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芝
目的 探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 将74例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用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一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分.结果 接受电刺激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电刺激小脑顶核治疗脑梗塞有明显疗效,有利于减少致残率.
作者:王秀莲;史翠萍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和体力活动减少,我国的肥胖发生率迅速增长.目前,关于肥胖症与超重的定义是以体重指数(BMI)为基础,很多临床医务人员忽视了腰围(WC)这一反映腹部脂肪蓄积,代表中心性肥胖的指标.本文通过回顾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相关疾病的关系,以引起人们对WC测量的重视.
作者:管喜峰;邵玉霞;刘晓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对经产妇分娩方式的探讨,提高对经产妇分娩的认识.方法 回顾分析371例经产妇的分娩方式,并与同期住院的1254例初产妇分娩方式进行比较.结果 371例经产妇剖宫产率为22.64%,1254例初产妇剖宫产率为38.04%,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产妇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产妇;经产妇巨大儿的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初产妇;经产妇肩难产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初产妇.结论 应重视对经产妇围产期保健的管理,以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娜;丁艳双;孙华芹 刊期: 2006年第05期
产妇产后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是常见的并发症.自2005年3月1日~2006年5月31日,本人应用热按摩疗法,治疗产后排尿困难和尿潴留,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综合报道如下.
作者:张其方;陈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高精尖手术和微创手术技术的迅速发展,护理新理论,新概念的不断涌现,对手术室护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已不能满足手术室护士和临床护理的需要,在职护士应有计划地接受继续教育以适应护理学科的发展(1),组织好护士的业务学习是护理人员继续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2).
作者:万效梅;王蕾;王洵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的基础上加以改良,提高重度颅脑损伤病人的救治效果.方法 本组有78例病人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在手术显微镜下清除血肿及受损脑组织,彻底止血,引流管从外侧裂处尽量深入以达到或接近鞍上池,将额顶部骨瓣或全部骨瓣用丝线网织漂浮固定.结果 本组存活70例,根据GCS:康复良好46例,中残16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8例.骨瓣浮出高度、复位时间与脑脊液压力检测基本吻合,可达到充分减压的目的,骨瓣愈合情况较为理想.结论 改良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适用于绝大多数重度颅脑损伤病人,对于术中恶性脑膨出,脑组织膨出骨窗2cm者本法不适用.
作者:潘文勇;李平;杨铁英;高永清;王正锐;李国良;栾雷;李茂雷;隋航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视力低下是目前儿童常见病之一,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为全面了解儿童视力低下的原因,控制儿童视力低下率,保障儿童身心健康,我研究所于2005年对李村社区、浮山路社区、虎山路社区、九水路社区的儿童视力情况进行了调查,并对儿童视力低下的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昕;夏坤满;杨义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如何预防心血管介入诊疗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方法 将60例行心血管介入诊疗术的住院患者按手术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术前床上排尿训练组(实验组),常规组(对照组).结果 显示术前1~2天进行卧床排尿者比未指导床上训练者术后排尿顺利.未行床上排尿训练者,术后易出现不同程度的排尿困难或易发生尿潴留.结论 对心血管介入病人术前1~2天进行床上排尿训练,可更好地预防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发生,是一种有效的护理方法.
作者:刘淑燕;刘莉梅;于春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鞘内注射芬太尼对麻醉后寒战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40例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妇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F(芬太尼)组和N(对照组)组.取L2~3间隙进行穿刺,待有脑脊液流出后,40秒内注入腰麻液3ml,然后置入硬膜外导管.腰麻液的配方F组:布比卡因15mg+芬太尼20μg加10%GS至3ml;N组:布比卡因15mg加10%GS至3ml.观察记录麻醉前(T1)、后10分钟(T2)、20分钟(T3)、30分钟(T4)、40分钟(T5)、60分钟(T6)、90分钟(T7)及术中病人的血流动力学、体温、手术室温度及寒战出现的时间并给予评分.病人主诉寒战或观察到寒战时,则静脉给予杜冷丁5mg,观察2分钟,并以5mg递加,直至寒战消失,但总量不超过50mg,记录杜冷丁的用量.观察术中恶心、呕吐的发生.结果 两组均有部分病人出现寒战,出现寒战的时间无明显差别,F组寒战发生率及程度明显低于N组(P<0.05).F组有5例病人应用杜冷丁,平均用量为20.6±4.3mg;N组病人有8例病人应用杜冷丁,平均用量为31.2±3.6mg,均未超过50mg,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蛛网膜下腔注射20μg芬太尼可降低腰麻手术中寒战发生率及其程度.
作者:李涛;王春云;胡泉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胎膜早破是产科常见的分娩并发症,其发生率近年有增高趋势,与难产及产媷感染有密切联系.发生胎膜早破后,95%的孕妇将在24小时内分娩,若临床处理不当,易并发宫腔感染、产后出血、围产儿感染及剖宫产率升高,因此应引起重视.现将我院102例头位足月胎膜早破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作者:姜玲;崔晓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目的 为了解青岛市李沧区0~12岁儿童缺铁性贫血患病情况、制定干预措施、减少缺铁性贫血发病率提供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辖区两所幼儿园和一所学校的1800名健康儿童进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并对抽查儿童母亲进行孕期、哺乳期及婴幼儿的饮食、营养补充剂和辅食的添加等营养知识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的1800名健康儿童中缺铁性贫血发病率为5.76%.其中0~3岁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尤其是0~1岁组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5组,P均<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结论 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需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
作者:兰淑华;吕思禄 刊期: 2006年第05期
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发现越早并及时进行矫治效果愈佳.为了掌握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状况和探讨如何对学龄前儿童进行眼的保健工作,我们于2001年对174名4岁儿童进行了连续3年的视力测查,根据测查中儿童的视力异常情况指导家长及时进行矫治,取得了较显著的效果,对指导开展学龄前儿童眼睛的保健工作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桂琴;张小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2.5.5联合用药原则单独使用一种降压药的有效降压率为50%~60%,还有40%~50%的患者需用两种或更多药物.联合用药可使疗效相加、用药剂量减少和减轻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6年第05期
随着烤瓷冠、桥修复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各种原因造成脱瓷、崩瓷、瓷隐裂成为临床上经常遇到的问题.由于固定修复在口内拆除的难度和成本较高,患者不易接受,所以能够在口内进行直接修补是许多厂家和临床医生关注的热点.本文作者应用松风公司推出的P&B崩瓷修补套装对临床上遇到的崩瓷病例进行处理,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王燕;刘文 刊期: 2006年第05期
脑卒中是神经科常见的急症,脑卒中发病后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处理,是能否达到好救治效果的关键.无论是出血性卒中还是缺血性卒中,治疗的时间都非常关键,其中缺血性卒中成功治疗的时间非常短暂(一般为3~6小时),所以提高社区全科医生及公众对脑卒中症状的认识和重视,强化及时转运患者的意识和行动,减少转运时间的延误,是脑卒中院前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志新;李玉臻 刊期: 2006年第05期
病毒性脑炎是由各种病毒引起的一组以精神和意识障碍为突出表现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轻者能自行缓解,危重者可导致后遗症及死亡.我科近3年共收治34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其中男20例,女14例,经治疗、护理皆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唐清娥;杨成超;逄增艳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无抽搐电痉挛治疗是精神科在传统电痉挛治疗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电痉挛治疗相比,无抽搐电痉挛治疗适应范围广,安全性高,并发症少,病人无恐惧感.目前,它已被作为精神科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我院自今年1月份开始实施无抽搐电痉挛治疗以来,至今已为30例病人进行了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临床观察与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阎淑君;赵艳玲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我国自1965年普遍接种麻疹疫苗后,麻疹发病率直线下降,从而改变了麻疹的流行规律及临床特点.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病毒的基因变异(1),发病率又有上升趋势,且患者年龄分布也有所改变.近年来发现小婴儿的发病率有所增加.2006年1~8月,我院儿科共收治麻疹52例,其中8月内婴儿18例,占总数的34.6%,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运启;翟亚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出生后有不同程度的黄疸发生,它既可以是生理现象,又可以是多种疾病的重要症状.我科从2001年5月份开始实施婴儿抚触后,因能增快婴儿粪便排泄,明显减轻了黄疸的发生,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黄正文;丁海燕;王兰 刊期: 2006年第05期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是新生儿早期的常见病,近年来发生率有升高的趋势.笔者在长期的临床工作中,对112例新生儿高胆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发现有72例为剖宫产儿,占总数的64.29%.
作者:金丽红;张振敏;刘伟东 刊期: 2006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