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学;石林
目的 探讨耳穴疗法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1-2012年我院皮肤科收治的扁平疣患者11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运用口服中药汤剂联合耳穴药物贴压进行治疗,对照组运用内服中药汤剂联合肌注卡介菌多糖核酸进行治疗,连续2个疗程.疗程结束后分别从疗效、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的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扁平疣运用中药汤剂内服外加耳穴药物压贴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疗效确切,远期复发率较低,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建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糖皮质激素(GC)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重度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4年10月-2012年12月我院治疗的重度UC患者8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7例)及对照组(36例),两组均在联合波尼松1~2mg·kg-1·d-1顿服及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试验.治疗组加用康复新液100ml保留灌肠,2次/d.对照组仅使用0.9%氯化钠溶液100ml保留灌肠.对比分析治疗后2、4、6、8周后两组疾病活动指数(DAI)及UC缓解情况.结果 治疗前及治疗2、4周后两组DA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6、8周后,研究组DA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8周后,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C联合康复新液治疗重度UC可明显提高UC完全缓解率,但有待更多研究.
作者:李明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应用胰岛素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本院2012年12月-2013年6月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12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试验组患者给予早期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空腹C肽,2h C 肽水平.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hPG、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和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HbA1c、空腹C肽和2hC肽的水平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初期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高血糖症状,缓解胰岛素抵抗,保护B细胞,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善阅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的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我院2008年8月-2013年8月在门诊就诊并收治入院的异位妊娠患者28例,患者在术前和术后均进行精心护理,包括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中护理和术后的体位、饮食以及并发症护理.结果 本组28患者经过护理人员对生命体征的密切观察均未出现危险情况.术后有13例出现恶心呕吐的并发症,经过精心护理,症状均得到控制,术后有6例出现少量渗血经过常规处理症状消失,1例出现腹腔内出血并进行手术抢救后脱离危险.有4例出现皮下气肿和腹部、肩背部疼痛,经过简单护理3d后患者症状均消失.结论 对异位妊娠腹腔镜手术进行科学护理能够有效控制患者术后并发症,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应在临床上高度重视.
作者:郭春锦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吉诺通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慢性鼻窦炎患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阿奇霉素,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吉诺通;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56%,低于治疗组的9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有3例,治疗组不良反应有4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奇霉素联合吉诺通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的临床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丹参多酚酸盐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科收治的UAP患者106例,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3例.两组患者的基础治疗相同,治疗组加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静脉滴注.对治疗前后情况进行疗效评定,观察每日心绞痛发作次数、常规12导联心电图ST-T段及hs-CRP水平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绞痛发生次数,心电图ST-T段的改变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的血清hs-CRP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使用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能明显减少心绞痛发作,改善心肌缺血客观指标,疗效显著,同时可降低hs-CRP 水平,稳定易损斑块、抗炎可能是其治疗UAP的机制.
作者:陶莉;宋成运;陈东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临床上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法玛新治疗胃癌的护理对策.方法 分析2011年6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47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法玛新治疗方案,并针对患者的情况采取相应临床护理对策.结果 本研究中47例采用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法玛新治疗的胃癌患者,经过临床上积极应对与护理,其中显效28例,有效14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高达89.4%.结论 加强胃癌患者治疗期间地护理,不仅可以预防及减轻化疗治疗产生的毒副作用,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和提高治疗效果,故值得在临床上继续推广和应用.
作者:张军;刘宝丽;王国华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非那雄胺片在减少前列腺手术术中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2年2月-2013年2月进行前列腺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给予非那雄胺片,对照组不给予特殊药物,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出血量.结果 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1d出血量、术后2d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前列腺手术患者术前应用非那雄胺片,可显著减少术中以及术后出血量,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德春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2012年收治的12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病历资料,按照病原菌检测结果给予相应抗生素,同时观察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等指标进行记录.结果 入选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以发热为主要临床表现,其次为心脏杂音、脾肿大等;病原菌分析结果草绿色链球菌为主要致病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等.痊愈76例(60.32%),显效24例(19.05%),有效21例(16.67%),无效5例(3.97%).经保守治疗的5例患者及时转至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结论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诊断应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考虑,并且及时地给予相应的抗生素,从而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贾相科 刊期: 2014年第06期
本文归纳总结培美曲塞治疗非小细胞肺腺癌的护理方法和体会.从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完善生理检查、用药护理、化疗不良反应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临床护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在做好患者心理护理的同时,严格按照治疗程序用药,规范护理操作,积极预防和治疗相应化疗不良反应,可以极大的降低化疗药物对患者造成的毒副作用,提高化疗效果.
作者:王本俊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研究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在硬膜外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3年2月入住我院产科分娩的54例初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产妇分娩期间采用的不同镇痛药物,将54例产妇分为两组,每组27例.两组产妇均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处理和芬太尼镇痛,对照组产妇分娩期间采用加用浓度为0.1%的左旋布比卡因,观察组产妇加用浓度为0.1%的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期间的麻醉起效时间、下肢运动能力、产程时间等.结果 两组产妇各麻醉效果分级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VAS评分及镇痛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romag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的不同产程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分娩期间采用罗哌卡因、左旋布比卡因行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均可达到麻醉镇痛的目的,二者效果接近,但是罗哌卡因的运动阻滞时间较短,更适用于临床分娩镇痛.
作者:杨洁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观察根管治疗时应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2010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牙髓炎或根尖周炎就诊并且行根管治疗的患者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给予观察组以氢氧化钙糊剂消毒根管,对照组以甲醛甲酚合剂消毒根管,观察两组封药1周后疗效.结果 观察组封药1周后的临床疗效为92.3%,对照组为76.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发生率为11.6%,对照组疼痛发生率为30.7%,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行根管治疗时,应用氢氧化钙糊剂进行根管消毒,安全高效,疗效确切,具有在临床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张海珍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牙齿脱落与髋部骨折的关系,评估牙齿脱落是否可以用作预测髋部骨折风险的指标.方法 选择保定市骨科医院2008-2012年148例的髋部骨折患者为骨折组和136例在其他科室住院的非骨折患者为对照组,调查项目包括牙齿脱落年龄,脱落数目,骨折发生时情况,骨质家族史及糖皮质激素药物应用史等.牙齿的变化对骨折风险的影响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骨折组与对照组牙齿脱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组与对照组平均牙齿脱落年龄及髋部骨折前牙齿脱落的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齿脱落的患者罹患骨折风险高于无脱落者[OR=3.798,95%CI(1.893,7.715)].年龄<59岁而发生牙齿脱落的个体较年龄>59岁的个体骨折风险进一步增加[OR=5.768,95%CI(2.603,12.519)];牙齿脱落及脱落数目对髋部骨折的风险无影响.结论 牙齿脱落与髋部骨折风险高度相关,其临床应用前景尚需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来证实.
作者:单秋旺;郭义超;杨颖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总结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量的持续改进方法,降低药品采购成本,优化药品库存量.方法 每月对我院药品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持续性分析,针对问题制定我院库存量管理的改进方法,总结我院合理控制药品库存量降低采购成本的持续性改进方法.结果 我院存在问题包括资金压力大、财务不规范、药品积压或滞销问题、断药问题、库房管理问题;持续改进方法包括成立药事委员会、规范执行采购核算与计划、规范药品保管、强化药剂科人员的再教育和培训.结论 药品库存管理持续改进能够降低存货成本,提高医院整体效益,优化药品库存量,保证临床需求,合理控制药品库存,应在医院药剂科深入推广.
作者:陈小彪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社区服务中心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7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患者均行常规的调脂与抗血小板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药物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患者行参麦静脉滴注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病症变化与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胸痛、胸闷病症改善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丹参酮ⅡA磺酸钠药物治疗冠心病能够有效、快速改善患者病症,具有十分显著的临床效果,相比于其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其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高.
作者:毕真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基层医院中高血压的用药规范及治疗方法.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患者2982例,对其临床资料及用药治疗情况给予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 本组2982例患者中控制达标1333例,控制率为44.70%.各危险分层高血压的控制率为:极高危层41.80%,高危层42.50%,中危层46.42%,低危层71.95%.低危层、中危层患者以单一服用高血药物治疗为主,极高危层及高危层患者以联合用药效果为佳.结论 提升对高血压疾病的掌握程度,了解各类型高血压的特点及表现,对症、合理、规范地用药是治疗高血压的关键.
作者:白江桃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玻璃酸钠预防屈指肌腱断裂修复后粘连的临床效果及可行性.方法 选取2013年1-10月来我院就诊的急性手部屈肌腱锐性损伤完全断裂患者68例的100条断裂肌腱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条断裂肌腱.对照组用普通医用丝线作Kessler法缝合肌腱,治疗组选用普理灵3-0缝线行Kessler法缝合肌腱加用玻璃酸钠外涂外露肌腱,按照手指总主动活动度(TAM)标准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对68例患者断裂肌腱的随访观察3个月,治疗组的优良率为86%,对照组的优良率为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随访观察治疗组未发现伤口红肿等炎症反应,也无其他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在屈指肌腱断裂修复术中应用玻璃酸钠预防修复后肌腱粘连临床效果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张健生;朱箐锋;杨日新;吴宝茵;刘亚民;廖平;赵军;杨振林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抗生素超剂量、超频次、超规定、超范围滥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合理.方法 根据卫办医政发(2012)32号卫生部<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应用加强抗生素管理、加强培训考核、医院与各临床科室主任签订抗生素合理使用责任书、规范Ⅰ类手术切口预防使用抗生素管理、认真执行抗生素分级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我院(2012)9号<抗生素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奖惩规定>等措施,分析应用整治措施后效果.结果 抗生素整治前(2011年6-9月):抗生素使用强度为83.92DDD·100人-1·d-1、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66.6%,不能达标.整治活动开始后,2012年1-2月,抗生素使用强度接近标准,2012年3月,抗生素使用强度分别为33.5和29.66,住院患者抗生素使用率远<60%,全部符合规定.结论 积极研究抗生素整治措施,不断完善措施,坚决落实措施,可保障抗生素整治达标,确保抗生素应用合理安全,杜绝滥用,保障医疗安全.
作者:罗宝生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头孢唑林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疗效差异.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我院收治的140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根据治疗用药不同,将患儿分为2组,对照组(70例)给予头孢唑林钠粉针治疗,观察组(70例)给予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发热、咳嗽、肺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29%(52/70),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71%(60/70),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2例头晕,3例恶心,3例慢性皮疹,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43%;观察组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86%;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五水头孢唑林钠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与头孢唑林钠比较,疗效更为确切,安全性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风;涂忠敏 刊期: 2014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炎琥宁注射液与利巴韦林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2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炎琥宁组,每组12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静脉滴注,炎琥宁组患儿给予炎琥宁注射液静脉滴注;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发热、咳嗽消失时间及治疗前后体温变化情况等.结果 对照组和炎琥宁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74.2%、95.8%;炎琥宁组患儿临床改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炎琥宁组患儿发热及咳嗽消失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体温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体温较治疗前均降低,且炎琥宁组患儿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炎琥宁注射液治疗儿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能够显著改善临床症状,缩短病程,降低体温.
作者:赖光禄 刊期: 2014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