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清胃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宋环平

关键词:胃溃疡, 湿热中阻, 清胃消疡汤, 三联疗法,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探讨自拟清胃消疡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湿热中阻型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保定市易县医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湿热中阻型胃溃疡患者13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n=67)和观察组( n=71)。对照组患者给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三联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自拟清胃消疡汤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幽门螺杆菌( H. pylori)根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患者H. 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胃消疡汤治疗湿热中阻型胃溃疡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根除H. pylori,且安全性高。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经尿道输尿管镜气压弹道碎石术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经尿道输尿管镜气道弹道碎石术( URL)和后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术( RLU)治疗输尿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上杭县医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输尿管结石的患者,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输尿管镜组(URL)60例和后腹腔镜(RLU)组20例,比较两组一次性清石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及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次碎石成功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恢复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RL组治疗满意度高于RLU组(P﹤0.05)。结论 URL与RLU治疗输尿管结石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且一次碎石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恢复较快,但URL较RLU治疗满意度高。

    作者:李才荣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人工合成补片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补片盆底重建手术治疗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9—2010年于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盆腔脏器脱垂( POP)患者100例。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研究组52例与对照组48例。研究组患者使用人工合成补片行盆底重建修复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使用子宫切除联合阴道前后壁修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体温、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不同部位POP-Q量化值、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抗生素应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后体温低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 Ap、Ba、Bp、C点POP-Q量化值优于对照组( 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治愈率高于对照组( P ﹤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人工合成补片盆底重建手术治疗POP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缩短POP患者治疗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且并发症少。

    作者:朱翠筠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实施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740例,根据是否并发低血糖分为试验组(低血糖组)65例与对照组(非低血糖组)675例。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患病时间、并发症、是否联合用药,并分析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8.78%(65/740)。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患病时间长于对照组,并发症、联合用药情况差于对照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试验组患者低血糖发生时间以餐前为主,凌晨3点发生率高。结论患病时间、并发症及联合用药是经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并发低血糖的危险因素。

    作者:黄炎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开塞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探讨早期开塞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2013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儿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9)和观察组(n=39)。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及腹部按摩,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开塞露通便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患儿的喂养不耐受情况(呕吐、腹泻、胃潴留)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NEC )发生情况及胎粪排出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呕吐、腹胀、胃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胎粪排出时间、恢复正常体质量时间及达全肠道喂养时间短于对照组( P﹤0.05)。结论开塞露联合腹部按摩治疗极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效果明显,可有效减少患儿喂养不耐受情况,快速恢复正常体质量,缩短达全胃肠喂养时间,且安全性好。

    作者:黄海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特殊心理干预在复发性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特殊心理干预在复发性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于赣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复发性老年抑郁症患者82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抑郁药治疗,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予以特殊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 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分、社会适应能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特殊心理干预在复发性老年抑郁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改善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和抑郁症状。

    作者:谢建芳;吴联霞;廖院平;肖秀梅;许修平;陈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2013年大同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行机械通气初始治疗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8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间歇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治疗前后pH值及氧合指数( OI)、平均上机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pH值、O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H值、OI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上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间歇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初始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有利于患儿呼吸功能恢复,缩短上机时间。

    作者:周海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3种肠道准备剂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硫酸镁、甘露醇及聚乙二醇肠道准备剂用于结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内江市第六人民医院2014—2015年收治的行结肠镜检查患者129例,随机分为甲、乙、丙3组,每组43例。甲组患者给予聚乙二醇肠道准备剂,乙组患者给予50%硫酸镁肠道准备剂,丙组患者给予甘露醇注射液肠道准备剂。观察比较3组患者肠道清洁程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甲组、丙组患者肠道清洁度优于乙组( P﹤0.05);甲组、丙组肠道清洁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丙组(P﹤0.05),且乙组、丙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聚乙二醇电解质溶液在肠道准备过程中肠道清洁度高,且安全有效。

    作者:刘敏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比较研究

    目的:比较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唐山市第二医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患者49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上移组23例与重建组26例。上移组行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治疗,重建组行自体肌腱重建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预后、随访时间及治疗前后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 IKDC )评分及膝关节功能评分表( Ly-sholm)评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切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两组患者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IKDC评分、Lyshol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8个月重建组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上移组( 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18个月两组患者内侧关节间隙开口小于治疗前,IKDC评分、Lysholm评分高于治疗前( P﹤0.05)。结论采用内侧副韧带股骨止点上移术与重建术治疗陈旧性膝关节内侧松弛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但内侧副韧带重建术优于股骨止点上移术。

    作者:李建奇;刘娜;陈德生;张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开展糖皮质激素药学查房与个体化用药教育的实践与体会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糖皮质激素药学查房与个体化用药教育的实践与体会。方法通过纵向调查的方式对2016年3月于湘潭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病房治疗的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和支气管哮喘( BA)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患者142例进行问卷调查。临床药师初步发现用药问题协助医师对患者开展个体化的药学查房及用药教育实践,协助医师优化治疗方案,并分析成效。结果通过对142名患者进行药学查房与糖皮质激素用药教育,消除了患者用药疑虑,提高了用药依从性,降低了再次发病住院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了药物疗效,避免了激素滥用。临床药师也得到了大多数患者的认可。结论临床药师开展糖皮质激素药学查房与个体化用药教育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物疗效及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龙靓;刘湘;郭小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

    目的:探讨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后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3年5月—2014年9月收治的STEMI患者并行PCI术治疗患者90例,根据用药不同分为对照组( n=30)、氯吡格雷组( n=32)和替格瑞洛组( n=28)。在行急诊PCI术中,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拜阿司匹林治疗。在对照组基础上,氯吡格雷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治疗;替格瑞洛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治疗。检测并比较3组患者PCI术前、后白介素1β( IL-1β)、白介素8( 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 PCI术前,3组患者IL-1β、IL-8、MCP-1、sCD40L、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24 h,3组患者IL-1β、IL-8、MCP-1、sCD40L、hs-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氯吡格雷组和替格瑞洛组患者IL-1β、IL-8、MCP -1、sCD40L、hs - CRP 均低于对照组( P ﹤0.05),且替格瑞洛组患者 IL -1β、IL -8、MCP -1、sCD40L、hs-CRP低于氯吡格雷组( P﹤0.05);PCI术后24 h,3组患者IL-1β、IL-8、MCP-1、sCD40L、hs-CRP高于术前( P﹤0.05)。结论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对STEMI患者PCI术后早期炎性反应均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但替格瑞洛的抑制作用优于氯吡格雷。

    作者:丁艳萍;符红军;杨静萍;赵聚博;邢国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临床药师参与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治疗1例

    恶心、呕吐为化疗常见不良反应之一,正确及时处理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对提高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用药依从性及保证患者用药疗程的进行具有重要意义。临床应根据患者所用化疗药物的致吐风险分级正确选择止吐药物方案,对突发性的恶心、呕吐,指南推荐使用甲氧氯普胺、苯海拉明、氯丙嗪、异丙嗪或精神类药物进行解救治疗。

    作者:宇文利霞;时绘绘;孔应利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1例类固醇性糖尿病患者的药学监护分析

    通过分析1例类固醇性糖尿病( SDM )患者血糖升高的原因及其临床特点,并提出相应的用药建议,使患者血糖控制良好,因此只有药师充分了解相关疾病知识,才能与临床医生共同制定给药方案,将 GC对患者血糖的不利影响降至低,促进合理用药。

    作者:张成斌;孙丽娜;黄毅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针对性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桂平市妇幼保健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收治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5例,随机分为参照组33例和研究组32例。参照组患者给予一般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护理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患者妊娠结局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率低于参照组( 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 P﹤0.05)。结论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给予针对性临床护理可有效改善母婴结局,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吴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开腹手术与腹腔镜辅助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景德镇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结直肠癌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开腹组( n=77)和腹腔镜组( n=73)。开腹组患者采取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局部转移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腹腔镜组患者粘连性肠梗阻发生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患者切口疝、切口种植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手术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局部转移及复发情况相当,但腹腔镜术治疗可降低粘连性肠梗阻发生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万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本院肿瘤镇痛用麻醉药物处方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本院麻醉药品在肿瘤镇痛中的使用情况。方法选取溧阳市人民医院2014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癌痛患者85例,用于肿瘤镇痛的麻醉药物处方203张。统计分析患者的年龄、诊断及药品种类、用量、用药次数及不合理处方。结果在85例癌痛患者中男59例,女26例;年龄主要分布在42~77岁,在各个年龄段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在203张麻醉药品处方中包括2种口服药物:可待因片84张(41.4%)、美施康定16张(7.9%);3种注射剂:哌替啶32张(15.8%)、吗啡针17张(8.4%)、布桂嗪14张(6.9%);2种外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杨森)9张(4.4%)、瑞芬太尼透皮贴(常州)8张(3.9%)。85例癌痛患者中,胃癌34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哌替啶、吗啡及美施康定镇痛;肺癌21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吗啡镇痛;肝癌18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哌替啶、布桂嗪及芬太尼镇痛;胰腺癌12例,主要使用可待因片、布桂嗪、吗啡镇痛。口服药物:可待因片30 mg、美施康定10 mg和30 mg;注射药剂:哌替啶100 mg、吗啡针10 mg、布桂嗪100 mg;外用贴剂:芬太尼透皮贴(杨森)4.2 mg;瑞芬太尼透皮贴(常州)2.5 mg。7种麻醉药品中,可待因片使用84次,哌替啶使用32次,芬太尼使用19次,吗啡针使用17次,美施康定使用16次,布桂嗪使用14次。203张处方中,处方不合理率为11.3%。结论本院肿瘤镇痛用麻醉用药基本合理,处方管理尚有欠缺,需进一步完善。麻醉药品是一种特殊管理药品,医师和药师需严格按照规定实施相关管理,减少麻醉药品的使用问题,提高麻醉用药管理质量。

    作者:庄红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

    目的:探讨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选取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2月—2016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采取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二甲双胍加量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采取维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观察比较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高于对照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明显,可有效控制血糖,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王祁;王姝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避孕药物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避孕药物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厦门市第五医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达英-35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均持续治疗12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性激素指标〔睾酮( T)、黄体生成素( LH)及卵泡刺激素( FSH)〕及排卵恢复时间、正常受孕时间。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T、LH及FS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LH及FSH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卵恢复时间、正常受孕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避孕药物联合胰岛素增敏剂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改善患者的T、LH、FSH水平,缩短患者症状改善时间。

    作者:王赵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2015年上饶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感染患者100例作为感染组,另选取50例体检健康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重症感染患者不同转归分为好转组( n=70)和恶化组( n=30)。观察比较对照组和感染组、好转组和恶化组P-选择素水平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并判定其临床意义。结果感染组患者P-选择素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少于对照组(P﹤0.05)。恶化组患者P-选择素水平高于好转组,血小板计数少于好转组(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和P-选择素水平可作为重症感染患者病情变化指标,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作者:董立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综述

    急性脑梗死是指脑组织血液供给障碍及缺氧缺血所导致的脑组织局限性软化或坏死,在我国,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致残率和病死率,中老年人是该疾病的高发人群。他汀类药物临床常被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且具有较满意的效果。本文对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陈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对患儿细胞免疫和肺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 MP)感染对患儿细胞免疫、肺功能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4年1月于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MP感染患儿35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在儿保科门诊做健康体检的儿童35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 CD3+细胞分数、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 FEV1)、用力肺活量( FVC )、呼气高峰流量( PEFR)、用力呼气25%流速( MEF25)及用力呼气50%流速( MEF50)〕,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两组受试者CD4+细胞分数、CD8+细胞分数、CD4+/CD8+细胞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CD3+细胞分数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FEV1、FVC、PEFR、MEF25、MEF50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CD3+细胞分数与FEV1、PEFR、MEF25、MEF50呈正相关,与FVC无相关性。结论 MP感染患儿可引起细胞免疫紊乱及肺功能下降,且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作者:计晨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