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凤茹;韩素芸;牟爱国;孙淑兰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前列地尔对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前列地尔脂微球静脉滴注,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曲美他嗪。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后肱动脉基础内径(D0)、反应性充血后肱动脉内径(D1)、舌下含硝酸甘油的肱动脉内径( D2)以及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功能( FM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 EI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FMD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FMD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NO浓度均升高,内皮酯酶、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指标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美他嗪与前列地尔联合用药,可改善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作者:何艾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血液透析半永久置管患者依从性的影响。方法该院2015年1月开始对应用半永久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将进行系统的健康宣教的2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应用系统健康宣教前的2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依从性好的患者占78.3%,高于对照组的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的健康宣教可明显提高半永久置管患者自我维护导管的依从性。
作者:韩丽丽;孙静;陈雅慧;王艳强;李玉伶;岳英丽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输血查对单辅助交叉配血对儿童输血安全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2年1月-2015年7月间收治的儿童输血病例6000例分为研究组(3000例)和对照组(3000例),研究组采取输血查对单联合交叉配血方法,对照组采取常规输血查对联合交叉配血方法。对比2组配血结果及配血安全性。结果研究组共检出29例配血不合的阳性结果,其中盐水介质法检出5例,凝聚胺法检出13例,微柱凝胶法检出25例;对照组共检出30例,其中盐水介质法检出6例,凝聚胺法检出13例,微柱凝胶法检出25例。2组配血不合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输血差错率为1.63%低于对照组的13.07%(P<0.05)。结论3种交叉配血方法各具特点,具有互补性,联合使用可获取更好的检出效果;在输血过程中采用输血查对单可降低输血差错率,从而进一步提升输血安全性。
作者:张层山;高国庆;韩玉双;徐伟 刊期: 2016年第10期
丙戊酸钠作为一种广谱的抗癫痫药,是全面性发作,尤其是全面强直—阵挛发作的首选药。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腹泻、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胃肠道痉挛等。较少见为短暂的脱发、便秘、倦睡、眩晕、疲乏、头痛、共济失调、轻微震颤等。现将我院收治的丙戊酸钠缓释片致脱发的1例患者报道如下。
作者:张丹丹;董艳红;吕佩源 刊期: 2016年第10期
患者,男,36岁,职员,因间断牙龈出血1年,皮肤散在出血点10d入住当地医院,行血常规检查:PLT 14×109/L,WBC 5.84×109/L,Hb 160g/L,尿常规潜血(++);予以行骨髓穿刺,细胞形态学示: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增生不良;未能明确诊断,经激素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时PLT 167×109/L;患者一直给予激素维持治疗。半年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情况,再次入住当地医院,予以止血敏、甲强龙、白细胞介素-11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并嘱其去上级医院就诊,并作进一步的检查。2009年5月5日,患者又因反复的皮肤黏膜出血,第一次入住上级医院,辅助检查:血常规:WBC 12.02×109/L,RBC 3.94×1012/L,Hb 128g/L,PLT 461×109/L;Ret 1.66%;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未见增多,形态未见异常,周围淋巴细胞亚群未见异常,未见大颗粒淋巴细胞,胸片、B型超声、心电图未见异常;骨髓流式细胞检查未见异常;血小板粘附聚集试验未见异常,结合病史,需要在其血小板减少时再行骨髓穿刺以助于诊断。治疗上予以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治疗,出院时未能明确诊断。2009年7月2日,患者又因前胸部皮肤散在针尖样出血点2 d第二次入住上级医院。血常规:WBC 6.26×109/L, Hb 140g/L,PLT 38×109/L;骨髓细胞形态学:骨髓增生活跃,巨核细胞9个,形态未见异常,骨髓活检:增生大致正常,巨核细胞不少,JAK/V617F阴性,结合病史及上次辅助检查,诊断为周期性血小板减少症( CTP ),给予患者加用环孢素治疗,并嘱监测血小板变化和环孢素浓度。2014年7月患者于中医院就诊,现患者靠激素、免疫抑制剂、抗凝药和中药维持治疗。病例特点:(1)患者多次入院,但未能明确诊断。(2)患者血小板呈波浪式变化,周期约为1个月,血小板降低持续时间约为10d,正常时间约为20d,高可达600×109/L以上,低可低至1×109/L,见图1。(3)治疗上处于矛盾的境地,止血药和抗凝药之间反复使用,既要降低患者出血的风险,同时血小板高时又要预防血栓事件发生。
作者:杜英俊;崔思远;徐瑞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压氧辅助药物三联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对患者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例。研究组给予高压氧联合尤瑞克林、丁苯酞和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给予高压氧联合阿司匹林治疗,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分别在2组患者治疗前后检测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2组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研究组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辅助药物三联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地降低血清ET-1、CaM及TXB2水平。
作者:刘希梅;石蕾;宋海斌;张小华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患者30例作为试验组,同时选择单纯T2 DM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年龄、糖尿病病史、吸烟史、高血压史及血糖、血脂水平,分析T2DM合并颈动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常规身体检查和病史调查发现,试验组患者年龄相对较大,糖尿病病程相对较长,吸烟史患者较多,同时,患者多存在高血压病等基础性疾病。试验组患者下丘脑—垂体—性腺( HPG)、FBG、HbA1c、LDL-C、TG、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DL-C、餐后2h C肽( PCP)、空腹C肽(FC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收缩压(SBP)、2h餐后血糖(2h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TG是T2DM患者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在T2DM患者接受治疗时,应积极预防颈动脉血管病变,接受适当的降压药物治疗,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完全禁止吸烟。同时,定时实施血脂、血糖和血压水平的检测。
作者:吕丽霞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医学论文的描述中,凡涉及到实验动物者,在描述中应符合以下要求:(1)品种、品系描述清楚;(2)强调来源交待;(3)遗传背景;(4)微生物学质量;(5)明确体质量;(6)明确等级;(7)明确饲养环境和实验环境;(8)明确性别;(9)有无质量合格证;(10)有对饲养的描述(如饲料类型、营养水平、照明方式、温度要求、湿度要求);(11)所有动物数量准确;(12)详细描述动物的健康状况;(13)对动物实验的处理方式有单独清楚的交代;(14)全部有对照,部分可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进行鼻窦冲洗治疗儿童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8例鼻窦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A、B、C组,A组42例患者采用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行鼻窦冲洗治疗;B组40例患者使用减充血剂呋嘛液和复方洁霉素滴鼻联合普通药物治疗,C组36例患者单纯使用普通稀释黏痰、改善纤毛功能并促进分泌物排出的药物进行治疗,5周后复查鼻窦CT观察疗效。结果 A组、B组、C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2.86%、85.00%、72.22%,A组临床疗效优于B组,明显优于C组,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布地奈德混悬液联合生理盐水进行鼻窦冲洗其疗效优于减充血剂和传统口服药物,其疗程短,安全性好,简单易操作,易于家长和儿童接受,其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包丽丽;赵凯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CA153及人细胞角蛋白21-1( CYFRA21-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的研究组(100例)和干扰素联合化疗治疗的对照组(100例)。分别在2组治疗前后检测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2组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的降低(P<0.05),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药结合干扰素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进行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患者体内血清VEGF、CA153及CYFRA21-1水平。
作者:吕翠红;胡利宏;程瑞波;董丽娟;郑志峰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汤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术后,观察组患者给予益气活血汤口服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等剂量温开水口服。术后第3、5天,软尺测量2组患肢肿胀程度、比较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白介素-6(IL-6)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通过膝关节功能评分(HSS)比较2组患者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第5天2组患者髌上10cm、髌骨中点、髌下10cm周径较第3天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5天同时间点比较,观察组髌上10cm、髌骨中点、髌下10cm周径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第3天,观察组血清TNF-α、IL-6、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汤可以减轻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肢肿胀程度,降低血清炎性反应因子水平,促进关节功能康复。
作者:郭振中;张宁;程燕;路露;段晓亮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枸橼酸咖啡因与氨茶碱治疗早产儿呼吸暂停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8~34周出生的出现原发性呼吸暂停1次以上的早产儿7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比较2组患儿治疗72h后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用药72h内观察组39例中未发作呼吸暂停37例,有效率94.9%。对照组39例72h内未发作呼吸暂停30例,有效率76.9%。观察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心动过速、高血糖、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治疗早产儿原发性呼吸暂停疗效优于氨茶碱,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七氟烷与丙泊酚对老年肺癌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术后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9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96例。研究组采用七氟烷进行麻醉,对照组采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较2组患者手术前后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及术毕情况,并采用国际通用的视觉模拟评分( VAS)法对患者术毕时及术后12h疼痛程度进行分。结果研究组在插管侧位双肺通气15min(T1)及单肺通气15min(T2)、30min( T3)、60min( T4)时刻MAP、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或P<0.01)。2组患者术毕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毕时和术后12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采用七氟烷对老年肺癌患者进行麻醉效果优于丙泊酚,能够更好地控制患者血压、心率,减轻术后疼痛,值得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
作者:张红玉;陈海明;张强;韩慕谦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期,一项在线发表于《Americ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上的5年纵向研究结果显示,低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IBD(炎症性肠病)患者的发病率,疾病严重程度和不良预后有关,而且补充似乎与保健应用减少有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在美国和欧洲,每年都有数万例的乳腺癌患者都有经常饮酒的习惯。在女性中发现,饮酒习惯与早期乳腺癌的发生以及癌症的复发具有正相关性。据估计,2016年美国将有超过230,000位女性被诊断患有乳腺癌,它是引发女性因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小组训练模式在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老年病区住院的82例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结合患者智能受损情况、文化程度及自身爱好,将患者分配至不同的小组进行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精神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应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 MMSE)、日常生活能力量表( ADL)、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 HAMA),对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抑郁、焦虑状况在入院时、住院治疗3个月后进行评估。结果入院时2组患者的MMSE、ADL、HAMD、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月末2组相比,观察组ADL、HAMD及HAMA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MMSE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组训练模式可延缓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晚期症状的出现,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早中期阿尔兹海默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有效措施之一。
作者:赵玲丹;陈泽聪;杨六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樟木中心卫生院产妇年龄构成及分娩方式,为制订产科建设提供依据。方法将1482例产妇按≤24岁、25~34岁、≥35岁分3组,统计年龄构成及分娩方式。结果产妇年龄构成:≤24岁产妇587例,占39.61%,25~34岁产妇807例,占54.45%,≥35岁产妇88例,占5.94%。剖宫产分娩94例,剖宫产分娩率6.34%,其中≥35岁产妇剖宫产分娩率5.68%(5/88),≤24岁产妇剖宫产剖宫产分娩率5.79%(34/587),25~34岁产妇剖宫产分娩率6.82%(55/807),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樟木中心卫生院产妇以25~34岁为主,较重视剖宫产指征的控制,剖宫产率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 WHO)的规定。
作者:邱劲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7例消化不良患者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3组。 A组41例患者给予多潘立酮治疗,B组41例患者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而C组45例患者则给予多潘立酮和阿米替林联合治疗。观察三种治疗方法下的临床总有效和不良反应率差异,比较3组患者的复发率和胃电图正常率情况。结果 C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高达95.56%(43/45),明显高于A、B组的85.37%(35/41)、68.29%(28/41);并且 C 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为6.67%(3/45),明显低于 A、B 组的19.51%(8/41)、41.46%(17/41);另外,C组患者随访3个月的复发率为4.44%(2/45),胃电图正常率为73.33%(33/45),也显著优于A、B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潘立酮联合阿米替林应用于消化不良的治疗中较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更优,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杨爱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近期,达特茅斯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孕妇在喝水和吃饭时摄入低剂量的砷可能会影响胎儿生长。这项研究发表在《Environ-mental Health Perspectives》杂志上,该文首次报告在美国怀孕期间接触一定水平的砷与出生结果有关。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为规范我院妇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抗生素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对我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妇科Ⅰ类切口手术共74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药物品种选择、给药时机、疗程、术后感染情况等。结果743例中有326例使用了抗菌药物,使用率为43.9%,使用率前3的依次是头孢孟多、头孢呋辛、环丙沙星;术前0.5~2h内使用的有256例(78.5%),术前>24h使用9例(2.8%),平均用药时间1.4d;术后发生感染15例(2.0%)。结论部分妇科Ⅰ类切口手术病例存在用药品种选择不当、首次给药时机欠合理、用药疗程偏长等现象,临床医师应严格按照卫生部文件执行,规范使用。
作者:肖楚瑶;欧阳婉筠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