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阑尾炎腹腔镜微创手术切口感染的观察

徐昌勇;段世元;陈红;安代红

关键词:腹腔镜微创手术, 开腹手术, 阑尾炎, 急性, 感染
摘要:目的:观察阑尾炎腹腔镜微创手术切口感染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4月在医院进行治疗的急性阑尾炎患者319例,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161例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进行治疗;试验组15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微创手术进行治疗。对手术过程中2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等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4周的随访,统计2组患者在术后的感染发生率及不同阑尾炎病理类型切口感染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化脓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单纯性阑尾炎及坏疽性阑尾炎的切口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能显著降低阑尾炎手术患者术后切口的感染发生率,并且还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并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85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给予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对照组给予激素吸入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患儿喘息症状发作次数及咳嗽症状缓解和消失时间。结果治疗前2组喘息症状发作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喘息症状发作次数均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咳嗽症状缓解时间及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激素吸入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小儿中重度支气管哮喘患儿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症状,终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作者:蔡鸿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嗜酸性胃炎患者60例(患者均拒绝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随机分为试验1组、试验2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1组给予康复新液10 ml口服,每天3次;试验2组给予色甘酸钠100 mg口服,每天4次;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肠溶片20 mg口服,每天1次,铝碳酸镁片1.0 g口服,每天3次。治疗2周后复查胃镜及血液分析检查,评定临床效果。结果试验1组、试验2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95.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1组和试验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嗜酸性胃炎临床效果较好,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周正端;孙震华;邓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选取医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80例化脓性脑膜炎新生儿临床资料,根据预后是否良好分为预后差组( A组,34例)与预后良好组( B组,46例),比较2组新生儿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差异。结果2组嗜睡、瘀点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贫血、惊厥、肌张力异常、休克发生率均显著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脑脊液糖浓度低于B组,脑脊液有核细胞数>500×106/L发生率和外周血白细胞<5×109/L发生率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血小板计数、血降钙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影响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不良预后影响因素为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脑脊液糖浓度降低。

    作者:王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罗氏 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

    目的:观察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方法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3月待检测的20例患者的血清进行研究,将3瓶残留试剂混合为1瓶和原装试剂同时进行17个项目检测,比较检测结果。结果残留混合试剂与原装试剂检测结果只有E2、TSH、PRL、FT3、FT45个项目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按照评价标准中的公式得出|F|>0.10,需对这5个项目的残留试剂重新进行定标检测。结论罗氏E-601电化学发光检测仪残留试剂的再利用情况分析得出再次检测时需要定标的只有E2、TSH、PRL、FT3、FT45个项目,其他项目的检测结果均和原装试剂无差异,可对残留试剂进行再次利用,降低检测的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作者:杨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癌保乳根治术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乳腺外科整复术在乳腺保乳根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1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乳腺癌保乳根治患者95例,所有患者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对残损位置采用自乳与乳腺外组织瓣膜修复术。结果下蒂倒T整形15例,上蒂倒T整形28例,内侧整形19例,J整形13例,环乳晕整形10例,侧胸带蒂脂肪筋膜组织瓣修复整形10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3.68%,满意度为88.42%。结论应用乳腺外科整复术术后美观效果显著,并发症少,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滑志鹏;朱瞻琳;李瑞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老年呼吸内科感染的因素及临床治疗分析

    呼吸内科主要收治呼吸道疾病的患者,该类疾病多病程绵长,久治不愈,长期的病史导致患者抵抗力下降,加之处于医院这个特殊环境,患者出现各类感染的几率升高[1]。本文试就老年呼吸内科患者出现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效果进行了研究。

    作者:张丽;倪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1例

    患儿,女,4岁6个月,主因发热7 d,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4 d于2015年1月19日入院。患儿于入院前7 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在36.5~39.0℃,无寒颤及惊厥,无咳嗽及咯痰,无流涕及鼻阻,无呕吐及腹泻,入院前4d发现颈部及颌下可触及肿大淋巴结,无明显压痛,3 d前查血常规:白细胞(WBC)10.2×109/L,红细胞(RBC)4.88×1012/L,血红蛋白( HGB)126 g/L,血小板( PLT )119×109/L,淋巴细胞( L )0.7560,中性粒细胞(N)0.1520,异型淋巴细胞0.040,C反应蛋白( CRP)5 mg/L。自服头孢克洛、金莲花颗粒等药物3 d,不见好转,来医院就诊。门诊查血常规:WBC 15.83×109/L, RBC 4.45×1012/L,HGB 116 g/L,PLT 155×109/L,L 0.7904,N 0.1124,异型淋巴细胞0.2100。腹部超声示脾大约4.5 cm ×13.2 cm,腹腔多发淋巴结肿大,较大者0.7 cm ×1.0 cm,肝胰双肾未见异常,颈部超声示双侧颈部及腮腺内淋巴结肿大。遂以初步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收入院。患儿既往有“海鲜类”过敏史。患儿系第2胎1产,孕足月,因其母“隐匿性肾炎”剖宫产出生,出生体质量3100 g,生后一般情况好,生长、发育同正常同龄儿,父母健康,无家族性及遗传性疾病史。入院时查T 37.4℃,P 102次/min,R 26次/min,体质量21 kg。精神好,呼吸平稳,双侧颈部、耳后及颌下可触及多个淋巴结肿大,左侧较大者约2 cm ×3 cm,右侧较大者约1.5 cm ×3 cm,无压痛,余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无渗出。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腹无异常。入院后给予头孢西丁钠、更昔洛韦、维生素C静脉滴注治疗,并完善尿、便常规,血生化, EBV特异性抗体检测、EBV-DNA检测等相关检查。第2天体温降至正常,并未再回升,血生化回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71.8 U/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65.5 U/L,总蛋白(TP)73.1 g/L,白蛋白( ALB)36.6 g/L,乳酸脱氢酶( LDH)2150 U/L,肌酸激酶( CK)24.8 U/L,肌酸激酶同工酶(质量法)1.0 ng/ml,全血肌钙蛋白I(cTnI)0.01(-),尿素氮(BUN)2.34 mmoL/L,肌酐(CRE)31.4μmoL/L,尿酸( UA)299μmmoL/L。 EB病毒抗体:EA-IgM(+), NA -IgG (+), VCA -IgM (+), VCA -IgG (+)。EBV-DNA 1.91E+06U/ml。余血电解质、尿、便结果均正常。明确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IM)。1月23日复查血常规示:WBC 7.99×109/L,RBC 4.79×1012/L,HGB 122 g/L,PLT 154×109/L,L 0.7550,N 0.1820,异型淋巴细胞0.1200。1月25日停用头孢西丁钠,继续更昔洛韦静脉滴注抗病毒治疗。1月28日复查血常规:WBC 6.84×109/L,RBC 4.45×1012/L, HGB 115g/L,PLT 186×109/L,L 0.6964,N 0.2414,异型淋巴细胞0.0300。复查血生化:ALT 36.7U/L,AST 39.8U/L,LDH 606 U/L,CK 25 U/L,CK-MB 20 U/L,BUN 3.1 mmoL/L,CRE 32μmoL/L。复查腹部超声:脾大小约4.3 cm ×12.9 cm,腹腔多发淋巴结(部分)肿大,较大者约0.6 cm ×0.9 cm,肝胰双肾未见异常。患者一般情况好,双侧颈部、耳后及颌下淋巴结明显减小,予以出院,嘱出院后1个月复查血常规、肝功能、心肌酶、心电图均正常。

    作者:刘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十二指肠溃疡患者88例,无规则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钠治疗,2组均治疗4周。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疼痛消失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7.7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5.45%,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疼痛感消失时间为(4.31±1.26)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7.56±1.4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泮托拉唑钠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且可以减轻患者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秀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临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分析及干预对策

    目的:探讨临床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影响因素及干预对策。方法选择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开出的88张抗生素处方,对临床处方上抗生素的用法、用量及联合用药等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依据药品管理有关使用说明书、相关规定及药理学知识对使用不合理的处方进行判断,分析产生不合理应用的原因,并制定出合理的用药方案。结果88张抗生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45张(51.14%),主要原因为用药剂量不当、选药不当、溶媒不当、不良反应相加、时间不当、药理拮抗、重复用药、无指征用药等。结论临床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现象普遍存在,原因有很多种。临床上抗生素的应用应具有有效性和科学性,以便于为临床医师提供更为合理、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抗生素的科学依据。

    作者:蒋光传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奥氮平所致食欲增加对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观察奥氮平所致食欲增加对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入组145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奥氮平单一治疗,观察期24周,将食欲增加者作为研究组(59例)、食欲正常或减少者统一作为对照组(86例),比较2组间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研究组空腹血糖、血脂、体质量升高比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前2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胆固醇( CHOL)、三酰甘油( TG)及体质量指数( BMI)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CHOL、TG及BMI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作为临床一线用药的抗精神病药物,奥氮平治疗后食欲的增加与代谢相关指标的升高密切相关。

    作者:余银亮;翁赛峥;邓泓;占家铣;林巧;郝楷荣;郭少楠;罗兰珠;魏敏;高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拟行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超声组和传统异感组各40例,均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观察2组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超声组臂丛神经阻滞时间为(10.0±4.2)min短于传统异感组的(17.7±5.9) min,麻醉成功率为95.0%高于传统异感组的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传统异感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术中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好,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钟永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及护理

    目的:分析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疗效,并总结护理配合经验。方法收集采用电子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88例,单肾结石62例,双肾结石26例,合计肾结石114侧。结果寻及结石率为92.98%,成功碎石率为91.51%,结石排尽为91.51%;术中出现Ⅰ级压疮1例,术后发热10例,患侧腰痛6例,肉眼可见血尿5例;肾盂及肾中上盏结石寻及结石率高于肾下盏结石。结论电子输尿管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疗效肯定,并发症发生率低,腰痛可能与手术时间延长有关,部分患者可能某侧肾结石无法寻及、碎石失败,需做好应急准备。

    作者:郑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羚羊角药理作用研究进程

    羚羊角是我国名贵的兽类中药材之一,是牛科动物赛加羚羊的角,早见于《神农本草经》,有着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性寒,味咸,归肝、心经,具有平肝熄风、清肝明目、凉血解毒,解热镇静等功效,主治肝风内动、惊痫抽搐、癫痫发狂、头痛眩晕、高热痉厥、妊娠子痫、痈肿疮毒等症。现代药理研究亦已证实羚羊角具有突出的抗炎,解热镇痛,抗惊厥作用及理想的降压作用[1]。羚羊角具有突出的药用价值,但数量稀少,故临床上已有较多对羚羊角替代品的研究。

    作者:王宁;庞剑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有效数字的确定

    有效数字是在测量中所能得到的有实际意义的数字。一个有效数字构成的数值,只有末位数字是估计数字,其他均为准确数字。有效数字与测量仪器的灵敏度有关,如天平的敏感度为0.1mg,那么称重结果12.34mg中,12.3mg为准确数字,0.04mg为估计数字,2项合在一起组成有效数字。平均值±标准差( x珋±s )的位数,一般按标准差的1/3来确定,如:(3.61±0.42)kg,标准差的1/3为0.14,标准差波动在百克位,即小数点后第1位上,故应取到小数点后第1位,即3.6±0.4,过多的位数并无意义。但是在一系列数值并列时,小数点后的位数应一致。例如在3.61±0.42、5.86±0.73、2.34±0.15这样一组数据中,第3组数据标准差0.15的1/3为0.05,在小数点后第2位,则这组数据的有效位数均取到小数点后第2位。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显微手术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6例脑胶质瘤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研究组采用显微手术,对照组采用传统开颅切除术。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手术操作时间、术后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65%高于对照组的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研究组复发率为8.70%(2/23)低于对照组的21.74%(5/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采用显微手术治疗,疗效佳,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且复发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关振斌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两种手术方法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疗效比较

    目的:观察锚钉内固定与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髌骨下极骨折患者60例,将采用锚钉内固定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A组,将采用克氏针张力带内固定的30例患者作为B组。比较2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A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B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手术时间(40.0±4.0)min,术中出血量(25.0±1.6)ml;B组手术时间(41.0±2.0)min,术中出血量(26.0±2.0)ml,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锚钉内固定治疗髌骨下极骨折具有操作简便、并发症相对较少的优点,疗效确切可靠,是髌骨下极骨折较理想的临床治疗方法,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马文书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分析新生儿住院期间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医院收治的新生儿1000例,分析新生儿的护理模式,出现院内感染的状况及产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00例新生儿中出现院内感染35例(3.5%)。院内感染因素:新生儿出生指标、分娩方式、环境因素等均会引发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分析和统计新生儿出现院内感染的危险因素,应用合理、全面的护理方案进行干预,可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刘凤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75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联合泼尼松治疗特发性间质性肺炎( II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IIP患者1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呼气峰流速(PEF)、每分钟大通气量(MVV)、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肺活量(VC)等肺功能指标及不良发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7.3%高于对照组的46.7%,治疗后肺功能指标PEF、MVV、DLCO、V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6%低于对照组的2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环磷酰胺联合泼尼龙治疗IIP疗效显著,能显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且不良发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志强;黄胜立;蔡水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法舒地尔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SAH术后脑血管痉挛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给予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前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 GO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量表( NFDS)评分和解痉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80.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GOS评分、NFD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GOS评分升高、NFDS评分降低,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解痉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法舒地尔治疗SAH术后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可以作为临床治疗SAH术后脑血管痉挛的优选方案加以推广使用。

    作者:赵璧;朱云飞;何绍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复发性流产42例的临床治疗及病因分析

    复发性流产(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RSA)是指与同一配偶发生连续3次或3次以上自然流产,其再次妊娠流产复发率达50%~70%[1-2]。目前已知的流产病因有生殖道解剖畸形、染色体异常、内分泌失调、感染性疾病因素、自身免疫因素、男方精液异常、不明原因、复合因素等[3-4]。近年对复发性流产的病因、发病机理和诊治的研究使得RSA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但仍还有很多问题亟需探讨[5]。本文旨在分析RSA的临床治疗及病因,以提高RSA的治愈率,报道如下。

    作者:李春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