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彭国强;商建飞;杜杰;李伟;张汉阳

关键词:半夏泻心汤, 幽门螺杆菌, 寒热错杂证, 骨桥蛋白, β-链蛋白
摘要: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性溃疡寒热错杂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清骨桥蛋白(OPN)和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Hp相关消化性溃疡11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包括奥美托唑肠溶片20 mg,2次/d;克扣霉素片500 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g,2次/d,以上均采取口服治疗2周;2周后再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1次/d,继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内服,两组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Hp消除率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90.91%,对照组根除率为74.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OPN和β-caten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非药物治疗和三联疗法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和Hp的根除率,其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有关.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相关文献
  • ICP-MS测定不同来源和不同产地透骨草25种无机元素及统计分析

    目的: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测定透骨草中Be,Na,Mg,Al,K,Ca,V,Cr,Mn,Fe,Co,Ni,Cu,Zn,As,Se等25种无机元素的含量快速分析方法.方法:采用微波消解法处理样品,ICP-MS法,对18批次样品中25个无机元素进行测定,通过Mass Profiler Professional(MPP),MPP软件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各元素回归方程相关系数均> 0.999,加样回收率为91.1% ~106.3%;不同来源、不同产地透骨草无机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各元素随原子序数顺序呈现有规律的波浪式分布,其平均含量按由高到低的顺序前5位的依次是K(19 970.00μg·g-),Ca(15 709.00 μg·g-1),Mg(3 531.50 μg·g-1),Al(1 755.50 μg·g-1),Fe(1 021.00 μg·g-1);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Be,Na,Al,Cr,Mn,Fe,Co,Zn,As,Ba,Tl,U为透骨草的特征无机元素;聚类分析将18批样品聚为2大类,广布野豌豆聚成一类;其他5种来源野豌豆聚成一类,说明广布野豌豆与其他5种野豌豆亲缘关系较远.结论:该法灵敏度高、准确性好,能同时检测多种无机元素,为中药透骨草药材的有效性、安全性评价及质量标准制订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常安;杨燕云;许亮;常馨;王维宁;李忠宇;康廷国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吴茱萸生物碱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分析

    目的:研究吴茱萸Evodia rutaecarpa果实的化学成分及其抗血管生成活性.方法:采用硅胶羟丙基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ODS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斑马鱼模型测试化合物抑制血管生成活性.结果:从吴茱萸果实中分离鉴定了20个化合物,包括1个降柠檬苦素,为calodendrolide(1);6个吲哚类生物碱,分别为吴茱萸次碱(2),吴茱萸碱(3),goshuyuamide-Ⅰ (4),N-甲酰二氢吴茱萸次碱(5),7β-羟基吴茱萸次碱(6);11个喹诺酮类生物碱,分别为2-羟基-4-甲氧基-3-(3'-甲基-2'-丁烯基)-喹诺酮(7),1-甲基-2-正壬基-4-(1H)-喹诺酮(8),1-甲基-2-正癸基-4(1H)-喹诺酮(9),1-甲基-2-正十一烷基-4(1H)-喹诺酮(10),二氢吴茱萸卡品碱(11),1-甲基-2-正十五烷基-4(1H)-喹诺酮(12),1-甲基-2-[(Z)-6-十一烯基]-4(1H)喹诺酮(13),吴茱萸卡品碱(14),1-甲基-2[(Z)-4-十三烯基]-4(1H)-喹诺酮(15),1-甲基-2-[(Z)-10-十五烯基]-4(1H)-喹诺酮和1-甲基-2-[(Z)-6-十五烯基]-4(1H)-喹诺酮的混合物(16),1-甲基-2-[(6Z,9Z)-6,9-十五二烯基]-4(1H)-喹诺酮(17);2个酰胺,分别为N-甲基-邻-氨基苯甲酰胺(18),乙酰胺(19);1个甾醇,为β-谷甾醇(20).化合物1(20 mg-L-1),2(0.5 mg·L-1),3(5,10 μg·L-1),4(10 mg·L-1),5(50 mg·L-1),10(20 mg·L-1),11(50 mg·L-1),16(20 mg·L-1),18(50 mg·L-1)对斑马鱼节间血管表现出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18均为吴茱萸的特征性成分,化合物1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5,10,11,16,18具有抑制斑马鱼血管生成活性.

    作者:尹元元;刘珊珊;韩利文;何秋霞;张启伟;刘可春;闫利华;王智民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超滤法结合替代对照品HPLC测定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

    目的:测定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为大蒜辣素的成药性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羟苯乙酯为替代对照品,采用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检测波长254 nm,结合超滤法对大蒜辣素与大鼠及健康人血浆的蛋白结合率进行测定.结果:测得75,150,300 mg·L-大蒜辣素溶液与大鼠和人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别为23.2%,19.8%,28.1%及15.5%,25.8%,40.0%.结论:大蒜辣素与大鼠及人的血浆蛋白结合率均较低,替代对照品HPLC可用于测定大蒜辣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

    作者:马雪红;王健;耿晶;李新霞;陈坚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交试验优化文蛤水溶性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

    目的:优选文蛤水溶性多糖的水提醇沉工艺,为该有效部位的保健品开发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蒽酮-硫酸法测定水溶性多糖的含量,检测波长625 nm.以水溶性多糖转移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提取溶剂pH及绞碎程度对文蛤水溶性多糖转移率的影响.以水溶性多糖转移率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对文蛤水溶性多糖水提工艺的影响.以水溶性多糖得率及质量分数的综合评分为指标,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浓缩程度、醇沉浓度、醇沉时间对文蛤水溶性多糖醇沉工艺的影响.结果:文蛤水溶性多糖的佳水提工艺为加3倍水煎煮3次,每次40 min,水提液浓缩至原料的1/2,加乙醇醇沉至体积分数达80%,醇沉12 h,抽滤,60℃减压干燥.文蛤水溶性多糖得率7.71%,质量分数42.53%.结论:优选的文蛤水溶性多糖水提醇沉工艺稳定可行,可兼顾该有效部位的得率和纯度,为该部位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作者:陈丽叶;王令充;吴皓;程建明;刘睿;柴尧;彭九嫚;冯子芳;程颖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多波长覆盖融合指纹图谱评价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差异性

    目的:建立10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多波长覆盖融合指纹图谱,并对共有峰进行初步指认,通过指纹图谱比较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差异性,为其质量控制和药材鉴别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超高液相色谱法建立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指纹图谱;采用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技术对dif数据进行多波长融合;采用Spss 19.0数据统计软件,对不同产地川芎药材的共有峰进行聚类分析,区别其差异;采用Q-TOF-MS法对指纹图谱中的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建立了川芎药材的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确定了20个共有峰并对其中的8个峰进行了指认,通过聚类分析和相似度评价可知云南川芎与其他产地的川芎相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结论:该指纹图谱重复性良好,能够区分不同产地川芎药材,可作为川芎药材质量评价的一种手段.

    作者:孙立磊;王帅;包永睿;孟宪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双莲方全时段多波长融合HPLC指纹图谱

    目的:建立临床有效方剂双莲方的全时段多波长融合指纹图谱,为双莲方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Welch Ultimate LP-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0.1%甲酸水(A)-甲醇(B)进行梯度洗脱(0~20 min,25% ~60% A;20~40 min,60% ~65% A%;40~70 rin,65% ~45% A),流速1.0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4,300,320,365 nm.结果:以木犀草素的色谱峰为参照峰,共确定18个色谱峰,建立了临床有效方剂双莲方的全时段多波长指纹图谱.根据此图谱,对其他成分进行相对定量,规定双莲方中其他成分相对木犀草素的含量不得低于0.39,0.24,0.46,0.45,0.73,0.28,0.16,0.41,0.51,2.37,0.77,0.22,0.60,0.36,0.62,0.80,0.52,0.9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科学,适用于双莲方的质量评价.

    作者:李楠楠;陈宇;王帅;孟宪生;包永睿;李天骄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苦参素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大鼠CCL2,CCR2 mRNA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目前国际上公认的人类多发性硬化(MS)的理想动物模型-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脊髓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2(CCL2),单核细胞趋化蛋白受体2(CCR2) mRNA表达,探讨苦参素对EAE大鼠的保护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5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5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苦参素低、高剂量组(150,250 mg· kg-),地塞米松组(1 mg·kg-1),每组10只,自免疫当天起连续给药16d,同期正常组、模型组ip等量生理盐水,观察记录大鼠的临床症状,并检查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RT-PCR法检测脊髓中CCL2,CCR2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苦参素有效延迟EAE大鼠的发病时间,明显降低临床神经功能学评分(P<0.01),改善EAE大鼠中枢神经系统炎症浸润(P<0.01)和髓鞘脱失(P<0.01)程度,下调脊髓中CCL2,CCR2 mRNA的表达(P<0.01,P<0.01).结论:苦参素对EAE大鼠有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大鼠脊髓中CCL2,CCR2 mRNA的表达有关.

    作者:潘清霞;吕莹;张晓坚;赵晓玉;吕鹏;张光先;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ICP-MS测定茯苓与猪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

    目的:测定5个不同产地的茯苓与猪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探讨无机元素含量的地域差异性及药材中无机元素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利尿作用与元素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对茯苓与猪苓中的无机元素进行全定量分析.应用MPP(12.6)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及聚类分析,SPSS 17.0软件对元素含量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茯苓与猪苓中各无机元素的含量随原子序数增大呈现相似的规律性分布;主产地的茯苓与猪苓中无机元素含量高于其他产地.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2种药材间无机元素的含量差异大,云南、广西与贵州茯苓间无机元素的含量相近,湖南与安徽茯苓间无机元素含量相近;山西、陕西与安徽猪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相近,辽宁与吉林猪苓中无机元素的含量相近.相关性结果表明茯苓和猪苓中有55对元素具有相关性(P<0.05),有121对元素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常量元素Mg与Na,K显著相关,绝大部分的微量元素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常量元素与微量元素之间也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结论:该方法适合茯苓、猪苓药材中多种元素含量的同时测定;药材的种属亲缘关系及药材的资源品质与地域性密切相关;药材对无机元素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吸收比例可能与药材的药理活性及强弱有关.

    作者:老骄阳;田腾跃;王帅;包永睿;孟宪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续断水提液对小鼠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方法:采用大耐受剂量法评价续断水提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观察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的变化;采用微核实验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评价其遗传毒性,将4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组(ig10 mL· kg-1生理盐水),环磷酰胺组(第4天开始注射0.1 g·kg-1环磷酰胺),续断水提液高、中、低剂量组(ig 32,16,8 g·kg-1续断水提液).各组小鼠给药5d后处死并解剖,取骨髓细胞检测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取胸腺、肝脏及脾脏细胞检测续断水提液对小鼠DNA的损伤.结果:续断水提液经口给药小鼠的大给药量为80 g·kg-1,该剂量对小鼠体重及心脏、脾脏、肝脏、肾脏指数均无显著影响.中、低剂量组小鼠嗜多染红细胞的微核率与空白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但续断高剂量组微核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高、中、低剂量组胸腺、脾脏、肝脏细胞尾部DNA百分率,尾矩略高于空白组,但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续断水提液对小鼠大给药剂量为80 g·kg-1,属无毒级;中和低剂量续断水煎液对小鼠无遗传毒性作用,高剂量续断水提液可诱发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率升高,存在潜在的遗传毒性.

    作者:刘星;李啸红;陈阳;罗琼;葛晨;王超;黎善铭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调胃承气颗粒的成型辅料优选

    目的:筛选调胃承气颗粒的辅料种类及配比,解决其成型性、溶化性及吸湿性等问题,为该制剂的临床推广与开发提供参考.方法:以颗粒的外观、粒度、水分、溶化性、吸湿性等为质量评价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筛选调胃承气颗粒的辅料品种、配比及用量,并对成型颗粒进行质量验证和临界相对湿度、休止角考察.结果:佳成型辅料为乳糖和甘露醇混合物,以浸膏-乳糖-甘露醇(1∶3∶1)配比混合制粒,制得的颗粒大小均匀,成型性、溶解性、流动性均好,且不易吸湿.临界相对湿度69%,休止角<40度.结论:优选的辅料可显著地提高该制剂的稳定性,且工艺科学合理、简便可行.

    作者:崔园园;熊瑞;陈志敏;张美;李文兵;胡昌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心脏电活动的影响

    目的:探讨二仙汤对去卵巢大鼠心脏的电生理效应.方法:选用健康13周龄雌性SPF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雌激素组、二仙汤组,每组8只.大鼠分组后开始灌胃给药,1次/d,连续12周.二仙汤组ig7.5 g·kg-1·d-1;雌激素(戊酸雌二醇)组ig 0.2 mg·kg-1·d-1;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大鼠麻醉后,以针刺电极记录标准Ⅱ导联ECG,随后玻璃微电极细胞内电位记录技术记录离体心室流出道标本自发节律和心室肌动作电位,并分析各项参数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P波,R波和T波振幅明显减小,P波时间,PR间期,QT间期,T波时间明显缩短(P<0.05,P<0.01),易出现T波低平或倒置,二仙汤组和雌激素组均可一定程度的逆转上述ECG改变.模型组大鼠离体心室流出道自发节律明显升高,更易触发心律失常,二仙汤组和雌激素组自发节律明显减慢,并可使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的自发节律异常明显改善.模型组大鼠心室肌动作电位时程(APD)明显缩短,以APD50缩短更明显,二仙汤可使APD50的缩短明显改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0.01).结论:二仙汤可明显改善去卵巢大鼠心脏电活动的改变,对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出现的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作者:赵兰平;陈彦静;薛淑芳;向丽华;王震;焦宏;张治国;鞠大宏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不同产地金银花质量评价

    目的: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中指标成分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测定,找出4个成分之间的相关性,为合理评价金银花药材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和UV法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和总黄酮的含量;采用相关程度分析方法对4种成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4种成分为综合考察指标,其中山东临沂产金银花药材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较高;通过相关性评价,判定金银花中绿原酸与总酚酸呈高度相关性,木犀草苷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绿原酸与木犀草苷呈中度相关,总酚酸与总黄酮呈中度相关.结论:通过对14个不同产地金银花药材指标成分评价及相关分析,为金银花药材质量的评价及合理利用提供实验数据.

    作者:解世全;王帅;孟宪生;包永睿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IL-17,IL-23,IL-6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消银汤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疗效,及其对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17,IL-23,IL-6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予消银汤联合NB-UVB照射治疗,对照组仅予NB-UVB照射治疗,疗程8周.同时选取30例志愿者作为健康组.检测健康组以及银屑病患者治疗前后IL-17,IL-23,IL-6表达水平,并记录患者治疗前,治疗后4,8周的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血清IL-17,IL-23,IL-6水平均较健康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IL-17,IL-23,IL-6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治疗组治疗后上述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IL-17,IL-23,IL-6与PASI评分呈正相关性.结论:消银汤联合NB-UVB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血热证较单一NB-UVB治疗效果好,二者发挥协同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IL-6水平有关.

    作者:宋红霞;薛晓东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幽门螺杆菌(Hp)相关消化性溃疡寒热错杂证的疗效以及对血清血清骨桥蛋白(OPN)和β-链蛋白(β-catenin)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本院消化内科收治Hp相关消化性溃疡110例参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两组均参照《消化性溃疡病诊断与治疗规范》,给予非药物治疗;对照组采取子泵抑制剂(PPI)三联疗法,包括奥美托唑肠溶片20 mg,2次/d;克扣霉素片500 mg,2次/d;阿莫西林胶囊0.5g,2次/d,以上均采取口服治疗2周;2周后再口服泮托拉唑钠肠溶片40 mg,1次/d,继续治疗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1剂/d,常规水煎煮2次内服,两组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分析两组治疗后Hp消除率和临床疗效;检测两组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寒热错杂证主要症状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6.36%,对照组为8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Hp根除率为90.91%,对照组根除率为74.4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胃和十二指肠黏膜损伤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OPN和β-catenin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常规非药物治疗和三联疗法基础上,采取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Hp相关消化性溃疡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和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提高临床疗效和Hp的根除率,其上述作用可能与抑制血清OPN和β-catenin水平有关.

    作者:彭国强;商建飞;杜杰;李伟;张汉阳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辣椒素对非小细胞肺癌侵袭能力影响及其机制探讨

    目的:观察辣椒素对人大细胞肺癌细胞NCI-H460侵袭能力及E钙黏蛋白(E-cadherin)蛋白,Slug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非小细胞肺癌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NCI-H460细胞,以不同终浓度辣椒素进行处理,未加辣椒素为空白组.采用MTT比色分析法,观察辣椒素对NCI-H460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微丝荧光染色和Transwell小室细胞侵袭实验观察NCI-H460细胞侵袭能力,以及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检测E-cadherin和Slug蛋白及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MTT比色分析法结果显示,辣椒素对NCI-H460细胞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丝荧光染色分析表明,辣椒素可明显抑制NCI-H460细胞丝状伪足形成;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结果显示,辣椒素可显著抑制侵袭穿膜细胞数,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和RT-PCR分析结果显示,辣椒素显著升高E-cadherin表达水平,并显著降低Slug表达水平,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辣椒素能明显抑制NCI-H460细胞活率,降低侵袭能力与其降低Slug表达,增加E-cadherin表达有关,可能是其抗非小细胞肺癌的机制之一.

    作者:任公平;刘宏扬;于雪莲;梁国英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系统评价

    目的:评价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性.方法:通过检索CNKI,VIP,Wanfang Data国内中文数据库中自建库到2015年3月,公开发表的用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或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通过RevMan 5.3统计学软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Meta分析统计数据.结果:15项符合纳入标准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比较危险度(RR)及95%可信区间(CI值)为[1.16(1.12,1.21)];症状及体征积分中止疱、结痂、止痛、治愈时间比较MD (95% CI)分别为[-0.83(-1.47,-0.18);-0.47(-0.76,-0.18);-0.62(-1.08,-0.16);-1.25(-2.07,-0.44)];治疗后出现后遗神经痛指标比较0R(95% CI)值为[0.13(0.05,0.36)].结论:龙胆泻肝汤(丸)治疗带状疱疹与西药相比,具有较高的临床治愈率,并在症状体征改善、后遗神经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所纳入的临床研究质量相对偏低,使该评价的可靠性受到一定影响.

    作者:于莹;黄海量;杨海昊;汤继芹;吕征;仇大伟;韩涛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UPLC测定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目的:采用UPLC建立同时测定菟丝子药材中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以内蒙古产菟丝子为代表建立菟丝子药材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方法,用此方法测定12批不同产地菟丝子药材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色谱条件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2.1 mm×50 mm,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流速0.2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360 nm.结果:金丝桃苷、异槲皮苷、紫云英苷、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分别在0.0468 ~ 0.748 8μg(r=0.9999),0.0242 ~ 0.3872μg(r=0.9999),0.088 2~1.411 2μg(r =0.999 9),0.0023~0.0370μg(r=0.9997),0.0288 ~ 0.4608 μg(r=0.9996)和0.0023 ~ 0.0370μg(r=0.9994)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分别为0.292 5,0.302 5,0.367 5,0.289 0,0.360 0,0.286 0 mg·L-1,定量限分别为0.877 5,1.210 0,1.470 0,1.012 0,1.260 0,1.215 5 mg·L-1.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95%,99.78%,99.53%,99.38%,100.03%,99.35%,RSD分别为1.0%,1.2%,1.0%,1.4%,1.1%,0.5%.12批来自不同产地的菟丝子6种黄酮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重复性好、快速、稳定、可控,为科学评价及有效控制菟丝子药材的质量提供依据.

    作者:王达;王帅;包永睿;孟宪生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复方土茯苓颗粒对HUA大鼠XO活性及其mRNA的抑制作用

    目的:观察复方土茯苓颗粒对高尿酸血症大鼠血尿酸(UA),黄嘌呤氢化酶(X0)活性及肝脏中黄嘌呤氧化酶(XDH)mRNA表达水平的抑制作用.方法:48只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非布司他组(4 mg·kg-1),复方土茯苓颗粒低、中、高剂量组(1,2,4 g·kg-1),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制备高尿酸血症模型及给予相应药物干预,每天1次,共给药5d.实验结束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以及肝中的XDH mRNA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的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正常组明显升高(P<0.05);经药物治疗后,各给药组大鼠血UA,肝XO活性,肝XDH mRNA表达水平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复方土茯苓颗粒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无明显差别.结论:复方土茯苓颗粒可以有效降低高尿酸血症大鼠血UA,并可以抑制XO活性与肝脏中XDH mRNA表达水平.

    作者:朱明敏;师晓毅;孙维峰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猪胆汁炮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溶出的影响

    目的:比较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生物碱类成分的含量,研究猪胆汁炮制对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溶出效果的影响,探讨胆黄连寒性增强的炮制机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UV)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总生物碱含量,检测波长345 nm.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黄连、胆黄连及其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含量,流动相乙腈(A)-磷酸三乙胺水溶液(B)梯度洗脱(0 ~ 15 min,25% ~ 30%A;15 ~ 20 min,30%~55%A),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45 nm.结果:黄连水煎液、胆黄连水煎液中总生物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1.17%和78.50%;黄连水煎液中盐酸药根碱、盐酸巴马汀、盐酸小檗碱的转移率分别为73.93%,51.59%,56.16%;胆黄连水煎液中三者的转移率分别为80.42%,64.21%,64.79%.结论:黄连经猪胆汁炮制后能够增加黄连中生物碱类成分在水煎液中的溶出,可达到寒性增强的炮制目的.

    作者:王静;吕佳;袁子民;陈悦 刊期: 2016年第05期

  • 正北芪中一种免疫活性蛋白质提取工艺的优选

    目的:优选正北芪中一种免疫活性蛋白AmPR10-16(16.0 kDa)的提取工艺.方法:以正北芪中AmPR10-16的可溶性蛋白二级结构的圆二色性考察提取温度,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AmPR10-16在SDS-PAGE胶图中的蛋白条带吸光度(峰面积)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提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溶剂、粒度、提取次数对AmPR10-16提取工艺的影响,辅以BCA法测定可溶性蛋白含量作为佐证.结果:AmPR10-16佳提取工艺为药材粉末过4号筛,加16倍量pH 8.0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Tris-HCl)于40℃常压水浴提取60 min,每10 min搅拌1次.AmPR10-16提取率0.063 g·g-1.结论:优化的提取工艺能正确反映AmPR10-16提取率的高相对量,为AmPR10-16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稳定、合理、可行的提取工艺.

    作者:陈秀红;任晋宏;魏砚明;薛慧清;武福云;李敏;梁锐 刊期: 2016年第05期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