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虎;姚维成;刘卫东;杜芳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多由于急性盆腔炎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或者病人体质差,病程迁延所致.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慢性盆腔炎可急性发作.本文对慢性盆腔炎的康复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谭琳;李庆梅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饱和脂肪酸对大鼠主动脉MMP-9及PPARα表达的影响及非诺贝特对其的保护作用.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高脂组(HF组)、高脂加非诺贝特组(HF+FF组).分组喂养20周后,采用RT-PCR方法测定大鼠主动脉MMP-9和PPARα的mRN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大鼠主动脉MMP-9和PPAR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HF组大鼠主动脉MMP-9 mRNA及其蛋白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65、5.48,P<0.01);PPARα mRNA及其蛋白水平则低于对照组(t=2.52、2.98,P<0.05).HF+FF组PPARα mRNA及其蛋白水平明显高于HF组(t=4.51、6.29,P<0.01),而MMP-9 mRNA及其蛋白水平则明显低于HF组(t=5.62、5.97,P<0.01).结论非诺贝特可上调PPARα表达,下调MMP-9水平,从而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可能起到保护作用.
作者:祝庆;康维强;王熙宁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扇贝多肽(PCF)对中波紫外线(UVB)辐射损伤HaCaT细胞的作用及对细胞外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s/MAPKs)通路的影响.方法建立UVB(20 mJ/cm2)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辐射损伤的病理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模型组、UVB+5.69 mmol/L PCF组、UVB+2.84 mmol/L PCF组、UVB+1.42 mmol/L PCF组和UVB+5.69 mmol/L维生素C组.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各组不加入或分别加入Caspase-3抑制剂(DEVD-FMK)、ERKs通路抑制剂(PD98059)后的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ERKs、MEKs磷酸化与非磷酸化的活性.结果 PCF能剂量依赖性地减少UVB所致的HaCaT细胞DNA片段的出现;预先应用ERKs通路抑制剂可使DNA片段增加;预先应用Caspase-3抑制剂使DNA片段减少;PCF还能提高磷酸化ERKs、MEKs的活性,但不影响总的ERKs、MEKs的含量.结论 PCF能抑制UVB辐射诱导的细胞凋亡,对UVB辐射损伤的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通过调节ERKs/MAPKs的信号通路和Caspase级联反应实现.
作者:于爽;郭沈波;严州萍;姜国湖;王跃军;王春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舌咽神经痛是一种局限于舌咽神经或者迷走神经耳咽支分布区的频发短暂发作性剧烈疼痛,采取微血管减压治疗舌咽神经痛能安全、有效解除病人的痛苦.我院1998年4月~2004年10月收治6例舌咽神经痛病人,均行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宋宁;张新颜;王草心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口腔医用冰(简称口冰)的药理作用,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制备二甲苯致小鼠耳部炎症、琼脂致大鼠足肿胀急性炎症模型,大鼠琼脂肉芽肿慢性炎症模型,观察口冰对炎症的作用;采用热板法进行小鼠热刺激性疼痛试验,断尾法测定小鼠出血时间,观察口冰对小鼠疼痛及出血时间的影响.结果口冰局部应用能抑制小鼠耳部肿胀、大鼠足肿胀,抑制大鼠肉芽肿,延长疼痛潜伏期,缩短小鼠出血时间.结论口冰有抗炎镇痛止血作用.
作者:赵永娟;刘占涛;邵伯芹 刊期: 2006年第03期
卫生事业要发展,教育是基础,人才是关键.继续医学教育是卫生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一种终身教育,它既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卫生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途径和重要手段,是卫生技术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对培养高层次卫生人才,推动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韩俐;侯英;邱玉贞;傅增泮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评价森田ROOT ZX根管长度测量仪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根管长度测量仪对108例根管进行根管测量,以此长度进行根管预备后,按测量长度插入牙胶尖摄X线牙片,计算出实际根管长度,求得测量准确率.结果 ROOT ZX测量准确率为92.6%.结论 ROOT ZX根管长度测量仪应用安全可靠、准确率高.
作者:袁昌青;钟德钰;邓婧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质量管理是医院管理永恒的主题,护理质量管理是护理管理的核心.随着社会环境、服务需求的变化,国人的医疗价值观和利益格局也发生了改变.作者认为ICU护理人员需要思考新时期的护理质量管理,以使ICU这个特殊的医疗部门适应医疗改革的步伐.
作者:于树君;王爱风;张永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更具有优越性的腰椎间盘细胞培养方法.方法 16例胎儿及成人腰椎间盘细胞分别进行单层培养和立体培养,检测细胞分裂指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立体培养细胞指数生长期分裂指数较单层培养细胞明显增高(t=5.49~9.61,P<0.05),细胞稳定生长期两者分裂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立体培养的细胞较单层培养者具有更大的生物学活性.
作者:刘勇;胡有谷;宁斌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构建并筛选携带针对Epstein-Barr病毒(EBV)潜伏膜蛋白基因LMP1的pSUPER retro 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以及稳定产毒的细胞克隆.方法用DNA重组技术,将60 bp能转录产生靶向LMP1小发夹RNA(shRNA)的寡核苷酸序列,定向克隆入逆转录病毒载体pSUPER retro,脂质体法将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转染包装细胞系PA317,G418筛选建立稳定产生逆转录病毒的细胞克隆.结果重组逆转录病毒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后可观察到7 167 bp和281 bp两条DNA条带;测序鉴定结果表明序列正确;重组载体转染包装细胞,可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经G418筛选,得到抗性细胞克隆.结论特异性沉默EBV潜伏期基因LMP1的pSUPER retro RNAi逆转录病毒载体以及稳定产毒的细胞系构建和筛选成功.
作者:殷凡;王笑峰;罗兵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腹腔镜技术无论是在外科还是在妇科都具有越来越突出的临床诊治价值,其突出特点是手术创伤小,病人痛苦少,术后康复快.随着设备器械的不断改进和技术上的进步,腹腔镜技术迅速扩展应用于多学科、多病种,成为临床工作中一项重要的检查治疗手段.因此,腹腔镜手术术前的器械准备、术中配合、术后设备器械的保养等不容忽视.
作者:曹松丽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前腰椎滑脱症CT扫描方法国内尚无统一标准[1].通常使用椎间盘薄层扫描,这种方法检查的是椎间盘病变,常将椎弓峡部遗漏,给CT诊断该症带来困难.本研究采用平行法与垂直法CT扫描观察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姜淑霞;刘英娥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脑室出血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临床急症,病死率高.2002年8月~2005年1月,我科采用腰大池灌注林格液加脑室外引流术治疗全脑室积血病人28例,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宁铁英;于欣;陈瑶刚;赵明媚;刘伯晨;李洪善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大鼠蛛网膜下隙出血(SAH)后脑水肿病理过程中水通道蛋白-4(AQP-4)的表达与脑水肿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大鼠断尾取血,枕大池注入自体血的方法制作大鼠SAH模型,用干湿质量法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SAH后不同时间段脑含水量和AQP-4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SAH后8 h,脑组织AQP-4蛋白在脑水肿区表达开始增强,至2 d达到高峰,此时脑组织严重水肿;第7天,AQP-4的表达已减少,脑水肿减轻.结论 SAH后AQP-4表达明显增强,与脑水肿呈正相关关系.AQP-4可能在SAH后脑水肿的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徐文虎;姚维成;刘卫东;杜芳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是口腔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1].本病疗效差.我科采用双氯芬酸乳胶剂超声波透入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于霞;李媛;李铁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产科学是一门贯穿妇女妊娠、分娩、产褥全过程的科学,完善的产科护理是母婴安全的重要保证.因此,产科是个比较特殊的科室,其护理工作与其他科室相比有着明显的差异,护理对象是孕产妇和新生儿,而非真正概念中的病人.我院是一所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承担着多所医学院校的临床带教工作.如何做好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带教、提高实习生的操作技能和服务意识,是带教的关键.现将产科护理的临床教学与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张萌;崔华;杨秀瑾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阈下量倍频固体激光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患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30例(32只眼)病人,应用倍频(532 nm)固体激光治疗,术后随访,对比治疗前后视力、眼底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变化.结果本组视力提高16只眼(50.0%),视力稳定12只眼(37.5%),视力下降4只眼(12.5%).术后FFA显示视网膜渗出吸收及脉络膜新生血管消失20只眼(62.5%),无变化8只眼(25.0%),络膜新生血管复发4只眼(12.5%).结论倍频固体激光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具有高度安全性,能够治疗其并发症,并能阻止和延缓其视力下降.
作者:修方伟;张杰;刘兆荣 刊期: 2006年第03期
腹膜后肿瘤发病率较低,起病隐匿,术前误诊率较高.1995年7月~2004年1月,我院妇科收治盆腔腹膜后肿瘤4例,术前均误诊为其他疾病.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作者:石衍颖;于惠花 刊期: 2006年第03期
重复肾输尿管是泌尿系统先天畸形,属少见病,发病率仅为0.65%[1],多因并发肾积水、输尿管异位开口及输尿管囊肿、感染等而就诊.我院自1994~2004年共收治该病人15例,现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提高对先天性重复肾输尿管畸形的诊断水平.
作者:朱继兰;孙继泽;戚卫红 刊期: 2006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丁哌卡因和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麻醉效果和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变.方法选择40例择期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病人,年龄65~86岁,ASA Ⅰ~Ⅲ级,腰-硬联合穿刺,取L3~4蛛网膜下隙注入丁哌卡因3 mg+芬太尼20 μg混合液2 mL,然后向上置入硬膜外导管4 cm,术中酌情硬膜外注入17.3 g/L碳酸利多卡因2~4 mL.观察感觉阻滞、运动阻滞和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当收缩压(SBp)下降到12.0 kPa或原收缩压30%以下时,静注麻黄素5~10 mg,心率(HR)低于55 min-1时,静注阿托品0.3~0.5 mg.结果 40例麻醉效果皆满意,腰麻前后SBp、舒张压(DBp)和HR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例改变了手术方式和1例手术时间延长病人术中硬膜外注入了碳酸利多卡因2~4 mL,其中2例静注了麻黄素,2例静注了阿托品.结论小剂量丁哌卡因和芬太尼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病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中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和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
作者:陆惠元;于礼;崔虹 刊期: 2006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