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我院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300例临床分析

张建彬

关键词:急诊科, 急性中毒,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分析急诊科急性中毒患者的特点,为防治急性中毒提供一定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该院急诊科收治的300例急性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急性中毒的特点,探讨防止急性中毒的措施.结果 300例患者中,服用乙醇药物过量而出现急性中毒270例,占90.0%,误服毒性较强的毒物10例,占3.3%;因欲服用药物自杀20例,占6.7%.乙醇中毒200例,占66.7%;镇静催眠药中毒90例,占30.0%;鼠药中毒10例,占3.3%.患者中毒后出现神志不清、昏迷、休克、呕吐、瞳孔缩小等症状.结论 镇静安眠药和乙醇是导致临床出现中毒的主要原因,临床救治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症治疗,同时应做好镇静催眠药、乙醇等易引起中毒的药物的管理,引导患者正确使用,防止急性中毒.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以腹泻、腹痛为首发临床表现的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

    患者,女,41岁,主因腹泻、腹痛、恶心、呕吐3d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d,无明确诱因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大便次数多,为水样便,量多,无黏液脓血,自行口服药物治疗(具体用药种类不详),效果欠佳而来院.既往体健,否认结核、肝炎等传染性疾病史.查体:T 39.5℃,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中上腹部轻压痛,无反跳痛.血常规:白细胞1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0.87;大便常规示白细胞(++),余无明显异常;腹部超声:腹腔少量积液.考虑诊断:急性胃肠炎.给予抗感染、补液等综合治疗7d,患者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缓解,办理出院.出院后6d,患者再次出现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体温达39℃左右,再次入院治疗,复查腹部超声示:腹腔积液量增多,抽取腹水化验,符合渗出液诊断标准.患者住院治疗3d,症状改善不明显,转入省级某医院住院治疗10d,复查腹腔积液为血性,仍有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考虑为结核性腹膜炎,后转入北京协和医院治疗,检查结果:抗SM抗体为阳性,抗核抗体阳性.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给予标准环磷酰胺冲击治疗6个月,环孢素A治疗1个月,经治疗1个月后,患者无腹泻、腹痛、恶心、呕吐症状,体温恢复至正常水平.

    作者:房大明;刘俊;崔俊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认知行为疗法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疗效分析

    目的 对比观察认知行为疗法(CBT)与健康教育在联合阿米替林治疗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的疗效.方法 将208例儿童和青少年慢性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2组均给予阿米替林治疗,观察组进行CBT,对照组进行健康教育,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高于对照组的8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联合阿米替林能明显改善儿童和青少年患者的偏头痛症状,有效降低头痛发作的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尹广;赵英召;张娜;谢彩霞;赵烁;魏辉;付领然;穆倩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依达拉奉治疗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5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高于对照组的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轻度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1例,经保肝药物治疗后改善,余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期高血压性脑出血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杜晓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例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一种与人种和遗传因素有关的发病机制不明的肺部弥漫性疾病,早在日本发现,中国、韩国等国家与地区均有病例报道.在大环内酯疗法发现前,一旦出现呼吸衰竭,DPB的五年生存率只有5%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在日本广泛开展大环内酯疗法后其5年生存率已提高到95%.DPB是一种对人类健康威胁很大的疾病,能否得到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预后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广大医务人员应对该病有所认识[1].我院将DPB患者1例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顺旺;冯淑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基层医院开展药学服务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开展药学服务的宗旨是保证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有效性、经济性,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改善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药学服务的关键是合理用药,通过加强临床药学服务,可促进药学事业的快速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高效的服务.

    作者:易佑奎;王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126例接受骨折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3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针对性心理干预,比较2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夜间呼叫率和住院满意度.结果 2组术后1d的HAMD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14d评分均低于术后1d,且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干预组患者术后7d时夜间呼叫率为12.70%(8/63)低于对照组的30.16% (19/63);住院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干预可缓解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紧张焦虑,降低了夜间呼叫率,提高了患者住院满意度.

    作者:朱秋红;孙立;黄丽;刘迪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4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阿奇霉素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支原体肺炎感染的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应用阿奇霉素治疗,对照组应用红霉素治疗,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的7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5%低于对照组的3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阿奇霉素治疗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效果优于红霉素,不良反应少,依从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付梅梅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011-2013年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分析

    目的 调查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改进医院感染监测方法及预防与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以医院感染专职人员为主,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人员配合,采用床旁和病历相结合的调查方式,对2011年9月16日、2012年10月11日及2013年8月28日(0:00-24:00)所有住院患者进行现患率调查,填写个案调查表和床旁调查表,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次调查医院感染现患率平均为2.17%,例次感染率平均为2.61%,发生医院感染现患率前3位的科室是ICU、高内科、外一科;医院感染主要分布在下呼吸道;抗菌药物使用率平均为54.70%,呈逐年下降趋势.使用抗菌药物病原学培养送检率平均为45.81%,共检出病原菌67株,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 3次现患率调查,阐明了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及发展动态,发现了医院感染高危科室和感染主要部位,对于今后制定感染控制措施、加强医院感染监督检查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牛家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并发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8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其中合并高脂血症45例作为观察组,未合并高脂血症41例作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因素是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结论 导致高血压合并高血脂症患者发生缺血性心脏病的几种高危因素主要为年龄、高尿酸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高水平超敏C反应蛋白、吸烟、高胆固醇血症等.

    作者:龚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探讨

    目的 探讨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诊治探讨.方法 选取该院收治的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患者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及治疗措施.结果 50例患人工流产后继发不孕症的原因包括输卵管堵塞25例(50%),子宫内膜移位6例(12%),盆腔粘连10例(20%),宫颈或宫腔粘连9例(18%).结论 输卵管因素是造成人工流产患者出现不孕症症状的主要原因,需不断加强女性的生理卫生教育,及时发现与处理临床并发症,降低手术带来的创伤.

    作者:杨玲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将116例行剖宫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8例,待胎肩娩出后2组产妇均给予缩宫素20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米索前列醇0.2mg舌下含服,同时10%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脉滴注,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20ml缓慢静脉推注,比较2组患者术中及术后2h、24h出血情况、产后出血发生率、新生儿出生后1minApgar评分,并观察2组不良反良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中、术后2h、术后24h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相应时间段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新生儿出生后1 min 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一过性胸闷、气促、心慌等2例,随后消失,无需治疗,对照组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米索前列醇联合钙剂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增强子宫收缩,明显减少产后出血量,不良反应少,提高止血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罗春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舒适可预见性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舒适可预见性护理,观察2组患者死亡情况、再出血率及满意度.结果 试验组病死率为0低于对照组的3.3%,再出血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16.6%,满意度为96.7%高于对照组的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可预见性护理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中的效果较好,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赵红;张红芳;李海涛;柏洁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

    目的 观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门诊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门诊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随访6个月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结果 2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空腹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低于护理干预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基础护理同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有助于提高血糖控制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小剂量雌激素预防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应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8例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患者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69例,A组给予抗生素治疗,B组给予雌三醇软膏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总有效率为63.8%低于B组的9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复发率为29.0%高于B组的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小剂量雌激素预防治疗绝经后妇女泌尿系感染反复发作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作者:史宝智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326例,对其基础资料进行分析,并统计患者各个相关实验指标,判定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反复发作的各类影响因素.结果 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力劳动、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重叠HEV病毒感染、父亲乙型肝炎史、母亲乙型肝炎史、手术史、饮酒史、甜食摄入、血型、PCR-HBV DNA定量、肝组织炎性反应程度高、肝组织免疫组化HBeAg阳性、白细胞均会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反复发作程度造成一定影响.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疾病复发的影响因素很多,但肝活检能较为有效地诊断其是否存在复发的可能性,并可根据其复发程度有效调整治疗方案,临床应用价值较为明显.

    作者:杨学谨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 探讨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2013年6月分离出的352株肠球菌,应用常规方法或Vitek系统进行鉴定,琼脂扩散法(k-b法)予以药敏试验.结果 肠球菌标本主要来源于尿液、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痰液.其中粪肠球菌216株(61.4%),屎肠球菌132株(37.5%),母鸡肠球菌与铅黄肠球菌各2株,共4株(1.1%).结论 肠球菌在血液、创面及伤口分泌物和痰液中具有较高分离率,与目前侵入性治疗方法增加,免疫抑制剂大量使用,重症患者免疫力下降具有一定相关性;肠球菌对抗生素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喃妥因具有较高敏感性,对其他抗生素呈现不同程度耐药性,临床应用时需注意其合理性.

    作者:郎少磊;常婧;安淑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分娩前后糖尿病的管理

    妊娠合并糖尿病是指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妊娠期糖尿病(GDM)[1].前者糖尿病类型主要为1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T1DM)旧称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以胰岛B细胞选择性破坏导致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2].糖尿病合并妊娠临床经过复杂,对孕产妇和围生儿影响较大,不仅增加孕婴的并发症发生率,增加了病死率;同时,妊娠期产生胰岛素抵抗又进一步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两者相互影响.糖尿病对妊娠的影响与糖尿病血糖水平及孕期血糖控制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加强孕前、孕期的管理,更好的控制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的血糖,对于降低母婴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十分重要[3].

    作者:高冬梅;韩秀林;梁婉迪;赵莹;许辉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基于胞络不通新论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8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采用中药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输卵管西药通液术.治疗后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9%高于对照组的77.3%.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 于胞络不通新论采用自拟通络助孕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的效果较佳,毒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炜;杨雁;张海霞;牛海玲;张涛;王燕云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与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尿液中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iver-type fatty-acid binding protein,L-FABP)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2012年12月-2013年4月确诊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30例作为DM组,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作为DN组,以及30例体检确认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尿肝型脂肪酸结合蛋白(L-FABP)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同时试验室检测尿微量白蛋白(mALB),24h尿蛋白定量(24hpro),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β2-微球蛋白(β2-MG),空腹血糖(FPG)、全血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H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尿酸(SUA)、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红蛋白(HGB),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测量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统计年龄、性别、病史、体质量及身高,计算体质量指数(BMI).结果 随着糖尿病肾损伤程度的加重,尿液中L-FABP、mALB、α1-MG、β2-MG,24hpro,血液中THC、LDL-C、FBG水平逐渐增高.DN组中尿L-FABP敏感性高于SUA,尿mALB、α1-MG、β2-MG,24hpro.尿L-FABP与尿液中mALB、α1-MG、β2-MG、24hpro,HbA1c,THC、TG、LDL-C、SUA、ALT、FPG、SBP、病史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尿L-FABP与BUN、SCr、BMI、DBP、HGB、年龄、性别无相关关系(P>0.05).线性回归方程分析显示α1-MG、HbA1c、TG、病史是L-FABP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尿L-FABP水平能准确反映2型糖尿病早期肾损伤,可作为诊断糖尿病肾损伤的标志物.

    作者:赵瑛;张惠莉;高继东;张瑞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发于躯干部的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予以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照组单纯予阿昔洛韦治疗,治疗后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花清瘟胶囊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较好,优于单纯应用阿昔洛韦.

    作者:钟利国;鲁昌宇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