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降脂红曲微粉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CP-1、MMP-9水平的影响

杨俊慧;何玉涛;袁艾丽;许振宇;刘彦青

关键词:颈动脉, 粥样硬化, 红曲微粉,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基质金属蛋白酶-9
摘要:目的:观察降脂红曲微粉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降脂红曲微粉胶囊175mg/d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20mg/d口服治疗。治疗时间6个月。测定治疗前后血清MCP-1及MMP-9水平变化,利用超声检查颈动脉中层内膜厚度及颈动脉斑块计分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MCP-1、MMP-9、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总积分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患者MCP-1、MMP-9水平均明显下降,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颈动脉内膜厚度、斑块总计分较治疗前明显减小,其中观察组改善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降脂红曲微粉可以明显降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血清MCP-1、MMP-9水平,缩小、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起到保护血管内皮作用。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瑞替普酶辅治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20例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试验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照组运用尿激酶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通畅所需的时间。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患者总血管开通率、<6h患者血管开通率、6~12h患者血管开通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血管开通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替普酶辅治心肌梗死能够显著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在血管通畅率以及血管开通时间方面均优于尿激酶,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周继英;张淑静;姚海涛;王磊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照组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评分和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时间点的ESS评分均高于入院时,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9%高于对照组的7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阿司匹林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更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丁荣椿;孙建华;尹九元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半胱氨酸蛋白酶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神经细胞凋亡、Bcl-2、Bax蛋白及半胱氨酸蛋白酶( 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对照组各20只。中药组将药物血府逐瘀汤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动物等效药量,按生药25g·kg-1·d-1灌胃。对照组同期给予等量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灌胃3d后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40只大鼠建模成功后测量各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而后腹腔麻醉断头杀死大鼠,取侧脑室层面额叶皮层组织制备石蜡切片,TUNEL法检测脑皮层凋亡神经细胞,用氯化三苯四氮唑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测量脑组织caspase-3阳性细胞数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建模成功后,中药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4±0.49)分低于对照组的(3.14±0.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模型大鼠大脑皮层内均检测到凋亡细胞,其中中药组大鼠皮层内凋亡细胞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中药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Bax蛋白阳性细胞指数及脑组织中caspase-3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血府逐瘀方能够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后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低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中caspase-3及Bax蛋白的表达,上调Bcl-2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贾世杰;王辉;张新广;张秀彬;徐志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蔡氏祛白消斑汤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

    目的:观察蔡氏祛白消斑汤对寻常型白癜风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40例寻常型白癜风患者依据入院先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另取门诊健康体检70例作为正常组。对照组依据病情程度给予他克莫司外用涂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蔡氏祛白消斑汤,随症加减,水煎服共500ml,早晚分服,3个月为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各组及白癜风患者治疗前后CD4+、CD8+细胞的百分率,及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细胞)水平。结果治疗前,正常组血清中CD4+、CD4+/CD8+及CD4+CD25+T细胞水平均高于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对照组血清中CD4+、CD4+/CD8+及CD4+CD25+T细胞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中CD4+、CD4+/CD8+及CD4+CD25+T细胞水平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中CD4+、CD4+/CD8+及CD4+CD25+T细胞水平明显升高,自身免疫性反应可能参与白癜风的发病机制,蔡氏祛白消斑汤可能通过升高患者血清中CD4+、CD4+/CD8+及CD4+CD25+T细胞水平,来达到抑制免疫反应而起到治疗作用。

    作者:蔡艳梅;李洪涛;苗永飞;陈杰文;司炜弘;栗书贤;李艾芳;郭金光;张爱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血塞通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丹参注射液治疗,试验组给予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对2组临床症状和静息心电图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5.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33%,静息心电图的总有效率为74.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出现少量皮疹1例,给予口服赛庚啶治疗后皮疹消失,未影响治疗,未出现肝肾功能损害;对照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注射用血塞通治疗冠心病效果明显,且未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梁荣寿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心理干预配合个性化分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配合个性化分级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2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2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给予2组患者常规脑卒中治疗,给予试验组心理干预配合个性化分级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规范治疗2个月后分别利用FMA和MBI评分标准对患者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评价。结果治疗前2组 FMA评分及 MBI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FMA评分及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2.5%高于对照组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配合个性化分级康复训练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的功能恢复。

    作者:刘云庄;王玮娜;郑秀清;王建梅;王辉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PUB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的疗效和护理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大出血( PUB)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方法将200例PUB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于内镜成功止血后给予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对照组于内镜成功止血后给予安慰剂。2组均给予密切的观察和护理。观察2组72h、30d的再出血率、输血量、住院时间、病死率、手术率、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72h、30d的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输血量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手术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B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大剂量埃索美拉唑治疗联合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可减少再出血率、手术率、病死率,减少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且不良事件发生率低,具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玉茹;王伟;何俊彦;王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甲硝唑致固定性药疹1例

    甲硝唑为硝基咪唑衍生物,主要用于治疗肠道和肠外阿米巴病,目前还广泛用于厌氧菌感染的治疗[1]。固定性药疹是每次服同样药物后常在同一部位发生,好发于外生殖器、口唇和手背等处[2]。本文对因多次使用甲硝唑致固定性药疹1例进行报道如下。

    作者:郭艳芳;王敏;马素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蔡氏消银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CP-1、M-CSF与MIP-1α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蔡氏消银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CSF)与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 MIP-1α)的影响。方法将26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参照2008年版中国银屑病治疗指南,依据病情程度给予常规外用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用蔡氏消银方,随症加减,水煎服共400ml,早晚分服,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治疗3个疗程。治疗前、后采用分光光度法分别测量血清中的MCP-1、M-CSF与MIP-1α水平,并与30例健康组比较分析。结果2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中MCP-1、M-CSF与MIP-1α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较健康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血清中MCP-1、M-CSF与MIP-1α的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改善程度以研究组较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但2组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蔡氏消银方能明显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MCP-1、M-CSF与MIP-1α水平,改善机体氧化应激状态,抑制局部炎性反应。

    作者:蔡艳梅;张军民;颜振民;张凌寒;尹军华;任运英;张革命;尹志瑜;李海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醒脑通脉化瘀方辅治急性脑梗死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观察醒脑通脉化瘀方辅治急性脑梗死对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S100B蛋白水平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依据2010年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分析患者危险因素给予规范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我院联合中医院一起研制的中药合剂—醒脑通脉化瘀组方,治疗2周。在入院后24h内及治疗后第14天清晨抽取外周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BDNF、S100B蛋白水平。利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 NIHSS)比较2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Barthel指数量表评价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后2组BDNF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S100B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研究组升高或降低幅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Barthel指数较治疗前均上升,且研究组降低或升高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醒脑通脉化瘀方辅治能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其机制与促进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降低可溶性S100B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朱斌;葛成慧;董秀芳;甄燕;王聚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益气养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氧化应激的影响观察

    目的:观察益气养肾方对糖尿病肾病大鼠应激反应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周龄SD大鼠50只,选取其中10只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低脂、低糖饮食。其余40只采用高脂、高糖喂养联合低剂量(30mg/kg)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肾病大鼠动物模型。建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观察组各20只。观察组在模型组饮食基础上将药物益气养肾方按人与大鼠体表面积折算动物等效药量,按生药20g·kg-1·d-1,灌胃,连续灌胃3周。模型组同期继续给予高脂、高糖饮食。3周后杀死大鼠,手术摘取肾脏。病理切片观察3组肾脏组织形态学变化,比较3组大鼠肾脏肥大指数( kW/BW)、尿蛋白排泄量(24hUP)、血肌酐( Scr)水平、肾皮质丙二醛( MDA)含量、肾皮质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肾皮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结果3组大鼠光镜下观察:对照组大鼠肾小球及肾小管正常,基底膜及系膜区结构清楚。模型组大鼠HE染色见肾小球肥大,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不规则增厚,肾小管上皮细胞肥大,内有糖原沉积表现,肾小管间纤维变性。观察组光镜观察可见与模型组相似病理改变,但肾小球肥大及肾小管肿胀较轻,蛋白管型较少。模型组及观察组kW/BW、24hUP、Scr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kW/BW、24hUP、Scr较模型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模型组及观察组MDA含量明显升高,SOD及GSH-Px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MDA含量较模型组明显减少,SOD、GSH-Px较模型组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益气养肾方可能通过抑制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氧化应激反应来减轻肾脏损伤,改善糖尿病肾病大鼠肾脏结构及起到功能保护作用。

    作者:陈磊;吴彦考;李丽;殷红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孕期体质量变化对孕妇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孕期体质量变化对正常孕期妇女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方法选择医院产科门诊正常初孕妇女120例,根据怀孕期间体质量变化程度分为增重不足组、增重适宜组及增重过多组各40例,3组患者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不同体质量变化组孕期妇女的心脏超声结构及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 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 LVEDs)、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左心房内径( LAD)、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二尖瓣舒张晚期充盈速度( E/A)、二尖瓣舒张早期充盈速度/心肌舒张早期速度峰值( E/Ea),分析体质量的变化对孕期妇女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结果增重过多组孕妇超声参数LVEDd、LVEDs、LAD、E/Ea均大于增重适宜组, LVEF、E/A值小于增重适宜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增重不足组与增重适宜组比较,LVEDd、LVEDs、LVEF、LAD、E/E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增重不足组 E/A值大于增重适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正常妊娠妇女心脏结构及功能负荷随着体质量的变化而不同,孕期体质量变化过大,增加心脏负荷及影响心脏正常结构,其中心脏舒张功能影响较明显。

    作者:朱艳芳;贾静梅;赵翠红;徐晓伟;马宝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医学论文撰写中的常见问题

    1科研设计的选题与立题问题(1)标题太长,主题不突出;(2)标题与内容不符,或题目太大而内容贫乏;(3)标题单调,主题不明确。2关于题目要求(1)可检索性;(2)特异;(3)明确;(4)简短。3命题方法(1)方法;(2)结论;(3)探讨。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与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在修复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时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3年12月手部小面积电烧伤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2例。接受常规电烧伤处理的基础上,试验组患者采用窄蒂脐旁穿支皮瓣修复,对照组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2组患者皮瓣成活率、皮瓣色泽、外形、手部运动与感觉功能差异。结果术后随访6个月2组皮瓣移植成活率及创面Ⅰ期愈合的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皮瓣正常色泽、正常外形、正常感觉功能及正常运动功能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蒂脐旁穿支皮瓣和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存活率相近,但其远期移植效果更为显著。

    作者:刘建刚;孟祥杰;何金良;刘刚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探讨血液吸附、血液透析滤过及血液透析3种血液净化方式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超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将需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309例随机分为A、B、C 3组各103例。给予所有患者常规对症治疗、营养支持和特级护理,A组患者采取血液吸附净化血液,B组采取血液透析滤过净化血液, C组仅采取血液透析净化血液,血液净化治疗1个月后比较3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差异。结果治疗后A、B组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程度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左心舒张功能不全及微炎性反应程度均较A、B组严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吸附和血液透析滤过对透析患者左心舒张功能及微炎性反应影响较血液透析低。

    作者:王莉华;刘东芹;张玉玺;胡凯;刘志强;赵永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血清及房水中IL-6、PEDF、VEGF水平的影响比较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新生血管性青光眼对血清及房水中白介素-6( IL-6)、色素上皮衍生因子( PED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收集2012年3月-2014年4月眼科治疗确诊的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患者20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4例,试验组给予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1周后行玻璃体切割术和引流阀植入术,对照组给予睫状体光凝术,术后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检测2组患者血清及房水中IL-6、PEDF和VEGF水平,观察2组患者眼内压控制程度和治疗有效率。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及房水IL-6和VEGF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及房水PED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眼内压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眼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有效率为89.42%高于对照组的75.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avastin玻璃体腔内注射后行玻璃切割术和引流阀植入术治疗效果较单纯睫状体光凝术优越,可降低患者眼内压及血清和房水IL-6、VEGF水平,并提高PEDF水平。

    作者:白玉星;李静;田立艳;徐晓玮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膝关节后脱位合并深静脉栓塞1例

    患者,男,46岁。主因车祸致左膝部、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2h,于2014年3月5日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78次/min,血压:110/70mm Hg。左膝部肿胀,畸形,明显皮下瘀血,周围压痛明显,左大腿向后方移位,左膝关节交锁,伸屈活动受限,左下肢余关节伸屈活动正常。左足背动脉弱,左小腿及左足感觉麻木,皮温低。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左膝关节正侧位摄X片示左腓骨上段骨折,膝关节后脱位(图1)。受伤约3h后在闭合情况下手法复位成功,支具外固定于功能位。行左膝关节MRI示:左膝关节骨挫伤,骨髓水肿前、后交叉及内侧副韧带损伤;关节滑膜增厚,关节积液;外侧半月板损伤;腘窝血肿形成。左下肢深静脉彩超示左侧小腿肌间静脉及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图2)。检查患者凝血功能示国际标准化比率1.08、凝血酶原时间( PT)13.0s、D-二聚体5.51mg/L、纤维蛋白原3.35g/L、凝血酶时间( TT)15.6s、部分凝血活酶时间26.5s。在消肿、止血、止痛、营养神经、促进骨折愈合的基础上,予纤溶酶、尿激酶行溶栓治疗。隔日观察深静脉溶栓治疗效果,1周后复查彩超示左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左侧胫后静脉血栓形成并再通(图3);12d后复查下肢静脉彩超示左小腿肌间静脉血栓形成并再通(图4)。在此基础上,继续治疗,等待二次手术重建。

    作者:魏贤飞;杨庆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比较

    目的:比较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肝胆酶学指标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4年6月该院普外科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66例,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 EN组)与肠外营养组( PN组)各33例。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7天的肝胆酶学指标丙氨酸氨基转肽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肽酶( AS)、碱性磷酸酶( ALP)、总胆红素( TBil)、直接胆红素( DBiL)及炎性反应指标C反应蛋白( 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体质量指数(BMI)、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总蛋白、白蛋白、前蛋白、转铁蛋白及氮平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d后2组血清肝胆酶学指标ALT、AST、TBil、DBiL及炎性反应指标CRP、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EN组低于PN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抑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应激反应,减轻肝脏功能损伤。

    作者:李伟;张亮;侯喜;李文清;徐宏遵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六味地黄丸对兔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对兔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8月龄成年新西兰兔利用“异常应力负荷及椎间失稳法”建立新西兰兔腰椎椎间盘退变模型。病理切片确认模型成功后,取椎间盘分离下位软骨终板进行细胞培养,将生长良好的细胞随机分为含药组、损伤组与对照组。含药组体积分数为10%的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加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与浓度为5μg·L-1的TNF-α混合的DMEM培养基;损伤组给予体积分数为10%的胎牛血清与浓度为5μg·L-1的TNF-α混合的DMEM培养基;对照组细胞培养用胎牛血清体积分数为10%的DMEM培养基。使用细胞增殖-毒性检测试剂盒( CCk-8)检测各组兔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增殖的变化。TUNEL法计数软骨终板活细胞与凋亡细胞数量,RT-PCR测定其Fas/FasL的表达水平。结果对照组软骨终板细胞初期正常生长,增殖良好,随着时间延长,软骨终板细胞数量减少,凋亡细胞数量增多,细胞外基质胶原减少,细胞形态变化快。损伤组能够明显抑制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的增殖,软骨细胞及细胞外基质胶原数量减少明显,同一时间点比较,软骨细胞凋亡数量增多,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含药组软骨终板细胞增殖缓慢,软骨细胞下降少,细胞凋亡数量减少,细胞外基质胶原成分下降不明显,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软骨终板内Fas/FasL的表达水平随时间逐渐增强,同期比较,损伤组Fas/FasL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含药组软骨终板水平Fas/FasL较损伤组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含药血清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兔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细胞损伤,减少软骨细胞凋亡,起到延缓椎间盘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Fas/FasL基因在退变椎间盘软骨终板中的过度表达有关。

    作者:吴国华;高山凤;狄勇;刘祥;马英华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症20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以期提高乳腺增生症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辛集市第一医院外一科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消结安胶囊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治疗效果、起效时间、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高于对照组的86%,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低于对照组的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小剂量托瑞米芬联合消结安胶囊治疗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起效迅速,复发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艳;宋宁;梁志兵;时义彬;刘建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