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肌力练习与平衡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郭战刚;张志华;王文柱;仇红霞;高翔宇

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肌力练习, 平衡训练, 康复
摘要:目的:分析专项肌力练习与下肢平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下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卒中后遗留下肢功能障碍的偏瘫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出院后2组患者针对个体化危险因素均给予规范的药物预防卒中再发风险因素控制,对照组出院后在药物控制的基础上给予常规的卒中后康复指导;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参与我院所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导的肢体康复训练。训练计划由专门人员指导进行。6个月后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测量人体骨骼肌含量,采用等速肌力检测仪对下肢肌力进行分析,比较患肢髋关节、膝关节伸肌群与踝关节曲肌群肌力。同时对下肢功能及功能独立性进行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患肢骨骼肌含量、下肢肌群肌力测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FMA评分及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肢骨骼肌含量、髋关节伸展肌力、膝关节伸展肌力、踝关节背曲肌力、FMA评分及FIM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专项肌力练习与下肢平衡训练能明显提高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肌力,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偏瘫肢体功能。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CA125、CA19-9、YKL-40、AKT、p-AKT 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癌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19-9)、甲壳质酶蛋白40(YKL-40)、蛋白激酶B( AKT)、磷酸化蛋白激酶B( p-AKT)联合检测诊断子宫内膜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100例为观察组;同期收集于我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的成年健康女性100例为对照组。检测2组研究对象CA125、CA19-9的阳性表达率,及YKL-40、AKT、p-AKT水平。比较各指标单独检测和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观察组血清CA125和CA19-9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血清学检测,观察组血清YKL-40、AKT、p-AK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血清指标单项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均低于联合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癌患者具有较高的CA125、CA19-9阳性表达率和较高的YKL-40、AKT、p-AKT血清水平;CA125、CA19-9、YKL-40、AKT、p-AKT联合检测对诊断子宫内膜癌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樊彦卯;郭战刚;张志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均是第二代大环内酯抗菌药物,三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血药浓度高、抗菌谱广、PAE明显以及稳定性高等特点[1]。近年来,随着罗红霉素、克拉霉素以及阿奇霉素临床的广泛应用,药物不良反应屡有报道。本文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发生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药物不良反应的患者临床资料,为临床安全应用罗红霉素、克拉霉素及阿奇霉素提供参考,现报道如下。

    作者:成咏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 hs-CRP、PAPP-A 水平的变化

    目的: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妊娠相关蛋白A( PAPP-A)水平的异常情况。方法将21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轻度梗死组98例,中度梗死组74例及重度梗死组40例。将106例健康观察者作为健康组,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hs-CRP、PAPP-A水平。结果轻度梗死组、中度梗死者、重度梗死组3组较健康组血清hs-CRP、PAPP-A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hs-CRP、PAPP-A两者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时均显著性地增高,均可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辅助诊断及梗死程度预估。

    作者:孙涛;马娟哲;冯永真;王洪英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有关文稿中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要求

    本刊法定计量单位实行国务院1984年2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以单位符号表示,具体使用参照1991年中华医学会编辑出版部编辑的《法定计量单位在医学上的应用》一书。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药物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9月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50例,A组只应用乳腔镜保乳手术,B组给予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 B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显著高于A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腔镜行保乳手术联合新辅助化疗治疗乳腺癌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明强;李瑞霞;王建会;许奉军;胡素丽;孔祥顺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对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药治疗对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清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D-二聚体(D-D)和同型半胱氨酸( Hcy)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20d和30d时,2组患者的血清hs-CRP、D-D和Hcy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的患者,自拟益气活血方联合西医疗法可有效调整患者血清hs-CRP、D-D和Hcy的水平,其疗效优于单纯西药疗法。

    作者:马玉兰;张凤青;郭丽霞;陈磊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药物三联法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药物三联法(曲安奈德、玻璃酸钠与硫酸氨基葡萄糖)配合运动训练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 KOA)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20例KOA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组给予药物三联法(曲安奈德、玻璃酸钠与硫酸氨基葡萄糖)配合运动训练进行治疗,对照组单纯给予药物三联法进行治疗,采用SF-36量表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2组SF-36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的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8个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物三联法配合运动训练治疗KOA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爱东;江海波;任伟亮;王立强;尹向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对发病相关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在女性不孕不育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究针对不孕不育危险因素进行健康教育对女性不孕不育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女性不孕不育患者4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针对性地健康教育,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1年后观察组妊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不育女性在进行常规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发病相关因素的针对性健康教育可增加不孕不育患者的妊娠率,值得临床借鉴推广。

    作者:田一梅;郭静娟;丁树荣;王立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放置球囊预防再粘连的临床观察

    目的:分析基于综合疗法研究球囊放置次数对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临床作用。方法将重度宫腔粘连患者20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择期宫腔粘连分离术治疗和密切护理,对照组于术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8d,观察组于宫腔内放置Foley球囊4d后经宫腔镜探查再次放置,并给予宫腔内透明质酸钠注入和人工周期综合疗法。随访并观察2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月经周期改善程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再粘连发生率及感染率均低于对照组,月经周期改善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综合疗法联合二次球囊放置次数可有效预防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术后再粘连的发生,并显著改善患者月经周期。

    作者:李瑞雪;石娜;班丽素;李梅菊;徐兰慧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血清NT-proBNP、Fg、vWF、D-D、hs-CR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血清氨基末端脑钠肽(NT-proBNP)、纤维蛋白原(Fg)、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D-二聚体( D-D)和超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该院就诊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20例,治疗期间发生心血管疾病者60例作为A组,未发生心血管疾病者160例作为B组。同期收集体检健康志愿者100例作为C组。分别检测各组患者和健康志愿者NT-proBNP、Fg、vWF、D-D和hs-CRP水平,分析其差异和相关性。结果经检测A组患者血清NT-proBNP、Fg、vWF、D-D和hs-CRP水平高,B组次之,C组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NT-proBNP、Fg、vWF、D-D和hs-CRP水平较高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发生可能性。

    作者:郑义;李会娟;赵建霞;张会;马东风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量的影响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氨甲环酸对术后出血量的影响。方法将244例骨科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2例,观察组术后给予氨甲静脉滴注,对照组术后给予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2 h观察2组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输血患者比例,并统计患者住院期间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临床肺栓塞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引流管引流量、总失血量、隐性失血量、血红蛋白变化值、术后输血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深静脉血栓形成率、临床肺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应用氨甲环酸治疗可以明显抑制纤维蛋白溶解反应,减少术后出血量,术后血栓形成风险未见增加。

    作者:王立强;张卫星;刘建刚;李路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脏功能及肾血流谱的保护作用

    目的:分析前列地尔注射液对心肾综合征(I型)患者血清肌钙蛋白T(cTnT)、脑钠肽(BNP)及肌酸激酶同工酶( CK-MB)水平变化及肾血流谱的影响。方法将心肾综合征(Ⅰ型)患者14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72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方案,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2组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清BNP、cTnT及CK-MB水平。同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检测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血清BNP、cTnT及CK-MB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肾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参数D及V均高于治疗前,RI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前列地尔注射液可保护心肾综合征患者心肌细胞的再损伤,改善心脏功能,同时可减轻肾脏血流动力学阻力,增加肾脏血流灌注,起到保护肾脏功能的作用。

    作者:李勇军;丁丽霞;高瑞臣;李兆宗;曹满占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针对性护理在消化性溃疡大出血内镜止血后患者大剂量质子泵抑制剂治疗中的应用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性溃疡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质子泵抑制剂( PPI)是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且疗效确切的药物[1]。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和设备的进步,在患者急性出血期进行胃镜检查、治疗已经成为大多数医务人员的共识。笔者对针对性护理在内镜成功止血后高危患者大剂量PPI治疗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玉茹;王伟;何俊彦;王平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肺表面活性物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存在呼吸困难症状的早产儿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对比2组患儿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NRDS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出现呼吸急促、发绀症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血气分析显示观察组PaO2及pH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对NRDS有显著预防效果,可促使并发症发生率大大降低,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冯宗亮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常用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现状调查分析

    目的:浅析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的合理性,从而督促医院合理用药。方法统计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抗菌药物处方40278张中的不合理处方,并给予分析评价。结果40278张抗菌药物处方中,不合理处方604张,占1.5%。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药物选择不当、无适应证用药、围术期预防用药不当及用法、用量不合理等。结论要严格控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并提高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水平。

    作者:张志琴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法用于预防临床输血反应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法用于预防临床输血反应的临床价值。方法将309例需要接受输血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每组各103例。3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对症治疗和密切护理,试验组患者输血前采用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对照A组仅采用卡氏微柱法进行交叉配血,对照B组仅采用聚凝胺进行交叉配血,所有患者待交叉配血结果合格后适时输血且适量,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输血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对照A组和对照B组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氏微柱联合聚凝胺法在输血不良反应事件中的预防效果较单用卡氏微注法或聚凝胺法显著,具有良好的预防输血反应作用。

    作者:史华山;李文清;丁丽霞;李勇军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对子宫颈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分析新辅助化疗结合手术治疗对宫颈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该院收治的240例宫颈癌患者。所有患者均为肿瘤直径>4cm的Ⅰb期~Ⅱa期。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与手术组各120例。联合组在术前实施2周期新辅助化疗方案后行根治性宫颈切除手术治疗,手术组直接行根治性宫颈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均采用全麻下开腹手术方式进行。于术后第7天比较2组外周静脉血测淋巴细胞计数变化及流式细胞仪分析T细胞亚群,比较CD4、CD8阳性细胞的百分率,及调节性T细胞( CD4+CD25+T细胞)水平。结果手术后2组患者血浆中CD4+、CD8+细胞的百分率及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2组CD4+CD25+T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治疗子宫颈癌可暂时降低手术前患者外周血中参与免疫反应效应细胞的数量,但与手术治疗结合不改变子宫颈癌患者的免疫平衡,对机体免疫功能影响较小。

    作者:马玉荣;胡彦萍;吴丽娟;霍会敏;高秀林;张花苹;仇红霞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右美托咪定辅治对心肌梗死 PCI围术期镇静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治对急性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PCI )治疗围术期临床镇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初发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260例,所有患者发病后12h内行急诊PCI手术治疗,术后入冠心病重症监护室( CCU)留观24h。将2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30例,观察组PCI术前30min给予右美托咪定首剂负荷量推注诱导镇静,随后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泵入,采用Ramsay镇静分级,患者维持镇静深度2~3级。对照组行PCI期间依据患者胸痛症状及烦躁程度给予吗啡3~5mg静脉推注或5~10mg肌内注射,效果不明显时以吗啡2~3mg静脉复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T0)及治疗后24h(T1)血清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水平变化。比较2组患者PCI围术期冠脉复流比例以及发生恶性临床不良事件(如心室电风暴、心脏骤停)发生率,分析其临床镇静疗效。结果 T0时2组患者E及NE水平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2组患者E及NE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围手术期冠脉均无复流比例以及发生恶性临床不良事件(如心室电风暴、心脏骤停等)比例较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行PCI治疗围手术期能达到良好的镇静、镇痛效果,降低临床不良事件,对心脏有保护作用。

    作者:周玉琴;周晓俊;张春;李慧娟;刘云妹;张立梅;霍存举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科手术后止痛的疗效及时机观察

    目的:观察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用于肛肠科手术后止痛的疗效及时机。方法将448例需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肛肠手术治疗患者,随机分为A、B、C、D 4组。 A、C组选择传统镇痛麻醉,B、D组选择超前平衡镇痛麻醉;A、B组术中采用利多卡因、盐酸布比卡因、地塞米松联合麻醉;C、D组给予甲磺酸罗哌卡因、利多卡因、0.9%氯化钠液、地塞米松、2%亚甲蓝等制成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进行麻醉。比较各组患者术后各时期疼痛视觉模拟评分( VAS)及麻醉后并发症。结果 D组麻醉术后各时期VAS评分低于C组和B组,A组麻醉术后各时期VAS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D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C组和B组,A组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前平衡镇痛联合复方亚甲蓝长效止痛剂在肛肠科手术中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并且麻醉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刘志江;郭立云;韩富强;李瑞霞;郭丽芳;齐学勤 刊期: 2015年第07期

  • 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内皮素-1( ET-1)、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糖尿病肾病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美国糖尿病协会2008年糖尿病诊疗指南给予皮下注射胰岛素、口服二甲双胍及阿卡波糖等控制血糖。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加用黄葵胶囊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0天晨采取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VEGF、ET-1、CGRP、MCP-1及MMP-9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VEGF、ET-1、CGRP、MCP-1及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2组VEGF、ET-1、MCP-1及MMP-9水平均低于治疗前, CGRP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黄葵胶囊治疗糖尿病肾病可降低VEGF、ET-1、MCP-1及MMP-9水平,升高CGRP水平,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具有稳定作用。

    作者:苏清敏;孟红梅;张秋芬;刘荣鹃 刊期: 2015年第07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