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敏;田德增;韩雪艳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目前病因尚未明确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疾病。特征:手、足小关节的多关节、对称性、侵袭性关节炎症,常伴有关节外器官受累及血清类风湿因子阳性,可导致关节畸形及功能丧失。骨质疏松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骨密度和骨质量下降,骨微结构破坏,造成骨脆性增加,易产生全身性疾病。骨密度的正常值是反映骨质疏松的重要因素,也是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1]。骨质疏松是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合并症,也是其影像学上的早改变之一。为探究类风湿关节炎与骨质疏松的临床关系,笔者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孙国齐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比较外固定支架与小夹板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桡骨远端骨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小夹板治疗,观察组给予外固定支架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掌倾角、尺偏角、桡骨高度恢复情况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掌倾角、尺偏角及桡骨高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但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4.44%(P<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效果优于小夹板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景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联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口腔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80例口腔溃疡患者随机分成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西瓜霜喷雾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联合治疗。治疗为期1周,治疗结束后按照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 VAS)标准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高于对照组的72.50%( P<0.05);观察组治疗后溃疡愈合时间(2.87±1.29)d短于对照组的(5.51±1.53)d(P<0.05)。结论对口腔溃疡患者采用康复新液与西瓜霜喷雾剂联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游莹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探讨系统化护理用于儿童预防接种的效果。方法选取接受预防接种儿童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系统化护理。观察、比较2组预防接种儿童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并通过问卷调查形式评估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预防接种儿童发生不良反应2例(5.0%),优于对照组的8例(20.0%)(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0.0%,优于对照组的72.5%(P<0.05)。结论系统化护理用于儿童预防接种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消除接种儿童心理压力,提升护理满意度,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雪梅;犹世碧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 APE)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134例APE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依据APE患者随访远期预后结果(预后良好/预后不良)将入选患者分为良好组97例与不良组37例。分析影响急性肺栓塞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年龄、恶性肿瘤、心房纤颤、右心功能不全、休克/低血压、院外抗凝治疗情况、BNP、cTnl、PaO2、D-二聚体、PT等指标对APE患者远期预后有影响。而年龄、恶性肿瘤、右心功能不全及院外抗凝治疗差为影响APE远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PE院外治疗应保证维持有效抗凝,同时重视基础疾病的控制,对存在右心功能不全者须积极改善心功能,而对恶性肿瘤患者需综合考虑。
作者:王晓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NPDR)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NPDR患者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羟苯磺酸钙治疗,观察组予复方丹参滴丸治疗,2个疗程后比较2组视力改善、眼底改善及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FA)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高于对照组的80.0%(P<0.05);观察组眼底改善总有效率为95.6%,高于对照组的75.6%(P<0.05);观察组FFA改善总有效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非增生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较羟苯磺酸钙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海敏;田德增;韩雪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对比2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P<0.01),健康知识达标率高于对照组( P<0.01),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医疗费用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护理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1)。结论综合护理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有助于降低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促进患者尽快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值得推广。
作者:于会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1]。多数患者丧失超早期溶栓机会,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出血可能等原因不能承受溶栓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指南建议: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扩容等治疗[2]。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抗凝剂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刘星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情况,提高对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4年医院确诊MM患者94例临床资料,评估所有患者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生率、第二肿瘤的类型、从治疗至发生第二肿瘤的时间及患者临床表现。结果91例MM患者治疗过程中继发第二肿瘤4例,发生率4.39%,实体肿瘤及血液肿瘤均有发生。4例患者自诊断MM至第二肿瘤发生平均时间为16月。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继发第二肿瘤的发病机制及预后尚不明确,需进一步随访研究,以更好地评估风险与利益,使MM患者获得佳治疗效果。
作者:夏珺;毛静珏;杨蕾;孙鸿丽;王婧;孙超;郭宏锋;周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0.0%(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35.0%(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联合丝裂霉素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杨华旭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心肌梗死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组采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比较2组介入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及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包括患者死亡、冠状动脉痉挛、夹层或穿孔闭塞等。结果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穿刺成功率与手术成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肌梗死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菊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再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出现严重不耐受现象后予昂丹司琼;观察组A组给予胃复安、麻仁软胶囊、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仅予胃复安治疗。观察3组患者呕吐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对3组化疗前后体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A组控制有效率为90.3%,优于B组的74.42%(P<0.05);对照组控制有效率仅50.00%。 A组、B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化疗后体力评分均较化疗前降低,其中A、B两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品质管理圈( QCC),主要是由同一工作现场、工作性质类似的6~10名基层人员自动自发地进行品质管理活动而组成的小组,其以提升工作绩效,达到改善业绩为目标[1]。为促使护理团队重视质量活动的进行,我们积极尝试应用QCC管理工具管理临床护理质量,而现场管理是临床护理质量管理的重中之重。所谓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2]。然而在QCC运行的过程中,发现我们护理团队中现场管理的存在如下问题,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作者:栗江霞 刊期: 2016年第23期
肠黏膜是机体重要的防御屏障。其选择性吸收氨基酸、维生素、离子等营养物质,阻止肠腔内有害物质如细菌或毒素等穿过肠黏膜进入血液循环和其它组织器官。各种病理情况均能导致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致使有害物质入血循环引发严重脓毒症、败血症,甚至多脏器功能衰竭[1]。笔者现就姜黄素( Cur)对乙醇诱导的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行探讨,报道如下。
作者:王改;王志华;李宁;段红年;徐欢;马江涛;刘鑫惠;刘佳琪;陈红娜;蔡力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重症脓毒症合并应激性心肌病患者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医院确诊治疗的重症脓毒症合并应激性心肌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取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比较2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65.0%(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3%,低于对照组的50.0%(P<0.05)。结论重症脓毒症合并应激性心肌病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联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江贤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7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及处理,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7.23%,高于对照组的65.96%(P<0.05);2组患者治疗后血气分析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源性肺水肿患者行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孙琴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在高龄患者行治疗性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接受ERCP医治的高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心理状况评分、并发症情况及相关临床指标。结果研究组SAS、SDS评分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穿孔、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情况少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腹痛缓解、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患者行ERCP医治期间施行风险评估及预见性护理可改善其心理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腹痛缓解、住院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华聪;谢锦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胎心监护对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孕产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足月单纯性羊水过少孕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正常足月单胎孕产妇80例作为对照组,2组均进行胎心监护,比较2组孕产妇分娩方式、妊娠结局及NST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NST异常率57.5%、剖宫产率52.5%,均高于对照组( P<0.05)。2组均未出现围产儿死亡病例,观察组羊水Ⅱ度以上污染率25例(31.3%)、Apgar评分≤7分9例(1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例(16.3%)、4例(5.0%)(P<0.05)。结论胎心监护可降低围产儿病死率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围产儿结局,提高分娩质量。
作者:徐素珍;刘佰叶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提升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只接受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疾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合格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用药、病情监测、复诊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强化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李春伶;谌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06例,总结临床特征及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5.1%,单结节、多结节分别为32.1%、3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60岁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0是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龄、女性、胰岛素抵抗者更为突出,临床上有必要对这些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