶叶6g组(15例)与C组饮茶叶9 g组(15例)胃食管弱酸反流、无酸反流、混合反流、总反流次数、Z1通道酸清除时间较自身未饮茶时及A、D组有明显差异(P<0.05);C组食管pH<4时间百分比、酸反流、Z2、Z3通道酸清除时间较自身未饮茶时及A、B、D组有明显差异(P<0.05);A、B、C、D四组临床症状自身前后比较及饮茶后四组间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低浓度茶饮对胃食管反流无影响,高浓度茶饮可促进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出现更多的食管酸暴露和反流次数以及酸清除时间的延长.
作者:颜晓晴;郝洪升;杨依祚;吕国苹;孙莉娟;陆晓恒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细支气管肺泡癌(BAC)与伴有BAC性质的肺腺癌(ADWBF)即混合型肺腺癌中HIF-1α与P53表达差异及相关性.方法 收集BAC和ADWBF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石蜡标本并分为BAC组和ADWB组,对两组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比较,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HIF-1α与P53在两组中的表达情况,采用X2检验分析两者在两组病例中的表达差异及相关性.结果 两组在性别构成和肿瘤大小存在差异(P<0.05),HIF-1α、P5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0%(8/32)和49.3%(34/69),6.3%(2/32)和26.1%(18/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HIF-1α和P53表达具有明显的正相关性(P<0.05,rp=0.338).结论 HIF-1α和P53在肺腺癌的发生和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且两者之间存在协同作用.
作者:李振祥;杜贾军;林晓燕;穆雪茹;王黎光;刘奇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血浆渗透压评分对肝肾综合征(hepatorenal syndrome HRS)预后的评价作用.方法 研究对象为106例HRS患者,按随访3月内的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30例)和死亡组(76例),分别进行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胶体渗透压评分、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 MELD)评分和Child-Pugh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各评分对HRS预后的评价能力.结果 除血浆有效晶体渗透压评分外,HRS死亡组的其余各评分均显著高于存活组(P<0.01).Child-Pugh、MELD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均>0.7,其余各项评分的AUC均<0.7.Youden指数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为高,MELD和Child-Pugh评分次之.结论 Child-Pugh、MELD和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对HRS预后均具有良好的评价作用,其中以血浆渗透压综合评分的预测能力佳.
作者:崔海彬;崔速南;汪明明;张秀珍;刘葵花;郭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诱骗受体3(DcR3)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临床病理意义及与肿瘤浸润T细胞(TIL)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60例食管鳞癌中DcR3的表达情况及TIL的分布、数量,分析DcR3与各临床病理因素及与TIL的关系.结果 DcR3在食管鳞癌组织的表达率高于正常组织(P<0.05).DcR3表达与食管鳞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深度相关(P<0.05),而与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无相关性(P>0.05).DcR3表达阳性肿瘤组织中的TIL数少于表达阴性肿瘤者(P<0.05).结论 DcR3在食管鳞癌中的异常表达,可能通过阻断细胞凋亡和逃避免疫监视等作用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检测DeR3表达有助于判断食管鳞癌的恶性程度.
作者:郝小蕊;卢雪峰;孙娜;刘胜楠;刘亮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PIH)妇女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表达变化.方法 连续选择近期住院确诊的PIH妇女27例(PIH组),入选对象均接受了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CD+4 CD+25Treg和CD+4 CD+25Foxp3+Treg)和辅助性T细胞(CD+3、CD+4、CD+8、CD+4/CD+8)检测,并与同期住院正常怀孕产妇(对照组,20例)相同测试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调节性T细胞数据中,PIH组血清CD+4 CD+25Treg和CD+4 CD+25Foxp3+Tre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辅助性T细胞中,PIH组血清CD+4/CD+8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CD+8表达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0.01).结论 PIH患者存在明确的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异常表达.
作者:曹霞;王莲莲;罗希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观测口服雷帕霉素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方法 通过球囊损伤腹主动脉和高脂(1%胆固醇)饲料喂养雄性新西兰纯种兔8周,然后将其分为对照组、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组、裸支架+口服雷帕霉素组和雷帕霉素药物涂层支架组,每组8只.口服雷帕霉素每天0.5 mg/kg或支架干预4周.检测动脉粥样硬化造模前后及干预前后的血脂指标,应用IVUS检测各组实验兔支架置入前后及用药前后腹主动脉病变部位管腔小直径(MLD)、血管外弹力膜面积(EEMA)、管腔面积(LA)、斑块面积(PA),并计算管腔丢失、斑块负荷(PB)、斑块的偏心指数(EI)及血管的重构指数(RI).通过比较各组IVUS指标,明确口服雷帕霉素抑制支架内再狭窄的作用.结果 与对照组及裸支架组比较,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口服雷帕霉素组以及雷帕霉素涂层支架组的血脂指标未见明显降低.口服雷帕霉素组、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的PA、PB均明显小于对照组和裸支架组(P均<0.01);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的MLD明显高于裸支架组,管腔丢失明显小于裸支架组(P均<0.05),而裸支架+雷帕霉素组、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组未见明显差异.结论 口服雷帕霉素能够抑制斑块生长、降低支架内再狭窄,口服雷帕霉素配合裸支架与雷帕霉素药物支架的作用相似.
作者:邵娜;陈文强;李大庆;由倍安;安贵鹏;齐天军;徐福彪;胡晓波;杜金玲;杨敏;王晨;张运;陈玉国;李继福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研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BSA)对培养的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β-淀粉样蛋白(Aβ)的生成,以及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及相关酶-β-分泌酶(BACEl)、γ-分泌酶(PS1)的表达的影响,在体外水平探讨AGEs-BSA在阿尔茨海默病(AD)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 以培养的SH-SY5Y细胞为模型,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用MTT实验得到的AGEs-BSA佳干预时间及浓度干预细胞,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及ELISA方法观察及检测各组细胞内Aβ1-40、Aβ1-42表达,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各组细胞内APP、BACE1、PS1变化.结果 BSA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AGEs-BSA组与BSA组相比APP、BACE1、PS1、Aβ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AGEs-BSA+抗RAGE中和抗体组APP、BACE1、PS1、Aβ的表达较单纯AGEs-BSA组明显减少(P<0.05),但仍高于BSA组(P<0.05).结论 糖基化终末产物能够促使SH-SY5Y细胞中APP的表达增加,并通过上调BACE1、PS1的活性使Aβ生成增加.通过阻断其与特异性受体RAGE的结合可以部分减少APP、BACE1,PS1及Aβ的表达和生成.
作者:徐松;高顺宗;刘雪平;王美霞;董传芳;侯亮;袁树华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大黄素对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D大鼠53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白头翁汤组和大黄素组.采用6MV高能X射线建立急性放射性肠炎大鼠模型,连续灌胃给药7 d,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及图像分析仪测定其相关的形态学指标,并测定小肠组织匀浆NO含量、SOD活性及MDA含量.结果 大黄素组大鼠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与白头翁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大黄素组肠组织匀浆NO含量及MDA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与白头翁汤组比较,NO含量显著降低(P<0.05),SOD活性及MDA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大黄素可明显升高小肠组织绒毛高度、隐窝深度、黏膜及全层壁厚度,减少组织NO生成,减轻炎症反应及组织过氧化损伤.
作者:周冬枝;刘文;李跃军;夏欣欣;王玉;刘永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砷中毒后小鼠齿状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变化.方法 选取健康成年昆明小鼠80只,雌雄各半,分为对照组及慢性砷中毒高、中、低剂量组,每组20只,分别以蒸馏水、1/5 LD50、1/10 LD50、1/40LD50 As2O3连续灌胃3个月,根据其体质量变化随时调整用药剂量,采用Y-电迷宫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行为,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印迹技术检测不同浓度砷中毒对小鼠齿状回部位GFAP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砷中毒组学习、记忆Y-迷宫测试次数明显增多(P<0.05),小鼠齿状回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P<0.01),阳性反应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增高(P<0.01),随砷中毒剂量的增加,小鼠齿状回GFAP蛋白含量随之增高(P<0.01).结论 慢性砷中毒引起的学习记忆损伤,可能与齿状回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性增生及GFAP表达增强有关.
作者:康朝胜;孙宝飞;余资江;李玉飞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凋亡因子4(PDCD4)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中的表达及其相关关系.方法 采用RT-PCR、ELISA和Western blotting三种方法分别从基因水平和蛋白水平检测30例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AML组),30例急性髓系白血病完全缓解患者(AML-CR组),2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对照组)骨髓单个核细胞中PDCD4、TGF-β1的表达情况,并分析相互间的相关性.结果 PDCD4、TGF-β1的RT-PCR结果均显示,AML组mRNA的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AML-CR组表达量虽明显高于AML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显示,AML组TGF-β1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ML-CR组(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AML组PDCD4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和AML-CR组(P<0.05).PDCD4、TGF-β1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PDCD4、TGF-β1在初诊AML中低表达,PDCD4、TGF-β1在白血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相关关系.
作者:孔海丽;马道新;张晶晶;王慧君;刘传方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制备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CS/β-GP)膜,通过体外细胞培养评价新型引导组织再生膜的细胞生物相容性.方法 利用CS/β-GP体系的温敏相转变特性,通过分子自组装技术合成温敏凝胶膜,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扫描电镜、拉伸强度实验进行结构和力学测试.通过MTT比色法对体外培养的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生长及增殖情况进行初步评价,共分3组进行对比研究:实验A组(2%CS+0.5 gβ-GP)、实验B组(2%CS+1.0 gβ-GP)及空白对照组.结果 红外光谱分析提示,壳聚糖与β-甘油磷酸钠分子间存在静电作用和化学键结合,形成新的化合物;扫描电镜观察,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膜具有多孔的表面结构和内部结构;L929细胞体外培养第3、4、5天,实验组与空白对照组吸光度(A)值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壳聚糖/β-甘油磷酸钠温敏凝胶具有良好的成膜性,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增殖,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新型引导组织再生膜材料.
作者:梁杰;崔军;孙康;徐欣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前瞻性评价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营养状况,探析营养不良的早期预测因子.方法 采集159名初诊的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的体质量及就诊时的基本资料,分析影响其营养状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放疗前3个月89名(56%)患者已减轻5%的体质量,放疗结束,体质量下降范围为2.1~12.6kg,平均值为6.9kg.逐步回归发现,整体健康状况、体质量指数(BMI)、N分期、失眠、放疗技术、卡式评分(KPS)、同步放化疗及疲倦与放疗期间体质量减轻密切相关.结论 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是一种普遍现象.整体健康状况、体质量指数等8个因子可以对鼻咽癌放疗期间体质量减轻起到预测作用.
作者:邱晨;杨宁;田光亮;刘慧忠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双模态乳腺成像系统中新型钼靶压迫器对超声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41例经常规超声检查发现乳腺实性结节的患者(共43个结节),分别通过新型及传统钼靶压迫器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图像中比较使用两种压迫器的图像对比度、信噪比及信号强度的差异;彩色多普勒图像中通过计算彩色像素个数定量分析使用两种压迫器时血流信号显示的差异.结果新型压迫器的超声图像对比度、信噪比及信号强度均明显高于传统压迫器(P均<0.01).在常规超声检查可显示血流信号的22个乳腺结节中,使用新型及传统压迫器时血流信号的显示率分别为100%和40.91%.新型压迫器的血流信号显示量明显高于传统压迫器(P<0.001).结论 在双模态乳腺成像系统中,新型钼靶压迫器可明显减少声衰减,显著提高超声图像质量.
作者:时丹丹;李杰;肖静;王蒙;张开宁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超声弹性成像中面积比及Itoh评分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8例患者,共56个病灶,进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获得弹性图像后,以Itoh评分法对病灶进行评分,并测量病灶在弹性图与灰阶图中的面积比值,1.1为判断良、恶性的临界点.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两种方法的诊断价值进行x2检验.结果 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和Itoh评分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准确率为87.5%和82.1%,两者联合诊断的准确率为92.8%.超声弹性成像中面积比和Itoh评分法对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相似(P>0.05).结论 超声弹性成像面积比有助于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诊断.面积比和Itoh评分法联合可提高乳腺病变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肖静;李杰;时丹丹;王蒙;张开宁;李海英;周炜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妊娠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及健康巨大儿微量血糖、血清胰岛素、皮质醇水平的改变.方法 采用微量法、电化学发光法分别检测31例妊娠糖尿病母亲新生儿(GDM组)、33例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巨大儿(巨大儿组)和35例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新生儿(对照组)微量血糖及血清胰岛素、皮质醇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GDM组、巨大儿组微量血糖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皮质醇水平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巨大儿组相比,GDM组中巨大儿微量血糖明显降低,血清胰岛素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血清皮质醇水平虽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糖尿病母亲新生儿、健康巨大儿均存在微量血糖、胰岛素、皮质醇的异常,因此加强对孕妇孕前及孕期的健康指导有利于减少妊娠糖尿病及巨大儿的发生.
作者:王娜;孙正芸;王合丽;林霞;刘彦娥 刊期: 2011年第06期
目的 检测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HLA-G)在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血浆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82例胃癌患者(胃癌组)、39例胃上皮内瘤变患者(胃上皮内瘤变组)、36例萎缩性胃炎患者(萎缩性胃炎组)、52例浅表性胃炎患者(浅表性胃炎组)及67名健康对照者(健康对照组)血浆中sHLA-G水平,同时检测血浆癌胚抗原(CEA)水平,分析二者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及sHLA-G与胃癌临床病理参数间的关系.结果 胃癌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高于胃上皮内瘤变组、萎缩性胃炎组、浅表性胃炎组及健康对照组(P均<0.001);胃上皮内瘤变组血浆sHLA-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胃癌组血浆CE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sHLA-G作为诊断指标的ROC曲线AUC为0.814,其诊断价值高于CEA(0.692,P=0.01).sHLA-G和CEA联合检测的ROC曲线AUC为0.846,明显高于sHLA-G或CEA(P<0.05;P<0.001).ROC曲线确定sHLA-G诊断临界值为101.37 U/mL,其敏感度为73.2%,特异度为82.5%,阳性预测值为63.8%,阴性预测值为87.9%,准确性为79.7%.胃癌患者血浆sHLA-G水平与患者年龄及肿瘤大小密切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性别、分化类型、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关(P均>0.05).结论 血浆sHLA-G可能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和发展,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早期发现胃癌及癌前病变,血浆sHLA-G有可能成为临床胃癌早期诊断的一个潜在性指标.
作者:杜鲁涛;王传新;肖晓燕;郑妮;张欣;张旭华;王丽丽;王顺;董召刚 刊期: 2011年第06期
近年来,随着鼻内镜手术的逐步普及,鼻内镜应用技术的日趋成熟,在非侵袭性真菌性鼻-鼻窦炎(non-invasive fungal rhino-sinusitis,NIFRS)的治疗中,鼻内镜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中,鼻腔鼻窦冲洗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1].但在文献阅读中可以发现NIFRS手术治疗过程中,对鼻腔鼻窦冲洗药物的选择较为混乱.
作者:鞠宏霜;李心沁;蔡晓岚 刊期: 2011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