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玲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NS)并发急性肾功能衰竭( ARF)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PNS并发ARF患者100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归纳患者病情特点,总结有效治疗方法及预后评估。结果10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80例(80.0%),有效18例(18.0%),无效2例(2.0%),总有效率达98.0%。结论 PNS并ARF需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针对病情特点予以针对性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王念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和总结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该院临床各科室舒芬太尼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总结舒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情况。结果该院麻醉科舒芬太尼的使用频次高,其他依次有产科、ICU、化疗科。结论舒芬太尼的药理作用广泛,已在临床很多科室使用。
作者:祁真;陈丽云;郑蓥蓥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慢性荨麻疹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仅有口干3例,困倦乏力4例,均未作特殊处理,继续治疗后不良反应消失。结论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明显,值得进行推广。
作者:卓蔚青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 NIPPV)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将68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NIPPV,对比2组临床疗效和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PaO2)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R、RR低于对照组,SaO2、PaO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IPPV治疗呼吸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血气分析,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王少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小儿腹泻患儿136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8例,试验组行整体护理干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2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2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退热时间、止泻时间、止吐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7.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1%,总有效率为92.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整体护理程序用于小儿腹泻护理中可提高患儿治愈率和护理满意度,应推广应用。
作者:代秀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个性化健康教育方案用于小儿慢性胃炎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该院2014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慢性胃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慢性胃炎患儿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健康教育,观察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满意度为(88.65±8.63)分高于对照组的(62.64±6.2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慢性胃炎患儿予以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够有效促进患儿身体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作者:陈晓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激光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DME)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2013年5月-2015年3月在该院行激光治疗DME患者64例98只眼临床资料,治疗3~6个月后复查荧光素眼底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结果水肿完全消退57只眼占58.2%,水肿好转28只眼占28.6%,水肿无效9只眼占9.2%,水肿加重4只眼占4.1%。视力提高68只眼占69.4%,视力稳定25只眼占25.5%,视力下降5只眼占5.1%。黄斑水肿补充激光2只眼占2.0%。结论激光治疗DME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有效控制DME进展,有助于视力的恢复,降低DME致盲的危险性。
作者:张祥元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具有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2例。比较2组产后出血率和产后2h、24h出血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产后出血率为3.8%(2/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10/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产后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6%(5/5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0.8%(1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治疗满意度为98.1%(51/5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8%(42/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预防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减少产后2h、24h出血量,且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值得进行深入研究和推广。
作者:杨丽中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合并症,据报道其发病率达到1%~2%[1]。卵巢肿瘤自身并不影响婴儿的生长发育及母体健康,但出现的并发症则对母婴身体健康有严重影响。为此,对妊娠合并卵巢肿瘤进行及时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分析了我院妇产科收治的68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情况,现报道如下。
作者:郝莉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是糖尿病(diabetic milltius,DM)患者全身代谢异常之肾脏损伤,是DM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DM患者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DN预后较差,较快发展到肾功能不全、尿毒症,需行肾脏替代治疗,并且心脑血管并发症风险也大大增加[1],严重影响DN患者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危害和沉重经济负担。而中医药通过辨证论治,可有效对DN进行早期干预,阻止或延缓病情的进展[2]。赵玉庸教授从事肾脏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工作多年,救治肾脏病患者无数,对DN有丰富、独到的临床诊疗经验。笔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跟随赵老师出诊,收获颇丰,现将赵老师诊治DN的经验总结如下。
作者:李黎莉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不同药物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6年1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7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7例。观察组给予前列腺素E1、α-硫辛酸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症状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49%高于对照组的59.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经α-硫辛酸及前列腺素E1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玉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干预对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将3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比较2组治疗效果、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88.9%高于对照组的72.2%,护理满意度为94.4%高于对照组的77.8%,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心理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后,心力衰竭治疗效果大大提高,提高了患者的护理质量及满意度。
作者:游红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针对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进行专项处方点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08例肿瘤化疗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处方用药进行点评与分析。结果临床使用升血小板药物时,不合理用药率为86.03%(351/408),常见的用药不适宜包括超适应证用药,用药疗程不适宜,药物剂量不适宜等。结论开展专项处方点评有利于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敏;吴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集束化采血管理护理措施在新生儿疾病筛查足跟血采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12月龙岩市新生儿疾病筛查49541例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年1-6月期间实施传统管理的24816例作为对照组,将2015年7-12月期间实施集束化措施后的24725例作为研究组,对比2组疼痛度、采血时间,一次采血成功率、采血合格率和瘀血、血斑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的疼痛程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采血时间短于对照组,一次采血成功率及血样合格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淤血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斑0.7~1cm的比例低于对照组,血斑>1cm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集束化采血管理护理措施应用于新生儿足跟血采集过程中,具有提高一次性成功率的优点,而且可减轻疼痛度,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陈燕霞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观察对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住院患者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6例妊高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2组护理前后负性心理和血压的改善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率为39.47%(15/38)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42%(26/38)(χ2=6.408,P<0.05)。产妇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5.7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74%(χ2=7.544,P<0.05),新生儿围生期并发症发生率为10.53%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9.47%(χ2=6.138,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缓解妊高征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血压控制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母婴结局。
作者:史桂侠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患者男,57岁,维吾尔族。高血压病史12年,坚持服用降压药来控制血压(卡托普利片12.5mg,每天1次,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每天1次),头痛头晕偶有反复。入院1个月前患者再次出现头痛,头颅CT示腔隙性脑梗死,为进一步诊治来我院就诊, T 36.2℃, P 80次/min, R 20次/min, BP 140/80mmHg。入院后给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5ml,每天1次,活血化瘀;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800mg,每天1次,营养脑神经;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每天1次,抗血小板聚集;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每晚1次,稳定斑块;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福辛普利钠片10mg,每天均1次,控制血压。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离子、肝功能、肾功能、凝血功能、心肌酶谱、C反应蛋白( CRP)、术前五项均基本正常;血流变测定显示红细胞压积0.54%,全血黏度切变率50.00:5.47mPa· s;甲功八项显示血清促甲状腺激素0.24U/ml,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57.25U/ml,提示“桥本甲状腺炎”。动态血压示3级高血压;头颅MRI示:(1)左侧基底节区、双侧半卵圆中心、额顶叶多发腔隙性梗死灶;部分软化灶。(2)脑白质变性。(3)副鼻窦炎,皮层下动脉硬化性脑病;胸片示左心室增大,符合冠心病;颈部血管B型超声示双侧颈动脉内膜增厚并斑块形成(右侧软斑、左侧硬斑);心脏B型超声示:主动脉瓣钙化、左室壁增厚,左室收缩功能正常范围,左室顺应性欠佳、射血分数为57%;ECG示:(1)窦性心律。(2)ST-T改变。进一步了解脑血管情况做头颅+颈部CTA。2015年8月25日10∶20给予留置针静脉穿刺静推碘海醇注射液2 ml做碘过敏试验,于11∶00观察试验结果阴性。12∶25使用高压注射器静脉给予碘海醇注射液3.6ml/s 78ml注射,于12∶30注射完毕,完成检查后,患者于12∶32患者面色潮红、出冷汗、结膜充血,自诉头晕。立即将患者扶入抢救室,使其平卧并通知医师,给予吸氧2L/min,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生理盐水10ml缓慢静脉推注。患者神志清,全身皮肤发红,给予第一通路5%葡萄糖注射液250ml+葡萄糖酸钙注射液1g,20滴/min静脉滴注。患者突然出现神志不清,呼叫无反应,血压测不到,脉搏摸不到,立即行胸外心脏按压并使用呼吸气囊辅助呼吸,给予患者第二通路多巴胺注射液60mg+生理盐水100ml,20滴/min静脉滴注。12∶40患者于神志转清,BP 80/50mmHg,急查心电图:窦性心律,ST-T异常,12∶50测 BP 90/50mmHg 多巴胺液中加入间羟胺针20mg,40d/min。患者自述胸闷气短,给予加大氧流量至4L/min。患者面色潮红,呼吸减慢15次/min,12∶55静推洛贝林注射液3mg+尼可刹米注射液0.375g。于13∶05测BP 90/60mmHg, P96次/min,血氧饱和度为82%。13∶10更换多巴胺针40mg+间羟胺20mg+生理盐水100ml,30滴/min静脉滴注,于13∶15转ICU继续治疗,14∶00患者生命体征平稳,T 36.1℃,P 155次/min,R 37次/min,BP 100/68mmHg(升压药物维持下),血氧饱和度为82%,查心梗三项示:肌钙蛋白T 5.28ng/ml、肌红蛋白1095.90ng/ml,肌酸肌酶同工酶35.70ng/ml。过敏症状缓解。
作者:史迎新;李治纲;米日尼沙·阿木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急性阑尾炎是为常见与多发的外科疾病之一,为阑尾部位急性脓性病变导致[1]。其典型的临床表现有右下腹转移性疼痛,具体表现为腹痛开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剑突下或脐周围,约经6h后,腹痛部位逐渐下移,后固定于右下腹部,某些会伴有其他不同的症状表现,如阑尾部位有明显压痛及反跳痛,甚至伴有发热、咳嗽、恶心呕吐等体征表现。但由于很多其他外科疾病尤其是腹部炎性疾病也会有类似的表现,所以在诊断阑尾炎时,还需认真对待,以防误诊,尤其是对老年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本次将回顾我院老年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误诊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总结防治方法,现报道如下。
作者:陆汉龙;吴伟;罗千观;罗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英文缩略语有3种情况:(1)公知公用的英文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2)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此类缩略语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均应注明其中文全称,然后圆形括号内注出英文全称及缩写,如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3)中文病名过长并在文中多次出现者,为方便书写及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采取缩略语形式,处理方法同第二种情况。如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 ,HNL)。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调查该院住院患者中药注射剂的使用情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该院2015年6-12月住院期间使用中药注射剂治疗的240例患者病历,根据药品说明书和中药注射剂使用的相关要求,进行点评与解析。结果中药注射剂使用频次居前3位的是注射用血塞通(冻干)、生脉注射液和艾迪注射液;240例患者病历中,214例(89.17%)使用1种中药注射剂,26例(10.83%)联合使用2种中药注射剂。不合理使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选药不合理、超剂量使用和溶媒选用不适宜等方面。结论该院中药注射剂在临床使用上存在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应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规范用药,进一步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曹益鸣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分析该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对策。方法选取2015年1-10月该院所有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设计统一的表格,每天由感染管理科专人对各临床科室每例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出院病例情况进行登记,将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使用登记表每月汇总、反馈,每年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015年1-10月住院患者8401例,使用抗菌药物5480例(65.23%),其中预防性用药2145例,术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544例(33.98%);术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1601例(74.64%),其中使用抗菌药物时间≤2d 670例(41.85%),使用抗菌药物时间3~7d 859例(53.65%),使用抗菌药物时间8~15d 72例(4.50%)。其中一联用药531例(97.61%),二联用药13例(2.39%);其中一联用药1456例(90.94%),二联用药145例(9.06%),术前、术后均未出现二联以上用药。结论该院围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仍存在一些问题,需加强围术期预防用药的时间控制,提高抗菌药物使用送检率,严格控制围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的比例,降低抗菌药物使用率。
作者:崔琳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