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仁军;喻建辉;余春涛;喻淑娥;袁渊;史莹
目的:观察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行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常规子宫切除术治疗患者56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低于对照组的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式筋膜内子宫切除术效果显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朱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以葛根素为模型药物制备口腔崩解片。方法该研制把崩解时间及沉降容积比为指标,单因素法筛选片剂的处方组成及工艺,并优化制备工艺。结果葛根素口腔崩解片的辅料为甘露醇、明胶、阿司帕坦与薄荷香精,经过冷冻干燥方法制备,口感良好,4s的崩解时间,在4min内体外溶出度达96.46%。结论葛根素口腔崩解片可迅速崩解于口腔内,制备工艺可行。
作者:向程 刊期: 2015年第16期
在西方人群中脑出血约占所有卒中患者的15%,而在中国人群中占到了20%~30%。与缺血性卒中相比,出血性卒中病情往往更为凶险,通常具有更差的功能转归和更高的病死率。他汀类药物作为一线降血脂药物,近年来被发现在卒中患者中使用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目前,已有多项研究报道住院前及住院期间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能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预后[1]。而对于脑出血,他汀类药物的神经保护作用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已有很多报道,但对于人类则鲜有报道[2]。一些研究显示脑出血患者住院前使用或住院期间继续使用他汀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但一些研究报道并无统计学意义,有些研究甚至提示他汀类药物会增加脑出血的风险[3]。目前,他汀类药物治疗与脑出血患者预后的关系仍存在争议[4]。对于出血性卒中患者,住院期间能否、应不应该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仍然是临床上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临床经验现就近年有关出血性脑卒中与他汀类药物之间的相关性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作者:刘敬兰;赵华伟;薛世虎;李华;职晶晶;贾建敏;韩会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其预防对策。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口服降糖药物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2例,比较依从性好78例(对照组)与依从性差64例(观察组)2组患者相关因素上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年龄大于对照组,缺少糖尿病知识、对医疗水平不信任、存在降糖药物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服药种类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性别、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药物治疗依从性差,影响因素复杂,应通过糖尿病健康教、提高临床医务人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用药指导、根据老年患者具体情况进行指导、糖尿病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简化治疗方案便以提高依从性。
作者:彭婷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牵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实施常规骨骼牵引治疗,观察组在骨骼牵引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06%高于对照组的8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6086,P<0.05)。结论对屈曲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疗效确切,缓解了腰痛症状,提高了骨折复位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郜浩凯 刊期: 2015年第16期
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短,病情常危重,以偏侧肢体瘫痪为主要症状。 CT平扫多在发病数小时后发现病灶,常规影像学检查中对急性脑梗死敏感的MRI弥散加权成像( DWI ),多在发病30min左右发现病灶,但CT平扫及MRI弥散加权成像均不能显示急性脑梗死灶血流动力学情况[1]。本文运用低剂量CT灌注技术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流动力学变化,判断有无缺血半暗带的存在,以期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治提供有价值信息。
作者:张玉伟;田辉强;李青伟;焦建军;李艳霞;李金海;卜晓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CT检查在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的诊断结果,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117例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均进行CT检查,并以手术探查结果为临床确诊标准,评价CT检查的诊断价值。结果 CT检查诊断诊断准确率为95.73%(112/117),其中脾损伤敏感性95.24%,特异性98.67%,肝损伤敏感性97.14%,特异性100.00%,肾损伤敏感性96.00%,特异性97.83%,空腔脏器损伤敏感性93.33%,特异性98.04%。结论 CT检查可为闭合性腹部创伤患者提供较为准确的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菊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伴腰椎终板Modic改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手术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伴下腰痛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12例,根据手术方式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开窗组112例,其中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者60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2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20例;融合组100例,其中无腰椎终板Modic改变者52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Ⅰ型改变30例,伴有腰椎终板ModicⅡ型改变18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疼痛和功能障碍指标改善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优良率;随访12个月比较2组患者复发率情况。结果术前2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VAS和ODI评分均显著下降,开窗组VAS和ODI评分高于融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融合组无1例复发,复发率为0;开窗组复发19例,复发率为16.96%,2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窗髓核摘除术和后路椎间融合术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术式,腰椎终板Modic Ⅰ型改变可能是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腰部疼痛缓解的原因之一。
作者:王卫;谭祯孝;武可;韩世波;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调查住院患者注射剂使用现状,充实合理用药监管体系,为注射剂的规范应用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床旁现场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2014年7月17日住院患者的注射剂使用情况进行横断面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43病例中使用注射剂536例,注射剂使用率为83.4%,当日临床使用注射剂2823次,患者日均使用注射剂4.39次;调查出注射剂用量、配伍、滴速、存放等多个环节的问题。结论我院注射剂使用存在使用率高、用量过大、操作不规范等多环节问题,需加强管理,横断面调查是实现常态化监管的较好措施。
作者:傅明强;向会;陆萍;陈志敏;孔飞飞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通过对临床科室多药耐药菌( MDROs)目标性监测,了解MDROs分布,评价干预效果,为临床有效控制MDROs感染提供依据。方法2013年1月-2014年7月对137例MDROs感染病例进行目标性监测与实施干预,每天通过LIS系统监测全院MDROs,并到科室督查实施。结果分离出病原菌759株,其中多药耐药菌株137株,占18.05%;主要来自痰,占31.39%;大肠埃希菌居第1位,占44.53%;ICU是MDROs主要来源;单间安置率33.58%,隔离标识使用率66.42%,手卫生依从性45.99%,无菌操作98.54%;137例患者中,治愈53例(38.69%),好转6例(4.38%),未愈68例(49.64%),自动出院9例(6.57%),死亡1例(0.73%)。结论在MDROs预防控制中,重点关注ICU及大肠埃希菌感染预防控制工作,MDROs未愈率较高,治疗效果差,临床控制力度还需进一步加强。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羟氯喹在风湿病领域的应用增多,其潜在不良反应如视网膜蓄积毒性使其在临床上得以重视。2010年4月-2013年1月我科在用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混合型结缔组织疾病时出现重症皮疹8例。药疹是一种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是药物通过静脉、肌肉、口服、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1]。现将其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陆婷婷;卫仿仙;周建芳;叶俏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观察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兴隆县人民医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的乳腺增生症女性患者100例,给予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比较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包括雌二醇(E2)、孕酮(P)及黄体生成素(LH)水平变化。结果100例患者中痊愈36例(36%),显效51例(51%),进步7例(7%),无效6例(6%),总有效率为94%。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血清E2水平降低,血清P及LH水平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乳腺增生症采用小剂量三苯氧胺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改善血清性激素水平。
作者:陈建国;司瑞红;孟凡民;张海平;何芳;姜继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高频超声是指频率在7.5MHz以上的超声检查,目前临床广泛应用高频率超声探头,尤其在浅表器官病变诊断中。超高频超声分辨率不断提高,对浅表器官内微小病变诊断准确性很高,尤其是在甲状腺、乳腺、男性生殖器等方面检查更具优越性[1]。为探讨分析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浅表器官疾病患者63例的临床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罗秀勤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析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社区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该院2012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某社区糖尿病患者70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进行治疗,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及体征,低密度脂蛋白(LDL)、餐后2h的血糖(2hPG)及空腹血糖含量(FPG),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70例患者中显效43例(61.4%),有效20例(28.6%),无效7例(10.0%),总有效率为90.0%。治疗后患者的LDL、2hPG及FPG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在社区糖尿病患者治疗中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有效,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远愉;韩翠平;叶睿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分组护理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2月肿瘤科护理人员10人为研究对象;观察在2012年1-6月实施传统责任制护理和2012年7-12月实施分组优质护理两阶段对护理效果评价和护理质量。通过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率、满意度、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情绪状态、主动返院复查,以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健康教育的连续性、病情观察的及时性、护患关系共10个方面来评估分组护理对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实施分组护理后,患者对健康教育知晓、满意度、患者的依从性以及情绪状态、主动返院复查,以及护士对患者病情的掌握、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健康教育的连续性、病情观察的及时性、护患关系共10个方面评估均优于分组护理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即实施分组护理后护理质量优于实施分组护理前。结论开展分组护理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及护士的综合能力,提高患者的满意率,深得病员、家属、医师、护士的欢迎及好评,值得推广。
作者:李自会;叶达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认知行为疗法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康复效果。方法将该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西药治疗方法;试验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疗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 PTSD-SS)观察2组患者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主观评定、反复重现体、回避症状、警觉性增高运用及社会功能受损5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精神分裂症中应用认知行为疗法可取得很好的治疗疗效,提高临床患者的康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值得在实际中推广应用。
作者:杜丽娜;裴介子;刘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汪氏牌致醇蜂胶软胶囊对正常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0.167g/kg、0.333g/kg、1.000g/kg剂量的汪氏牌致醇蜂胶软胶囊给小鼠经口灌胃30d,分别测定免疫器官脏器/体质量比值,进行迟发型变态反应( DTH,足跖增厚法)、Con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实验( MTT法)、抗体生成细胞检测( Jerne改良玻片法)、半数溶血值(HC50)测定和小鼠碳廓清实验、NK细胞活性的测定(乳酸脱氢酶测定法)。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0.333g/kg、1.000g/kg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的迟发型变态反应的能力和NK细胞活性,1.000 g/kg剂量能显著提高小鼠抗体生成细胞数和半数溶血值(P<0.05)。3个剂量对小鼠体质量增长、胸腺/体质量比值、脾脏/体质量比值、单核—巨噬细胞碳廓清能力,Con A诱导的小鼠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及巨噬细胞吞噬鸡红细胞能力均无显著影响。结论汪氏牌致醇蜂胶软胶囊具有增强免疫力作用。
作者:黎仁军;喻建辉;余春涛;喻淑娥;袁渊;史莹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方面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牙体牙髓病患者1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麻醉,观察组采用碧兰麻麻醉。观察2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患者对麻醉方案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患者的无痛感率为92.2%高于对照组的83.3%;根据问卷调查的反馈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碧兰麻在牙体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显著,且患者满意度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罗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药品的有效期是指药品在规定的储存条件下,保持其质量的期限。若不能严格遵守有关法规和药品说明书的要求科学地储存和保管药品,可能使药品效价降低或变质,甚至导致毒性反应,引发医疗事故[1]。有研究表明温度每升高2℃,药品的有效期就会缩短20%[2]。冷藏药品由于其特殊性,对存储环境的要求更是苛刻,因此,医院冷藏药品的管理是医院药品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民安全、有效地用药负有直接的责任,应当引起高度重视。为保证药品质量,2001年施行的《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药库应分为冷藏库、阴凉库、常温库。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对药品的存储温度规定了不同要求,主要分冷处(2~10℃)、凉暗处(避光并不超过20℃)、阴凉处(不超过20℃)、常温(10~30℃)等4种类型;对生物制品,除另有规定外,成品应在2~8℃避光贮藏,不得冷冻[3,4]。笔者结合多年在药品库房工作的经验,就我院如何强化冷藏药品的冷链管理,做好冷藏药品的质量控制报道如下。
作者:陈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腰椎管狭窄症在老年退行性疾病中的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常引起难治性腰背部疼痛,神经源性间歇性跛行,下肢感觉异常等,大大影响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非手术治疗效果不满意者,临床多倾向于手术治疗[1]。但老年患者往往合并心脑血管、呼吸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等内科基础疾病,因骨质疏松等基础条件较差,对于减压方法、固定节段的长短及植骨等存在争议。以往报道的全椎板切除创伤较大,远期临近节段的稳定性不佳,同时存在术后椎管粘连导致再次狭窄的可能。我院对收治的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15例采用改良椎管成形术治疗,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周亚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