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 A组41例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B组41例患者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而C组45例患者则给予多潘立酮和阿米替林联合治疗。观察三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和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3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胃电图正常率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高达95.56%(43/45),明显高于A、B组的85.37%(35/41)、68.29%(28/41);并且 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67%(3/45),明显低于 A、B 组的19.51%(8/41)、41.46%(17/41);另外,C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为4.44%(2/45),胃电图正常率为73.33%(33/45),也显著优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应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较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半永久置管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院2015年1月开始对应用半永久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将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应用系统健康宣教前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占78.3%,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宣教可明显提高半永久置管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
作者:韩丽丽;孙静;陈雅慧;王艳强;李玉伶;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临床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不稳定性胸腰椎多节段脊柱骨折患者(不稳定组)和稳定性骨折患者(稳定组)各25例。不稳定组患者予以非手术治疗,而稳定性组根据骨折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情况均优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胸腰椎脊柱节段不同骨折类型患者予以不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受伤椎体前缘高度和后凸角。
作者:薛书生;岳鹏举;刘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性,78岁,主因突发喘憋2 d入院。既往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焦虑症病史。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118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66/106mm Hg。患者神志清楚,喘憋不能平卧,口唇肢端无发绀,双肺呼吸音粗,双肺可闻及中量干湿性啰音,心脏界限向左扩大,律齐,心率118次/min,各心脏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部查体未发现阳性体征,双下肢水肿(++)。血常规:白细胞:14.4×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7%;B 型钠尿肽:1090pg/ml;血钾3.79 mmol/L。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QTc 0.47s,多导联ST-T改变。胸部X线:心脏扩大,双肺基底部间质侵润。心脏彩超左室射血分数为37%,伴局部室壁运动异常,下壁和室间隔下段运动停止,其他部分运动减弱。患者于入院前半年查冠脉造影检查示前降支冠脉血管狭窄57%,其他血管未见阻塞性冠脉疾病。入院诊断:(1)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功能Ⅳ级( NYHA);(2)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3)肺炎;(4)焦虑症。患者此次以慢性心力衰竭恶化收住入院,开始予以静脉利尿、扩冠、强心等常规抗心衰治疗。由于肺炎予以痰培养检查及哌拉西林抗感染治疗,原先服用的多虑平继续服用。入院3d后患者咳嗽、咯痰未见明显好转,根据痰培养结果抗素升级为莫西沙星静脉滴注。使用一次莫西沙星后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频发室早、QTc为0.51s,数小时后患者出现反应迟钝、脉搏测不出,心电图:尖端扭转型室速( TdP)。立即予以电复律,停用药物多虑平,病情未见减轻,间断发生了9次室速,每次均以200J同步直流电复律后,恢复窦性心律,室早频发,给予静脉滴注利多卡因和硫酸镁,同时给予异丙肾上腺素静脉滴注提高心率。患者QT间期延长,给予临时起搏器起搏治疗,联合口服普萘洛尔。经过数天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作者:热依沙;高晟;赵凯;王振加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据国家肾脏基金会的《美国肾脏病杂志》新发表的一篇文章报道:磷酸钠盐灌肠液可增加长期肾损伤的风险。研究发现,结肠镜检查前使用磷酸钠盐灌肠液的退伍军人,相比使用聚乙二醇(PEG)的退伍军人,其长期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下降的风险增加。此外,非缺铁性贫血的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下降的风险尤其高。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颈动脉斑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颈动脉斑块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其中观察组患者给予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照组单纯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比较2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C-反应蛋白( CRP)、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实验室相关指标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斑块面积、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普罗布考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对颈动脉斑块脑梗死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明显,可减少斑块面积及颈动脉IMT,并改善血脂等相关检查指标,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宗彦武;蔡柳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研究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及术毕情况,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对患者术毕时及术后12h疼痛程度进行分。结果研究组在插管侧位双肺通气15min(T1)及单肺通气15min(T2)、30min( T3)、60min( T4)时刻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2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毕时和术后1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七氟烷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心率,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玉;陈海明;张强;韩慕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该院2014年住院部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与常见分离细菌耐药趋势。方法利用Excel对住院部2014年抗菌药物使用量、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β-内酰胺酶抑制药、氟喹诺类和大环内酯类是我院使用的主要品种,多种细菌已对常用抗菌药物产生较高耐药率。结论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 DDDS )与细菌耐药呈正相关关系,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提高疗效和减缓耐药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韦红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疗效。方法选取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的退变性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33例,对其进行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治疗。通过椎管矢状径、VAS评分、JOA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患者椎管矢状径较术前增大,VAS评分较术前降低,JOA评分较术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优良率为93.9%。术后拍摄动力位片未发现不稳及滑脱。结论有限全椎板切除潜行减压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一种有效术式,可以充分减低椎管压力和维持脊柱稳定性。
作者:张纪威;李永民;原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延长依那西普给药间隔对强直性脊柱炎( A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1-2013年接受依那西普治疗的AS患者12例,初始治疗依那西普50mg/周,诱导缓解6个月后,每3个月拉长给药间隔,分别为50mg/15d、50mg/30d,采用Bath强直性脊柱炎疾病活动指数(BASDAI)、Bath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BASFI)、强直性脊柱炎活动指数( ASDAS)及红细胞沉降率( ESR)、C-反应蛋白( CRP)等作为评估指标,持续观察12个月。结果在初始治疗的6个月,各项评估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给药间隔的延长,BASDAI、BASFI、ASDAS无明显升高,ESR、CRP持续正常。结论延长依那西普给药间隔能够维持AS患者的持续缓解。
作者:陈志涵;林禾;高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对患儿血清IL-6及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84例肠套叠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2例。2组患者均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研究组患儿经腹腔镜下治疗肠套叠,对照组患儿采用开腹手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升高(P<0.05),但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复位术联合丹参注射液治疗小儿肠套叠临床疗效较好,与开腹手术相比可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反应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向荣;刘艳红;武剑磊;武永庆;武海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封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趾腓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6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于创面彻底清创及修复肌腱、血管、神经损伤后行封闭负压引流术治疗7~10d,待创面较封闭前缩小,感染得到控制及肉芽生长良好,触之易出血后行趾腓侧皮瓣修复缺损创面。结果术后2例患者出现皮瓣边缘部分坏死,经局部清创换药后皮瓣成活,其余34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均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均成活。术后随访患者皮瓣外观与缺损处周围皮肤相近,无挛缩。疗效评价:优22例,良11例,可3例,优良率为91.67%。结论闭式负压引流术联合趾腓侧皮瓣修复手部缺损能有效地修复手部封闭软组织缺损创面,保持创面清洁,控制感染,提高移植皮瓣的成活率,且操作简单,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手部缺损中积极推广。
作者:杨晓清;高志红;高克;薛惠玲;吕春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掌握化疗药物序贯给药和时辰用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审方药师通过对序贯给药和时辰用药的学习和总结,加强了对医嘱的干预。比较2015年1~6月干预前和2015年7~12月干预后,单独用药医嘱、联合用药医嘱和干预用药医嘱百分比。结果2015年1~6月与2015年7~12月,2组联合用药医嘱百分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用药医嘱百分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PIVAS审方平台,药师提高了对序贯给药和时辰用药的审核能力,对临床序贯给药干预逐渐增多。结论药师为临床提供了更准确的给药方案和给药时间,保障了药物的安全使用。
作者:冯锐;郑颖;高亚乾;李东;杜文力;刘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54岁。因反复咯血4d入院。于2014年2月确诊“(左肺上叶)鳞状细胞癌(中分化)”。完善相关检查,排除化疗禁忌后,于2014年3月19日及4月18日给予行GP方案化疗2次,具体为:“吉西他滨针(泽菲)2.2g 静脉滴注( d1, d8)+顺铂针130mg静脉滴注( d1)”,同时给予止吐护胃治疗(具体药物不详),化疗经过顺利。5月5日查肺部CT平扫提示:“左肺中央型恶性肿瘤伴两肺多发转移考虑,纵隔、两肺门多发淋巴结转移,左肺动脉被包埋。两侧胸膜增厚粘连,左侧胸腔少量积液。左侧肩胛下肌条状低密度,积液?”,比较前片,疗效评价为PR。于5月17日再次给予GP方案化疗1次,具体为:“吉西他滨针1.8g静脉滴注(d1,d8)+顺铂针130mg静脉滴注( d1)”,化疗经过顺利。后复查肺部CT疗效评价为稳定,于6月25日改TC方案化疗1次,具体为:“紫杉醇针270mg静脉滴注( d1)+卡铂针0.5g静脉滴注( d1)”,化疗经过顺利,末次化疗时间:2014年6月25日。7月11日患者复查肺部CT提示:“左肺恶性肿瘤伴肺不张,纵隔、肺门、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左侧胸腔积液。右肺弥漫性粟粒灶伴小结节,考虑肿瘤转移。左膈面抬高。胸椎退行性变”,考虑其疾病进展,暂停全身化疗。患者一直有阵发性咳嗽存在,伴有咳少许白色黏痰,无明显咯血,胸闷气急存在,但能耐受。4d前患者在咳嗽剧烈时出现痰中带血丝1口,为鲜红色血丝痰为主,量不多,患者当时未予以重视,一直未就诊。2014年7月25日间患者再次出现咯血,共咯血4口,为鲜红色血痰为主,约2ml,无伴明显血凝块,无畏寒发热,无胸痛不适,为求进一步诊治,2014年7月26日入院治疗。入院诊断:肺恶性肿瘤( T4 N3 M1,Ⅳ期)。
作者:陆燕燕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女,56岁,回族,已婚。以“发现左乳肿物1年”为主诉,门诊以“左乳肿物性质待定”收入院。查体:T 36.3℃,P 84次/min,R 22次/min,BP 110/70mm Hg。患者既往患糖尿病5年,注射诺和锐控制血糖,2009年行胆囊切除术,否认肝炎及结核等传染病史,绝经6年。专科检查:胸廓无畸形,双乳对称,外观及皮肤无明显变化,双乳头无内陷及溢液,左乳2点距乳头2.0cm处可及一2.5cm ×2.0cm大小的肿物,质硬,边界清,活动度欠佳,与胸大肌无粘连,无触痛。双腋下及锁骨上下未触及肿大淋巴结。行乳腺彩超检查示:左乳低回声包块,建议进一步检查。乳腺钼钯示:左乳外上高密度影,BI-RADS4a级。入院完善检查,血糖控制平稳后行左乳肿物扩大切除术,术中冰冻病检为左乳肿物,良恶性不确定,待石蜡病捡。3d后石蜡病理为左乳恶性梭形细胞瘤(考虑肉瘤或癌肉瘤)免疫组化:ER(-),PR(-),HER-2(-),CK(+),CK5/6(-),CK7(灶+),P53(+),E-ca(部分+),P63(部分+),GCDFP-15(灶+),S100(灶+)。术后5d行左乳癌改良根治术,乳腺标本内未见肿瘤残留,乳头未见肿瘤累及,左腋下淋巴结未见肿瘤转移,后行ETC(表柔比星+环磷酰胺+紫杉醇)方案化疗4次,后行放疗,术后12个月无复发转移征象。
作者:冯秀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药物三联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药物三联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地降低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
作者:刘希梅;石蕾;宋海斌;张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丙戊酸钠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是全面性发作,尤其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首选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等。较少见为短暂的脱发、便秘、倦睡、眩晕、疲乏、头痛、共济失调、轻微震颤等。现将我院收治的丙戊酸钠缓释片致脱发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张丹丹;董艳红;吕佩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进行鼻窦冲洗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8例鼻窦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B、C组,A组42例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行鼻窦冲洗治疗;B组40例患者使用减充血剂呋嘛液和复方洁霉素滴鼻联合普通药物治疗,C组36例患者单纯使用普通稀释黏痰、改善纤毛功能并促进分泌物排出的药物进行治疗,5周后复查鼻窦CT观察疗效。结果 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5.00%、72.22%,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明显优于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进行鼻窦冲洗其疗效优于减充血剂和传统口服药物,其疗程短,安全性好,简单易操作,易于家长和儿童接受,其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包丽丽;赵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电视胸腔镜手术(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对减轻术后肋间神经痛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经VATS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70例作为试验组;选取进行常规开胸手术治疗的自发性气胸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第1~3天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术后第1、2、3天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 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减轻患者术后肋间神经痛,利于患者康复。
作者:周金强;李娜;王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前用于脑功能检查的影像手段包括:fMRI、SPECT、PET等。在fMRI、SPECT、PET脑功能成像分析等领域中,统计参数图(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 , SPM)被广泛采用。 SPM是由英国Hammersmith医院的Friston等开发,原理是假设图像中的像素值服从一个已知概率分布(通常是T分布或F分布)[1],应用标准统计方法对fMRI、SPECT和PET图像中的像素进行统计分析,获得局部组间差异。 SPM的优势是较感兴趣区( re-gion of interest,ROI)分析法客观、重复性好,直接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作者:李政伟;董艳红;刘卫刚;贾彩云;吕佩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