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护生静脉穿刺练习致皮肤脓肿1例

刘金秀;王晓青

关键词:护生, 静脉穿刺, 皮肤脓肿
摘要:患者,女,21岁,因“左侧肘关节处行静脉穿刺后4d,局部皮肤红肿,剧烈胀痛”来我院外科就诊。患者自述系二年级护生,4d 前在学校实训室行肘关节贵要静脉穿刺练习,当晚在学校澡堂淋浴,第3天穿刺部位有1cm ×1cm 红点,似蚊虫叮咬,并未重视,第4天红点范围变大约为3cm ×3cm,周围红肿,并感觉左侧手指麻木、局部有烧灼感伴剧烈疼痛前来就诊。诊断为局部皮肤脓肿,给予鱼石脂软膏局部涂抹、静脉抗生素治疗。治疗2d 后,患者自诉左侧手指麻木感减轻,胀痛减轻,但患处明显扩大至5cm ×6cm,波动感明显,行局部脓肿切开排脓,继续给予抗生素治疗,每天换药加微波治疗25min,10d 后局部感染灶痊愈。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相关文献
  • 硫酸吗啡缓释片在癌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硫酸吗啡和盐酸吗啡辅助治疗癌性疼痛的临床效果。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吗啡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硫酸吗啡缓释片治疗。比较2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2组患者治疗第1、3、7天的 VAS 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和 P ﹤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用药平均维持剂量、大剂量、作用维持时间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尤以恶心呕吐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2种药物在缓解癌痛治疗中效果均较显著,其中硫酸吗啡不良反应较盐酸吗啡轻,安全有效,值得推荐。

    作者:闫绍辉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双源 CT 下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研究

    目的:探讨心肌桥一壁冠状动脉(MB-MCA )双源 CT 的检出率及其形态特征。方法235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均有胸闷不适、心悸、胸痛等症状,行双源 CT 冠状动脉(CTA)检查,共检出 MB-MCA 患者为66例。测量MB 的长度、厚度及 MCA 的压缩程度。结果 MB-MCA 的检出率为28.1%,MB 平均长度(20.9±9.1)mm,平均厚度平均(2.3±1.0)mm;MCA 平均压缩程度为(37.9±16.7)%;MCA 压缩程度与 MB 的厚度有明显相关性(r =0.61,P =0.001),与 MB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r =0.22,P =0.551);MB 的厚度与 MCA 的长度无明显相关性( r =0.19,P =0.121)。结论双源 CT 下冠脉造影可用于 MB-MCA 的诊断,可清楚显示发生 MB 的部位及长度、MCA 压缩程度,是一种可靠的诊断辅助手段。

    作者:李萍;张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病区护理安全规范化管理

    护理安全是医院安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1],是指在实施护理的全过程中,患者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心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2]。因此护理安全是护理服务质量的重要指标,与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息息相关[3],是护理管理的重点。为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护理安全,我科自2011年1月对护理安全进行规范化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特点,开阔临床医师思维,避免误诊、漏诊。方法对108例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感染性疾病3l例,其中疟疾28例,流行性出血热2例,伤寒1例;脾功能亢进21例;结缔组织病21例,以系统性红斑狼疮为多见;骨髓转移癌18例;甲状腺机能减退症7例;甲状腺机能亢进症5例;胃肠道肿瘤5例。结论以血细胞减少为特征的非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以感染性疾病为多见,其次为脾功能亢进、结缔组织病和骨髓转移癌,应引起临床医师重视,减少误诊、漏诊。

    作者:李业成;苏毅;付利;孙浩平;范方毅;帅燕容;谢雪梅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13C呼气试验患儿200例的护理体会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及胃癌发病密切相关。Hp 感染在人群中广泛存在,儿童是 Hp 感染的易感人群,早期检测儿童是否有 Hp 感染对儿童的健康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13 C 呼气试验是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一种非侵入性检测方法,是新、快速、无创伤而且无辐射的幽门螺杆菌检测技术。13 C 呼气试验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但仍受诸多因素影响如药物、上消化道出血、胃内其他产生尿素酶细菌等影响,有可能检测的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为确保结果的准确性,检测中做好患儿及家长的护理很关键。

    作者:成岭芬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小切口微创拇外翻截骨矫形患者术后护理

    拇外翻是由关节神经、关节肌肉出现病变所造成的,并具有一定的遗传性[1],另外穿鞋不适也会对骨形态造成影响,从而引发拇外翻[2]。我院对49例拇外翻患者采用了小切口微创手术治疗,并进行了相关的康复指导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梁鲁建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双源 CT 对法洛四联症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

    目的:探讨双源 CT(DSCT)在法洛四联症中的诊断及术前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法洛四联症(TOF)患者36例临床资料,术前均行 DSCT 检查及超声心动图(Echo),DSCT 检查结果与 Echo 及手术所见对比,分析畸形检出的情况。结果36例患者 DSCT 心脏造影检查均能够作出准确诊断。对于 TOF 中4种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100%,TOF 合并其他畸形的诊断符合率为95.5%,高于 Echo。DSCT 在心内外的解剖畸形、双肺动脉及肺动脉瓣狭窄、体肺侧支循环方面比 Echo 有明显优势。结论探讨 DSCT 佳重建显示方法;DSCT 能准确清晰地显示 TOF 的解剖形态以及为术前评估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张昊;李萍;李俊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针刺联合推拿并用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二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简单随机法分为2组:对照组26例,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34例,采用针刺配合手法治疗,2组均以15d 为1个疗程,共观察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 VAS 评分平均值在治疗前分别为7.65±0.19、7.57±0.24,治疗后分别为1.73±0.23、2.88±0.19,2组均有显著疗效,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 WOMAC量表评分,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1%高于对照组的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配合手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具有较好疗效,值得推广。

    作者:张彦峰;沈明球;王新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心理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骨科卧床患者500例,根据心理与社会因素评分分为高分组97例和低分组403例,采用自制心理与社会因素评估,并比较2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压疮发生率。结果高分组和低分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卧床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住院期间高分组压疮发生率为3.09%(3/9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8%(37/4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负性的心理和社会因素对骨科卧床患者压疮的形成起促进作用。

    作者:王芳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乳酸检测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入院24h 内动脉血乳酸检测在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 NCIS)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9月-2012年9月纳入标准的胎龄﹥28周或出生体重﹥1000g 的危重新生儿,以患儿入住 NICU为研究起点,进行新生儿危重病例评分(NCIS)、动脉血气分析并测定血乳酸水平及低灌注情况;以痊愈出院或死亡为研究终点,依乳酸水平分为正常乳酸组、高乳酸组、乳酸中毒组。比较各组间的血乳酸水平和 pH 差异及氧分压、低灌注状态、病死率、住院时间及疾病分布状态。结果危重新生儿131例(NCIS 评分﹤70分125例,符合单项评分标准6例),其中男73例,女58例。平均日龄(4.1±3.1)d,胎龄28~42(35.5±3.3)周;出生体质量1010~4300(2145±926)g;乳酸中毒组死亡率明显高于高乳酸组及正常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乳酸中毒组出现低灌注状态明显高于高乳酸组和正常乳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乳酸可以作为危重新生儿预后判断的一个良好指标,为进一步深入研究与预后的相关性提供了线索。

    作者:曾立军;刘卫东;戴怡蘅;邵巧仪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中西医结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与治疗体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即腰椎间盘在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纤维环膨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脱出以致相应神经根受累的病症,属中医“腰痛”范畴。以腰痛,坐骨神经痛以及向腿部放射痛为其主要临床特征,影像学上 CT 或 MRI 可明确诊断。

    作者:李明康;王慎堂;孟惠君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情况,促进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收集317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疗效观察表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1-2013年各年度临床科室提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疗效观察表数量逐年递减;提交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疗效观察表前3位的科室分别为:血液科、肿瘤科及呼吸科。结论我院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相关制度及规定严格监管下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基本合理。

    作者:王姝;李青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新医改政策下高校校医院的发展与对策研究

    随着我国医疗改革不断深化和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高校校医院的发展环境也发生着转变。本文就当前高校校医院发展的环境改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高校校医院只有发展、维护好现有的保障基本医疗、疾病防控、健康教育的运行模式,尽快建立起与国家医疗改革同步发展的高校医疗体系,才能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

    作者:万玲玲;黄友华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的临床治疗

    高血压脑出血是患者在原有高血压导致的脑动脉异常的基础上,由于血压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的疾病。其起病急骤、病情凶险、死亡率非常高,是急性脑血管病中严重的一种,也是目前中老年人致死性疾病之一。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是在第1次出血后,再次或者多次出血。高血压脑出血是急性病,再出血病死率、致残率较高,预后效果较差,多数患者术后不能自理。所以高血压脑出血再出血也是目前临床高血压脑出血致死致残的重要因素。我院2010-2013年共收治脑出血患者98例,其中有24例再出血,笔者结合患者临床相关资料,报道如下。

    作者:秦本炅;王英;邓玉冉;房德永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药学专业生药学实验课教学改革探讨

    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生物药物实验课中存在问题也逐渐呈现出来,如实验内容单调、枯燥、不符合当前科技潮流,验证性实验偏多等;而随着当前改革的实施,我院不断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如: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改进考核方法等,获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以上存在的问题,而且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能力。为了加强我院药学专业人才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当前时代医药人才的需要,我院总结了相关适用于民办本科高校生药学实验教学方法,现叙述如下。

    作者:王丽;闫春生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人性化护理在 CCU 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 CCU 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9月 CCU 住院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对2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满意度、并发症及健康知识掌握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为95.0%、97.5%和5.0%均优于对照组的72.5%、77.5%和15.0%,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 CCU 病房对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专科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者对相关疾病知识的掌握,减少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作者:张文婷;雷霞;车丽丽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钼靶X线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临床价值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性疾病,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1]。好发于40~60岁绝经期前后的妇女,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是提高患者生存率的关键。钼靶 X 线检查是目前使用广泛且技术较为成熟的乳腺检查方法,对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在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现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经手术病例证实的42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归纳总结乳腺癌患者钼靶 X线片特征,现报道如下。

    作者:卢京南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轮状病毒肠炎患儿心肌损伤61例临床分析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其感染主要发生于秋季,故又称秋季肠炎。近些年的研究发现,轮状病毒感染后病毒不局限于肠道,病毒以经过血液循环进入其他脏器,导致全身多脏器组织特别是心肌损伤[1]。及早发现并及时处理并发症,对提高治愈率、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对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的轮状病毒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媛昊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晚期肿瘤患者对同室病友死亡的应激反应及护理对策

    晚期肿瘤患者并发症多,心理十分脆弱,并且拥有绝望矛盾复杂的心理变化,承受精神和肉体的双重痛苦[1]。每当病区中有病情突变者进行抢救或特护时,同病区或同病室的特别是与其同病的其他患者,往往会表现出紧张、恐惧、绝望的心理状况,致使病情加重,甚至造成死亡。医护人员应重视此现象,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作者:田新 刊期: 2014年第14期

  • 门诊药房退药情况分析及对策

    药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根据《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第三章第二十七条明确规定:“为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1]。”但在实际工作中,为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退药现象仍然时有发生。为了保障患者合法权益,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减少医院的经济损失,为此对我院门诊药房2012年全年退药情况进行了分析。

    作者:韩星天 刊期: 2014年第14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