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PDCA 循环在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中的应用

刘静;吕永刚

关键词:PDCA循环, 不良事件上报率,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PDCA循环应用于提高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9月-2013年4月住院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给予以常规护理质量管理;把2013年9月-2015年4月住院患者51例作为研究组,给予PDCA循环管理,对比分析2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患者满意度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研究组护理不良事件上报率、患者与护士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可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不良事件上报率和护理质量,值得应用以及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12月-2012年12月来医院就诊的原发性肝癌患者108例。依照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4例。观察组采用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治疗,对照组仅予TACE术治疗,观察、比较2组治疗效果、1~3年生存例数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3年生存情况及中位生存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总不良反应发生率12.9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TACE)联合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大肝癌可提升治疗效果,延缓患者病情进展,且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平;汪俊州;刘建平;王义刚;刘德钦;栗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华法令导致皮肤坏死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1940年口服抗凝药物问世以来,华法令(又称华法林)成为治疗某些内外科疾病重要的一种抗凝药物,例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动脉支架植入术、心律失常及瓣膜修补术后血栓形成的预防等。华法令导致皮肤坏死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并发症,在华法令服用者中的发生率为0.01%~0.1%,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大约有300余例的病例报道。尽管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华法令诱导皮肤坏死一旦发生需要进行大面积清创、皮肤移植甚至截肢,如不能早期发现,可导致死亡。我科曾收治1例华法令导致皮肤坏死的患者,病历资料如下。

    作者:韩丽丽;张永利;周俊峰;万献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肿瘤相关糖链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不同肺癌类型中的表达观察

    目的探究在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中联合应用血清细胞角蛋白19片段、肿瘤相关糖链抗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 CYFRA21-1、CA125、VEGF)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医院收治肺小细胞癌患者80例为试验组,另选同期的肺良性病变患者80例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CYFRA21-1、CA125、VEGF三项指标予以检测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各指标的检测结果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均表达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大细胞癌各指标检出率均较高,鳞癌CA125与VEGF检出率要显著低于大细胞癌,腺癌CYFRA21-1与VEGF的检出率要显著低于大细胞癌,鳞癌CA125检出率要显著低于腺癌,而腺癌CYFRA21-1的检出率要显著低于鳞癌,各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YFRA21-1、CA125、VEGF检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适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诊断。

    作者:刘志强;王湘毅;孙晓革;仝兴亚;张国锋;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高渗盐溶液治疗失血性休克的护理体会

    1.1一般资料选取自2012年4月-2015年11月以来,我院收治的失血性休克患者共55例(入院后1 h内死亡的不包括在内),其中颅脑损伤15例,胸、腹联合外伤20例,四肢损伤12例,上消化道出血8例;其中男42例,女13例,年龄16~58岁,中位年龄37岁。均给予7.5%高渗盐溶液抗休克治疗。

    作者:崔新霞;付印;赵云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加巴喷丁联合奥施康定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加巴喷丁联合奥施康定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疗效。方法将67例患者按随机化原则分为A组36例和B组31例,A组予奥施康定、加巴喷丁联合镇痛治疗,B组奥施康定单药镇痛治疗;治疗2周后分析疗效。结果 A组有效率为94.4%明显高于B组的7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Karnofsky评分提高+稳定者35/36(97.2%)明显高于B组的25/31(8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加巴喷丁联合奥施康定治疗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好,不良反应小,简便易行,值得推广。

    作者:刘志波;赵君慧;吴密璐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中西药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药结合治疗泌尿系结石病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于2014年2月-2015年2月医院进行治疗的泌尿系结石患者90例,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各30例,对3组患者分别采用相应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3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3.33%、70.00%和93.33%,其中中医组与西医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中西药结合治疗组与中医组、西医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药结合是临床上治疗泌尿系结石患者的佳方案。

    作者:谷玉辉;李永章;沈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可植入式胸腔港与中心静脉管在胸腔灌注治疗中的应用比较

    目的观察白兔在接受胸腔港植入与中心静脉管植入的区别,以及药物注射后,胸腔内及全身的反应情况。方法将54只白兔随机分为3组,每组18只。 A组胸腔留置植入式胸腔港,灌注0.9%氯化钠溶液;B组胸腔留置中心静脉管,灌注0.9%氯化钠溶液;C组胸腔留置植入式胸腔港,灌注顺铂。3个月后,检查各组白兔的机体健康情况,后取埋港侧的港周软组织、管周软组织、壁层胸膜、膈肌面组织、及肺组织做病理检查。结果 A组实验前后血气结果无明显变化。 A组白兔的感染程度明显低于B组;与C组相比,A组白兔胸管周围无明显粘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皮下植入式胸腔港本身不产生胸膜粘连,对肺功能无明显影响,其感染率低于中心静脉管,效果肯定,可用于长期的引流及给药。

    作者:刘杰;鲁金乐;李卫;屈会云;史晓熠;王庆海;马新杰;何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并发症及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0月-2015年5月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老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0例。2组患者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干预,对2组患者并发症和康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实施综合性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便于患者康复。

    作者:刘彦强;张翠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2013年1月-2014年6月我院门诊成人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及对策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成人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从2013年1月-2014年6月的门诊成人处方中,分别随机抽取每季度某一天处方中的100张处方,对抽取的100张处方进行相关项记录,根据记录统计分析讨论抗菌药物的使用状况。结果门诊处方共6332张,抽取处方600张,其中抗菌药物处方175张,占抽取处方总数比例29.17%,使用不合理抗菌药物处方78张,占抗菌药物处方总数的44.57%、占抽取处方量的13%。每张抗菌药物处方的平均金额为99.25元。结论抗菌药物还存在不合理的使用,有待进一步改善。

    作者:祁从伟;徐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医院心内科就诊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160例,将入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根据其血压测量值选用左西孟旦予以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缬沙坦治疗,2组患者的治疗周期均为6周,在治疗结束后比较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托普利联合缬沙坦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有着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且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等方面也有着显著的优势,值得广大医护人员临床应用。

    作者:代利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参多糖辅治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参多糖辅治肺结核合并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共87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2组均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加予人参多糖注射液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经过2个月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好转率、痰菌转阴率分别为86.05%、90.70%,对照组分别为59.09%、56.82,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为65.12%,对照组临床缓解率为43.1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差异(χ2=4.370,P<0.05)。2组患者干预后SF-60评分均较干预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参多糖能够显著提高肺结核合并肺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临床效果满意。

    作者:范路修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迈之灵治疗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精索静脉曲张( VC)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扩张、延长和迂曲,是青春期男性和成年男性的常见病。本研究重点在介绍精索静脉曲张发病情况及其与男性不育症的关系,及迈之灵片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及伴发男性不育症的临床研究,供临床医务人员参考。

    作者:胡玉维;钟华琴;陆卫萍;龙凯欣;刘婕;刘小清;雷招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医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利妥昔单抗标准剂量(375mg/m2)治疗,4次/周;观察组给予利妥昔单抗剂量为每次100mg/m2进行治疗,1次/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血小板计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明显升高,特异性抗体明显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的比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利妥昔单抗治疗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疗效显著。

    作者:尹俊杰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延续护理干预对老年帕金森病并抑郁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延续护理干预对帕金森病并抑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帕金森病并抑郁患者60例按住院时间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住院患者常规护理与出院患者一般随访,干预组给予出院后延续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1个月、出院6个月时的抑郁状况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组总有效率为9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延续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帕金森病合并抑郁患者的情绪状况,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黄裂红;陈德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医院2010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80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国产Gamma钉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InterTan钉内固定治疗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InterTa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刘聚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病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奥美拉唑治疗消化道溃疡病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医院所接受的消化道溃疡病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按就诊单双数顺序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雷尼替丁药物治疗,研究组采取奥美拉唑药物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出血停止时间、大便隐血转阴时间、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患者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1.1%,且其再出血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消化道溃疡病变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奥美拉唑进行治疗,效果明显,再出血率低,住院时间短,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与运用。

    作者:房永胜;陈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15例诊疗分析

    李斯特菌败血症(listeriosis sepsis)是由单核细胞增多性李斯特菌( LM)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疾病,一般为散发,本病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在欧美报道较多,可引起暴发流行[1]。是较为严重的新生儿期感染性疾病,易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为引起新生儿科医师重视,笔者对我院收治的15例新生儿李斯特菌败血症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广州;于凤琴;姜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常熟地区甲真菌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了解常熟地区甲真菌病流行病学情况,为常熟地区甲真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医院皮肤科疑似甲真菌病患者1228例,进行真菌确诊,并对所感染的真菌种类进行分析。结果1228例中确认为甲真菌症患者800例,患者中≤15岁的39例,16~25岁77例,26~35岁95例,36~45岁126例,46~55岁158例,56~65岁146例,>65岁159例。皮肤癣菌664例(83.00%),其中断发毛癣菌54例(6.75%),石膏样毛癣菌70例(8.75%),红色毛癣菌540例(67.50%);酵母菌94例(11.75%);霉菌42例(5.25%)。结论常熟地区甲真菌感染以皮肤癣菌为主,其次为酵母样菌,再次为霉菌。

    作者:王雪松;贾淑琳;仲亚平;李静;张红明;孙嘉俊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损伤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饮食和尾静脉注射STZ(30mg/kg)制造大鼠糖尿病模型,以熊果酸低剂量(25mg/kg)、中剂量(50mg/kg)和高剂量(100mg/kg)为干预因素,以二甲双胍组(100mg/kg)为阳性对照,同时设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模型组。各组每天灌胃给药一次,持续6周,测定给药前后随机血糖,实验结束时取血测定血清转氨酶(ALT、AST)活性及总胆红素(TBIL)含量。活性。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熊果酸可改善糖尿病大鼠一般状态,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随机血糖( P<0.01或P<0.05),有剂量依赖性;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活性显著升高(P<0.01),熊果酸可显著降低血清ALT、AST,高剂量作用更明显(P>0.05),与二甲双胍抑制;熊果酸对TBIL无影响(P>0.05)。结论熊果酸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损伤具有一定改善作用。

    作者:马连会;韩淑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艾迪注射液治疗老年白血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并分析使用艾迪注射液对老年白血病进行临床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3月医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白血病患者病例资料,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加用艾迪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治疗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D8+、CD4+、CD3+三项T细胞亚群数量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血液毒性、肝功能及肾功能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5.00%、5.00%及2.50%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00%、30.00%及2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使用艾迪注射液治疗老年白血病,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且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