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旋覆代赭汤化裁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

鲍秋苗

关键词:旋覆代赭汤, 胆汁反流性胃炎, 安全性
摘要:目的 观察旋覆代赭汤化裁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铝碳酸镁)、西药组(铝碳酸镁+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和中药组(铝碳酸镁+旋覆代赭汤化裁方)各30例,3组均治疗4周,观察3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0.0%,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6.7%,均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药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与西药组的23.3% (7/30)和对照组的16.7% (5/3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旋覆代赭汤化裁方联合铝碳酸镁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疗效可靠,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

    目的 总结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分院及本部2014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2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 12例患者均为中老年患者,患者并发脑梗死的发生时间均为心肌梗死发生后1周内,全部给予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联合抗栓治疗.在发生脑梗死后8h内给予尿激酶20万~40万U治疗,均未出现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应加强对患者疼痛、紧张的处理,控制严重心律失常,减少血压波动,严密观察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对及时防范和治疗脑梗死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勇进;周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降钙素原对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发热的鉴别价值

    目的 探讨痛风性关节炎伴发热患者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与细菌性感染的鉴别意义.方法 收集医院2014年1月-2015年6月收治的原发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138例,其中无发热无感染组(A组)60例、发热无感染组(B组)42例以及发热伴感染组(C组)36例,分析3组间血清PCT水平差异.结果 3组PCT水平分别为(0.14±0.09) ng/ml、(0.37±0.25) ng/ml以及(1.03±0.52) ng/ml,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ROC曲线显示PCT诊断痛风患者发热伴细菌性感染的的佳切点是0.76 ng/ml,敏感性66.7%,特异性95.2%.结论 痛风性关节炎患者伴发热是血清PCT升高水平可作为判断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指标,进而指导临床抗菌素的使用.

    作者:陈芯媛;陈家鑫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不同炮制工艺对何首乌功效和活性的影响

    目的 分析不同炮制后的何首乌药物功效、活性情况.方法 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炮制后何首乌中成分及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药物活性进行检测.结果 高压蒸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大黄甲醚、大黄素含量较蒸制何首乌含量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空白组细胞抗衰老率为16.5%,蒸制28.7%,高压蒸制为37.9%,蒸制何首乌、高压蒸制何首乌较空白细胞抗衰老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同方式炮制的何首乌其有效成分二苯乙烯苷、大黄甲醚、大黄素含量会出现变化,临床需对炮制过程进行研究,从而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作者:刘素标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妇科急腹症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妇科急腹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8例妇科急腹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4例.试验组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予常规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各项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及安全性.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各项术中指标、术后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予以不同手术方案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 (1/6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9%(11/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妇科急腹症患者的过程中,腹腔镜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各项术中及术后的临床指标,加速患者的康复,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应广泛推广.

    作者:彭小艳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活络消痛胶囊治疗四肢新鲜骨折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活络消痛胶囊治疗四肢新鲜骨折后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医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骨折患者2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12例,治疗组患者服用活络消痛胶囊,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七叶皂苷钠溶液,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患肢的疼痛、肿胀缓解的效果、血浆AngⅡ水平以及血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的症状均有所缓解,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肿胀的症状均有所缓解,但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血浆Ang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血浆Ang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的PaO2和PaCO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PaO2高于治疗前,PaCO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络消痛胶囊治疗四肢新鲜骨折后肿胀疼痛的疗效显著,且使用便利安全,患者的身体功能恢复较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唐奕泉;宁建君;范伟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对血清CA19-9、AFP、CEA表达的影响

    目的 分析在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临床诊治过程中血清CA19-9、AFP、CEA的表达水平,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 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988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期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 000例为对照组A,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1 000例为对照组B.检测3组血清CA19-9、AFP和CEA水平.结果 试验组CA19-9阳性156例.经相应的临床治疗后,试验组CA19-9阳性患者的CA19-9、WBC均显著降低,且恢复正常,治疗前后存在显著差异(P均<0.01).试验组患者的CA19-9阳性率高于对照组A和对照组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AFP、CEA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血清CA19-9的表达水平异常升高,但血清AFP、CEA无显著变化,提示肿瘤的诊断不能完全依靠肿瘤标记物.

    作者:周小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中医综合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失眠症状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医综合护理对心内科住院患者护理满意度及失眠症状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伴有失眠症状的心内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对比观察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与阿森斯失眠量表(AIS)以及睡眠质量.结果 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2.0%高于对照组的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前2组患者的PSQI、AI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患者的PSQI评分均升高,AIS评分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睡眠质量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内科具有失眠症状住院患者实施中医综合护理措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失眠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阎玉萍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使用右美托咪定对麻醉效果、IR损伤及术后血压的影响

    目的 观察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应用右美托咪定对麻醉效果、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及术后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取拟进行上肢手术且合并高血压患者87例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术中持续泵入右美托咪定,对照组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泵入生理盐水.记录患者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维持时间.于患者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前(T0)、松止血带后5 min(T1)从上肢肘静脉抽取静脉血5ml(术前已开放静脉通路),测量血中丙二醛(MDA)、血浆缺血修饰蛋白(IMA)的浓度.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术中、术后12 h、术后24 h、术后36 h(To、T1、T2、T3、T4)测量患者血压并记录.结果 实施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后,2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感觉阻滞、运动阻滞维持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o时2组MDA、IMA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o比较,2组T1时MDA、IMA浓度均升高(P<0.05),但观察组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o时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1、T2、T3、T4时血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上肢手术患者予以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联合应用右美托咪定,能增强术中麻醉效果,减少术后IR损伤,同时能有效抑制围麻醉期异常的血压增高、心率增快,维持血循环系统的稳定,有利于患者的预后.

    作者:苏娟;张振忠;王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基底节区脑出血应用微创穿刺清除术的临床效果

    目的 探讨基底节区脑出血治疗中微创穿刺清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医院2014年6月-2016年3月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给予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内科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底节区脑出血采用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了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创伤小,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刘雨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无症状性蛋白尿1例消除尿蛋白药物选择分析

    无症状性的蛋白尿既往国内称为隐匿型肾小球肾炎,系指无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损害,而仅表现为肾小球源性血尿或蛋白尿的一组肾小球疾病[1].由于本组疾病的病理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蛋白尿的形成原因与肾小球的屏障功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合理用药咨询信息分析

    目的 综合分析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关于合理用药咨询情况,为提高社区患者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的理念和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提供信息.方法 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该中心合理用药咨询室的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的咨询资料.结果 接待咨询患者216例次,咨询者所患感染性疾病以呼吸道感染占首位(73.15%),咨询药物类目多见于抗菌药物(62.45%),咨询药物知识内容主要为药物疗效(21.10%)、药物不良反应(20.51%)、疗程(18.42%).咨询发现患者治疗中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以皮疹(13.13%)、头晕痛(11.25%)和胃肠道反应(10.00%)比例较高.引起药物不良反应的药物以喹诺酮类(21.88%)、头孢菌素类(15.63%)和青霉素类(14.06%)频率较高.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以无适应证用药(15.79%)、用药剂量过大(13.16%)和联合用药不当(12.50%)为主要诱因.患者参加相关合理用药学习讲座的频率为17.59%,用药说明书参阅率为36.11%.结论 社区感染性疾病患者存在诸多不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现状和由此引起的诸多影响疾病预后的因素,积极开展社区合理用药相关的科普教育颇为重要.

    作者:陆浩锋;方宗君;杨容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老年腺垂体功能减退实验室检查特点

    垂体功能减退是垂体或下丘脑疾病导致垂体激素分泌部分或完全缺乏,进而引起一系列内分泌靶腺功能减退的表现[1].其发病率和患病率每年从11.9 ~42.2(10 000 000),个别从300 ~455(10 000 000)[2].随着对腺垂体功能减退的认识及影像、实验室检测技术的提高,其患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在老年人群中亦不少见.

    作者:马小青;刘永铭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调查

    目的 调查医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情况及合理性,对不合理用药存在问题制定改进措施.方法 查阅2015年6~12月Ⅰ类切口手术病历785份,填写调查表,采用趋势x2检验统计分析合理率变化趋势.结果 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率为57.07%,用药时间合格率为36.69%,用药时机合格率为73.12%,使用多的抗菌药物是三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经培训和强化管控后,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越来越低,呈不断下降趋势(x2=120.31,P<0.01);用药时间合格率呈不断增加的趋势(f=82.40,P<0.01);用药时机合理率呈不断增加趋势(x2=105.12,P<0.01).结论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问题较为严重,经医院药学和职能科室的督导,用药情况有明显好转,应使管理内容常态化,进一步加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合理性.

    作者:王建军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重组人干扰素α-1b注射液致难治性皮疹1例

    患者,男,22岁,军人.因发现抗HCV、HCV-RNA阳性于2016年12月14日由军人内科转入肝病科治疗.体格检查:意识清,精神可,皮肤及巩膜无黄染,无肝掌及蜘蛛痣,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双肾区无叩击痛,双下肢无水肿.实验室检查:丙肝抗体阳性,丙肝核心抗原弱阳性.丙肝病毒定量6.72×106 U/ml.丙肝病毒基因分型Ⅰ型.化验肝、肾功能正常.甲、乙、丁、戊、庚型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均阴性.X线胸片、心电图未见异常.白细胞13.55 × 109/L,中性粒细胞91.1%.

    作者:孙涛涛;周俊卿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术后继发不孕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术后继发不孕的防治效果.方法 选择2011年5月-2015年5月药物流产不全行清宫术且有生育要求的患者8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0例,试验组行宫腔镜下清宫术,术后给予去氧孕烯炔雌醇口服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清宫术.比较2组患者继发不孕的发生率及继发不孕的原因.结果 试验组继发不孕率为10.0% (40/400)低于对照组的15.0%(60/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排卵障碍、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的不孕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输卵管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及子宫内膜因素引起的不孕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宫腔镜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治疗药物流产不全可有效预防术后继发不孕的发生,尤其是可降低输卵管因素、盆腔炎性疾病、子宫内膜因素引起的继发不孕,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丛明燕;丛培红;夏雪琴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医院电话回访工作中的PDCA循环应用

    目的 探索应用PDCA循环管理方法,持续改进医疗服务,提高电话回访的效能.方法 根据PDCA循环步骤,发现质量问题,分析现状,查找原因,制定改进计划并予以实施.通过检查和分析,将未解决问题纳入下一个PDCA循环.结果 在实施PDCA循环管理以来,一级电话回访率由2014年的60.00%上升到2016年的86.00%,二级电话回访率由2014年的30.00%上升到2016年的55.00%,出院患者满意率由2014年的95.13%上升至2016年的98.28%.结论 PDCA循环可促进工作流程不断完善和改进,加强电话回访工作的管理,有效防止电话回访工作的模式僵化,是管理工作不断进步,质量不断提高.

    作者:刘洪静;陈杰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并发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8月医院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且并发重症肺炎的肾病综合征患者46例,观察其不同治疗时期的肺部感染情况、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8周的各项肺部感染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后12周的对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率为86.96%明显高于治疗12周后的69.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22%明显低于治疗12周后的3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时,若在患者病情有所好转立即减少糖皮质激素用量,则有可能诱发患者出现细胞免疫缺陷及严重肺部感染等,不利于改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与相关预后情况.对此,应谨慎缩减药量,以提高其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陈金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内固定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康复时间及生活质量相关指标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53.33%,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26.67%,康复时间为(7.14±1.32)周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0.84±1.34)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生理功能、情感职能、躯体疼痛、活力、一般健康状况、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可以明显提升骨折疗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缓解疼痛反应,提高患者的康复质量.

    作者:杨大飞;柯文昙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韦尼克脑病1例

    患者,女,66岁,以意识不清2d入院.既往冠心病10年,胃炎1周,失眠3个月,均未给予正规诊治.患者缘于入院前2d晨起无明显诱因出现意识不清,表现为呼之不应,问之不答,未见抽搐,无恶心,呕吐,无发热,四肢可动,急来我院.查体:T 37.3℃,P 130次/min,R 21次/min,BP 149/80 mmHg.浅昏迷,查体不合作,四肢有自发活动,四肢肌力查体不合作,肌张力正常.病理征阴性.化验回报:血常规、肾功能、肝功能大致正常.

    作者:李颖蕾;王惠凌;孟亚楠;苏立凯;王德超;刘海燕 刊期: 2017年第19期

  • 翻转课堂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实践与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中的应用.方法 对该科室43名工作人员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进行专科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培训,比较培训前后灭菌合格率、器械包装合格率、清洗消毒合格率,并调查培训人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视频设计的丰富度、授课老师的表达能力、课堂活动设计的满意度.结果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后灭菌、器械包装、清洗消毒物品合格率均高于传统培训模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3名工作人员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满意度为100.00%.结论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消毒供应中心培训中能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后能提高器械的清洗消毒、包装、灭菌合格率.

    作者:陈思;丁希琼;朱娟;尹世玉 刊期: 2017年第19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