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坠积性肺炎的病因及治疗

陶文

关键词:坠积性肺炎, 原因, 治疗措施
摘要:通常患有严重消耗性疾病的患者均易并发坠积性肺炎,尤以脑梗死及脑出血患者为常见[1]。笔者以我院收治的100例坠积性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坠积性肺炎产生的原因和具体治疗措施,现报道如下。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14-2015年麻醉性镇痛药的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该院住院部麻醉性镇痛药的使用情况及趋势,为医院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2014、2015年住院部药房麻醉药品处方分别为1600张、1650张,对用药数量、金额、排序等采用世界卫生组织( 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 DDD)、用药频度( DDDs)、药物利用指数( DUI)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4-2015年麻醉药品盐酸吗啡注射液为常用,分别为611张(38.19%)、640张(38.79%)、DDDs排序位列第2位,DUI<1.0,其次为盐酸吗啡片459张(28.69%),481张(29.15%),DDDs排序位列第1位,DUI>1.0。结论2014-2015年住院部药房麻醉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盐酸吗啡片用量应引起关注,注意合理应用。

    作者:李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内镜下卢戈尔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分析内镜下卢戈尔液染色在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行胃镜检查的患者80例,用2.0%卢戈尔液10ml对其行内镜下食管黏膜染色,视染色情况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将病理结果与染色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判断,了解卢戈尔液染色的准确率与符合率。结果80例患者中经卢戈尔液染色后诊断食管癌19例,癌前病变22例,主要表现为卢戈尔液不染或淡染,诊断食管癌与癌前病变准确率为62.12%(41/66);不染的食管癌和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诊断准确率95.24%(20/21)。结论内镜下卢戈尔液染色用于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等降低了漏诊率及误诊率,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杜卫祺;郁瑞平;赵小静;马荣炜;刘苔;李娅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脑铁含量与帕金森病的关系分析

    目的:分析脑铁含量与帕金森病的关系。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50例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入选者均以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对感兴趣区域( ROI)的相位值进行测定,分析其与患者脑内铁沉积含量间的关系,探究脑铁含量与帕金森病病症指标相关性。结果观察组SNc-中、SNr-中、SNr-侧相位值均小于对照组(P<0.05);黑质相位值SNc-中、SNr-中和SNr-侧与Hoehn-Yahr分期呈负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的黑质,特别是黑质网状致密带的铁沉积多于常人,其含量与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严重程度有关。磁共振对铁敏感,以加权成像联合小密度投影可较为准确的测定患者脑铁含量,能够为临床监测帕金森病情进展提供参考,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威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优质护理模式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更好的为患者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医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7例。对照组给予传统一般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优质护理服务,比较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患者治疗依从性组内干预前后比较,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干预后,研究组生活质量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积极有效的优质护理服务可明显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建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颅脑损伤患者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符合颅脑损伤诊断标准和临床症状的2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119例和对照组118例。2组均给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案,试验组采取心理护理方案,比较2组的护理干预效果和患者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8.32%,高于对照组的79.66%(P<0.05);试验组满意度为97.48%,高于对照组的77.97%(P<0.05)。结论高压氧联合心理护理对颅脑损伤患者的干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凤娇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中药肺癌方辅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肺癌方辅治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的效果。方法选择收治的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患者110例,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应用常规对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应用中药肺癌方治疗。治疗4周后,观察比较2组患者近期临床疗效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近期治疗的总有效率为21.82%高于对照组的7.27%(P<0.05);疾病控制率为89.09%高于对照组的72.73%(P<0.05)。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低于对照组的40.00%(P<0.05)。结论中药肺癌方治疗痰瘀阻肺型晚期肺癌疗效确切,可以有效减缓疾病进展,安全性佳,适于临床应用与推广。

    作者:黄金圣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4.0%(P<0.05)。观察组喘憋、咳嗽、哮鸣和湿啰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好,见效快,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铁守刚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前超声诊断的必要性和要求

    超声诊断是将超声检测技术应用于人体检查,通过检查、测量了解生理或组织结构的数据和形态,发现人体疾病,并作出提示的一种诊断方法。超声诊断是近代出现的一种无创、无痛、方便、直观的有效检查手段,尤其是B型超声应用较广泛,影响较大,也属于物理性诊断,与X射线、CT检查、磁共振成像并称为四大医学影像技术,是目前临床上不可缺少的诊断技术之一。笔者认为:产前检查是近年来为了顺产而不可缺少的措施和方式,也是孕妇和家属保证下一代及孕妇安全不可缺少的手段和途径。已经被孕妇和医院公认的保护措施和预测方法。当然,超声诊断就成为产前检查的重要手段之一。

    作者:马志敬;吕志芳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痴呆的护理体会

    老年痴呆又称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起病隐匿的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临床上以记忆障碍、失语、失用、失认、视空间技能损害、执行功能障碍及人格和行为改变等全面性痴呆表现为特性。老年性痴呆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病症[1]。我国部分地区资料显示,目前老年痴呆的患病率为0.38%~2.25%[2]。

    作者:王淑丽;王永进;季秋兰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阿加曲班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50例临床分析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AIS)指各种原因导致脑部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缺血、缺血性坏死,出现相应的神经功能缺损[1]。多数患者丧失超早期溶栓机会,还有部分患者存在出血可能等原因不能承受溶栓治疗。对于这些患者,指南建议:给予抗凝、抗血小板、降纤、扩容等治疗[2]。本文旨在进一步探讨抗凝剂阿加曲班治疗AIS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报道如下。

    作者:刘星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股骨颈骨骨折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32例与对照组33例。观察组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分析、比较2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远期关节功能评价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量明显短于或少于对照组(P<0.05);2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总有效率为84.37%,高于对照组的51.52%(P<0.01)。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远期关节功能恢复较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好,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在患者对手术可耐受的前提下可优先选择。

    作者:张建军;恩哈木江·胡达拜尔地;李金光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药物预处理改善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选取肺癌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2例,观察组再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化疗,对照组在出现严重不耐受现象后予昂丹司琼;观察组A组给予胃复安、麻仁软胶囊、苯海拉明及地塞米松联合治疗,B组仅予胃复安治疗。观察3组患者呕吐情况,评价治疗效果;对3组化疗前后体力情况进行评分。结果观察组A组控制有效率为90.3%,优于B组的74.42%(P<0.05);对照组控制有效率仅50.00%。 A组、B组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化疗后体力评分均较化疗前降低,其中A、B两组降低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预处理对预防肺癌患者化疗所致呕吐,效果显著,有效改善患者体力状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高晓晖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0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试验组给予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观察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67.50%( P<0.05);试验组腹胀和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各项指标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采取血必净联合清胰汤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才俊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4种检测方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比较4种结核病检测结果与临床诊断的一致性,从数据上评价不同方法在诊断结核病中的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检验方法提供参考。方法收集医院诊治的疑似结核病患者的标本,采用抗酸染色镜检法(冷染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T-SPOT.TB试验及结核抗体(胶体金法)4种方法检测,将检测的结果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T-SPOT.TB方法的阳性检出率高为56.5%,结核抗体法检出率次之为1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和抗酸染色镜检法的检出率较低,分别为1.1%和0.9%,T-SPOT.TB试验与其他3种检测法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实时荧光定量PCR法采用了多种临床标本,其中血清标本多,但血清标本的检出率低仅为0.4%,腹腔积液、穿刺液、尿液标本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7.5%、22.2%及15.3%,与血清标本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显著( P<0.01);抗酸染色镜检法尿液、分泌物、纤支镜和痰液标本的检出率分别为1.4%、1.2%、1.1%和1.1%,高于脑脊液、胸水、腹水的0.1%、0.1%和0.3%(P<0.01);与临床终诊断结果相比,抗酸染色镜检法符合率高为95.4%,其次是实时荧光定量PCR法为77.5%,T-SPOT.TB试验和结核抗体法符合率较低,分别为37.7%和28.6%,4种方法符合率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通过对常见的4种检测结核杆菌感染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各种方法均有优缺点,临床医师应根据各法优劣选择性地利用检测项目,以利于结核病的快速准确诊断。

    作者:李荣辉;罗又玮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的患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收集医院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106例,总结临床特征及患者一般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相关危险因素。结果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为65.1%,单结节、多结节分别为32.1%、3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年龄≥60岁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1.0是T2DM患者合并甲状腺结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或P<0.05)。结论 T2DM患者甲状腺结节患病率较高,高龄、女性、胰岛素抵抗者更为突出,临床上有必要对这些患者进行甲状腺结节筛查。

    作者:王海燕;韦建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老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药物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使用精神药物的具体情况。方法对医院收治的老年精神障碍患者148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统计患者出院病历中的药物剂量、疾病诊断及药物名称等。结果患者精神障碍类型包括: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神经症、器质性精神障碍、急性应激障碍及酒精引发精神障碍;合并用药者为114例(77.03%),单一用药者为34例(22.97%);抗抑郁药物主要包括:氟西汀、西酞普兰、文拉法辛及帕罗西汀等;抗精神病药物主要包括氯氮平、喹硫平、奥氮平、奋乃静及利培酮等。结论老年精神障碍患者往往选择合并用药的方法,使用剂量应小于常规治疗剂量,在选择药物时需根据实际情况考虑药物使用后可能会发生的不良反应,避免对患者身体产生其他损害。

    作者:彭立珍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乳腺分泌型癌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目的:探讨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1例乳腺分泌型癌的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及特殊染色进行观察,并通过复习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乳腺无痛性肿物10余年伴刺痛2周,术中所见肿物质地中等偏硬,边界欠清,活动度差,包膜不完整。显微镜下肿瘤细胞排列成囊泡状、筛孔状,腔内充满嗜酸性分泌物,酷似甲状腺滤泡,部分区呈实性巢团状,小管状及乳头状结构,被覆细胞常空泡状;肿瘤细胞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像少见,罕见病理性核分裂像。免疫组化:ER、PR、HER-2均(-),Ki-67(5%+),癌细胞表达CKH、CK8/18、S-100、E-cadherin、P120(膜+)、GCDFP-15,不表达肌上皮标记calponin、p63及SMA。特殊染色:肿瘤细胞内外、囊腔及小管腔内见AB-PAS染色阳性的分泌物。结论乳腺分泌型癌是一种罕见且预后较好的肿瘤,该肿瘤组织形态特殊,属于特殊类型乳腺癌,临床病史及影像学检查很容易误诊为乳腺良性肿瘤。

    作者:邱明珠;李水平;陈美静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血清 ProGRP 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治和预后判断

    目的:分析血清胃泌素释放前肽( ProGRP)对小细胞肺癌( SCLC)的诊治和预后。方法收集512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肺癌患者及对照组血清ProGRP水平,分析ProGRP水平在肿瘤分期、治疗预后中的变化特点。结果103例 SCLC 患者治疗前血清 ProGRP 为(501.3±312.1)pg/ml,敏感性为82.5%,均高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及对照组(P<0.05);SCLC患者随着病理分期的增加,ProGRP水平显著增加,且敏感性也明显增加( P<0.05)。经化疗或手术等治疗后,治疗有效SCLC患者ProGRP水平明显降低,病情无变化或进展缓慢者ProGRP水平无明显下降甚至逐渐升高。结论血清ProGRP对SCLC是一种特异性高的肿瘤标志物,可为临床治疗监测及其预后判断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郑秋金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观察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对提升出院后脑卒中患者的疾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和治疗依从性的作用。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只接受出院指导,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指导。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疾病防治知识认知水平、治疗依从性方面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疾病防治知识掌握不合格率为6.00%,低于对照组的28.00%( P<0.05);观察组康复训练、用药、病情监测、复诊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改善了患者的认知水平,强化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对患者的预后产生积极影响。

    作者:李春伶;谌昆 刊期: 2016年第23期

  • 产科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组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产科因素对压力性尿失禁和盆底组织的影响。方法选取产妇1000例,其中自然分娩和剖宫产产妇各500例,分别作为本研究的对照组与观察组。以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患者压力性尿失禁的情况,分析产妇的年龄、分娩方式等产科因素对患者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盆底肌力评分≥3分者390例(78.0%),高于对照组的260例(52.0%)(P<0.05);而观察组尿失禁发生率为4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2.0%(P<0.05);1000例产妇中产后尿失禁发生率28.0%(280/1000),其中产妇体质量、产妇IBM指标及新生儿体质量等产科因素是导致患者出现压力性尿失禁的主要因素,发生和未发生患者指标差异较大(P<0.05)。结论阴道分娩、体质量指数增加等因素均能导致产妇的无论是阴道分娩或者选择性剖宫产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产妇的盆底肌力,其中阴道分娩后产妇盆底肌力明显较低,需要注意产后恢复。

    作者:陈娟 刊期: 2016年第2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