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高凌侠

关键词:血液肿瘤, 输血, 免疫调节
摘要: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人补体片段3b受体( C3br)率、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 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及非溶血性发热(NHFTR)发生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差、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3br率、NK活性及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3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C3br率、NK活性及T4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患者T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HFT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平均差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IgG、IgA、IgM、Ig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还可明显降低发热及NHFTR发生风险。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小剂量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在人工流产术静脉麻醉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0月徐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行人工流产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患者在静脉注射枸橼酸芬太尼基础上,对照组静脉注射丙泊酚总量,观察组按丙泊酚总量减去60 mg的量进行静脉注射,剩余丙泊酚持续静脉微泵滴注。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麻醉起效、手术、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丙泊酚使用总量、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手术、意识恢复、定向力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丙泊酚使用总量少于对照组( P﹤0.05)。术前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术中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术中、术毕心率、血氧饱和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毕两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中、术毕心率、血氧饱和度低于术前,术中平均动脉压低于术前( 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毕心率、血氧饱和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3)。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20%、体动、心率﹤50次/min、胃肠道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小剂量丙泊酚静脉滴注在人工流产术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较理想,具有起效快、清醒快、生命体征平稳、不良反应少等优势。

    作者:李莉;张云平;郑庆国;刘敏;程慧;赵美红;胡媛媛;寇智斌;沈思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原因及处理综述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是临床常见的麻醉不良反应之一,其发生率高,对患儿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本文就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与处理展开综述,旨在为降低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提供参考。

    作者:徐国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护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及性生活的影响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措施对乳腺癌患者术后心理及性生活的影响。方法选取余姚市人民医院2013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 n=36)和观察组( n=44)。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 SDS)评分及性生活质量评分(性欲、性唤起时间、性高潮、性行为异常和射精时间)。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及性欲、性唤起时间、性高潮、性行为异常和射精时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低于对照组,性欲、性唤起时间、性高潮、性行为异常和射精时间评分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患者术后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并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

    作者:吴雅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STEMI患者并行PCI术治疗患者9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 n=30)、氯吡格雷组( n=32)和替格瑞洛组( n=28)。在行急诊PCI术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氯吡格雷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PCI术前、后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8( 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3组患者IL-1β、IL-8、MCP-1、sCD40L、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3组患者IL-1β、IL-8、MCP-1、sCD40L、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患者IL-1β、IL-8、MCP -1、sCD40L、hs - CRP 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且替格瑞洛组患者 IL -1β、IL -8、MCP -1、sCD40L、hs-CRP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PCI术后24 h,3组患者IL-1β、IL-8、MCP-1、sCD40L、hs-CRP高于术前( 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替格瑞洛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

    作者:丁艳萍;符红军;杨静萍;赵聚博;邢国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横县妇幼保健院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横县妇幼保健院处方点评与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随机抽取横县妇幼保健院2015年7—12月处方2632张,以《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为依据,对处方进行点评,统计分析2632张处方用药种类数量、用药金额、抗菌药物处方占比、中药注射剂占比、激素用药占比,计算处方不合理率及不合理处方构成比。结果本次处方点评过程中共抽查出35张不合理处方,不合理率为1.33%。主要不合理处方类型为未按照规定开出抗菌药物、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用法和用量异常等。结论本院门诊处方仍存在不合理的问题,应加强监督管理,在日后工作中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处方点评,减少不合理用药现象的发生。

    作者:周丽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两种不同麻醉通气方式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通气方式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行气管异物取出术患儿4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A组与B组,各20例。A组予以氯胺酮+丙泊酚麻醉自主呼吸通气,B组予以氯胺酮+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麻醉控制呼吸通气。比较两组患儿麻醉前后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血氧饱和度( SpO2)水平、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及呛咳、屏气或喉痉挛、缺氧(SpO2﹤90%)2 min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麻醉前两组患儿HR、MAP及Sp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B组HR、MAP水平低于A组,SpO2水平高于A组(P﹤0.05);麻醉后两组患儿HR水平低于麻醉前,A组麻醉后MAP水平高于麻醉前,SpO2水平低于麻醉前( P﹤0.05)。B组手术时间、麻醉恢复时间短于A组(P﹤0.05);B组呛咳、屏气或喉痉挛、缺氧2 min发生率低于A组(P﹤0.05)。结论氯胺酮+丙泊酚+顺式阿曲库铵控制呼吸在小儿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手术时间及麻醉恢复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许开敢;甘武宁;苏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收治的肺炎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单一用药组和联合用药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治疗,单一用药组患者予以布地奈德治疗,联合用药组在单一用药组基础上予以氨溴索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7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临床疗效优于单一用药组( P﹤0.05)。联合用药组患者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喘鸣音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单一用药组( 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布地奈德联合氨溴索治疗肺炎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肺功能,缩短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患者痛苦,且用药安全可靠。

    作者:黄晋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添加-更换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添加-更换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遂宁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病患者103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3例。对照组患者直接改为单独服用拉莫三嗪;观察组患者给予拉莫三嗪进行添加-替换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6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拉莫三嗪血药浓度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采用添加-更换拉莫三嗪联合丙戊酸治疗丙戊酸治疗无效的癫痫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少患者疾病发作次数和发作时间,且血药浓度高,不良反应少。

    作者:康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研究进展

    自我管理教育对糖尿病患者至关重要。采取多种干预策略可提高糖尿病患者的疾病自我管理能力,患者通过主动改变行为方式加强自我管理,促进自身健康。本文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状、提高自我管理的策略进行综述,为进一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水平提供参考。

    作者:唐彩玲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患者4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上移组23例与重建组26例。上移组行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治疗,重建组行自体肌腱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随访时间及治疗前后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 IKDC )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表( 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8个月重建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上移组( 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小于治疗前,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采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内侧副韧带重建术优于股骨止点上移术。

    作者:李建奇;刘娜;陈德生;张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荥阳市人民医院2015年4月—2016年6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2例,根据不同的治疗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7 d。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及治疗后24 h、7 d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 NIHSS)评分、格拉斯昏迷量表( GCS)评分,统计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GC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4 h、7 d,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意识状态,且安全性高。

    作者:胡淑梅;张利焕;张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河池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产妇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在常规分娩护理基础上予以气囊仿生助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第一、二产程时间及产后住院时间、产后2h阴道出血量、围生期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不良心理发生率、剖宫产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产后2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围生期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围生期不良心理发生率、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气囊仿生助产护理在产妇分娩过程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提高产妇护理满意度,降低母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剖宫产率。

    作者:韦柳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参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治疗1例

    恶心、呕吐为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正确及时处理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及保证患者用药疗程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根据患者所用化疗药物的致吐风险分级正确选择止吐药物方案,对突发性的恶心、呕吐,指南推荐使用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氯丙嗪、异丙嗪或精神类药物进行解救治疗。

    作者:宇文利霞;时绘绘;孔应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随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科2014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特发性矮小症患儿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营养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睡前30 min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两组患儿均持续治疗12个月。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生长速度( GV)、预测成年身高( PAH)及骨龄( BA)〕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GV、PAH、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V、PAH高于对照组( P﹤0.05);两组患儿B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采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特发性矮小症效果明显,可加速GV,促进身高增长,安全性高。

    作者:雷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医院西药房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不断完善药品合理分类与药品监管制度。选取本院西药房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服务患者4000例,其中改进前(2013年11月—2014年10月)2000例,改进后(2014年11月—2015年10月)2000例,比较改进前、改进后西药房管理差错率和患者满意率。结果西药房改进后患者满意率高于改进前,差错率低于改进前( P﹤0.05)。结论在医院西药房管理中不断改进药品合理分类和药品监管制度可明显减少差错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何泽民;王海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避孕药物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避孕药物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指标〔睾酮( T)、黄体生成素( LH)及卵泡刺激素( FSH)〕及排卵恢复时间、正常受孕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LH及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LH及FSH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卵恢复时间、正常受孕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避孕药物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T、LH、FSH水平,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

    作者:王赵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右归胶囊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右归胶囊治疗精液异常不育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5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三医院收治的精液异常不育症患者12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予以左卡尼汀口服液治疗,观察组予以右归胶囊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精液质量指标、内分泌激素指标〔睾酮( T)、促黄体生成激素( LH)、促卵泡生成素( FSH)、雌二醇(E2)及泌乳素(PRL)〕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总活力、精子活动率、精子畸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精液量、精子浓度、精子活动率、精子总活力高于对照组,精子畸形率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SH、E2、LH、PRL、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LH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FSH、E2、PR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右归胶囊治疗精液异常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精液质量,促使患者生育功能恢复,安全性高。

    作者:禹长杰;周大庆;李文刚;余小祥;庞翔;王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5年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腹泻患儿142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 n=72)和观察组( n=70)。对照组患儿入院后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醒脾养儿颗粒,比较两组患儿腹泻、脱水、体温及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后3 d,比较两组患儿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激酶( 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结果观察组患儿腹泻、脱水、体温、大便性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LDH、CK、CK-MB水平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醒脾养儿颗粒治疗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疗效确切,可有效缩短病程,改善心肌损伤。

    作者:胡莲;周杰;袁慧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开展糖皮质激素药学查房与个体化用药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糖皮质激素药学查房与个体化用药教育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通过纵向调查的方式对2016年3月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治疗的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和支气管哮喘( BA)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142例进行问卷调查。临床药师初步发现用药问题协助医师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药学查房及用药教育实践,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分析成效。结果通过对142名患者进行药学查房与糖皮质激素用药教育,消除了患者用药疑虑,提高了用药依从性,降低了再次发病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药物疗效,避免了激素滥用。临床药师也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结论临床药师开展糖皮质激素药学查房与个体化用药教育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龙靓;刘湘;郭小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永城市人民医院2014年5月—2016年2月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101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去白细胞输血,对照组患者行常规输血。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变化情况〔人补体片段3b受体( C3br)率、自然杀伤细胞( NK)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 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及非溶血性发热(NHFTR)发生情况,并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及体温差、体液免疫〔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免疫球蛋白E(IgE)〕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C3br率、NK活性及T3细胞分数、T4细胞分数、T8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3细胞分数低于对照组,C3br率、NK活性及T4细胞分数、T4/T8细胞比值高于对照组( P﹤0.05),但两组患者T8细胞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NHFTR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体温低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体温平均差低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IgG、IgA、IgM、IgE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gG、IgA、IgM、IgE水平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去白细胞输血应用于恶性血液病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细胞免疫及体液免疫功能,还可明显降低发热及NHFTR发生风险。

    作者:高凌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