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发良;王芳琴;戴仕兰;周丘
本文对1例2型糖尿病合并败血症患者进行护理观察和指导总结,认为2型糖尿病患者可通过护理有效控制血糖,避免感染及并发症的发生。另外,早期诊断、治疗也是预防糖尿病合并败血症的关键。
作者:姚梅梅;张秀红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永修县人民医院2011年6月—2013年12月收治的5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妇,按照就诊序号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双向质量反馈模式。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理负面情绪变化情况、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自主排尿时间、首次泌乳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后研究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双向质量反馈模式应用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剖宫产产妇的护理中可显著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维持良好的护患关系,保障产妇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王琴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灵丘县人民医院2010年5月—2013年3月收治的1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催产素治疗,观察组在胎儿娩出后给予卡孕栓联合催产素治疗,比较两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第三产程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产后2、24h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第三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观察组产妇用药前后心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预防产后出血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作者:冯秀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4年6月攀钢职工总医院密地院区收治的小儿重症肺炎患儿9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患儿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联合酚妥拉明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疗效、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组患儿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心力衰竭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酚妥拉明治疗小儿重症肺炎的疗效显著,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
作者:吴群英;胡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早期联合检测超敏 C 反应蛋白( hs -CRP )、同型半胱氨酸( HCY )、白细胞计数( WBC)、肌钙蛋白I( CTnI)、D-二聚体( D-D)对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到新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及住院怀疑 ACS的患者160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AMI )患者49例(AMI组),不稳定心绞痛(UA)患者54例(UA组),经冠状动脉造影排除冠心病者58例(对照组)。入院即刻(AMI,UA发病24h以内)抽静脉血联合检测hs-CRP、HCY、WBC、CTnI、D-D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MI组的各项化验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AMI组的WBC、CTnI、D-D高于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HCY、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UA组HCY、hs-CRP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BC、D-D、CTnI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合检测HCY、hs-CRP、WBC、D-D、CTnI可以互补各项指标在灵敏度或特异度不足的缺陷,有利于早期识别ACS患者,早期预测AMI的损害程度,更全面地评价ACS的病情。
作者:畅君毅;闫吉霞;仲宁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曲沃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新生儿肺炎患儿1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54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地塞米松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纳洛酮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呼吸功能( PaO2、PaCO2)、给氧时间、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PaO2、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儿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给氧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治疗新生儿肺炎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安全性高。
作者:张文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栓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3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有计划分娩指征的足月妊娠胎膜早破孕妇25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25例。对照组给予缩宫素,试验组给予地诺前列酮栓,比较两组用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变化、产程时间、引产成功率,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产后2h出血量、宫内感染等情况。结果用药后12h、24h两组宫颈Bishop评分、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组引产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潜伏期和活跃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和产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诺前列酮栓应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计划分娩,能够缩短产程,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周剑利;刘聪慧;刘萍;董建新;邢军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2月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00例。研究组患者予以缬沙坦治疗,对照组患者予以氢氯噻嗪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舒张压、收缩压、踝臂指数、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踝臂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快于对照组,踝臂指数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改善大动脉弹性,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胡又非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6月绛县人民医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于诊刮后第5天口服常规剂量米非司酮,观察组患者予以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性激素〔促卵泡刺激素( FSH )、促黄体生成素( LH )、雌二醇( E2)〕水平、血红蛋白( Hb)水平、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FSH、LH、E2、Hb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SH、LH、E2水平低于对照组,Hb水平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SH、LH、E2水平低于治疗前,Hb水平高于治疗前,子宫内膜厚度小于治疗前( P<0.05);观察组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能维持血清激素水平平衡,缩短控制出血时间和完全止血时间,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张云丽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哌罗匹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5月于开县精神卫生保健院住院或门诊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86例,按入组顺序分为哌罗匹隆组42例和氯丙嗪组44例。哌罗匹隆组给予哌罗匹隆治疗,氯丙嗪组给予氯丙嗪治疗,患者治疗前和治疗12周时均给予体格和常规检查,同时检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总胆固醇( TC)以及空腹血糖(GLU)。结果治疗后哌罗匹隆组患者有2例(4.76%)血脂异常,有1例(2.38%)表现为边缘性空腹血糖升高;氯丙嗪组有3例(6.82%)血脂异常,4例(9.09%)表现为边缘性空腹血糖升高,1例(2.38%)空腹血糖升高。两组血脂、血糖异常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哌罗匹隆日剂量12~20mg为低剂量组,有8例(19.0%),24~36mg为中剂量组,有14例(33.3%),40~48mg为高剂量组,有20例(47.6%);氯丙嗪按日剂量200~300mg为低剂量组,有7例(15.9%),325~475mg为中剂量组,有16例(36.4%),500~600mg为高剂量组,有21例(47.7%)。不同剂量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哌罗匹隆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氯丙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哌罗匹隆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脂、血糖的影响不明显,临床上较安全有效。
作者:倪章松;周伟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6月寿阳县中医院收治的93例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采用肠溶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采用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比容)、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比容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0.0%)低于对照组(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减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能够显著改善血流动力学,较快缓解患者病情进展,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王淑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4年1月田林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6例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所有患者临床表现、真菌类型、合并症、X线检查结果、转归,探讨治疗方法与治疗结果。结果患者均有发热、咳嗽、咳痰的临床表现;白色假丝酵母菌感染常见(61.54%),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感染(11.54%),热带假丝酵母菌、曲霉菌、酵母菌及毛霉菌感染少见;患者合并支气管扩张9例(34.62%),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0例(38.46%),合并糖尿病3例(11.54%),合并肾功能不全2例(7.69%),其中合并2种及以上疾病者8例(30.77%),低蛋白血症6例(23.08%),T淋巴细胞下降7例(26.92%),贫血5例(19.23%);胸部X线检查示双肺呈多发云絮状改变13例(50.00%),弥散分布大小结节影5例(19.23%),斑块、斑点实变伴纤维条索阴影5例(19.23%);结核灶累及3个以上肺野23例(88.46%),空洞形成16例(61.54%);感染真菌表现为病灶扩大、播散、增浓20例(76.92%);治疗后患者治愈或明显好转25例(96.15%);感染性休克死亡1例(3.85%)。结论肺结核并肺部真菌感染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及多种因素有关,临床表现多为肺结核相关症状加重,通过胸部X线及痰检查可进行诊断,根据痰检查中分离得相关真菌予以对症药物治疗可获得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骆炳锋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护理路径在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2年12月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成了护理路径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67例。护理路径组给予护理路径措施,常规护理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呼吸机使用时间、住院费用、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护理路径组的呼吸机使用时间短于常规护理组,住院费用少于常规护理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护理路径应用于颅脑损伤致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呼吸机使用时间,减少住院费用,提高护理满意度,减少并发症。
作者:陆佳;张颖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交口县桃红坡中心卫生院收治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祛湿化瘀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肝功能、血脂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 ALT、AST、TC、TG 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 ALT、AST、TC、TG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湿化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作者:曲宗胜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7月襄垣县中医院收治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患者予以痛经宁颗粒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痛经症状总频率评分、治疗前后视觉模拟法评分法( VA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痛经症状严重程度评分、痛经症状总频率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 VAS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灸神阙穴配合温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小。
作者:刘继英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4年8月于邯郸市第二医院接受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12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德福韦酯片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h肝功能与肝纤维化指标〔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LT)、总胆红素( TBiL)、层粘连蛋白(LN)、透明质酸(HA)〕,HBV 转阴率与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血清转换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ST、ALT、TBiL、LN、H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组AST、ALT、TBiL、LN、H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HBV转阴率高于对照组,HBeAg血清转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阿德福韦酯片联合替比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茹芳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对肺结核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2月郴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结核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疾病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病因认知、临床症状认知、预防认知、用药认知、并发症认知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服药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个性化护理应用于肺结核患者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服药依从性,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作者:雷妍芝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2月—2013年9月蒲县人民医院收治的脑出血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观察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脑血肿体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脑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血肿体积小于治疗前(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治疗前( 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吡拉西坦治疗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可缩小脑血肿体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且不良反应小。
作者:魏志刚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 ISA)患者脉压与同型半胱氨酸( 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厚度( IMT)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3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45例老年ISA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脉压、HCY及血脂水平〔总胆固醇( TC)、三酰甘油( 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C)〕和IMT。结果观察组脉压、HCY水平、IMT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老年ISA患者的脉压与HCY水平、IMT呈正相关( r=0.165、0.142,P<0.05)。结论老年ISA患者的脉压与HCY水平、IMT呈正相关,老年ISA患者血脂水平升高、脉压增大、HCY水平升高和IMT增加相关;脉压和HCY水平升高是老年ISA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子。
作者:宋宇新 刊期: 2015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抗精神病药物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6月重庆市江北区精神卫生中心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26例,随机分为A组、B组、C组,各42例。A组患者予以氯丙嗪治疗,B组患者予以阿立哌唑治疗,C组患者予以喹硫平治疗。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入院时)、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血糖水平及治疗第12周高血糖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治疗第4周、第8周、第12周3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治疗后第12周血糖水平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第12周,B、C组患者高血糖发生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C组患者高血糖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血糖影响较大,阿立哌唑和喹硫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的影响较小。
作者:刘家胜;陈登国 刊期: 2015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