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金良;季洪阁;杨蕊;于水昌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片颗粒的成型工艺。方法采用湿法制粒制备阿奇霉素片颗粒,通过正交实验考察搅拌速度、切碎速度、pvp 浓度、搅拌时间四因素对阿奇霉素片颗粒成品率、水分的影响。结果优选的工艺为搅拌速度80r/ min,切碎速度400r/ min,pvp 浓度5%,搅拌时间13s。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可在大生产中推广。
作者:孙哲;郭金芝;黄占周;苏聪娟;高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障碍的慢性终身性疾病,老年糖尿病是指65岁以上的患者,文献显示糖尿病在65岁以上的老年人的发病率明显大于65岁以下的人群[1]。由于年龄因素,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退化,使老年糖尿病在病情上、治疗上更加复杂多变,应更重视运动疗法和控制饮食在糖尿病治疗方面的重要性。特别是运动疗法不仅可有效降低血糖,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还是有糖尿病倾向的老年人早期预防糖尿病发生的一项重要措施。
作者:刘雅玲;钱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患者,女性,56岁。因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突发大片水肿性紫红斑10h 余于2013年7月来本院就诊。患者10h 前自觉患处有灼痛及微痒,后发现皮损,无发热等全身症状。患者自诉20d 前因类似皮损发作而入院治疗,症状、皮损均与此次相似,当时诊断为“丹毒”待排,予以抗感染数天后皮损逐渐消退,遗留有色素沉着。追问病史,发疹前1d 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且上次皮疹发作前3d 亦有因眼病服用罗红霉素2d 的病史。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专科检查:双侧腹股沟及股内侧可见约15cm ×20cm、20cm ×25cm 水肿性紫红斑,边界清楚,中央无紫癜及坏死,局部皮温稍高,压痛不明显,浅表淋巴结未扪及。实验室检查:血、尿、粪便常规正常。诊断为不典型固定性药诊。处理:停用罗红霉素,予以氯雷他定10mg/ d口服,外用炉甘石洗剂,治疗2d 后皮损明显好转。
作者:刘贵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分析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AD)及血管性痴呆(VD)发病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社区内260例老年人为研究对象,测定血糖指标,以及通过精神状态量表(MMSE)与 MoCA(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分别统计患有糖尿病,AD、VD 的几率,并分析糖尿病与 AD 和 VD 发病的相关关系。结果在260例老年人中,糖尿病患病率为11.5%,AD 患病率为6.5%,VD 患病率为2.7%;糖尿病、AD、VD 三者患病均呈明显相关性(P ﹤0.05),其中男性发病率大于女性,年龄越高3种疾病发病率越高,糖尿病 AD、VD 发病率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 ﹤0.05)。结论糖尿病、AD、VD 发病与性别年龄呈显著相关;且糖尿病与 AD 和 VD 发病具有明显相关性,为糖尿病患者并发认知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作者:王志娟;肖丽丽;刘士梅;宋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4月-2010年11月收治胃底贲门癌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行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对照组行近侧胃切除术,对比2组患者治疗效果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胃肠排空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每天饮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经3年随访患者生存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全胃切除空肠 P 袢代胃术治疗胃底贲门癌具有显著疗效,手术用时短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患者3年生存率更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玉森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年4月10日第7卷第4期上《阿奇霉素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疗效观察》一文中张英利的作者单位应为: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儿科,特此更正!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该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产后大出血患者40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软产道损伤、产褥感染、胎盘损伤、子宫收缩乏力等是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常见的几种高危因素,以患者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给予其针对性的药物治疗及清宫治疗后,本组4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对导致产妇发生产后大出血的高危因素进行预防及控制,及时给予其针对性的治疗,并配合产前、产中、产后等针对性的护理对预防及减少产后大出血现象发生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春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研究血清 C 反应蛋白(CRP)、N 末端 B 型利钠肽原(NT-proBNP)水平与心力衰竭(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该院诊断为心衰患者80例为研究组,另选取2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2组血清 CRP 水平,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 NT-proBNPN 水平。研究组患者按照40%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40%组及≤40%组,比较组间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按照 NYHA 对心功能等级分组,即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比较组间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结果研究组血清 CRP、NT-proBNP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VEF ﹥40%组与 LVEF≤40%组血清 CRP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VEF ﹥40%组血清 NT-proBNP 水平高于 LVEF≤4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Ⅰ级、Ⅱ级、Ⅲ级、Ⅳ级患者血清 CRP 水平与 NT-proBNPN 水平均逐渐递增,且各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血清 CRP、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心室重塑具明显相关性,可作为心衰患者心室重塑的评定指标。
作者:魏爱方;李桂敏;刘桂芳;王淑君;李文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老年食管癌、贲门癌患者术后心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方法收集147例70岁以上食管癌、贲门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并发心血管并发症34例,发生率为23.1%,其中心律失常29例,急性心肌梗死(AMI)4例,心脏骤停1例;术后第1~3天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9.3%、25.7%、3.75%;死亡2例,其中 AMI、心脏骤停各1例,病死率为5.88%。结论防治重点为术前全面检查,尽早发现并治疗合并的隐匿性心脏病和心血管病;医务人员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尽量减小手术范围,术后严密观察病情,改善心肺功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作者:姚化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外科护理人力配置对患者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自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外科住院患者90例,随机将其分为优化护理组和常规组各45例。优化护理组则对其人员配置进行优化,常规组给予常规配置护理,对比分析2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结果优化护理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合理地对外科护理人力配置进行优化,可有效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李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医院药房包括门诊药房、病区药房、药库等,是集技术、管理、经营于一体的综合性机构,在医院的经济活动和医疗业务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医院药房不仅要保障药房工作人员正常的配药发药,更要保证发出去的药品安全有效,保障患者合理用药。医院药房是展示医院的整体精神面貌、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的平台,代表着医院的形象。药房的管理渗透于药房服务活动的全过程。对医院药房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对医院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应均有重要意义[1]。我院在药房管理中采用综合管理模式,以期向患者提供高效、优质的药学服务,报道如下。
作者:刘文慧;杨素芹;韩明明;乔素伟;陈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90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责任制整体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呼吸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责任制整体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蔡克;王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是急诊科常见急重症之一,病情危急、发展迅速、病死率高。阿托品是救治中毒患者的常用药物,尽快达到并维持阿托品化是临床抢救的关键所在。我院急诊科2011年1月-2012年12月共收治了急性重症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26例,在使用阿托品等药物积极治疗的同时,加强用药护理、心理护理和基础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仲志美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不同给药方式对药动学(PK)/药效学(PD)的影响。方法将30例 HAP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患者随机分为30min 静脉滴注组及3h 静脉滴注组各15例。30min 静脉滴注组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h 1次,于30min 滴完。3h 静脉滴注组静脉注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每8h 1次,于3h 滴完。2组均分别于滴注开始的0min、30min、1h、1.5h、2h、2.5h、3h、3.5h、4h、5h、6h、8h 采静脉血。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普法(HPLC)测定血液浓度。结果30min 静脉滴注组哌拉西林的 Cmax及 AUC0-8明显高于3h 静脉滴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种哌拉西林用药方式的半衰期 t1/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0min 静脉滴注组他唑巴坦 Cmax 低于3h 静脉滴注组 C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AUC0-8及半衰期 t1/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输注方案从 PK/ PD 提示持续静脉滴注用药较快速静脉滴注组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何聪;杜全胜;申丽旻;赵鹤龄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比较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子宫切除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经阴道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在腹腔镜辅助下行阴式子宫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术中情况、术后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首次下床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169.36±45.27)ml 少于对照组的(241.66±43.97)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适应证更加广泛,因此治疗中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合适术式。
作者:王淑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围术期患者抗生素应用情况,促进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方法抽选该院2009年11月-2013年11月行手术治疗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回顾分析各患者手术和用药的情况。结果230例患者围术期均使用抗生素,其中使用单一抗生素168例,2种抗生素联用62例。Ⅱ类切口应用第2代头孢菌素类60例,第3代头孢菌素40例,青霉素25例,硝基咪唑类15例,喹诺酮类8例。Ⅲ类切口用第3代头孢菌素类12例,喹诺酮类8例,第3代头孢菌素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联用62例。结论该院围术期患者抗生素的使用存在相对不合理处,需进一步加强抗生素类药物管理,提高其合理利用率。
作者:董秀丽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评价双胎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4年5月在该院待产的双胎妊娠孕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将剖宫产55例作为研究组,阴道分娩4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产妇的分娩孕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体质量、新生儿 Apgar 评分、围生儿死亡情况。结果2组产妇的分娩孕周和产后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体质量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2组新生儿第一胎 Apgar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新生儿第二胎 Apgar 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第二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双胎妊娠采用剖宫产分娩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的窒息率和围生儿病死率,是双胎妊娠首选的分娩方式。
作者:魏景仙;申更存;霍强;赵继广;李存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干化学法和加热加酸法测定尿蛋白的吻合性各种影响因素。方法对334份尿液同时运用干化学法和加热加酸法进行检测,比较尿蛋白检测的结果,并尽可能寻找差异原因。结果2种方法蛋白质有一定的差异性,但无显著差异。结论尿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结果假阳性率比加热加酸法高,仅可作为一般尿液的初步筛查试验,切不可忽视手工镜检。
作者:王进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对比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的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1月-2012年11月该院收治的行阴道子宫切除术患者46例作为 A 组,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患者52例作为 B 组。记录2组患者手术时间、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临床并发症等,并随访12周,对比2组患者膀胱功能、直肠功能、有无腹痛。结果 A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予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患者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A 组并发阴道残端出血2例(4.35%),临床给予对症治疗治愈;出现尿频、尿急、排尿困难2例(4.35%),腰腹部疼痛不适2例(4.35%)。B 组并发阴道残端出血2例(3.85%),膀胱损伤1例(1.92%),给予对症治疗治愈;出现腰腹部疼痛不适7例(13.4%)。结论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阴式子宫切除术手术时间较短,恢复较快。
作者:王晓虹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中麻醉方法及其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8月-2013年11月收治的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0例,均进行手术治疗,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采取连续硬膜外麻醉,对比2组患者用药剂量、麻醉效果、生命体征改变情况。结果观察组局麻用药剂量小于对照组,麻醉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术中血压、心率及呼吸频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时,采取腰-硬联合麻醉可快速发挥麻醉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毛仁德;闫梅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