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复方土茯苓颗粒对HUA大鼠XO活性及其mRNA的抑制作用

朱明敏;师晓毅;孙维峰

关键词:复方土茯苓颗粒, 高尿酸血症, 黄嘌呤氧化酶, 黄嘌呤氢化酶mRNA
摘要: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A),黄嘌呤氢化酶(X0)活性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DH)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4 mg·kg-1),复方土茯苓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及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共给药5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以及肝中的XDH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UA,并可以抑制XO活性与肝脏中XDH mRNA表达水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复方土茯苓颗粒对HUA大鼠XO活性及其mRNA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A),黄嘌呤氢化酶(X0)活性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DH)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4 mg·kg-1),复方土茯苓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及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共给药5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以及肝中的XDH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UA,并可以抑制XO活性与肝脏中XDH mRNA表达水平.

    作者:朱明敏;师晓毅;孙维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一测多评法测定前列癃闭通片中8种成分

    目的:采用一测多评(QAMS)的方法同时测定前列癃闭通片中8种成分(虎杖苷、柚皮苷、橙皮苷、新橙皮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的含量,为了能更全面的评价该药的质量,采用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技术对270,283,306 nm波长下的色谱图进行融合.方法:对前列癃闭通片进行研究,以新橙皮苷作为内参物,分别建立虎杖苷、柚皮苷、橙皮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与新橙皮苷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内参物新橙皮苷的含量利用外标法(EMS)来计算,再根据RCF计算其他7种成分的含量,并将QAMS的结果与EMS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4批前列癃闭通片根据QAMS法计算的各有效成分的值与EMS法计算的值基本一致,从而验证了一测多评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结论:QAMS的方法满足前列癃闭通片中8种指标成分同步质量评价的要求.

    作者:崔璐;包永睿;孟宪生;郝延军;康廷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延龄草无菌培养体系的建立及防褐变措施

    目的:对延龄草外植体的筛选及灭菌条件和培养基进行优化,降低污染率和褐变率,建立延龄草根茎无菌组织培养体系.方法:从延龄草子房、叶、茎、地下根茎、根尖5种材料中筛选出适宜的外植体,考察多种药液交替灭菌和培养基中添加抗生素对降低组培污染率的影响,研究培养基中添加抗坏血酸(V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活性炭对降低褐变率的效果.结果:地下根茎为延龄草组织培养适宜的外植体,可采用紫外线照射30 min,800倍多菌灵浸泡30 min和0.2% HgCl2处理20 min交替灭菌,培养基中添加100 mg·L-1氨苄青霉素和1.0g·L-1活性炭可降低根茎组培污染率和褐变率.结论:建立了低污染率和褐变率的延龄草根茎无菌培养体系,为其他根茎类植物组织培养提供参考.

    作者:陈吉裕;张文玲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UPLC测定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UPLC建立同时测定菟丝子药材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内蒙古产菟丝子为代表建立菟丝子药材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方法,用此方法测定12批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2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分别在0.0468 ~ 0.748 8μg(r=0.9999),0.0242 ~ 0.3872μg(r=0.9999),0.088 2~1.411 2μg(r =0.999 9),0.0023~0.0370μg(r=0.9997),0.0288 ~ 0.4608 μg(r=0.9996)和0.0023 ~ 0.0370μg(r=0.9994)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292 5,0.302 5,0.367 5,0.289 0,0.360 0,0.286 0 mg·L-1,定量限分别为0.877 5,1.210 0,1.470 0,1.012 0,1.260 0,1.215 5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99.78%,99.53%,99.38%,100.03%,99.35%,RSD分别为1.0%,1.2%,1.0%,1.4%,1.1%,0.5%.12批来自不同产地的菟丝子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快速、稳定、可控,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菟丝子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王达;王帅;包永睿;孟宪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北芪中一种免疫活性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选

    目的:优选正北芪中一种免疫活性蛋白AmPR10-16(16.0 kDa)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正北芪中AmPR10-16的可溶性蛋白二级结构的圆二色性考察提取温度,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AmPR10-16在SDS-PAGE胶图中的蛋白条带吸光度(峰面积)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粒度、提取次数对AmPR10-16提取工艺的影响,辅以BCA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佐证.结果:AmPR10-16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末过4号筛,加16倍量pH 8.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于40℃常压水浴提取60 min,每10 min搅拌1次.AmPR10-16提取率0.063 g·g-1.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能正确反映AmPR10-16提取率的高相对量,为AmPR10-16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稳定、合理、可行的提取工艺.

    作者:陈秀红;任晋宏;魏砚明;薛慧清;武福云;李敏;梁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合汤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双合汤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AOFH)的干预作用.方法:将60只中国白兔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美多巴组(0.125 g·kg-1),双合汤低、中、高剂量组(9,18,27 g·kg-1).除正常组外,各组给予中国白酒(乙醇含量56%)10mL· kg-1·d-1 ig,在造模的同时,各给药组均ig给药,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预防性ig给药8周后取血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骨钙素(BG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的水平.采血后,处死实验动物,观察组织病理学的变化.采用RT-PCR技术检测股骨头组织中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子活化受体γ(PPARγ) mRNA与成骨基因骨钙素(OC) 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中TC,TG,LDL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显著升高(P<0.01),HDL,BGP,VEGF,BMP-2的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合汤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TC,TG,LDL的水平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升高HDL,BGP,VEGF,BMP-2的水平(P<0.01).模型组中空骨陷窝率、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成骨细胞计数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双合汤中、高剂量组空骨陷窝率、大脂肪细胞平均直径均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成骨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模型组中PPARγ mRNA表达值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OC mRNA表达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双合汤中剂量组中PPARγ mRNA表达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OC mRNA表达值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结论:使用双合汤干预能有效改善酒精引起的高脂血症,改善血液流变学,降低血液黏度,有效抑制酒精诱导的兔股骨头内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维持其成骨分化,从而防治AOFH.

    作者:刘华;魏爱淳;秦广珍;管晓军;包海林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性溃疡寒热错杂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清骨桥蛋白(OPN)和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Hp相关消化性溃疡11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包括奥美托唑肠溶片20 mg,2次/d;克扣霉素片500 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g,2次/d,以上均采取口服治疗2周;2周后再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1次/d,继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内服,两组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Hp消除率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90.91%,对照组根除率为74.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OPN和β-caten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非药物治疗和三联疗法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和Hp的根除率,其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有关.

    作者:彭国强;商建飞;杜杰;李伟;张汉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滤法结合替代对照品HPLC测定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

    目的:测定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为大蒜辣素的成药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羟苯乙酯为替代对照品,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合超滤法对大蒜辣素与大鼠及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测得75,150,300 mg·L-大蒜辣素溶液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3.2%,19.8%,28.1%及15.5%,25.8%,40.0%.结论: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低,替代对照品HPLC可用于测定大蒜辣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作者:马雪红;王健;耿晶;李新霞;陈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石菖蒲鲜、干药材及其不同部位中挥发油,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含量比较

    目的:比较石菖蒲鲜、干药材及其根茎和叶中挥发油,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含量,为该药材的加工和用药方式选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石菖蒲挥发油,通过超声提取法提取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利用HPLC测定石菖蒲鲜品和干品根茎、叶中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含量,流动相水-甲醇(65∶35),检测波长257 nm.根据样品处理条件折算出α-细辛醚和β-细辛醚的质量分数并进行比较.结果:石菖蒲经烘干处理后挥发油含量降低,根茎中挥发油的含量较叶中的含量高.β-细辛醚在鲜药材和干药材根茎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81%和1.70%,在鲜药材和干药材叶中质量分数分别为0.90%和0.75%.α-细辛醚在鲜药材和干药材根茎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和0.02%,在鲜药材和干药材叶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5%和0.04%.结论:石菖蒲干、鲜药材中活性成分的差异较小,均适合药用;石菖蒲叶中的活性成分含量不可忽视,考虑到叶在全草中占较大的比重,建议石菖蒲可以全草入药.

    作者:唐怡;李健康;刘校妃;舒积成;杨武亮;袁金斌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心脏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心脏的电生理效应.方法:选用健康13周龄雌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二仙汤组,每组8只.大鼠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12周.二仙汤组ig7.5 g·kg-1·d-1;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组ig 0.2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大鼠麻醉后,以针刺电极记录标准Ⅱ导联ECG,随后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离体心室流出道标本自发节律和心室肌动作电位,并分析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波,R波和T波振幅明显减小,P波时间,PR间期,QT间期,T波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易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二仙汤组和雌激素组均可一定程度的逆转上述ECG改变.模型组大鼠离体心室流出道自发节律明显升高,更易触发心律失常,二仙汤组和雌激素组自发节律明显减慢,并可使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的自发节律异常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缩短,以APD50缩短更明显,二仙汤可使APD50的缩短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二仙汤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心脏电活动的改变,对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兰平;陈彦静;薛淑芳;向丽华;王震;焦宏;张治国;鞠大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

    目的: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找出4个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和UV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4种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4种成分为综合考察指标,其中山东临沂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评价,判定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总酚酸呈高度相关性,木犀草苷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呈中度相关,总酚酸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结论: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评价及相关分析,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作者:解世全;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气滞胃痛颗粒中挥发性指标成分柠檬烯的质量控制

    目的:对气滞胃痛颗粒复方中挥发性指标成分柠檬烯进行含量测定,完善气滞胃痛颗粒复方中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了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的佳前处理工艺,并对此方法进行了方法学考察,与此同时定量检测10批气滞胃痛颗粒的柠檬烯含量,确定其含量限度.检测气滞胃痛颗粒红外光谱,并应用灰色关联理论分析与柠檬烯含量相关的谱峰.结果:实验所得的柠檬烯的佳前处理方法为取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2.5g,加甲醇50 mL,超声处理(功率250 W,频率40 kHz)30 min,经方法学考察确定,柠檬烯线性范围为0.17~1.68 μg(r=0.999 8),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77%,终确定每袋无糖型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应不低于1.00 mg.灰色关联分析共得到3个与柠檬烯含量相关的谱峰.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科学合理,可作为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的含量测定方法,该研究对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评价具有重大意义.结合灰色理论数据分析方法,构建了粗略检验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的红外光谱分析法,为气滞胃痛颗粒中柠檬烯含量的快速鉴别提供了一种有效、简便和直观的方法,为全面、综合评价中药成方制剂气滞胃痛颗粒的质量提供了有力补充.

    作者:常馨;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续断水提液对小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大耐受剂量法评价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观察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的变化;采用微核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评价其遗传毒性,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ig10 mL· kg-1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第4天开始注射0.1 g·kg-1环磷酰胺),续断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ig 32,16,8 g·kg-1续断水提液).各组小鼠给药5d后处死并解剖,取骨髓细胞检测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取胸腺、肝脏及脾脏细胞检测续断水提液对小鼠DNA的损伤.结果:续断水提液经口给药小鼠的大给药量为80 g·kg-1,该剂量对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中、低剂量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续断高剂量组微核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胸腺、脾脏、肝脏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尾矩略高于空白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续断水提液对小鼠大给药剂量为80 g·kg-1,属无毒级;中和低剂量续断水煎液对小鼠无遗传毒性作用,高剂量续断水提液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存在潜在的遗传毒性.

    作者:刘星;李啸红;陈阳;罗琼;葛晨;王超;黎善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到2015年3月,公开发表的用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通过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统计数据.结果:15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值)为[1.16(1.12,1.21)];症状及体征积分中止疱、结痂、止痛、治愈时间比较MD (95% CI)分别为[-0.83(-1.47,-0.18);-0.47(-0.76,-0.18);-0.62(-1.08,-0.16);-1.25(-2.07,-0.44)];治疗后出现后遗神经痛指标比较0R(95% CI)值为[0.13(0.05,0.36)].结论: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与西药相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并在症状体征改善、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质量相对偏低,使该评价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于莹;黄海量;杨海昊;汤继芹;吕征;仇大伟;韩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冠心病合剂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的临床疗效比较

    目的:对比观察冠心病合剂配方颗粒与传统汤剂对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中医胸痹心痛病证属胸阳痹阻,气滞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52例该病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26例),对照组(126例),治疗组予冠心病合剂配方颗粒及常规西医治疗,对照组予冠心病合剂传统汤剂及常规西医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前,治疗2,4,6周后中医证候疗效积分评分,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分,心电图、血脂、血流变、左心室射血分数、硝酸甘油使用情况等.分别比较中医证候,中西医疗效,生活质量等方面改善程度.结果:冠心病合剂对心绞痛各程度分层患者均有较好疗效,该方配方颗粒总有效率为88.0%,传统汤剂总有效率为76.0%,分层比较不同剂型对轻度、较重度患者疗效影响无明显差异,配方颗粒对中度患者疗效更为突出,与其稳定性,含量纯度等因素相关,亦受到患者生活起居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待进一步深入观察.结论:冠心病合剂配方颗粒效果较好,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戴永娜;王作顺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复发性口腔溃疡治疗方剂的组方用药规律分析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分析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以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提供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剂数据库,采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方剂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频次统计、证型分布、组方规律、新方分析.结果:通过对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158首方剂分析,确定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1首.结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方剂以清热解毒、清心凉血、补益气血、温补脾肾、疏肝解郁为主,药性多偏于寒或温,药味甘苦,中医证型可分为脾胃热盛证、阴虚火旺证、心火上炎证、气血两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困证、肝郁蕴热证、气血瘀滞证等.

    作者:吕静静;王彦刚;王树则;杨倩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紫金化毒栓治疗宫颈炎的体内外药效学评价

    目的:观察紫金化毒栓在体内外对病毒、细菌、苯酚致宫颈炎的药效作用,为评价其治疗宫颈炎的药效作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妇宁栓组(0.15 g·kg-1 ·d-1),聚甲酚磺醛栓组(8.4 mg·kg-1·d-1)及紫金化毒栓高、中、低剂量组(1.2,0.6,0.3 g·kg-1·d-1),每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针头刮擦3次,造成子宫表面损伤,每隔2日注入1次,共3次,造成感染模型,造模成功后阴道内给药,每日1次,连续12 d,采用HE染色病理切片观察大鼠宫颈炎病变,采用ELISA检测宫颈组织中病毒的表达.体外实验观察对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的抑制作用,采用RT-PCR和CPE法观察紫金化毒栓对病毒的抑制作用、采用比浊法观察抑菌作用.结果:在HPV16感染的大鼠宫颈炎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0.6,0.3 g·kg-1·d-1剂量组对大鼠宫颈组织中HPV16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2,0.6 g·kg-1·d-1剂量组对宫颈组织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大肠埃希菌、淋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混合感染的大鼠宫颈炎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0.6g·kg-1 ·d-1剂量组对大鼠宫颈的病理改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在化学物质致大鼠宫颈炎的模型上,紫金化毒栓1.2 g·kg-1·d-1剂量组对大鼠阴道、宫颈病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金化毒栓在体外对疱疹病毒2型、人乳头瘤病毒16型、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淋球菌、白色念珠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紫金化毒栓在体外对病毒、细菌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苯酚致宫颈炎的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

    作者:郭姗姗;高英杰;包蕾;金亚宏;李艳英;崔晓兰;萧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莲方全时段多波长融合HPLC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临床有效方剂双莲方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为双莲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elch 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A)-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0~20 min,25% ~60% A;20~40 min,60% ~65% A%;40~70 rin,65% ~45% A),流速1.0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300,320,365 nm.结果:以木犀草素的色谱峰为参照峰,共确定18个色谱峰,建立了临床有效方剂双莲方的全时段多波长指纹图谱.根据此图谱,对其他成分进行相对定量,规定双莲方中其他成分相对木犀草素的含量不得低于0.39,0.24,0.46,0.45,0.73,0.28,0.16,0.41,0.51,2.37,0.77,0.22,0.60,0.36,0.62,0.80,0.52,0.9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科学,适用于双莲方的质量评价.

    作者:李楠楠;陈宇;王帅;孟宪生;包永睿;李天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分析

    目的:研究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斑马鱼模型测试化合物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结果:从吴茱萸果实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1个降柠檬苦素,为calodendrolide(1);6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吴茱萸次碱(2),吴茱萸碱(3),goshuyuamide-Ⅰ (4),N-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5),7β-羟基吴茱萸次碱(6);11个喹诺酮类生物碱,分别为2-羟基-4-甲氧基-3-(3'-甲基-2'-丁烯基)-喹诺酮(7),1-甲基-2-正壬基-4-(1H)-喹诺酮(8),1-甲基-2-正癸基-4(1H)-喹诺酮(9),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0),二氢吴茱萸卡品碱(11),1-甲基-2-正十五烷基-4(1H)-喹诺酮(12),1-甲基-2-[(Z)-6-十一烯基]-4(1H)喹诺酮(13),吴茱萸卡品碱(14),1-甲基-2[(Z)-4-十三烯基]-4(1H)-喹诺酮(15),1-甲基-2-[(Z)-10-十五烯基]-4(1H)-喹诺酮和1-甲基-2-[(Z)-6-十五烯基]-4(1H)-喹诺酮的混合物(16),1-甲基-2-[(6Z,9Z)-6,9-十五二烯基]-4(1H)-喹诺酮(17);2个酰胺,分别为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胺(18),乙酰胺(19);1个甾醇,为β-谷甾醇(20).化合物1(20 mg-L-1),2(0.5 mg·L-1),3(5,10 μg·L-1),4(10 mg·L-1),5(50 mg·L-1),10(20 mg·L-1),11(50 mg·L-1),16(20 mg·L-1),18(50 mg·L-1)对斑马鱼节间血管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18均为吴茱萸的特征性成分,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0,11,16,18具有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活性.

    作者:尹元元;刘珊珊;韩利文;何秋霞;张启伟;刘可春;闫利华;王智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HPLC同时测定益经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和斯皮诺素的含量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益经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含量的方法,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roma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乙酸(16∶ 84),流速1 mL· min-1,检测波长(0 ~ 12 min,230 nm;13~30 min,330 nm),柱温30℃.结果: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3602~1.801 2,0.170 6 ~0.852 9,0.055 98 ~0.279 9,0.055 44 ~0.277 2μ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14%,98.97%,98.81%,97.92%,RSD分别为2.0%,1.9%,2.7%,1.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同时测定益经颗粒中芍药苷、阿魏酸、毛蕊花糖苷、斯皮诺素的含量,可提高该制剂的质量.

    作者:臧文怡;毛春芹;苏晓楠;周亚萍;汪丽君;谢辉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