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洁;宋文琦
目的:分析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血清铁与老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患者43例( DO组),糖尿病无骨质疏松的患者42例( DM组)。检测2组患者腰椎( L1~L4)及左侧股骨颈部的骨密度,并采集空腹血检测2组患者血清铁及外周血中MCP-1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 DO组腰椎T值和股骨颈T值均低于DM组,血清铁低于DM组,血清MCP-1高于DM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铁与股骨颈T值(r =0.613,P <0.05)、腰椎T 值(r =0.592,P <0.05)呈正相关;MCP-1表达水平与股骨颈 T 值(r=-0.85,P<0.05)、腰椎T值(r=-0.89,P<0.05)呈负相关。结论糖尿病性骨质疏松外周血MCP-1表达水平增高,血清铁含量减少,MCP-1和血清铁可能参与了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生。
作者:梁洁;宋文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樟木中心卫生院产妇年龄构成及分娩方式,为制订产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将1482例产妇按≤24岁、25~34岁、≥35岁分3组,统计年龄构成及分娩方式。结果产妇年龄构成:≤24岁产妇587例,占39.61%,25~34岁产妇807例,占54.45%,≥35岁产妇88例,占5.94%。剖宫产分娩94例,剖宫产分娩率6.34%,其中≥35岁产妇剖宫产分娩率5.68%(5/88),≤24岁产妇剖宫产剖宫产分娩率5.79%(34/587),25~34岁产妇剖宫产分娩率6.82%(55/807),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樟木中心卫生院产妇以25~34岁为主,较重视剖宫产指征的控制,剖宫产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规定。
作者:邱劲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冬虫夏草用于保健品的试点工作被提前叫停,未来冬虫夏草进入保健食品须统一报批。国家食药监总局近日发布了关于停止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的通知,自通知发布之日起,《冬虫夏草用于保健食品试点工作方案》停止执行,含冬虫夏草的保健食品相关申报审批工作按《保健食品注册与备案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执行,未经批准不得生产和销售。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全面分析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的误区,并以此作为依据来研究相应的对策。方法随机选取医院在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儿科呼吸道感染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的误区,同时根据分析结果来制定针对性的应对措施。结果抗生素使用不准确、药敏测试不充分、没有全面考虑药物剂量和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联合应用不够合理等均是目前我院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存在的误区。在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后,临床用药的错误率(8.33%)有了明显的降低,与采取措施前临床用药错误率(47.92%)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儿科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用药应引起医务工作者足够的重视,尽可能的避免错误用药,以保证患儿安全,使患儿尽快恢复健康。
作者:刘荣会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CA153及人细胞角蛋白21-1( 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的研究组(100例)和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的对照组(100例)。分别在2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
作者:吕翠红;胡利宏;程瑞波;董丽娟;郑志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日,来自美国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国际学术期刊JCI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进展,他们对一种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的B细胞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了基因表达分析,结果发现一种叫做IGF2BP3的RNA结合蛋白在病人体内表达丰度非常高,并证明该蛋白在该类型白血病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非常重要的驱动作用。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化疗所有副反应中,常见的是消化道反应,而其中常见的是恶心、呕吐。这些反应使患者感到痛苦,严重者可引起自身代谢失调、电解质紊乱等。患者常常因严重的恶心呕吐反应推迟化疗,甚至拒绝下一步化疗,从而影响治疗的疗效。在过去几十年中,恶心、呕吐反应的处理有较大提高,使患者痛苦得到极大减轻,进而使化疗达到一定的目的,但目前对于化疗引起恶心、呕吐反应的机制尚未明确。
作者:徐红丽;赵建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不同病变程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的变化特点。方法随机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 CAG)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66例作为冠心病组,根据CAG结果中显示的冠脉病变支数又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亚组55例,双支病变亚组70例,多支病变亚组41例。另选择CAG未见冠脉狭窄的患者30例作为非冠心病组。监测各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比较冠心病患者与非冠心病患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不同亚组患者血浆Chemerin水平差异。结果冠心病各亚组血浆Chemerin水平均高于非冠心病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冠脉不同病变程度亚组间,随着冠脉病变支数的增加,血浆Chemerin水平逐渐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Chemerin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冠心病以及冠脉病变程度。
作者:卫瑞芳;于永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人体成年身高是一种复杂的多基因遗传性状,某些相关基因的多态性变化可能决定人群身材高矮的差异,导致部分人群矮小。现在身高渐渐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患有生长障碍疾病的儿童能否得到及时诊断及治疗可影响其本人心理、学业、事业、婚姻等诸多方面,因此受到家长及临床医师高度重视。矮身材(short stature)是指在相似环境下,身高较同种族、同性别、同年龄健康儿童身高均值低2个标准差(-2SD)以上或处于第3百分位数以下[1]。其中,特发性矮身材(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在临床上约占60%~80%,它不是一种临床诊断,而是包含一些病因尚不明确的矮身材在内的描述性分类。身高增长主要由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即GH-IGF1轴调控。本文仅就特发性矮身材儿童生长障碍与GH-IGF1轴的关系综述如下。
作者:陈龙;陈晓青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后凸骨水泥成形术( PVP)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将178例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9例。研究组采用PVP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单纯PVP治疗,通过CT测量手术前后患者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的变化,并对患者手术前后VAS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组患者术前、术后1个月椎体前缘、中线、后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6个月研究组椎体前缘、椎体中线高度大于对照组,椎体后缘高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术后VAS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前及术后1d,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研究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P治疗可有效治疗中晚期脊柱转移肿瘤,缓解疼痛,联合125 I粒子植入治疗可增强PVP抗肿瘤效果,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张正孟;徐文彦;王海平;高彬;崔海涛;赵红梅;徐志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治疗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PFNA)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采用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292例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并加以整理和归纳。结果292例患者中术后肺部感染37例,其中因肺部感染死亡8例;患肢深静脉血栓15例,其中并发肺栓塞4例,死亡3例;心脑血管意外32例,死亡13例;凝血功能障碍2例(停用抗凝药物后好转),其他原因死亡4例,共死亡28例。结论PFNA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确切,手术时机及手术适应证的把握是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少患者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作者:黄腾;翟金帅;陈佳;张隆;田志;郑旺;时莉芳;李西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患者的合理用药咨询情况,为进一步开展社区COPD患者的药学服务和疾病的防治提供相关资料。方法汇总2011年7月-2014年12月来本中心合理用药咨询室的社区COPD患者咨询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咨询药物相关内容859例次,以药理机制(26.54%)、药物不良反应(18.86%)和疗效(15.72%)多见,其中尤以抗感染类(21.42%)和糖皮质激素类(14.78%)为主要咨询药物;咨询发现药物不良反应情况15项,59例(11.80%)涉及诸多系统;咨询者健康教育参与率为74.63%,其中多以单一的影视教育形式为主(37.25%);咨询者用药说明书参阅率较低(18.54%)。结论社区COPD患者合理用药情况堪忧,影响疾病防治,进一步开展以合理用药为主导的社区药物服务势在必行。
作者:杨容;方宗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联合金莲清热泡腾片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及对其血清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给予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金莲清热泡腾片和常规治疗。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治疗前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2(IL-1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细胞因子水平均有所降低,且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复方连芩双层缓释药膜与金莲清热泡腾片联合常规方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并有效降低血清IL-6、IL-12及IL-1β水平。
作者:张翠平;付艳颖;谢艳飞;王振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磷酸铝凝胶、法莫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胃黏膜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需长期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各30例,4组患者均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治疗组加用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照Ⅰ组仅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片,对照Ⅱ组加用胃黏膜保护剂磷酸铝凝胶,对照Ⅲ组加用抑酸剂法莫替丁片。分别在服药3个月后,对4组患者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加以对比。结果治疗组胃镜下黏膜损伤发生率及程度、阿司匹林相关性胃黏膜病变的临床症状明显低于对照Ⅰ组、对照Ⅱ组、对照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应严格掌握服用阿司匹林指征,用药前Hp感染者必须行Hp根除治疗,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对预防长期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致胃黏膜损有显著疗效。
作者:史立信;霍春青;臧颖卓;张文超;王传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期,达特茅斯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在喝水和吃饭时摄入低剂量的砷可能会影响胎儿生长。这项研究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上,该文首次报告在美国怀孕期间接触一定水平的砷与出生结果有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半永久置管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院2015年1月开始对应用半永久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将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应用系统健康宣教前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占78.3%,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宣教可明显提高半永久置管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
作者:韩丽丽;孙静;陈雅慧;王艳强;李玉伶;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36岁,职员,因间断牙龈出血1年,皮肤散在出血点10d入住当地医院,行血常规检查:PLT 14×109/L,WBC 5.84×109/L,Hb 160g/L,尿常规潜血(++);予以行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生不良;未能明确诊断,经激素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时PLT 167×109/L;患者一直给予激素维持治疗。半年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情况,再次入住当地医院,予以止血敏、甲强龙、白细胞介素-11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并嘱其去上级医院就诊,并作进一步的检查。2009年5月5日,患者又因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第一次入住上级医院,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2×109/L,RBC 3.94×1012/L,Hb 128g/L,PLT 461×109/L;Ret 1.66%;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未见增多,形态未见异常,周围淋巴细胞亚群未见异常,未见大颗粒淋巴细胞,胸片、B型超声、心电图未见异常;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未见异常;血小板粘附聚集试验未见异常,结合病史,需要在其血小板减少时再行骨髓穿刺以助于诊断。治疗上予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院时未能明确诊断。2009年7月2日,患者又因前胸部皮肤散在针尖样出血点2 d第二次入住上级医院。血常规:WBC 6.26×109/L, Hb 140g/L,PLT 38×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9个,形态未见异常,骨髓活检:增生大致正常,巨核细胞不少,JAK/V617F阴性,结合病史及上次辅助检查,诊断为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CTP ),给予患者加用环孢素治疗,并嘱监测血小板变化和环孢素浓度。2014年7月患者于中医院就诊,现患者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和中药维持治疗。病例特点:(1)患者多次入院,但未能明确诊断。(2)患者血小板呈波浪式变化,周期约为1个月,血小板降低持续时间约为10d,正常时间约为20d,高可达600×109/L以上,低可低至1×109/L,见图1。(3)治疗上处于矛盾的境地,止血药和抗凝药之间反复使用,既要降低患者出血的风险,同时血小板高时又要预防血栓事件发生。
作者:杜英俊;崔思远;徐瑞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基于我院儿童用药现状探讨儿童用药问题。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药品说明书650份,对是否有儿童用药详细说明进行统计;随机抽取500张门诊儿科处方,参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进行点评,并对医院呈报的158例不良反应( ADR )报告进行分析。结果650份药品说明书中明确标注儿童用法用量的仅占20.8%。500张儿科处方中抗生素使用占71.2%,中成药使用占15.6%,激素使用占13.8%;不合理用药处方占16.6%,主要表现在用法用量不适宜、药品选择不适宜等。158份ADR报告中12岁以下儿童占17.72%。结论我院儿童用药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儿童用药不合理性普遍存在,有待采取进一步措施促进儿童用药健康发展。
作者:张婷婷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单纯T2 DM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及血糖、血脂水平,分析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常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吸烟史患者较多,同时,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病等基础性疾病。试验组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 HPG)、FBG、HbA1c、LDL-C、TG、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餐后2h C肽( PCP)、空腹C肽(F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SBP)、2h餐后血糖(2h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TG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积极预防颈动脉血管病变,接受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完全禁止吸烟。同时,定时实施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的检测。
作者:吕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输血查对单辅助交叉配血对儿童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儿童输血病例6000例分为研究组(3000例)和对照组(3000例),研究组采取输血查对单联合交叉配血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查对联合交叉配血方法。对比2组配血结果及配血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共检出29例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其中盐水介质法检出5例,凝聚胺法检出13例,微柱凝胶法检出25例;对照组共检出30例,其中盐水介质法检出6例,凝聚胺法检出13例,微柱凝胶法检出25例。2组配血不合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输血差错率为1.63%低于对照组的13.07%(P<0.05)。结论3种交叉配血方法各具特点,具有互补性,联合使用可获取更好的检出效果;在输血过程中采用输血查对单可降低输血差错率,从而进一步提升输血安全性。
作者:张层山;高国庆;韩玉双;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