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林晓璐

关键词:小切口手术, 甲状腺瘤,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观察小切口手术应用于甲状腺瘤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在医院确诊收治的甲状腺腺瘤患者11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小切口手术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P ﹤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切口长度等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甲状腺瘤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新方法不需要病毒感染或干扰素刺激就可以抑制流感病毒

    近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 Plos Pathogens 上的一项研究称,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新的方法可以不需要病毒或干扰素的作用,触发机体对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性应答。该研究发现移除泛素酶 NEDD4对 IFITM3的促降解作用可以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应用这种方法不需要病毒感染或干扰素刺激就可以抑制流感病毒,但在何时以及如何移除泛素酶 NEDD4仍然是一个问题,还需要进行更多研究。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应用效果比较

    目的:观察对照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急诊剖宫产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医院产科收治的198例符合剖宫产指征的急诊产妇,按随机双盲的方法均分作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9例。对照组给予硬膜外麻醉,观察组给予腰—硬联合麻醉,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术中2组产妇的血压均明显下降,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且观察组出现血压下降的时间比对照组早(P ﹤0.05);观察组的麻醉诱导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肌松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使用辅助药物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2种麻醉方案均符合剖宫产麻醉的需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更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率低,相对更适用于急症剖宫产。

    作者:杨云萍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纤维胆道镜与传统胆道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比较纤维胆道镜与传统胆道探查术治疗胆道结石的疗效及预防复发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6月因胆道结石入院接受治疗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其中研究组患者胆道结石治疗方式选择纤维胆道镜,对照组患者手术采用常规胆道探查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状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结果2组胆结石患者分别接受不同治疗方式,无死亡病例。本次研究中2组手术状况结果显示,研究组出血量较少,排气时间短,住院时间较短,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患者,2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除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结石残留率、胆漏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纤维胆道镜治疗胆道结石,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快、住院时间短,且术后并发症,残石及复发率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聂松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美国公司研发出贫血口服新药 GBT440

    镰刀形细胞贫血症(SCD)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患病者的血液红细胞表现为镰刀状,其携带氧的功能只有正常红细胞的一半。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RSVF达到临床主要和次要终点

    近日,NOVAVAX 宣布,其主导研发的首款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 RSV F 在≥60岁的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老年患者的Ⅱ期试验中获得优异表现。结果显示,RSV F疫苗拥有较好耐受性,并均达到了临床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罗氏与艾伯维合作开发的肿瘤学药物 venetoclax Ⅱ期临床获得成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血液骨髓癌症,通常被认为是无法治愈的,是世界上常见的成人白血病。大多数病例 CLL(95%)的开始中的白血细胞称为 B 细胞中的一个的缓慢生长的癌症。

    作者:药品资讯网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用药调查

    目的:分析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由药师对医院2014年1~6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不合理医嘱的审核结果和干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审核的静脉用药医嘱中,反复出现的不合理医嘱26例。主要包括:溶媒选择不当、用法用量不当、配伍禁忌、给药途径不合理等方面的问题。结论通过药师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医嘱的审核与干预,及时纠正临床静脉用药问题,有效减少或避免临床不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作者:杨兰;李春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雾化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哮喘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雾化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发的哮喘的疗效。方法选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0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仅采用抗菌药物和止咳化痰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雾化吸入布地奈德和沙丁安醇,治疗3~5d 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显效病例无论在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雾化吸入联合用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哮喘,能加速炎症消退,提高免疫力,既可明显缩短治愈时间,又可减少并发症,是一种较为积极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郑金环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激素治疗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倾向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倾向患者的激素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医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倾向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地塞米松治疗,比较2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P ﹤0.05);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4%,对照组为5.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慢性乙肝重型肝炎倾向患者的激素治疗效果满意,能够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肝功能,并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是可行的药物治疗方案。

    作者:王伍支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加强新型农村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

    在现有条件下构建食品药品科学监管体系,保障农村食品药品安全,一直是党和政府关心的重点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后,给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前景,赋予了更为艰巨的责任。破解难题,迎接挑战,一是加强乡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力量,进一步落实监管责任;二是强化分类分级监管,抓住关键环节,突出工作重点;三是加大对农村食品药品监督考核、责任体系建设。

    作者:刘晓红;辛明霞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控制老年持续性房颤心室率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控制老年持续性房颤心室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4年6月医院心血管门诊及住院的老年持续性房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地高辛组、美托洛尔组、联合治疗组各40例,地高辛组给予地高辛治疗,美托洛尔组给予美托洛尔治疗,联合治疗组给予地高辛及美托洛尔治疗。疗程均为4个月,观察3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动态心电图指标。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明显高于地高辛组、美托洛尔组的75.00%、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美托洛尔联合地高辛能够显著控制老年持续性房颤心室率,改善临床症状,安全可靠。

    作者:冯长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酚磺乙胺注射液致多汗1例

    患者,男,62岁,汉族,已婚,农民。主因确诊肺癌5个月,为求放疗入院。患者缘于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咳嗽、咯痰、咯血,伴肩背部疼痛,无低热盗汗,无呼吸困难,无胸闷气短,就诊于当地市医院行胸部 CT 检查,考虑“肺癌骨转移”,后就诊于河北省肿瘤医院,行针吸活检示“鳞状细胞癌”,口服“吉非替尼”2个月,后改为口服“厄洛替尼”4个月,前后应用“伊班磷酸钠”6次抑制骨破坏。7d 前因食欲差、咳嗽、肩背部及左上肢疼痛于河北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行颈部淋巴结活检,病理示:中分化鳞癌。经治疗后疼痛好转,排尿困难,现口服“甲地孕酮、吗啡缓释片、可待因片”,并予芬太尼贴贴肩背部治疗,现患者为求放疗而来我院。入院后查肝功能 ALT 204.8U/ L,AST 105.8U/ L,GGT 254.9U/ L,ALP 188.1U/ L。因患者咯血,入院后予酚磺乙胺注射液2.0g(山东方明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葡萄糖静脉滴注,并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0.1g ﹢10%葡萄糖静脉滴注保肝,输液第1天患者多汗,直到所有液体静脉滴注完毕后症状减轻,当时考虑可能疼痛有关,未予特殊处理,第2天患者仍多汗,停异甘草酸镁注射液,第3天嘱患者注意多汗开始时间及静脉滴注液体,酚磺乙胺注射液静脉滴注大约5min,患者出汗,停药后患者多汗好转,第4天症状完全消失,故考虑多汗为酚磺乙胺注射液所致。

    作者:王艳平;王开亮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大叶性肺炎各期影像学表现与组织病理学变化

    大叶性肺炎为细菌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主要致病菌为肺炎链球菌。在冬、春季节发病较多。多见于青壮年,临床上起病急,以突发高热、恶寒、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为临床特征。血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明显增高。

    作者:宋梅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诊治分析

    急性肺栓塞主要是由于人体静脉系统、右心腔或者肺血管系统的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栓子发生脱落后进入肺动脉,从而使肺动脉及其分支发生阻塞,导致肺循环障碍[1]。急性肺栓塞的发病率较高,在临床上仅次于冠心病和高血压,同时也是病死率和误诊率较高的疾病之一。肺栓塞在临床上主要以急诊情况就医,由于其临床特征较为复杂多变,并且没有特异性症状及体征,发生误诊、漏诊的几率较高。因此,临床医师应正确认识和诊断该病,争取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降低误诊率,提高临床诊治水平。笔者对我院急诊科收治的58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对急性肺栓塞的认识,避免误诊,提高抢救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郭正现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的不良反应与药学观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使用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极其药学观察。方法对来医院诊治的80例患儿入院资料进行分析,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注射阿曲霉素治疗,试验组口服阿曲霉素,比较2组不良反应及其临床药学特点。结果试验组不良反应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率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不良反应发病率较高,患儿用药时应该根据患儿临床症状等综合用药,尽可能口服用药,降低患儿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作者:沈俊良;赖瑜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儿科糖皮质激素给药方法及不良反应

    随着科研的不断进步,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迅速发展,出现许多新品种,其在临床应用也越加广泛。在儿科中由于糖皮质激素药物对于儿童支气管哮喘、过敏性休克等效果比较显著,已被医师用于治疗儿科疾病长达半个多世纪[1]。医师若不合理地使用甚至滥用糖皮质激素药物,将会给患儿带来严重的不良反应。提高对糖皮质激素药物的认识,采用科学合理的使用方法,才能促进糖皮质激素药物在儿科的临床合理应用[2]。现分析我院儿科收治的123例使用糖皮质激素药物的临床资料,分析统计糖皮质激素药物在儿科的临床使用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张展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2~9月收治的 COPD 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 FVC、FEV1及 FEV1/ FVC 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1.05%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β2受体激动剂与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COPD 可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肺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效果,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碧容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血B型钠尿肽与急性心肌梗死早期介入治疗预后的关系

    目的:研究血 B 型钠尿肽(BNP)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介入治疗和预后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4~7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试验1、2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1组患者予入院6h 内介入治疗,试验2组予入院6h 后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保守治疗,观察3组患者的血 BNP水平和预后情况。结果进行试验之前3组各项指标一致,没有明显差异。在采取不同研究治疗方案后,2个试验组基础 BNP 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 ﹤0.05),试验1组较试验2组也有明显的下降(P ﹤0.05)。同时,与没有发生BNP 患者相比,已经发生了此病症的患者其在发病了3个月之后所产生的心血管事件明显增多,P ﹤0.05。结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其发病1周之后 BNP、心功能显著,2者之间表现为正相关,在患者发病时候血 BNP 明显的升高,所以能够有效的预防可能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以及症状,很显然早期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 BNP 水平。

    作者:冯艳光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替硝唑冲洗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腹部术后伤口感染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替硝唑冲洗联合特定电磁波治疗腹部术后伤口感染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5月医院普外科行不同手术后腹部伤口感染患者6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研究组在传统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硝唑冲洗联合特定电磁波仪进行理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11±2.6)d 明显少于对照组的(17±5.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平均住院花费(412±58.2)元,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23±116.4)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替硝唑冲洗联合特定电磁波在治疗腹部伤口感染方面具有显著疗效,能缩短治疗时间,减少治疗费用,值得推广。

    作者:付钧 刊期: 2015年第26期

  • 七氟烷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究七氟烷在小儿短小手术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分析。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5月医院收治的短小手术的患儿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氯胺酮诱导、维持麻醉,观察组给予加压面罩密闭吸入七氟烷,观察对比2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分析。结果观察组麻醉诱导时间、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T2时 MAP、HR 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 T3时 HR 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小儿短小手术中行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快,维持麻醉效果确切,术毕苏醒快,围术期呼吸和循环系统较平稳,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作者:任应斌;栗静;高俊伟;王文波 刊期: 2015年第26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