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光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治疗宫缩乏力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海门市第三人民医院2011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39例自然分娩及剖宫产术中、术后因宫缩乏力大出血产妇,随机将产妇分为观察组21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产妇采取宫体、宫颈、臀部注射欣母沛治疗。对照组产妇应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两组产妇在产后2、8、24h出血情况,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4、24h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欣母沛治疗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的效果显著,可使产妇快速恢复子宫收缩,有效控制出血症状。
作者:江唯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龙州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细菌性肠炎患儿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在此基础上给予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脱水纠正时间、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用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细菌性肠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
作者:何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头孢他啶致过敏性休克的临床特点、发生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 VIP)、GNKI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在1992年1月—2015年1月发表的期刊论文、会议论文。以“头孢他啶”“休克”“过敏反应”等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对文献中的有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纳入病例24例,87.5%的过敏性休克发生在首次用药时,91.7%发生于静脉滴注过程中,87.5%发生在用药后15min内。4例头孢他啶皮试阴性后发生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以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和中枢-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较多见。结论头孢他啶导致过敏性休克发生时间短,病情危重,应加强对头孢他啶的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了解,严格按照说明书适应证和用法用量使用,详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应慎用。
作者:张琦;张明珠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盐酸利多卡因热湿敷在小儿留置针穿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采取静脉留置针穿刺患儿130例,按照穿刺期间有无实施相应措施分成对照组58例与观察组72例。对照组行常规性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观察组于穿刺前10min应用盐酸利多卡因热湿敷后再给予静脉留置针穿刺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止痛效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重复穿刺率、液体外渗发生率及第1次穿刺时间、第2天穿刺和静脉滴注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儿一次性穿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重复穿刺率和液体外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第1次穿刺时间、第2天穿刺时间、静脉滴注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于小儿静脉留置针穿刺中应用盐酸利多卡因热湿敷的止痛效果确切,可提高穿刺成功率,降低液体外渗发生率,缩短穿刺和静脉滴注时间。
作者:陈慧艳;赵霞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丰城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80例,随机将所有患儿分成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参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基础上采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G反应蛋白(GRP)、白介素6(IL-6)和肌酸激酶同工酶(GK-MB)水平、症状消失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性状以及大便次数恢复正常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GRP、IL-6和GK-M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儿GRP、IL-6和GK-MB水平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呕吐消失时间、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参照组,大便次数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轮状病毒腹泻患儿应用炎琥宁注射液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症状恢复正常时间。
作者:朱小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MRI与GT检查对腰椎间盘突诊断的准确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遂川县人民医院软伤科2015年1月—2016年3月确诊为腰间盘突出的患者52例,入院后均接受GT检查和MRI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检出符合率及准确率。结果 MRI与GT检查诊断神经根受压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GT检查钙化和椎间盘积气的符合率高于MRI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RI检查椎间盘变性、脊髓变形及硬膜囊受压符合率高于G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MRI检查准确率高于GT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RI检查在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中,比GT更具优势;但扫描时间长、费用偏高,因此,主治医生在临床治疗中应从多方面进行思考,选择佳检查手段。
作者:胡爱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手术去势与药物去势治疗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择取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于2012年11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0例,遵照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手术组与药物组,各25例。手术组患者行手术去势治疗,药物组患者行药物去势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情况。通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G30,包括整体生活质量量表(GH)、经济困难(FD)、腹泻(DI)、便秘(GO)、食欲丧失( AL)、失眠( SD)、呼吸困难( DY)、恶心呕吐( NV)、疼痛( PA)、疲乏( FA)、社会功能( SF)、情绪功能(EF)、认知功能(GF)、角色功能(RF)以及躯体功能(PF)〕、生活质量子量表〔QLQ-PR25,包括性生活质量( SQ)、性愉悦( SE)、性趣( SI)、治疗相关症状( TS)、肠道症状( BS)、尿路症状( US)〕评定患者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QLQ-G30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FA、SD、AL、GO、DI评分高于药物组,PF、RF、EF、GF、SF、GH、NV、PA、DY、FD评分低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QLQ-PR25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手术组患者BS、SI、SE、SQ评分低于药物组,TS评分高于药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U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药物去势与手术去势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均能改善患者生命健康情况,缓解疼痛程度,改善患者排尿症状,但药物去势较手术去势可更好的保存患者的性功能。
作者:王云山;士应果;郭民;李智斌;杨建昌;夏照明;李元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 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12月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收治的早中期KOA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行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行关节镜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量表( VAS)评分、临床疗效、国际骨关节炎的评分标准( Lequesne)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Lequesn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休息痛、运动痛、晨僵、行走能力Lequesn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压痛、肿胀Lequesn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发生感染、软骨损伤、神经血管损伤及韧带损伤等并发症。结论小针刀配合玻璃酸钠治疗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行走能力。
作者:庞渊;张晨 刊期: 2016年第33期
1例男性患者出现心律失常,经过检查确定为预激综合征伴有心房颤动,应用胺碘酮治疗后,转复正常心律。
作者:马东亮;魏世涛;孔丹蕾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研究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5年12月福州市第二医院收治的168例行手术治疗的结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并发症分为对照组(未发生并发症患者)137例和研究组(发生并发症患者)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体质量、是否贫血、体能状态指数分级、是否合并糖尿病、肿瘤部位、肿瘤低分化、组织学类型、TNM分期、美国麻醉师协会( ASA)分级〕、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性别、体质量、体能状态指数分级、贫血、肿瘤部位、组织学类型TNM分期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年龄、合并糖尿病发生率高于对照组,ASA分级I级占比低于对照组,肿瘤分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将结肠癌患者术后并发症作为因变量,住院时间、高龄、合并糖尿病、肿瘤分化程度、ASA分级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时间、高龄、合并糖尿病、肿瘤低分化是影响患者术后生存的危险因素( P〈0.05)。结论住院时间、高龄、合并糖尿病、肿瘤低分化是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便更好地改善患者预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陈伟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神池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腹泻患儿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效果、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大便恢复正常时间、发热消失时间、腹痛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歧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明显,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张翠兰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检查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2015年易县医院收治的112例(125个病灶)乳腺肿块患者,根据术后组织病理检查结果将其分为良性病变(良性组)25例(33个病灶)、恶性病变(恶性组)87例(92个病灶)。患者术前采用Philips iU22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检查流程包括灰阶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能量多普勒超声和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比较两组超声造影检查结果。结果恶性组患者超声造影后显示的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部有充盈缺损、有穿入或扭曲血管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超声造影不均匀强化的比例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患者造影后肿块大横径、纵径均大于造影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良性组患者造影前后肿块大横径、纵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通过超声造影观察肿块形态是否规则、周边是否有穿入或扭曲血管、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增强模式是否均匀、肿块大小造影前后是否有变化,均是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征象。
作者:梁晓雨;蒋英;郑彦强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丰县中医院于2014年1月—2016年4月收治的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正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牙周指标、牙周炎临床疗效、护理满意度。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附着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牙龈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及相关附着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畸治疗在中、重度慢性牙周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牙周炎相关症状,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作者:范志潮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月丰县人民医院治疗的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6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住院总费用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周围性面神经炎患者护理中的效果明显,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康复速度,节省住院开支,缓解患者家庭负担,大限度地利用医疗资源,且护理满意度高。
作者:贾雪荣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全麻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对患者药物用量、应激反应与恢复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5月南通市通州区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外科手术行全麻患者67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例与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行全麻,观察组患者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右美托咪定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结束前30min(T1)、手术结束时(T2)、气管导管拔管时(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糖、肾素活性、去甲肾上腺素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术中心动过缓、血压过低、恶心呕吐、躁动不安、寒颤等发生情况、3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及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结果两组患者T1时MAP、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MAP、HR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1时血糖、肾素活性、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T2、T3时血糖、肾素活性低于对照组, T3时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3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理功能、身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舒芬太尼用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手术中应用右美托咪定可减少患者药物用量,对应激反应与恢复期产生一定影响,在临床应用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科学判断,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施春华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与阿片类镇痛药在患者术后疼痛镇痛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手术患者85例,随机将患者分成甲组43例与乙组42例。甲组以氟比洛芬酯为主要麻醉药物,乙组则以芬太尼为主要麻醉药物,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的疼痛程度、镇痛优良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甲组患者术后1、3、6、12、24h的VAS疼痛评分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镇痛优良率高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阿片类镇痛药物相比,氟比洛芬酯在患者术后疼痛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更佳,且不良反应少。
作者:姚超琼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4月怀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9例。试验组采用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外科手术治疗。术后随访24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术后住院时间、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时间、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及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及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关节镜联合微创切口治疗膝关节脱位合并多韧带损伤的临床效果确切,可缩短患者膝关节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
作者:舒文锋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分析本院2013—2015年度口服降糖药的应用情况。方法以如东县丰利镇中心卫生院2013—2015年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均费用为指标,对抽取的400张含口服降糖药处方的用药方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院口服降糖药的销售金额逐年上升,临床常用磺酰脲类、噻唑烷二酮类、双胍类降糖药物,其中二甲双胍肠溶胶囊、吡格列酮片、格列美脲片用药频度高,格列吡嗪控释片也应用较好。降餐后血糖为主的格列奈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由于价格偏贵,临床应用始终受到局限。结论2013—2015年度本院口服降糖药的应用基本合理,但要对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进一步提高双胍类的应用,尤其是单药治疗的首选。同时临床应参照指南为患者选择安全、有效、经济、合理的口服降糖药。
作者:徐琴 刊期: 2016年第33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永修县江上卫生院收治的92例穿孔性阑尾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行传统开腹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后8h疼痛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8h疼痛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穿孔性阑尾炎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满意度高等优点,且并发症少。
作者:彭堂遥 刊期: 2016年第33期
小儿腹泻是由于多种病因造成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形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疾病,其中轮状病毒感染是主要原因之一,干预不及时可能造成小儿体内水电解质紊乱,甚至造成多器官感染,严重威胁患儿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关于小儿轮状病毒腹泻病理机制和治疗的认识更加清晰。本文就小儿轮状病毒性腹泻发病机制及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祖求 刊期: 2016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