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俊;杨国正;曾鸿;汪冯;林如意
目的:观察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检查诊治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在医院妇科诊治的不孕症患者120例,均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诊断及治疗,并分析诊治效果。结果原发性不孕患者慢性盆腔炎的比例明显低于继发性不孕患者,内异症和PCOS的比例明显高于继发性不孕患者( P<0.05),原发性不孕患者和继发性不孕患者的术后妊娠率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在对不孕症的诊治中,采取宫腔镜联合腹腔镜,可提高患者的受孕率,适合推广。
作者:解芸磊 刊期: 2016年第31期
临床实践表明,使用抗菌药物后,个体的激素分泌、药效发挥、血药浓度及代谢周期等均会发生变化,因此应该在治疗的过程中,适当调整用药方式,以减少不良反应,保证药物的作用效果。世界卫生组织对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问题做出了明确的要求,表明合理掌握用药时间及间隔是用药的关键[1],应当引起充分的重视[2-3]。本文结合临床实际,对抗菌药物的作用特点,重点对用药时间进行总结,如下。
作者:陆明霞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 CSD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CSDH患者5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给予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钻孔引流术治疗。术后比较2组症状、头颅CT复查情况、引流液、引流管通畅情况及随访复发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第3天观察组头痛头晕好转、记忆力改善、肢体乏力好转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颅内积气>20ml、颅内有新出血及硬膜下血肿残留>10ml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1天、第2天观察组引流液较淡、引流管通畅所占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钻孔引流术治疗CSDH可有效缓解患者头痛头晕等症状,术中冲洗彻底,术后引流充分,复发率低,患者恢复满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杨春红;张松;刘春荣;杨丰忠 刊期: 2016年第31期
英文缩略语有3种情况:(1)公知公用的英文缩略语可以直接使用,例如:DNA、RNA、HbsAg、PCR等。(2)不常用的、尚未被公知公用的缩略语。此类缩略语在摘要和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均应注明其中文全称,然后圆形括号内注出英文全称及缩写,如双相气道正压(bilevel possitive airway pressure,BiPAP)。(3)中文病名过长并在文中多次出现者,为方便书写及增加文章的可读性而采取缩略语形式,处理方法同第二种情况。如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 histocytic necrotizing lymphadenitis,HNL)。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干燥综合征( Sjogren syndrome,SS)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可累及多个系统,主要侵及外分泌腺,同时也可累及非外分泌组织。临床主要表现为口、眼干燥,也可累及腺外其他器官,部分患者以神经系统损害为首发症状起病。患者一般病情隐匿,早期眼干、口干症状较轻,甚至缺如,且临床症状无特异性,因此常被临床医师忽视。本文将对8例SS合并神经系统损害的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陆爱霞;张金彪;于雯雯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了解医院2014-2015年临床标本病原学分布与耐药情况,为指导临床经验用药和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用德灵Microscan-As4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兼微量生化管鉴定方法鉴定细菌;用纸片扩散法做药敏试验。结果2014-2015年医院儿科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265株,前3位为大肠埃希菌(28.68%)、肺炎克雷伯菌(22.26%)、金黄色葡萄球菌(10.94%),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27.3%和24.6%,未检测到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结论医院儿科细菌耐药状况较严重,应引起重视,加强监测,合理选用抗菌药物。
作者:叶付见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药泡足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 DVT)的效果,为瘫痪患者提供更有效、简便的预防DVT的护理方法。方法将40例瘫痪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0.5ml皮下注射,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每天晚上20∶00用特制的已煎好的中药泡足,水温为45℃左右。比较1个月内2组患者DVT的发生率。结果治疗10d内、20d内、30d内干预组DVT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药泡足可预防瘫痪患者发生DV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沈姜津;杨美虾 刊期: 2016年第31期
患者,女,4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不清1 d入院。患者于住院前2周因发作性右侧肢体无力住院治疗,NIHSS评分为0分,头部核磁未见异常。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侧颈动脉球部后壁内中膜增厚,左侧颈动脉斑块。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示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各项血生化检查均正常。住院1d前再次出现右侧肢体力弱,且出现言语不利,NIHSS评分为7分,头部核磁示左侧基底节区、室旁急性梗死。头颈部血管CTA:(1)左侧颈总动脉分叉处非钙化性斑块,对应管腔轻度狭窄;(2)左侧基底节区及侧脑室旁梗死。抗心磷脂抗体IgM阳性,其余血生化检查均正常。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作者:胡宝力格;呼日勒特木尔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评价D-二聚体检测在急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急诊科收治的血管性疾病患者189例和非血管性疾病患者261例,所有患者均进行D-二聚体检测,由2组医师对患者资料(不包括诊断“金标准”)进行分析诊断。观察组患者资料包括D-二聚体水平,常规组不包括D-二聚体水平。比较患者D-二聚体水平、诊断正确率和诊断时间。结果观察组血管性疾病诊断正确率高于常规组,平均拟诊所需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性疾病患者D-二聚体平均水平为(7.26±2.04)mg/L高于非血管性疾病患者的(1.42±0.28)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二聚体检测可提高急诊诊断正确率,缩短诊断时间,在急诊血管性疾病和非血管性疾病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郑剑峰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氨溴素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呼吸系统感染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接受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氨溴素氧气雾化吸入辅助治疗,比较2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78.33%,住院时间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总满意度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7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氧雾吸入氨溴索辅助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疗效确切,有利于缩短患儿住院时间与症状改善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绍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对比观察阿昔洛韦与干扰素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中心随机系统法将EB病毒感染患儿72例分为阿昔洛韦组和干扰素组。治疗后对比2组EB病毒感染控制率、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及咽峡炎缓解时间,治疗前后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结果阿昔洛韦组EB病毒感染控制率高于干扰素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热时间、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消退时间及咽峡炎缓解时间均短于干扰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均降低,且阿昔洛韦组低于干扰素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昔洛韦治疗儿童EB病毒感染效果确切,可有效促进患儿发热、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症状的消退,降低EB-DNA定量和异型淋巴细胞比例,对患儿预后有益,且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虹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不同手术方式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影响及相关护理措施。方法将78例乳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改良根治术组和保乳术组各39例,使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乳腺癌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改良根治术组9个不同方面的SCL-90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保乳术组,改良根治术组的积极应对评分显著低于保乳术组,消极应对评分显著高于保乳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手术方式治疗乳腺癌不仅影响患者治愈后的生活水平,也将进一步引发更多的疾病,为患者带来更多的病痛伤害。而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对患者实行不同的护理措施,可使患者心理状态得到改善,具有一定的医学研究价值。
作者:苏北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尿激酶治疗脑室出血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2016年4月该院收治的80例脑室出血患者随机分为尿激酶2万U组、4万U组、6万U组、10万U组各20例,分别给予尿激酶2万U、4万U、6万U、10万U均加入生理盐水5ml灌注,2次/d治疗。手术前后每天利用CT自带CAD软件测量4组患者的脑室内血肿量、每天血肿排出量及血肿大部分排出所需时间。结果4组患者术前血肿体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尿激酶量的加大,每天血肿排出量逐渐加大,血肿大部分排出所需时间减少。术后尿激酶4万U组、6万U组、10万U组每天血肿排出量均大于尿激酶2万U组,血肿大部分排出所需时间均小于尿激酶2万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尿激酶6万U组、10万U组每天血肿排出量均大于尿激酶4万U组,血肿大部分排出所需时间均小于尿激酶4万U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尿激酶6万U组与10万U组间每天血肿排出量、血肿大部分排出所需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尿激酶6万U+生理盐水5ml灌注,2次/d治疗脑室出血可明显缩短血肿廓清时间。
作者:吕然博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医院收治的肝炎肝硬化患者50例(研究组)和健康体检者50例(对照组),比较2组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白蛋白和总胆汁酸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胆碱酯酶、白蛋白、血清胆固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肝功能相关指标的检测,对了解肝组织的损失程度和临床正确诊断病情有重要意义。
作者:朱青川;郭腾捷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短时多次蓝光疗法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新生儿黄疸患儿96例随机分为2组各48例。观察组患儿采用短时多次蓝光治疗,对照组患儿采用持续蓝光治疗,所有患儿均给予相应的临床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8%高于对照组的7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胎便转黄时间和黄疸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出生3d后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胆红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短时多次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疗效确切,辅以相应的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促进胆红素的排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吴莉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儿童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儿科门诊中接收的行静脉注射地塞米松并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68例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相应护理对策探讨,观察护理效果。结果本组68例患儿注射地塞米松后出现呕吐、恶心39例,腹部疼痛16例,面色苍白且寒颤13例,均由本院实施治疗与护理措施,其中58例患儿通过降低地塞米松静脉注射速度后,症状自行消退,其余10例患儿停止用药及对症治疗与护理后,患儿症状得到明显的缓解。结论对静脉注射地塞米松而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的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对策能有效降低患儿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几率,同时对患儿的不良症状恢复也能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对患儿实施有效的临床护理非常有必要。
作者:乐建华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规范化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 PIVAS)职业防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化疗药物配置过程的危险因素进行讨论、分析,制定一系列规范化管理措施,比较管理前后配置人员的防护知识、配置操作、身体污染及环境污染等指标。结果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的化疗防护知识、配置操作的规范性评分均高于管理前(P<0.05),化疗药物泄露污染配置人员的身体和周围环境的次数均低于管理前(P<0.05)。结论规范化管理后,配置人员增强了化疗药物的自我防护意识,规范了配置操作方法,降低了化疗药物对配置人员的伤害,达到职业防护的目的。
作者:吴莹芳;周金花;林景芳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产妇的院前急救与护理方法,为产后出血的院前急救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选取该院产科病室收治的产后出血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临床资料开展回顾性分析,总结其院前急救方法及护理措施。结果60例患者经过积极的院前急救与护理均安全的送达医院,经过在医院的治疗,治愈59例,由于凝血障碍转入上级医院进行治疗1例。结论院前急救与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升产后出血患者抢救治疗效果,具有较为突出的积极作用和意义。
作者:林秀云 刊期: 2016年第31期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FD)的临床效果。方法将FD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辩证分型治疗,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5.00%;治疗后2组患者症状总积分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中医辨证分型治疗FD疗效明显优于多潘立酮。
作者:王艺超;吕丽;高建新;白海涛 刊期: 2016年第3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