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稀
目的 通过X线动态钡餐评价天龙解语方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2年6月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中西结合科及急诊科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非伤性脑实质内出血(ICH)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的西药常规治疗同对照组,加服天龙解语方,严重吞咽功能障碍者鼻饲注入.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疗程均为4周.2个疗程后通过X线动态造影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Y/X大值均有下降.两组治疗前Y/X大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西医常规治疗相比,加以天龙解语方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钮亚珍;高明;杨光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2010年实行以省为单位药品集中采购,运行3年多以来,盐城市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发展状况良好.本文就2012年度盐城市二、三级医疗机构药品网上采购现状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监管服务工作进行阐述.
作者:杜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MRI技术对乳腺肿瘤的诊断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院外科收治的经病理诊断确诊的62例乳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随即行钼靶X线、MRI影像检查与病理结果(金标准)比对,比较其诊断结果.结果 钼靶X线检测的灵敏度为81.5%,特异度为79.2%;MRI检测的灵敏度为90.9%,特异度为88.9%.结论 MRI用于乳腺疾病方面的检测具有明显的优势,有助于对乳腺肿瘤做出准确的诊断.
作者:蒋英;梁晓雨;郑彦强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2012年收治的15例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该组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及效果.结果 15例患者中13例抢救成功,术后并发脑组织灌注不良1例,肾灌注不良1例.1例患者死亡,1例术后转重症监护室治疗,病情无好转,自动出院.结论 对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应该严密观察病情,精心护理,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作者:秦衡 刊期: 2014年第03期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卫生知识的普及,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医疗常识的重要性,药物咨询也成为了临床药学工作上的一项重要内容.心血管疾病作为全球性的疾病,每年发病率及病死率都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为了更好地服务患者,本研究就我院近年来心血管疾病患者药物咨询案例进行了分析,为药学服务提供必要依据.
作者:鞠玲卉;康舰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护理对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2012年,在本市随机抽取一个社区,从社区中随机法抽取60人,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终得到研究对象53人,进入社区定期干预和随访3个月.干预措施前后分别对入选对象的亚健康相关心理、身体状况进行评估.结果 社区护理干预后,SF-36问卷得分、骨总量均高于干预前,体质指数、肥胖度、腰臀比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围绝经期妇女亚健康状态,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体质.
作者:李亚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检查药剂科工作质量,发现问题,持续改进,提高工作质量,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应用卫生部质量管理PDCA循环原理,将药剂科5次PDCA检查发现问题、计划(对策)、实施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药剂科5次PDCA检查发现问题全部及时解决,已让全体药师牢固树立质量管理PDCA循环理念.结论 药剂科进行质量管理5次PDCA循环改进,可显著提高工作质量,确保用药安全,可逐步杜绝用药安全隐患.
作者:罗明达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口服轮状病毒对于降低婴幼儿腹泻发病频率、发病严重程度中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儿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进行预防接种的520例婴幼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60例.对照组婴幼儿给予安慰剂,干预组婴幼儿给予口服轮状病毒疫苗.1年后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调查两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平均腹泻发病次数、平均腹泻时间、重症腹泻比例等指标.结果 干预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平均腹泻发病次数、平均腹泻时间、重症腹泻比例分别为13.1%、(2.8±1.1)次、(4.6±1.1)d、5.9%,对照组婴幼儿腹泻发病率、平均腹泻发病次数、平均腹泻时间、重症腹泻比例则为36.5%、(4.1±1.3)次、(8.2±1.8)d、10.5%,干预组婴幼儿上述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服轮状病毒在婴幼儿腹泻的防治中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涂梅花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和分析应用硫酸镁治疗胎盘早剥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治疗的60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选择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的30例为对照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硫酸镁溶液治疗的30例为治疗组.所有患者治疗后进行疗效统计并比较疗效结果的差异性.结果 治疗组患者分娩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新生儿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胎盘早剥患者治疗后的术后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术后出血量及平均血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硫酸镁溶液对胎盘早剥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胎儿成活率.
作者:徐伟稀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究舍曲林与氯丙咪嗪治疗强迫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治疗的强迫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舍曲林组合氯丙咪嗪组,每组40例,分别使用舍曲林和氯丙咪嗪治疗两组患者,疗程为2个月.评定疗效使用Yale-Brown 强迫量表(Y-Boc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并统计两组患者的有效率、显效率和不良反应率.结果 舍曲林组的总有效率为85.0%,高于氯丙咪嗪组的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患者不良反应16例(40.0%),氯丙咪嗪组不良反应30例(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舍曲林组Y-Bocs、HAMD、HAMA评分均低于氯丙咪嗪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舍曲林和氯丙咪嗪相比,治疗强迫症的疗效相当,但舍曲林比氯丙咪嗪不良反应率更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对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方法 选取本院2010年10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0例患儿,分为两组,静脉滴注组患儿50例,使用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口服组患儿50例,使用口服阿奇霉素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在儿科临床应用中出现不良反应与给药途径关系不大,采用静脉滴注或者口服都会出现过敏性休克和皮疹、胃肠道反应和发热等不良反应,因此,无论使用何种给药方式应用阿奇霉素进行临床治疗,都应该对使用阿奇霉素导致的常见不良反应进行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作者:牟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考察16种临床常用药物与复方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以期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测定16种药物与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配伍于0、2、4、6 h分别观察配伍液的外观性状,测定pH值、含量、有关物质及不溶性微粒数.配伍液浓度较高时,则每次进样前,取适量配伍液稀释成合适浓度后进样测定.结果 马来酸桂哌齐特与复方电解质注射液配伍后,6 h含量降低到91.8%;奥美拉唑与之配伍后4 h,溶液颜色开始加深;其余药物配伍后,在6 h内,外观性状、含量、有关物质及不溶性微粒均无明显变化.结论 15种药物与之配伍后6h 内稳定,桂哌齐特4h内稳定.
作者:付春梅;吴丽敏;吴微;戴诗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奥氮平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血糖、血脂及血浆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45例,给予奥氮平单药治疗达8周.测量治疗前后体质量,并检测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水平的变化.结果 奥氮平治疗8周后体质量、体质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分别为(65.06±9.91)kg、(23.91±3.01)kg/m 、(2.15±0.15)mmol/L、(5.91±1.47)mmol/L比治疗前 (60.48±9.41)kg、(22.02±2.39)kg/m 、(1.26±0.51)mmol/L、(4.63±1.10)mmol/L均升高(P<0.05),治疗后脂联素、瘦素水平分别为(45.14±16.72) ml、(9.55±3.36)ng/m1比治疗前 (41.22±16.36) ml、(4.16±5.11)ng/m1升高(P<0.05).结论 奥氮平治疗早期即可出现体质量增加和脂代谢异常,同时血浆瘦素均升高.
作者:苏嵘;罗汝琴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进行护士素质规范培训,提高我科护士素质,为提高护理质量及开展优质护理打好基础.方法 随机调查2011年12月我科20名住院患者及2012年6月我科20名住院患者.针对2011年调查问卷反映的问题,2012年4月对我科15名护士进行<护士素质规范>培训,2012年6月重新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2011年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护士服务的满意率为85%(17/20),有患者投诉护士冷、硬、顶、推2起.2012年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护士的服务满意率为90%(18/20),无患者投诉我科护士冷、硬、顶、推.结论 对科室护士进行护士素质规范培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满意率和护士自身素质.
作者:陈亚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分析使用药物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采用药物治疗,患者在补钙的同时服用降钙素和骨化三醇,在药物治疗0.5~1.0年后检查骨密度变化、骨折情况和疼痛强度,进行疗效分析.结果 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骨折,治疗前骨密度值0.70~0.74 g/cm2,平均(0.72±0.10)g/cm2 ;治疗后骨密度值0.72~0.76 g/cm2,平均(0.74±0.11)g/cm2.治疗前后骨密度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疼痛评分2.4~9.6分,平均(6.4±2.1)分;治疗后疼痛评分1.0~4.6分,平均(2.1±0.9)分.治疗前后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质疏松性骨折采用降钙素、骨化三醇和钙剂治疗能够增加患者的骨密度,减轻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李智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的影响,为预防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我院2008-2011年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治疗的140份病例资料,按照预防再狭窄的不同分为观察组7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口服复方丹参滴丸,两组均治疗6个月,随访12个月,治疗前后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晚期冠状动脉丢失内径与净获得内径,比较随访期间再狭窄发生率差异.结果 随访12个月,观察组的再狭窄率、晚期丢失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净获得内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托伐他汀能够有效降低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发生率,缩小晚期冠状动脉丢失内径,提高净获得内径,二者联合能够协同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
作者:毛向群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大豆异黄酮联合微生态制剂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反复发作的老年性阴道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来我院治疗的老年性阴道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35例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治疗组35例使用乳杆菌活菌胶囊加服大豆异黄酮.治疗6周后,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其进行3个月定期随访.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85.71%)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复发率(16.67%)低于对照组的复发率(5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豆异黄酮与乳酸菌活菌胶囊联合治疗老年性阴道炎比单独使用乳酸菌活菌胶囊效果更好.
作者:姚雪梅;卢梅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总结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临床心得.方法 选取我院心内科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13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辨证理论给予中药汤剂进行施治;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两组患者治疗4周以后,分别从疗效、血清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8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IL-2、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L-2、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中西医联合疗法治疗风湿性心脏病,临床疗效显著,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贾相科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了解心血管疾病药物使用情况及其合理性.方法 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1-5月出院病历493份,以使用26种治疗心血管口服药的病历作为调查对象,占238份,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计算药物利用指数(DUI).结果 男性使用心血管药物的比例大;而各年龄段中,60岁以上的人使用心血管药的例数多.使用频率较高的依次为阿司匹林、阿托伐他汀、厄贝沙坦、螺内酯、氯吡格雷.26种心血管口服药物中限定日剂量值(DDD)值较高的依次为胺碘酮、美西律、厄贝沙坦,氨氯地平、单硝酸异山梨酯、缬沙坦、辛伐他汀、氯吡格雷、阿司匹林DUI>1,其余20种药物的DUI≤1.结论 绝大多数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在临床应用上基本能做到合理用药.
作者:旷吉琳;李莉;朱丽萍;陶孟瑶;张婷;高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肝肿瘤射频消融前后造影增强超声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肝肿瘤和肝癌转移患者46例,46例肝肿瘤患者共52个病灶.在患者采取肝肿瘤射频消融前利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肿瘤的大小、形状确定肿瘤射频消融的范围以及治疗方案的选择;在射频消融治疗后,再次利用超声造影技术观察肝肿瘤的灭活程度.结果 在进行射频消融治疗前的超声造影图像中显示,52个病灶中表现为动脉早期轻度增强或弥漫的有28个,病灶有增大趋势的有24个,其中肝肿瘤无晕征和肿瘤边界不清的均是22个增强明显的.射频消融治疗后,超声造影对肿瘤灭活进行诊断,正确率为95.5%,与增强CT的结果完全一致,而常规彩超的诊断正确率为63.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造影技术在肝肿瘤射频消融治疗前后的应用对疾病的治疗有很大的帮助,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作者:徐东昌;谢国根 刊期: 2014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